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船的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美術船的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美術船的教案

大班美術船的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玩色,感知紅、黃、藍三原色混合所產生的色彩變化。(難點)

2、學習用棉籤棒蘸顏料作畫。(重點)

3、大膽地動手操作,喜歡用棉籤棒作畫。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紅、黃、藍顏料;白紙(畫有毛毛蟲的輪廓)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好餓的毛毛蟲》,感知色彩混合後發生的變化。

提問:

1、這隻毛毛蟲一開始是什麼顏色的?

2、毛毛蟲吃了紅顏色的果子,身上變出了什麼顏色?

3、接着它吃了什麼顏色的果子,身上變長出了什麼顏色?

4、它又吃了什麼顏色的果子?身上變出了什麼顏色。那現在它身上有哪些漂亮的顏色呀?

二、幼兒操作。

1、師:我這也養了些毛毛蟲,我想請小朋友們也來試一試它們吃了紅黃藍色會變成彩色的嗎?

2、教師交代玩色要求。

3、老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玩一玩。

三、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一同欣賞。

1、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你的毛毛蟲都變成了哪些顏色?

小結:原來呀,幾種顏色混在一起會變出各種各樣的顏色來。

2、關於毛毛蟲還有很多好聽的故事呢,帶上我們的作品一起去教室聽吧。

四、活動延伸:

可以讓幼兒觀看視頻或聽故事,讓幼兒知道毛毛蟲長大後就變成美麗的蝴蝶。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大班美術船的教案2

活動目標:

一、感受噴刷畫活動的樂趣,積極參與,大膽創作。

二、學習噴刷的技能,能獨立,有序,正確的使用工具。

三、大膽使用顏色,注意色彩的和諧,提高美的鑑賞能力。

四、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五、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準備各種顏料(每組若干),各種圖形的卡片若干,廢舊牙刷,小沙網,畫紙,圍裙人手一個,示範畫若干。

二、用幼兒完成的'作品佈置活動室的牆壁。

三、幼兒觀察、欣賞自己及其他小朋友的噴刷作品。

活動過程:

一、進入活動,引發幼兒興趣。引導幼兒欣賞示範畫,説説其中的內容,及製作方法。

二、請幼兒觀察和學習噴刷畫的製作方法。(展示多張噴刷畫及牙刷、小沙網等工具,並介紹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師範過程:首先用樹枝(花、草、卡片等輔助物)在白紙上拼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然後,用牙刷蘸上顏料,在小沙網上來回刷,把顏料刷在紙上。把紙晾乾後,再取下樹枝,畫紙上就會留下噴刷畫的圖案。這樣,噴刷畫就製作完成了。)

三、老師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引導幼兒自選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圖形,提醒幼兒刷完一種顏色要把牙刷放回空杯裏,再用第二個刷,鼓勵幼兒嘗試多種顏色進行噴刷,引導幼兒自己發現混合色。例:黃+紅=橙、黃+藍=綠、藍+紅=紫、等

四、展示、評價幼兒作品。(把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請幼兒互相評價。)

五、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利用牙刷、圓形紙片等常見物品,發揮幼兒想象力,製作出一幅幅漂亮的噴刷畫裝飾品。在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做一做、玩一玩認識了新的畫種——噴刷畫,遊戲活動提高了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審美能力和美的表現力。在合作方面,幼兒通過小組合作,促進了協作能力的發展;在製作禮物過程中,通過玩色、配色、添畫,幼兒的審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本來我選擇用一支牙刷和一支筆來刷一刷,但是幼兒對牙刷和筆使用不熟練,無法達到預定效果。經過陸老師的提醒,可以用兩個牙刷對着刷一刷,這樣輕輕一刷就能將顏料噴到畫紙上。並且之前我用到了各種圖形寶寶,讓幼兒用圖形先拼出不同的形狀,像房子、小動物等,聽課老師也指出:這樣比較偏向數學活動,這也要改。我後來想直接用不同大小的圓形寶寶來添畫,這樣既能簡化拼圖形,也能將作品變得更生動。

活動後,我覺得我在示範操作中,還是沒能將很多細節講解清楚,導致幼兒在操作的時候出現了不同的差池。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大班美術船的教案3

活動目的:

1、學習刮蠟畫的技巧,瞭解刮蠟畫的特徵,初步掌握刮蠟畫的方法。

2、感知色彩明暗的對比,激發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體驗色彩與生活環境的關係。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範畫掛圖、油畫棒、筆、半成品幾張(一張鋪好淺色底色的半成品,一張在淺色底色上塗好深色的半成品)

2、幼兒作畫工具(畫紙、油畫棒、無尖鉛筆)

3、幼兒認識過深色和淺色

4、歌曲《月亮是我好朋友》

5、七色花花瓣50個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歌曲《月亮是我好朋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歌曲裏唱的是什麼時候嗎?(是晚上)當夜幕降臨、到處是一片漆黑的時候,你們害怕嗎?為什麼?

(二)欣賞範例示範講解

我可不害怕黑夜,因為我有一支魔筆,它能刮破黑夜,把夜晚變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教師邊講邊出示掛圖現場做畫)

我用摩筆刮破夜幕,一顆小星星鑽了出來,又鑽出來一顆小星星、月亮……

小朋友們,你們説我的這支魔筆是不是很神奇?想知道是一支什麼樣的魔筆嗎?(出示無尖鉛筆)啊!原來就是一支沒有尖的小鉛筆呀!一支沒有尖的小鉛筆怎麼能畫出這麼漂亮的圖畫呢?原來我的畫紙也有點特別,畫紙上用油畫棒塗過了。這種畫就叫“刮蠟畫”

(三)認識刮蠟畫熟悉作畫步驟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畫法“刮蠟畫”。學習刮蠟畫之前我們來玩個遊戲《七色花》你們聽過七色花的'故事嗎?你們想擁有一片七色花的花瓣嗎?玩法:我説出兩種顏色請你判斷哪個是深色哪個是淺色?如果説對了,我就送你一片小花瓣。七色花轉轉轉顏色美麗真好看你想要個小花瓣深色淺色你來斷現在我們知道了哪些顏色是深色哪些顏色是淺色,下面就開始學習這種新的畫法“刮蠟畫”。刮蠟畫與其他畫的區別就在於畫畫之前,必須要把畫紙處理一下:

1、在畫紙上均勻的塗上一層淺色。

2、在淺色上塗兩遍深色:第一遍橫着塗、第二遍豎着塗。

如果你有一支會飛的魔筆,你想乘着它去哪呢?請你用刮蠟畫把你想去的地方畫出來,好不好?

在這個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中,有許多神奇美妙的地方,正發生着許多有趣的故事,下面就請小朋友們拿出老師送你們的摩筆,乘着摩筆出發吧!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提出要求。

1、先塗一層淺色的顏色,塗滿了再塗深色,在塗深色的時候,塗得均勻,塗得滿,動作要快。

2、想好了主題再刮畫,錯了的話用同樣的深色蠟筆,蓋上重畫。

(五)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

(六)活動結束:幼兒拍手唱歌《小蠟筆》

活動反思:

上週我班進行了刮蠟畫的教學活動,這是幼兒第一次接觸刮蠟畫,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中來認識、發現和體驗刮蠟畫所帶來的意外效果和形式的美感,在運用蠟筆、刻刀或小木棒等工具進行塗抹、刮畫後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形象效果。我把活動的目標定位在讓幼兒瞭解刮蠟畫的特徵,初步掌握刮蠟畫的技巧方法。瞭解刮蠟畫的基本方法和材料,激發幼兒對其興趣,並培養幼兒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為了使活動更能吸引幼兒,我這樣設計我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運用變魔術的方法來引題(教師事先在鉛畫紙上用各色鮮豔的顏色塗畫第一層後,再用黑色塗畫第二層):今天老師要變一個魔術,(出示牙籤)看!這是我的道具!看我變出了什麼?(教師快速地刮畫出一朵花)我是怎麼變的?師:你們想變魔術嗎?讓老師來揭示這個祕密吧。然後教師講解刮蠟畫的步驟和方法。幼兒操作實踐後,我組織幼兒交流、分享活動的感想。幼兒很快就發現有的作品很漂亮、顏色鮮豔,而有的作品看上去黑糊糊的,不漂亮。通過思維的碰撞,最終達成共識:塗第一層底色時要用力、均勻,顏色的色彩要鮮豔,這是刮蠟畫成功的基礎;另一個要點是要把儘量讓多一點的色彩刮出來,在輪廓線內可以用線條、色塊等來進行裝飾和美化。交流後,我又讓幼兒進行了第二次嘗試。這次,孩子們的目標很明確,許多幼兒另要了一張紙來重新畫畫。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本次活動,我緊緊地圍繞着幼兒的“趣”而展開一系列的教學。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學得輕鬆,玩得愉快,並創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動、有趣的作品,課堂成為了孩子們的樂園,反思這節課,有以下三點讓師生共同受益。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大的動機。一開始我就以“變魔術”的方法來引起幼兒的興趣,有效地把幼兒的興趣引入到教師設置的活動中,並激發幼兒探索祕密的動力。

2、動手操作成為幼兒探索學習的主要途徑。活動中,我並沒有直接用講授的方法去告訴幼兒怎樣刮畫,而是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體驗,尋找並發現問題,通過交流、體驗,找到正確的刮蠟畫方法,這樣比教師講授更有效。

3、及時肯定,增強學習興趣。對孩子來説,成功的感覺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教學中,教師的表揚,哪怕是不真實的表揚,對於他們來説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勵。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的想象真豐富""你做得非常好"'你的畫真有創意"等話語不時出現在我的口中,它們在積極肯定每位孩子的"閃光",讓他們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讓幼兒因為讚賞而把學習活動當作愉快的享受。

大班美術船的教案4

活動目標:

1、複習畫烏龜,鼓勵幼兒合理地佈局畫面。

2、通過欣賞課件,感受畫面佈局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課件製作《可愛的烏龜》

2、烏龜手偶。

3、畫紙、勾線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烏龜手偶。

“今天,我請了我們的好朋友來,你們知道是誰嗎?”

“烏龜不高興了,它迷路了,你們知道它住在哪裏嗎?”

2、展示課件,幫助幼兒感知烏龜“住”不同的地方,畫面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1)出示海水圖,聽聽烏龜説了什麼?(“謝謝你們給我找了一個家,可是我應該住在哪裏呢?”)

(2)讓烏龜分別住在右上角、左上角、畫面中下部,請幼兒説説烏龜住在這裏好不好?為什麼?聽聽烏龜是怎麼説的。(“不好不好,我的頭、腳都在水外面了;不好不好,我住在草堆裏不舒服”)

(3)讓烏龜住在畫面中間,聽聽烏龜怎麼説?(“太好了,我最喜歡在水中間游來游去的了。)

(4)出示一個小烏龜在中間,聽聽它怎麼説?(“這麼大的海,就我一個人住?我很孤單哦!”)請幼兒想想辦法?

(5)增添許多個小烏龜(畫面較飽滿),聽聽烏龜怎麼説?(“太好了,這樣我就不會孤單了。”)

(6)出示一個小烏龜,一個大烏龜,感受知畫面。

3、請幼兒也來給烏龜安一個家。

(1)提出要求:先想好是給大烏龜安家還是給小烏龜安家,給1個還是給幾個烏龜安家,安在哪個地方,烏龜最高興呢?

(2)幼兒繪畫,教師巡視指導。

提醒幼兒照顧烏龜的感受(即合理佈局畫面)

(3)作品展示。

幼兒互相欣賞、介紹作品,感受畫面佈局的美。

反思:

畫面佈局是幼兒比較難掌握的一個問題。以前,幼兒已有了畫烏龜的經驗,但在繪畫過程中,總是會畫的太小或太偏了,畫面給人的感覺總是不太漂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設計了這個活動《可愛的烏龜》。

我改變了以往的繪畫模式:引起幼兒興趣→教師示範→幼兒繪畫→作品評價的方法,而是製作了課件,將整個佈局的問題放在課件中來解決,並且運用了幼兒較易接受的擬人化的手法及音效,幫助幼兒感受烏龜住在海水裏的不同地方畫面的感覺及烏龜的感受,烏龜説的`話更能幫助幼兒理解畫面佈局的重要性,更易讓幼兒接受。

在幼兒繪畫過程中,教師的指導顯得更形象了,以往要幼兒將物體畫中間,畫大一些,畫滿一些,總是用平直的語調説,總有些孩子只顧自己畫,不去理會老師的話,但這次通過展示課件後再畫,有的幼兒畫了一個烏龜,我便説:“你想想,這隻烏龜一個人住,它會怎麼想呢?”幼兒很自然的就會多畫幾隻烏龜了。

幼兒在合理佈局畫面的基礎上,也充分顯示出自己的想法與創造,有的幼兒畫了許多隻小烏龜,在前面畫了一隻大烏龜,他説:“大烏龜帶着小烏龜做操呢!”有的幼兒把小烏龜畫在大烏龜身上,他説:“這隻小烏龜玩累了,在爸爸身上休息呢!”還有的幼兒畫了一個大烏龜、中間殼是空的,再在旁邊畫了只小烏龜:“媽媽剛把小烏龜生下來,正教它游泳呢!”可見幼兒的想象也是非常豐富的。

在評價過程中,我組織幼兒一起欣賞了同伴的畫,幼兒都能大膽地説出自己畫的是什麼,講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整個活動,這個課件顯得尤為重要,它不但解決了幼兒的佈局問題,還拉近了幼兒與烏龜的距離,幼兒在繪畫過程中能考慮烏龜的感受,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大班美術船的教案5

教材分析

旋轉木馬這個科技小製作的內容,是在我園實施的課題“科技小製作中科學與藝術的整合”中產生的。首先,它自身的美觀性和可探索、可操作性,符合“科學”、“藝術”整合的要求。其次,它製作的難易程度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材料的收集方便、環保,同時作品還具有一定的遊戲性和趣味性,幼兒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能體驗到製作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並引發他們探究的慾望。

活動目標

1、嘗試看流程圖學習旋轉木馬的製作。

2、掌握鑽孔和十字剪制的技能,學習剪貼相同圖形進行裝飾。

3、感知木馬旋轉,體驗自制玩具的樂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材料:一次性杯子、前端可彎曲的吸管、彩色紙、廣告紙。

2、工具:剪刀、固體膠、雙面膠。

3、製作範例1個。

4、製作步驟流程圖(見右圖)。

活動過程

1、回憶情境,演示範例,激發幼兒製作的慾望。

2、瞭解製作的步驟和所需材料、工具。

(1)教師:要做旋轉木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一次性紙杯、前端可彎曲的吸管、彩色紙、廣告紙。)

(2)教師:旋轉木馬怎麼做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製作流程圖(展示製作步驟圖),你能看懂嗎?這些圖都表示什麼意思呢?

(3)教師用兒歌小結操作流程。

杯子做平台,洞兒杯底、杯邊打;小吸管,洞裏鑽,長的鑽上面,短的鑽旁邊;吸管頭,十字開,小花傘,撐起來,木馬四邊粘;旋轉木馬轉起來,真呀真好玩。

3、瞭解製作要點。

在製作的過程中,哪些步驟你不太會做?

(1)打洞。洞的位置與大小。(圖一)

(2)十字剪制。吸管的前端裁開成十字型,方便粘貼及花傘的平穩。(圖二)

(3)傘形的製作。先將正方形的紙剪成圓形,從邊到中心點剪一條直線,再粘貼起來。(圖四)

(4)同樣圖形。先將紙進行摺疊,再畫出圖形,然後進行剪貼。(圖五)

4、幼兒製作,教師指導

(1)遇到困難能主動先想辦法解決,然後可以向同伴學習或向老師求助。

教師:那麼多的難題都解決了,我們就可以製作了。在製作之前,老師還有要求:在製作時,你們可能還會遇到一些困難,你們一定要自己先想辦法解決困難,解決不了的,可以向小朋友或者老師求助。

(2)節約使用材料,注意製作安全,及時收拾工具、材料,保持整潔等。

教師:要節約使用製作材料,使用工具時注意安全,製作結束要及時收拾好工具和剩餘材料,保持整潔。

5、幼兒探索遊戲:旋轉木馬。

(1)自由玩自制的旋轉木馬,體驗成功的喜悦。

(2)幼兒交流:為什麼旋轉木馬能夠轉起來呢?

活動反思

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説,“知識來源於動作”;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兒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都道出了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幼兒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科技小製作是我園一項特色活動。旋轉木馬製作活動採用了幼兒平時熟悉的一次性紙杯和彎頭吸管,通過清晰、形象、易懂的圖譜和朗朗上口的兒歌作為主要教學手段,讓幼兒在愉悦的氛圍中輕鬆快捷地理解了其中的操作要領,通過討論、思考、對比、嘗試等方法,自主習得了簡單基本的操作技能,獲得了製作成功的體驗;旋轉木馬製作,看似簡單,其實藴藏着不少科學原理,最為吸引幼兒的應該就是吸管轉動連帶傘形轉動木馬的科學現象。製作的過程中教師充分調動了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做做玩玩中,幼兒已不知不覺地開啟了探索科學原理和藝術想象的興趣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