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資料

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考生分爲三類,一類是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高中等中醫藥院校畢業生;一類是國家認可的以師承方式學習的人員;一類是符合報名條件的外籍人員和臺港澳居民。下面爲幫助各位考生複習中醫助理考試,yjbys爲大家分享考試複習資料如下,僅供參考!

2016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資料

  1.頸癰

頸癰的概念:

指發於頸的`兩側,包括頷下,耳下,頦下等部位的癰證。多由風熱,流毒或風溼挾痰等壅結少陽、陽明經絡,或因乳蛾,口疳,齲牙,頭面瘡結而誘發,多見於小兒。

其症初起發熱惡寒,頸項強痛,逐漸紅腫高起,四、五天後皮色漸紅,腫痛加劇,即欲成膿,潰後膿盡而愈。

頸癰:

病名。指位於頸部之癰瘡。出《素問·病能論》。此癰多因感受風溫,風熱,肝胃火毒上攻,挾痰壅結於少陽,陽明之絡而成。本病雖多生於頸旁兩側,但頜下、耳後、或頦下亦可發生。症見頸項部漸之腫赤,灼熱疼痛加劇,漸至潰膿,且伴有寒熱往來,頭項強痛等全身症狀。治宜應以疏風,清熱,消腫爲主。可用牛蒡解肌湯,或奇命丹加減;亦可用仙方活命飲加玄蔘、桔梗、升麻等;外用金黃散圍箍。

  2.瘡瘍辯證施治

瘡瘍的治療分內治與外治,二者常結合應用。

1.瘡瘍內治法的總則爲消、託、補

(1)初期尚未成膿時,用消法使之消散,並針對病因、病情運用清熱解毒、和營行瘀、行氣、解表、溫通、通裏、理溼等法則,其中清熱解毒爲瘡瘍最常用的治法。

(2)中期膿成不潰或膿出不暢,用託法以託毒外出,託法又分透託法和補託法。

(3)後期正氣虛弱者,用補法恢復正氣,使瘡口早日癒合,通常有益氣、養血、滋陰、助陽等法則。具體施治時應根據全身和局部情況,按病情的變化和發展,抓住主要矛盾,立法用藥。

2.瘡瘍外治法應根據瘡瘍初、中、後期分別辨證用藥

(1)初期宜箍圍消腫,陽證者可選用金黃散、玉露散、金黃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摻紅靈丹、陽毒內消散,或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新鮮草藥搗爛外敷;陰證可選用回陽玉龍散、回陽玉龍膏、陽和解凝膏,加摻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陰半陽證選用沖和散、沖和膏。

(2)中期膿熟時宜切開排膿,尤其應注意切開時機、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選擇。如手部療瘡、附骨疽應及早切開;手指部療瘡應從手指側面切開,有頭疽切口應夠大,以保證充分引流等。

(3)後期宜提膿去腐,生肌收口,陽證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膿去腐,陰證用七三丹、五五丹提膿去腐;若瘡口太小或成痿時,宜用白降丹、千金藥線腐蝕;瘡口胬肉高突時用平胬丹;膿腐乾淨用生肌散、八寶丹,並根據具體情況配合使用墊棉法或擴創法,加速瘡口癒合。

  3.下關

【定位】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張口即閉,宜閉口取穴。

【解剖】當顴弓下緣,皮下有腮腺,爲咬肌起始部;有面橫動、靜脈,最深層爲上頜動、靜脈;正當面神經顴支及下頜神經耳顳神經分支,最深層爲下頜神經。

【主治】①牙關不利、三叉神經痛、齒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證;②耳聾、耳鳴、聤耳等耳疾。

【操作】直刺0.5~1寸。留針時不可做張口動作,以免折針。

  4.睡驚丹方劑

拼音:ShuìJīnɡDān處方:蛇黃(火煅紅、米醋淬五遍、再將醋煮乾爲度)、天南星(碾爲粉、用薄荷汁搜和爲餅、炙熟)、茯苓(去皮)、鐵粉(重羅)、使君子仁。上五味搗,羅爲末,各稱半斤,入後項研藥拌勻。腦子(別研)半兩,麝香(別研)一兩,銀箔(研)、金箔(研),各一百片。糯米糊爲圓,如皂莢子大,硃砂爲衣。

功能主治:治小兒驚邪,風熱痰壅,咽膈不利,夜臥不安,睡中啼哭,驚風搐搦。常服安神鎮心、定驚控痰。

用途用量:用薄荷湯磨下,五歲兒一圓分二服,三歲以下兒一圓分三、四服,更量歲數加減。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5.紅絲疔的臨牀特點

該病好發於前臂及小腿的內側。先在原發病竈處有紅腫熱痛,繼則有紅絲一條,由前臂或小腿迅速向軀幹方向走竄,上肢導向肘部而及腋窩,下肢導向膝部而及腹股溝,使腋窩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壓痛,伴有輕重不同的全身症狀,如噁心、發熱、頭痛、食慾不振、周身無力、苔黃、脈數等。紅細較細的,1~2天可愈;紅絲較粗的可結塊,一處未愈,他處又起,有的2~3處相互串連。病變在淺部的,結塊多而皮膚色紅;病變在深部,皮色暗紅,或不見紅絲,但可見條索狀腫脹和壓痛。如不消退則化膿,化膿在7~10天左右,潰後收口較易。如果2~3處串連貫通,則收口較慢,嚴重者可引起“走黃”。

本病病因多由於足部生疔、足溼氣糜爛或皮膚破潰,感染邪毒,以致毒流經脈,向上走竄而繼發。治則以清熱解毒爲主。

診斷要點爲:前臂及小腿內側呈紅腫熱痛,紅絲向上迅速走竄,附近淋巴結腫痛,重者伴發熱、惡寒等全身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