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執業助理醫師考點:傳染病特徵

  傳染病特徵

公衛執業助理醫師考點:傳染病特徵

  (一)基本特徵

1.有病原體 每種傳染病都有其特異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立克茨體、細菌、真菌、螺旋體、原蟲等。

2.有傳染性 病原體從宿主排出體外,通過一定方式,到達新的易感染者體內,呈現出一定傳染性,其傳染強度與病原體種類、數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狀態等有關。

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節性

(1)流行性 按傳染病流行病過程的強度和廣度分爲。散發:是指傳染病在人羣中散在發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區或某一單位,在某一時期內,某種傳染病的發病率,超過了歷年同期的發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種傳染病在一個短時期內迅速傳播、蔓延,超過了一般的流行強度;暴發:指某一局部地區或單位,在短期內突然出現衆多的同一種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 是指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其中間宿主,受地理條件,氣溫條件變化的影響,常侷限於一定的地理範圍內發生。如蟲媒傳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節性 指傳染病的發病率,在年度內有季節性升高。此與溫度、溼度的`改變有關。

4.有免疫性 傳染病痊癒後,人體對同一種傳染病病原體產生不感受性,稱爲免疫。不同的傳染病、病後免狀態有所不同,有的傳染病患病一次後可終身免疫,有的還可感染。可分爲下幾種感染現象。

(1)再感染 同一傳染病在完全痊癒後,經過一定時間後,被同一種病原體感染。

(2)重複感染 某種疾病在發病中,被同一種病原體再度侵襲而受染。血吸病、絲蟲病、瘧疾最爲常見。

(3)復發 發病過程已轉入恢復期或接近痊癒,而該病原體再度出現並繁殖,而原症狀再度出現。傷寒最爲常見。

(4)再燃 臨牀症狀已緩解,但體溫尚未正常而又覆上升、症狀略見加重者。見於傷寒。

傳染過程表現:病原體被消滅或排出體外、病原攜帶狀態、隱性感染、潛在性感染!  在人出生後的一生中所發生無數次感性,每一次病原體侵入機體,都會引起機體不同程度的反應,在機體與病原體相互作用中,可出現五種不同程度的表現。

1.病原體被消滅或排出體外 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在入侵部位被消滅,如皮膚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殺菌作用,組織細胞的吞噬及體液的溶菌作用。或通過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體從呼吸道、腸道或泌尿道排出體外,不出現病理損害和疾病的臨牀表現。

2.病原攜帶狀態 包括帶菌、帶病毒及帶蟲狀態。這些病原體侵入機體後,存在於機體的一定部位,雖可有輕度的病理損害,但不出現疾病的臨牀症狀。病原攜帶有兩種狀態,一是無症狀攜帶,即客觀上不易察覺的有或無輕微臨牀表現的攜帶狀態;二是恢復期攜帶,亦稱病後攜帶,一般臨牀症狀已消失,症理損傷得到修復,而病原體仍暫時或持續寄生於體內。由於攜帶者向外排出病原體,成爲具有傳染性的重要傳染源。

3.隱性感染 亦稱亞臨牀感染是指機體被病原侵襲後,僅出現輕微病理損害,而不出現或出現不明顯的臨牀症狀,只能通過免疫檢測方能發現的一種感染過程,流行性乙型腦炎、脊髓灰質炎、登革熱、乙型肝炎等均有大量隱性感染的存在。

4.潛在性感染 是指人體內保留病原體,潛伏一定部位,不出現臨牀表現,病原體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病原體則乘機活躍增殖引起發病。瘧疾、結核有此等表現。麻疹後,病毒可長期潛伏於中樞神經系統,數年後發病,成爲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5.顯性感染 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因免疫功能的改變,致使病原體不斷繁殖,併產生毒素,導致機體出現病理及病理生理改變,臨牀出現傳染病特有的臨牀表現,則爲傳染病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