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鍼灸學必考知識點彙總

鍼灸學是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科目之一。你知道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鍼灸學都考哪些知識嗎?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鍼灸學必考知識點彙總,歡迎閱讀。

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鍼灸學必考知識點彙總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鍼灸學必考知識點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指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徑路。經,路徑,爲直行的主幹。絡,網絡,爲經脈所分出的小支。經絡縱橫交錯遍佈於全身。《靈樞 海論》記載“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

頭部:手足陽明循行於面額、手足少陽循行於頭側、手足太陽循行於面頰、頭頂及頭後。

軀幹:手三陽循行於肩胛部、手三陰從腋下走出、足三陰循行於腹面部、

足三陽行於中、陽明行走於前胸腹、太陽行走於後背、少陽行走於側面。

胸部:距正中線:腎經;2寸,胃經;4寸,脾經;6寸。

腹部:腎經0、5 寸,胃經,2寸。

背部:足太陽膀胱經距正中督脈線1、5寸,3寸。

1頭面部 手足三陽皆上頭“頭爲諸陽之會”;手足陽明經前額面部;手足少陽經側頭;手太陽經頰部;足太陽經前額後頭。

2軀幹部 手足三陰經和足陽明經胸腹,從內到外依次爲:足少陰腎、足陽明胃、足太陰脾經;手三陽經肩背;足太陽經腰背;足少陽經側胸側腹。

3 上肢部 手三陰上肢內側前肺中包後心;手三陽上肢外側前大中三後小。

4 下肢部 足三陽下肢內側前胃中膽後膀;足三陰下肢內側

循行走向: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胸)。相互表裏的陰經與陽經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陽經在頭面部交接、

相互銜的陰經與陰經在胸部交接。

正經

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藏

正經走向:手陰髒走手;手陽手走頭;足陽頭走足;足陰足走胸腹

一源三歧:任,督,衝脈皆起於胞中,同出於會陰,任脈行於前正中線,督脈起於後正中線,衝脈並行於腎經。任脈,腹胸頦下正中,總任六陰經,調節全身陰經經氣,陰脈之海。督脈,腰背頭面正中,總督六陽經,調節全身陽經經氣,陽脈之海。

任督二脈主治的異同:督脈主治神志病、熱病和腰骶、背、頭項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疾病;任脈主治腹、胸、頸、頭面的局部和相應的內臟器官疾病,少數腧穴有強壯作用或可治療神志病;兩者都可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脈沒有督脈治療巔頂痛的作用

衝脈,與足少陰經相併上行,環繞口脣,且與任督足陽明等有聯繫,涵蓄十二經氣血,十二經之海,血海。

十四經: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各有其所屬腧穴,故與十二經相提並論合稱。

十五絡脈:是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自別出一絡加脾之大絡共十五條稱--(加強表裏兩經的聯繫)

《十五絡穴歌》

手三陰經列內通,手三陽經偏外支;足三陰經公蠡大,足三陽經豐光飛。任督二脈鳩尾長,脾之大絡在大包。

十二經別作用:加強十二經脈內外聯繫。

六合: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別會合成六組,陽經經別合於本經經脈,陰經經別合於其相表裏陽經經脈。

標本:主要指經脈腧穴分佈的上下對應關係。

根結:指經氣的所起與所歸。

氣街:是經氣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

四海:即髓海、血海、氣海、水穀之海的總稱(腦、衝脈、膻中、胃)。髓海、腦;氣海、膻中;水穀之海、胃;十二經之海、衝脈;

經絡生理功能:聯絡臟腑溝通肢竅,運行氣血濡養全身,抵抗外邪保衛機體。

經絡的病理變化:傳注病邪,反映病候。

經穴學說的臨牀應用:按經選穴,分經辨證。

與肺相連的經脈:肺、大腸、肝、腎 手太陰肺經屬肺,手陽明大腸經絡肺,手少陰心經復從心繫卻上肺,足少陰腎經直者入肺中,足厥陰肝經上注肺,手太陰肺與手陽明大腸經別也經過肺。

與牙相連的經脈:大腸,胃

與心相連的經脈:心、小腸、脾、腎 手少陰心經起於心中出屬心繫,手太陽小腸經絡心,足少陰腎經絡心,足太陰脾經注心中。

通過(月耑)的經脈:足太陽膀胱經下貫(月耑)內,足太陰脾經上(月耑)內,足少陰腎經以上(月耑)內。

與鼻相連的經脈:胃、小腸、大腸 手陽明大腸經上挾鼻孔,手太陽小腸經抵鼻,足陽明胃經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

與喉嚨相連的經脈:肝、膽、脾、胃、腎 手太陰脾經挾咽,足少陽膽經,足少陰腎經循喉嚨,足陽明胃經循喉嚨,足厥陰肝經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

與咽喉相連的經脈:心、小腸、脾 手太陰脾經挾咽,手太陽小腸經循咽,手少陰心經其支者從心繫上挾咽。

與舌相連的經脈:脾、腎 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腎經挾舌本。

與目內眥相連的經脈:手足太陽小腸、膀胱 手太陽小腸經至目內眥,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眥。

與耳相連的經脈:(除手陽明之外的陽經都是) 手太陽小腸經卻入耳部,手少陽三焦經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足陽明胃經循頰車上耳前,手少陽膽經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足太陽膀胱經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

與巔頂相連的經脈:足太陽膀胱經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出巔入絡腦,足厥陰肝經與督脈會與巔,督脈上巔。直上頭頂的有:膀胱經,肝經,督脈

與胃相連的經脈:肝、肺、脾、胃、小腸 手太陰肺經還循胃口,手太陽小腸經抵胃,足太陰脾經屬脾絡胃,足厥陰肝經挾胃屬肝絡膽,手陽明胃經屬胃絡脾。

與陰器相連的經脈:足厥陰肝經過陰器,任脈起於中極之下,督脈起於中極之輸。

與肝相連的經脈:足厥陰肝經挾胃屬肝絡膽,足少陰腎經上貫肝膈,足少陽膽經絡肝。

腧穴又稱:節,會,氣穴氣府,骨空等,俗稱穴位。

腧穴分類:十四經穴,奇穴,阿是穴。

四總穴歌:肚腹三裏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內關,小腹三陰謀,痠痛阿氏穴,急救刺水溝。

十四經穴:簡稱經穴,是指歸屬於十二經和任脈督脈循行線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稱,固定的位置和歸經,有主治本經病證的共同作用,是腧穴主要部分。

奇穴:又稱經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稱,又有明確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經系統的腧穴,主治範圍比較單純,多數對某些病證有特殊療效。

阿是穴:稱天應穴,不定穴,壓痛點,這類腧穴無固定名稱,無固定位置,而是以壓痛點或其他反應作爲鍼灸施術部位,始見於孫思邈的'《千金方》;來源於內經的“以痛爲腧”。

腧穴的治療作用:近治作用,遠治作用,特殊作用。針炙摘要

手太陰肺經11穴、 手厥陰心包經9穴、  手少陰心經9穴、

手陽明大腸經20穴、手少陽三焦經23穴、 手太陽小腸經19穴、

足太陰脾經21穴、 足厥陰肝經14穴、   足少陰腎經27穴、

足陽明胃經45穴、 足少陽膽經44穴、   足太陽膀胱67穴。計309 穴.

特定穴:十四經中有特殊治療作用,並以特定稱號概括的腧穴稱特定穴。

五輸原穴歌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聯;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厲兌內庭陷谷胃,衝陽解溪三裏連;隱白大都足太陰,太白商丘並陰陵;

少衝少府屬於心,神門靈道少海尋;少澤前谷後溪腕,陽谷小海小腸經;

至陰通谷束京骨,崑崙委中膀胱焉;涌泉然骨與太溪,復溜陰谷腎經傳;

中衝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曲澤連;關衝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言;

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於肝。

原穴絡穴表:

手太陰肺經太淵列缺,手厥陰心包經大陵內關,手少陰心經神門通裏,足太陰脾經太白公孫,足厥陰肝經太沖蠡溝,足少陰腎經太溪大鐘,手陽明大腸經合谷偏歷,手少陽三焦經陽池外關,手太陽小腸經腕骨支正,足陽明胃經衝陽豐隆,足少陽膽經丘墟光明,足太陽膀胱經京骨飛揚。

十二原穴歌

肺淵包陵心神門,大腸合谷焦陽池,小腸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陰三原太,胃原衝陽膽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俞募穴表(先俞後募):

髒:肺肺俞中府,心包厥陰俞膻中,心心俞巨闕,肝肝俞期門,脾脾俞章門,腎腎俞京門。

腑:胃胃俞中脘,膽膽俞日月,膀胱膀胱俞中極,大腸大腸俞天樞,三焦三焦俞石門,小腸小腸俞關元。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五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腎俞卻與命門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腸十六小十八,膀胱俞與十九平。

肺三、心五、肝九、膽十、脾十一、胃十二胸椎脊突下平,三焦、腎、氣海、大腸、關元俞腰椎脊突下平,小腸、膀胱俞平第一、二骶後孔。

十二募穴歌

天樞大腸中府肺,關元小腸巨闕心,中極膀胱京門腎,日月膽肝期門尋,

脾募章門胃中脘,氣化三焦石門針,心包募穴何處取?胸前膻中覓淺深。

八脈交會穴:四肢部有八個腧穴通於奇經八脈,稱--。(公孫--內關;足臨泣--外關;申脈--後溪;照海--列缺)。

八脈交會穴表:公孫通衝脈,內關通陰維脈合於心、胸、胃;後溪通督脈,申脈通陽蹺脈合於目內眥、頸項、耳、肩;足臨泣通帶脈,外關通陽維脈合於目銳眥、耳後、頰、頸、肩;列缺通任脈,照海通陰蹺脈合於肺系、咽喉、胸膈。

八脈交會八穴歌:

八脈交會穴歌

公孫衝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後溪督脈銳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列缺任脈連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八會穴表:髒會章門,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血會膈俞,筋會陽陵泉,脈會太淵,骨會大杼,髓會絕骨。

八會穴歌

腑會中脘髒章門,髓會絕骨筋陽陵,血會膈俞骨大杼,脈太淵氣膻中存。

郗穴:經脈氣血深聚之處的腧穴16;大多肘膝關節下;(本經臟腑頑固性急性疾患);陰經郗穴治療血癥,陽經郗穴治療痛症。

十六郄穴表:手太陰肺經孔最,手厥陰心包經郄門,手少陰心經陰郄,手陽明大腸經溫溜,手少陽三焦經會宗,手太陽小腸經養老,足太陰脾經地機,足厥陰肝經中都,足少陰腎經水泉,足陽明胃經樑丘,足少陽膽經外丘,足太陽膀胱經金門,陰維脈築賓,陽維脈陽交,陰蹺脈交信,陽蹺脈跗陽。

十六郄穴歌

郄義即孔隙,本屬氣血集。肺向孔最取,大腸溫溜別;

胃經是樑丘,脾屬地機穴;心則取陰郄,小腸養老列;

膀胱金門守,腎向水泉施;心包郄門刺,三焦會宗持;

膽郄在外丘,肝經中都是;陽蹺跗陽走,陰蹺交信期;

陽維陽交穴,陰維築賓知。

下合穴:六腑在下肢足三陽經的合穴(是腑不是經);小腸下巨虛,三焦委陽,大腸上巨虛,膀胱委中,膽陽陵泉,胃足三裏。

下合穴歌

胃經下合三裏鄉,上下巨虛大小腸,膀胱當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屬委陽,

膽經之合陽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十二井穴治療特點:十二井穴主心下滿,常用針刺放血用以開竅醒神清熱作用。

少商:手太陰肺經神志病、發熱病、局部麻木、咽喉腫痛、扁桃體炎。

商陽:手陽明大腸經⒈神志病⒉咽喉腫痛(內熱)。

厲兌:足陽明胃經神志病、熱病。

隱白:足太陰脾經止血:便血、衄血、崩漏、月經過多;神志病。

少衝:手少陰心經神志病。

少澤:手太陽小腸經⒈神志病、熱病⒉少乳以及乳房脹痛。

至陰:足太陽膀胱經糾正胎位,治療胎位不正。

涌泉:足少陰腎經⒈最痛的穴位,有很好的降壓作用⒉十二井穴中開竅醒神作用最強⒊上病取下。

中衝:手厥陰心包經神志病、熱病。

關衝:手少陽三焦經頭痛、目赤、耳聾、喉痹、熱病、昏厥、舌強不語、痄腮。

足竅陰:足少陽膽經神志病、熱病。

大敦:足厥陰肝經⒈開竅醒神⒉善於治療疝氣。

腧穴定位方法:

1體表解剖標誌定位法

2“骨度”折量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簡便取穴法。

體表解剖標誌定位法:是以人體解剖學的各種體表標誌爲依據來確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俗稱自然標誌定位法。體表解剖標誌定位法分類:固定的標誌,活動的標誌。固定的標誌:指各部位由骨節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輪廓、發跡、指(趾)甲、乳頭、肚臍等。

12寸:前發跡正中至後發跡正中,腋窩頂點至第11肋遊離端(章門),肘橫紋(平肘尖)至腕掌(背)側橫紋。

9寸:前兩額發角(頭維)之間,耳後兩乳突(完骨)之間,胸骨上窩(天突)至胸劍聯合中點(岐骨),腋前、後紋頭至肘橫紋(平肘尖)。

一夫法:令患者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以中指中節橫紋爲標準,其四指的寬度作爲3寸。

臍相平的腧穴:肓俞,帶脈,天樞,大橫,腰陽關,大腸俞,腰眼,第16椎的華佗、夾脊穴。

膻中相平的腧穴:神封,天池,乳中,?。

瞳孔之下的腧穴:承泣,四白,巨廖(骨),地倉。

肘橫紋附近6穴:①小海②天井③曲池④尺澤⑤曲澤⑥少海。

腕橫紋附近6穴:①陽谷②陽池③陽溪④太淵⑤大陵⑥神門

與腦連:督脈,膀胱

耳前穴位3個:聽宮,聽會,耳門

肩三針:肩中,肩髃,肩髎

四關穴:合谷,太沖

七星臺: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

四天穴:天窗,天容,天牖,天鼎

四彎穴:曲澤,委中

三小膽:耳門,聽宮,聽會

治療中風後遺症:天柱,完骨,風池

治療面神經麻痹:翳風,完骨,風池

孕婦禁穴:除小腹部諸穴還有三陰交,合谷,次髎,中極

三合穴:足三裏,上巨虛,下巨虛

前發跡上0.5寸6穴:神庭,眉衝,頭臨泣,曲差,本神,頭維

任脈上特定穴:(木)中極膀胱募穴,關元小腸募穴,氣海肓之原穴,石門三焦募穴,中脘胃募穴八會穴之腑會,巨闕心募穴,膻中心包募穴八會穴之氣會,鳩尾絡穴膏之原穴。

提插捻轉的補瀉:

1捻轉:補,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時間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後;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時間長、大指向後、食指向前。

2提插:補,先淺後深、重插輕提、幅度小、頻率慢、時間短、以下插爲主;瀉,先深後淺、輕插重提、幅度大、頻率快、時間長、以上提爲主。

雙手進針的種類:指切進針法,挾持進針法,提捏進針法,舒張進針法。

暈針表現及定義:是指在針刺過程中患者發生的暈厥現象;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慌氣短、噁心欲吐、精神萎倦、四肢厥冷。

拔罐方法幾種:火罐法(閃火法、投火法、貼棉法、架火法、滴酒法),水罐法,抽氣罐法

灸法幾類:直接灸、間接灸。

瘢痕灸定義:又稱化膿灸,施灸前先在施術部位上塗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溶液,增加黏附性和刺激作用,後放置艾炷,從上端點燃,燒近皮膚時患者有疼痛感,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減輕疼痛

三棱針又稱鋒針;刺法4種點刺法、散刺法、刺絡法、挑刺法;

豹紋刺:(散刺法)是對病變局部周圍進行點刺的一種方法

隔蒜灸作用(不治嘔):治療肺結核、腹中積塊及未潰瘡瘍等

太乙神針,雷火神針屬實按灸

行鍼:又名運針,是指將針刺入腧穴後爲使之得氣,調節針感和進行補瀉而施行的各種針刺手法。

得氣:是指將針刺入腧穴後所產生的經氣感應,又名針感。

侯氣:將針留置於所刺腧穴之內,安靜地較長時間的留針,也可間歇的運針,施以提插、捻轉等催氣手法,直待氣之所至之謂。

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轉法;

輔助手法:循法、彈柄法、刮柄法、搖柄法、挫柄法、震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