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中醫養生飲食原則

春天是養生的好季節。你知道春季養生應該注意哪些飲食問題嗎?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春季中醫養生飲食原則,歡迎閱讀。

春季中醫養生飲食原則

春季養生原則:“養陽氣” 。綠秀1號口服是你養肝護肝保肝的首選。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春爲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萬事萬物都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人體之陽氣也應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所謂“春夏養陽”就是這個意思。因此“養陽”就成爲春季養生的原則之一。

肝氣爲春季的主氣,這個季節肝的功能比較活躍甚至過於亢奮。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本土是相剋的關係。如果肝氣過強就會傷及脾氣,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在這一季裏,臟腑的功能特點是肝強脾弱,養生的要旨是護肝養脾,尤其是中醫說的肝火旺、肝氣鬱的人,更要注意清肝熱、舒肝氣,以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

春季的季節特點是陽氣升發,風氣當令,乍暖還寒;在人則是陽亦升發,肝強脾弱,體內鬱熱。故相應的養生原則就是養陽氣,助陽升發;避風寒,清解鬱熱;養脾胃,防肝克脾。

這三個春季養生原則應具體貫徹到精神、飲食、起居、運動防病等各個方面去。

  春季的飲食原則

春季的飲食調攝也應當遵循前述春季養生的總原則,即:養陽氣,助陽升發;避風寒,清解鬱熱;養脾胃,疏肝健脾。

溫補陽氣,助陽升發。春天,在飲食方面,要遵守《黃帝內經》裏提出的“春夏養陽”的原則。就是說,春天人體的陽氣應該與自然界的陽氣一同升發,故在飲食方面,宜適當多吃些既能溫補陽氣又能幫助陽氣升發的食物。

根據性味原理,應吃一些味辛性溫,入肺經的食物。溫能補陽,辛能發陽,入肺經又可以使皮毛的汗孔打開(因爲肺主皮毛),有助鬱熱發散。而且初春多風寒,辛溫的食物能解除、驅散體表的風寒邪氣,更有助於人體陽氣的生髮,如韭、蒜、蔥。但是,對於陰虛或陽盛體質的人來說吃這些東西並不適合。有胃病的人,辛溫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較大,也要少吃。

清解鬱熱,補充津液。明代養生家高濂的《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中說:“去冬以來,擁爐薰衣,啗炙炊飲,成積至春,因而發泄,致體熱頭昏,擁隔涎嗽,四肢倦怠,腰腳無力,盡冬所積之疾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漫長的冬季,人們爲了躲避嚴寒的侵襲,喜歡睡暖牀,蓋厚被,吃熱氣騰騰的飯菜,有的人還喜歡喝些酒來禦寒,體內蓄積了較多的.鬱熱,輕者會頭昏,煩悶,咳嗽,痰多,四肢重滯;嚴重者會得溫病,甚至形成內臟的疾病。

怎麼辦呢?對策就是飲食清淡,多食果蔬。如山藥、萵筍、蔥、韭菜、蒜、豌豆、薺菜、茡薺、菠菜、芹菜、香椿、馬齒莧、馬蘭頭、油菜、櫻桃等。可以吃些低能量、高植物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豆製品、魚肉等。多吃些辛溫的食物或者多運動發汗,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新陳代謝以散熱。

護肝養顏,少酸增甘。在春天,肝氣本來就偏旺,中醫認爲,五味入五臟,酸味入肝,此時若多吃酸味食品,就會更加增強肝氣的升發,使本來就偏盛的肝氣變得亢盛而損傷脾的功能。所以,春季要少吃酸味的食物,多吃些甘味的食物。因爲甘味的食品入脾,能補益脾氣。

春季不宜食肝臟。高濂的《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有“春不食肝,爲肝氣旺,脾氣敗;若食肝,則又補肝,脾氣尤敗甚,不可救。又肝旺之時,不可以死氣入肝,恐傷魂也”之說。是因爲春季本來肝氣偏旺,若食肝,則肝得補,肝氣更旺,脾受克必更甚而弱,且肝旺之時食肝,不但傷脾,而且因死氣入肝而傷魂(根據五行的對應,魂出於肝)。

在春天,肝的功能尤其活躍,必定會有大量的尚未分解的有毒物質,所以春季還是少食肝爲妙。而且,動物肝臟的膽固醇含量很高,食後會使血脂升高,高血脂的人更應該少吃或不吃肝。

忌黏硬生冷,肥甘厚味,少食多餐。由於受春季旺盛的肝氣的影響,本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欠佳,若再食用黏硬生冷、肥甘厚味之類不易消化之物(如年糕、雪糕、油膩的、辛辣味重的),都會使脾胃進一步受到損害,運化不良,氣機呆滯,而容易生痰、生溼,產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