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考點:缺鐵性貧血的辨證

當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ID),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IDE),最終引起缺鐵性貧血(IDA)。IDA是鐵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終階段,表現爲缺鐵引起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及其他異常。IDA是最常見的貧血。其發病率在發展中國家、經濟不發達地區及嬰幼兒、育齡婦女明顯增高。上海地區人羣調查顯示:鐵缺乏症的年發病率在6個月~2歲嬰幼兒75.0%~82.5%、妊娠3個月以上婦女66.7%、育齡婦女43.3%、10歲~17歲青少年13.2%;以上人羣IDA患病率分別爲33.8%~45.7%、19.3%、11.4%、9.8%。患鐵缺乏症主要和下列因素相關:嬰幼兒輔食添加不足、青少年偏食、婦女月經量過多/多次妊娠/哺乳及某些病理因素(如胃大部切除、慢性失血、慢性腹瀉、萎縮性胃炎和鉤蟲感染等)等。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缺鐵性貧血的辨證

  1.脾胃虛弱症狀

面黃無華或白,食慾不振,體倦乏力,或大便溏薄,形體消瘦,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弱。

證候分析:脾胃虛弱,運化乏力,不能化水谷精微爲氣血,故面色黃,納食不佳,體倦乏力。氣血不足,故舌質淡,脈細弱。

  2.心脾兩虛症狀

面色萎黃或蒼白,頭髮稀黃易脫,頭暈心悸,氣短音低,夜寐不寧,體倦乏力,納少,脣口色淡,指甲淡白,或有頭面及下肢浮腫。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細軟。

證候分析:心氣虛虧,心神失養測心悸不安,夜寐不寧。脾氣虛弱,運化失職測體倦乏力,納少。氣血不足,則面色萎黃或蒼白,頭暈,脣口色談等。發爲血之餘,氣血不足則頭髮稀黃易脫。舌淡紅,脈細軟,均爲心脾兩虛之象。脾虛水溼泛溢於肌膚,發爲水腫。

  3.肝腎陰虛症狀

頭暈目眩,兩目乾澀,耳鳴盜汗,顴紅潮熱,面色蒼白,腰膝痠軟,毛髮焦枯,指甲易脆,發育遲緩後質紅,少苦或無苔,脈細數。

證候分析:肝腎陰虛,虛火內生,故見顴紅潮熱,耳鳴盜汗,腰膝痠軟。氣血不足,故頭暈目眩,發育遲緩。肝開竅於目,肝陰虛則兩目乾澀。面色蒼白,指甲易脆,舌質紅少苦,脈細數,均爲肝腎陰虛所致貧血的表現。發爲血之餘,血虛則毛髮焦枯。

  4.脾腎陽虛症狀

面色(白光)白,脣口粘膜蒼白,納呆食少,肢倦乏力,或大便溏薄,精神萎軟,發育遲緩,囟門遲閉,方顱發稀,畏寒肢冷。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證候分析: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故納呆食少,肢倦乏力,大便溏薄。腎虛精虧,精不化髓,髓海空虛,骨失所養,故發育遲緩,囟門遲閉,方顱發稀。脾腎陽氣不足,則畏寒肢冷,精神萎軟,音質淡,脈沉細等。

氣血不足,則面色(白光)白,脣口粘膜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