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人生讀後感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薦】人生讀後感

人生讀後感1

《平凡人生》,實際寫了他與母親如何度過艱難而又平凡的一生: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處世態度以及對待親朋好友的真實感情,向人們詮釋了,”人該怎麼樣活着”。它真是一本,如何做人的,活生生的教課書。正是他健康的心態,讓人覺得他不象是一位七十歲的老人。正因為他對周圍人的真情,讓人對他充滿感激之情。更是他心胸開闊,腳踏實地的處世方式,讓人感到他平凡人生中的不凡。他與母親的互敬互幫,以及他對母親無微不至的關心,常常讓我們感動乃至嫉妒。

父親《平凡人生》這本書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它一方面教育我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要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功名利祿,要用一顆真誠心去對待親人和朋友,

要用一顆善良心去對待他人,要用一顆責任心去對待工作,要用一顆火熱的心去對待生活,要用一顆平靜心去對待挫折,……

另一面,我作為李家的兒媳婦,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重要位置。如何當好兒媳,妻子,母親,弟媳等等這些角色,在這個大家庭中處理好各種關係,達到家和萬事興的目的。我認為,要做到這些,還是要有奉獻精神的。

再一方面,這本書所產生的社會影響,讓我清楚的知道自己該如何做人,作事,處人。古人曾説,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得是一輩子都做好事。一個人要想在別人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那是需要你通過長期的語言,行為,(.)修養,文化素質,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因素的表現來完成的。因此,任何一點雜質和疏漏都會讓你的人格大打折扣,書中所反映的父親,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最後,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想對所有的青中年人説,善待你們的父母吧,不管他是你們的親生父母,還是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畢竟他們是你愛的那個人的親生父母,要象對待自己父母親一樣對待他們。要知道,多年以後你也會得到兒女們的善待;我也想對所有的老人説,善待你們的孩子吧,不管他是你們的親生子女,還是兒媳婦和女婿。

生活是萬花筒,世界是多彩的,無論怎樣的社會,如何發展。作為人最根本的品質不能丟,這就是:誠實,善良,勤懇,健康。

人生讀後感2

有許多人都聽過諸葛亮、劉備、曹操這些人物,不用問關於他們大家大都是由那本風靡一時的《三國》瞭解起的,我自然也不會例外的,畢竟我們也跟着潮流時尚一起走,是不可以落伍的。而我個人對《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人物則是十分的古怪,不應該説是十分古怪而是另有一番見解。我看我來説説諸葛孔明吧!諸葛亮,又名孔明,號卧龍,有代表作《隆中對》等。對於這個人我是既喜歡他又討厭他,不知為何。

我喜歡他是因為他的才智。看當其衝的便是劉備的三顧茅廬,當時當諸葛亮作出三分天下的判定之後便成功預示着將來蜀國的存在。他與周瑜聯繫,以孫劉聯軍不到十萬人的兵力硬是將曹操的八十萬大軍打得落荒而逃,有人説這都是黃蓋,龐統之功,又與諸葛亮何關!

錯,若無諸葛亮有識天象熟地埋之才華,即便是那火攻之計再妙也無用。可恨就又恨在他的才智上。想當初他若是投靠曹操,恐怕就早一統中原。三國鼎立之勢是他一手造成,曹操的軍隊死傷無數,南疆各個少數民族因為他而血流成河,最後自己大出祁山也未能善終,可這一場又都是那張“忠義”面具造成的。他諸葛孔明為什麼會去投靠劉備而不是幫當時的曹操或者割據一方的東吳呢,反而向劉備靠攏呢!這恐怕與劉備本人脱不了關係吧!大家或許猜出來了,對,就是因為他一個漢王室後高的身份使諸葛亮投靠了他。他,諸葛亮這樣做的目的又何在呢,其實非常簡單。為的只是一個名正言順的説法,讓自己幫助他人時不會留下一個犯上作亂的罪名,讓自己習以名垂青史。讓他自己為後人所景仰,讓自己可名正言順奪天下展才華抱負罷了。

可他並不知道,他好一展才華需要多少士兵,人民的血去填。真可謂是一將功成方骨枯!你諸葛孔明身後盡是那些忠烈之士與平民百姓啊!為了一個人的抱負犧牲這麼多人值嗎?不值!他諸葛亮的面具太深,不是那麼輕易摘下的,露出的又將是怎樣一顆心呢?其實每個都戴着一個面具,不管你怎樣,只要你面具之後有一顆善良的心就足矣!

人生讀後感3

有這樣一個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裏,幾乎做着同一件事情:天剛亮他就伏在打字機前開始他一天的寫作。這個經歷十分坎坷,曾窮困潦倒的連電話費都交不起得人。如今可算是世界級的大富翁了,整天約稿不斷,常常是一部小説剛剛有構思,出版社那高額的定金就支付給了他,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恐怖小説大師斯蒂芬金。

他成功的祕訣就是“勤奮”二字。叫人欽佩的是: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是不工作的,這三天是:生日、聖誕節、美國獨立日。勤奮給他帶來了永不枯竭的靈感。他與一般作家的不同,一般的作家在沒有靈感的時候,就去做別的事。但他沒有東西寫得時候他也堅持每一天寫5000字。這是他剛開始創作時一個老師傳授給他的一條經驗,他堅持這樣做了,所以終身受益。

我也曾以天道酬勤來鼓勵自己,但不敢説自己勤奮,總是靈感來了的時候大幹一場,沒靈感的時候,幹別的事情。也常常以工作太忙或身體不佳來原諒自己。以往假期都揮毫潑墨,但總不能堅持每一天都動筆。讀了這個故事之後,我才理解為什麼人們常説:繆斯女神會把靈感源源不斷地給那些勤奮的人送去。從此不論春夏秋冬我再也沒有睡懶覺,堅持每天早上5:40分起牀,先寫字後畫畫。因為毛筆書法是我一直沒有解決的難題,畫寫意畫沒有書法功底是很難畫好的,如果沒有力透紙背的功夫,寫意畫很難提高。

幾個月下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也臨了幾遍。在畫的提款中加上一兩個草字,感覺靈活有變化。寫意花鳥還是畫我喜歡的荷花,在沒有創作靈感的時候,反覆臨寫大師的作品,直到能背臨的程度,筆墨技巧掌握以後才算完工。如此一個月下來也有上百張作品出現,其中幾十張可以參展。

以前一些難以解決的技法難題,就在這種反覆臨寫、創作中迎刃而解。看着我的一摞畫卷,我深深地體會到堅持是多麼的重要。

人生讀後感4

《習慣的力量》的作者是個美國人,他用講故事拉家常和朋友聊天的方式,敍述了令讀者耳熟能詳的關於“習慣”的話題。它把“習慣”比喻為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衝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你的方向盤。“習慣”是潛意識的活動,就像人體各種軟件的編程,一旦啟動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繹。

人們常講“性格決定命運”。誰不想擁有能攀上輝煌巔峯的性格呢?怎樣才能擁有,誰能説得清呢?這是一個多麼難解的“哥德巴赫猜想”。本書只是輕輕地一捅,就捅破了這層遮擋奧祕的薄膜,作者説:“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原來命運的基石就是養成習慣的行為。

“習慣”就是一點一滴,循環往復,無數重複的行為動作養成的,好的習慣,壞的習慣莫不如此,只是結果不同。關鍵的一步是要馬上行動起來,本書作者稱之為“行動者和空想者的根本區別”。我以為然也。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多少人把美麗的理想就消磨在“總有一天”的藉口之中。馬克思對自己成功的原因只説了一句:“我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我國的先哲對此也有精彩的總結叫做“聚沙成塔”。看來《習慣的力量》的作者可能早已領會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但他是用擬人化的方法説出來的:

“我是所有偉人的奴僕,唉,我也是所有失敗者的幫兇。”

“你可以利用我獲取財富,也可能由於我而遭到毀滅。”

作者對“行為—習慣—性格—命運”這一重大問題並沒有用嚴密的邏輯來論證,沒有從物理到生理到讀不懂的深奧哲理去發揮闡述。他只給你講了如“在冷水中被煮熟的青蛙”,被拴了鼻子的小象終於沒能掙脱潛意識中的習慣而老死象房等寓言故事,使人讀來親切、自然、舒暢、輕鬆。更有趣的是他告訴你克服壞的習慣並非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痛苦艱難,你只要用“21”天,用好的行為替代不好的行為,比如用晨練代替睡懶覺,好的習慣就養成了。我知道“21”天絕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字,它只告訴我們,行動起來,習慣的力量會把命運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

人生讀後感5

再讀路遙,只覺一股樸實的氣息,如他筆下反覆描述的土地,深沉,厚實。不用任何華麗的詞藻,

對於《人生》裏的高加林,我是又恨又憐。故事的開始給了他很多悲情遭遇,公家職務被人用關係換下來了,讀過書的他不甘心也不好意思下地幹活,他的命運從天堂一腳踏入地獄。人在落魄或是落寞時總是很脆弱,尤其是感情。就在這時候巧珍出現了。上天不會把人逼上絕境之路,巧珍的温柔、熱情和對他覆水難收的愛着實感動了高加林,也感染了他的生命。愛的暖流漫過了精神上的凍土地帶,新的生機便勃發了。他積極的開始新的生活。

她是他生命的一盞燈,為他温暖最暗的一段路。可是,天明瞭,他還會記得那盞燈麼?

他有知識,有思想,有雄心,不甘心一輩子平平庸庸的奉獻給土地。他只是缺少一陣東風。他的東風來了,高加林的叔叔轉業到地方做了勞動局局長。他稀裏糊塗地做了縣委通訊組幹事,生活在一瞬間發生巨大轉折。他的天突然亮起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讓人眼花繚亂,他的心也亂了。

我十分的愛巧珍。她勇氣十足的愛着一個人,又能設身處地的為他着想,當這個人拋棄她,和別的女人共赴美好前程的時候她成全他。最後高加林被人揭露走後門,失去工作後,她央求姐姐替高加林爭取一個村教師的名額。她的心就像金子一樣。只是最後她已嫁為人婦,他卻發現自己愛的是她。

故事的最後,高加林再次失意,同村的人們沒有嘲笑,而給了他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我突然懂了人需要寬容。很多年前讀到結尾,我或許是在心裏暗暗説:瞧吧,終於有了報應,誰讓你負了巧珍這麼好的人呢。可是這次我突然覺得高加林也沒有錯,這只是他的選擇。看到最後,想想高加林一波三折的命運,或許這才叫人生。柳青説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人生讀後感6

生活是一杯淡淡的白開水,清醇而曖昧。它尋常而深刻,讀池莉的小説,恰似在品評一碟下酒的茴香豆抑或是在細細咀爵五方齋的粽子。她的小説簡潔明瞭,謐人心扉;含着悽悽地哀婉、少許的固執、幾多母性的温情。洞悉世事的無常、捕捉瞬息的變卦;小説虛構出一個觸手可及的真實世界。

池莉的小説折射出生活的陰影,你權且把她的主人公當作一個標尺,衡量一下自己的得失、完缺、醉醒、悲喜。她的小説着眼點很低,卻極微妙。是深入淺出、發人深思的立場。

《煩惱人生》奠定了池莉在當代文壇的地位。主人公印家厚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他的煩惱正代表着那個羣體千千萬萬人內心壓抑的苦惱,那煩惱本身錐心隱痛,卻又無能為力。煩惱與木然的生活磨擦,生出無端的矛盾,形成一種悲哀。作者沒有去寫哈姆雷特的悲哀,那樣的悲哀又幾人有?在逼真殘忍的`現實裏,為了維持日常生活,必須終日奔波勞累,放棄許多擁有的東西;縱然如此,他依然無法主宰生活中一切。中華民族是一個極能忍辱負重的泱泱大國,它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一個人的煩惱總可以被整體大而化之,似乎微乎其微,但煩惱與悲哀卻揮之不去,一直積蓄在心底,生老病死,生生不息。這存在本身也許能讓悲哀來得更深重更深刻一些。

正如作者所言:只是平庸的外表和平庸的生活方式掩蓋着這一切。《煩惱人生》也是池莉目前唯一一篇收入《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的作品。同一時期的還有路遙的《人生》、王安憶的《流逝》等等,這一系列作品鑄造了新的文學起點,它們內容樸實深厚,感情真摯飽滿,是“新寫實主義”的先鋒。

從《煩惱人生》在《上海文學》上發表的時候起,讓億萬中國人恍然發現自己的煩惱,人們開始慌亂、莫名的躁動。作者抒寫的不是憤事疾俗的片面之談。凌厲的池莉用她的筆深入生活的切口,啟發着一種怎樣真摯的錯綜複雜的情感!

幾十年前的《煩惱人生》穿過新的世紀,新的讀者接觸它的時候,更看重主人公印家厚最後的舉動——印家厚關了枱燈,趁着黑暗的瞬間抹去了湧出的淚水。他不能主宰生活中的一切。但他會竭盡全力去做。

是的,竭盡全力地去直麪人生。

人生讀後感7

上週星期五,學校給我們發了一本《理想點亮人生》,老師要求我們認真閲讀。

週末,我做完家庭作業後,就迫不及待地翻開書,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書裏的名人故事都讓我很受感動,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童第周的故事。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由於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他根本上不起學。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揹着書包高高興興地去上學,童第周的眼裏充滿了羨慕之情。後來,他的大哥節衣縮食將他送到浙江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讀書,希望他努力學習,將來回家幫助自己養家餬口。但是進入學校的童第周,心中卻有着自己的奮鬥目標——考入省內名望極高的寧波效實中學。由於他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基礎太差,大哥十分擔心。望着大哥猶疑的眼神,童第周堅定地説“我一定能考上!”從此,童第週一絲不苟地備考,刻苦學習,不放過一分一秒的學習時間。

憑着這種“水滴石穿”的精神,童第周終於考上了效實中學。但是他的成績卻是倒數第一。面對成績單,他沒有退縮,心裏暗下決心:別人能做到的,我經過刻苦努力,也一定能做到! 於是抱定信念,童第周開始了艱難的學習之路,他每天與路燈為伴,天剛矇矇亮,他就在路燈下讀外語,夜晚寢室熄燈後,他還在路燈下自修,學習。經過艱苦的學習,童第周畢業時考取了復旦大學。後來,他大學畢業後又去比利時留學,一直保持着他刻苦鑽研,勤奮好學的精神。並發表了一篇篇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在國內外生物界引起了極大地震動。

有人曾經説過“一個人成不成功,關鍵在於他的信念和精神。”童第周就是這樣,正因為心裏懷揣着理想而堅韌執着,腳踏實地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這也正是我們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所必須具備的品質啊!

同學們,讓我們以童第周為榜樣,向着自己理想的星空飛奔吧。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理想,一步一步去實現它,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人生讀後感8

路遙的小説讀起來總是那麼苦澀、艱難、悲苦和淒涼,也許在那個艱苦、貧瘠、混亂、動亂的時代背景之下,舉步維艱、吃苦耐勞、勤儉節約、敗於現實、趨於命運就是人生該有的樣子,因此無論是路遙本身,還是小説的主人公高加林,他們都只能努力的活着、拼命的活着、不甘心的活着、磕磕絆絆的活着、平凡的活着,比較後在無聲無息、不情不願、不由自主的消逝而去,然後為自己傳奇的一生畫上句號。

小説《人生》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悲情的人物,作為陝北高原的一份子,他迫於淒涼的宿命只能作出一個又一個艱難的抉擇,因此他內心充滿了煎熬、痛苦、迷茫和失意。所以也就有了高加林離開故土,回到故土,再離開故土,再度回到故土的曲折經歷,這讓讀者覺得很是難受、震撼、心疼和憐惜不已。而讓我感觸比較深的一幕就是高加林失去工作的瞬間,那一刻我似乎能感同身受的體會到高加林內心的質疑、不公、委屈和絕望,所以當高加林內心在哭泣嘶吼的時候,我也忍不住淚流滿面、心痛如絞。

高加林是一個有志青年,當他憑藉着努力、拼搏、辛酸和成為村裏的教師時,他是激動、開心、滿足和甘願的,自此他也以為自己真的做到工作穩定、前途光明、命運坦蕩了,他也是真的堅信讀書的真理了。可是時不逢人,高加林出生的年代給他戴上了沉重的枷鎖,所以當他的工作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的兒子頂替掉的時候,他連掙扎、投訴、控告、爭取、抗議的機會和平台都沒有,這真是讓人覺得無奈、可悲又憤懣不已。可是正如高加林的父親所説,為了好好生存下去,人就要學會圓滑、妥協、忍耐和犧牲,因為當人處於低位的時候,那就得以低姿態的模樣去生活,而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人生》這部小説的悲苦基調極其符合當時那個艱苦的時代,而通過這部作品,我也再一次真切領略到了那個時期的文化、背景、生活和風情,這讓我觸動很深。再者,通過高加林這個人物,我也深刻了解了父輩們艱辛、悲慘、困苦的生活,這讓我更加懂得了艱苦奮鬥、勤奮上進、不卑不亢、頑強堅韌的重要性,所以我很喜歡《人生》這本佳作,也很欣賞路遙這個傳奇作家。

人生讀後感9

“此時此刻的中國人,我們,怎麼了?平靜,正前所未有地成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們又似乎什麼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進,又時常困惑:我要去哪兒?” 正如於丹在書中所説的這樣,在我們如今的生活裏,平靜正漸漸地成了奢侈品,我們為了謀求幸福,為了達到目的一路狂奔,無暇顧及兩邊的風景,路邊的風景被忽略了,過程中的閒情雅緻也丟失了,於是乎,到達終點後卻發現自己早已迷失了幸福的方向。

作為教師的我們,每天面對學生層出不窮的問題,作業中亂七八糟的答案,再加上工作、生活中的雜事……我們的心是浮躁的,我們的學生怎麼可能不浮躁呢?在這種浮躁的氛圍中,我們無暇去聆聽心靈的聲音。生活的快節奏,讓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聲繞樑,邀山水入境的閒適成了虛影。

于丹教授在她的《趣品人生》中帶領我們體驗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做個閒人,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也許現在的我們不能像陶淵明那樣悠然隱居南山,也不能像李白那樣親山臨水聽鳥鳴,吟詩作賦。在這個繁華而紛擾的世界裏,我們能做的,只是靜下心來,聽一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而悠閒的情趣與生活方式也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在書中,于丹用清代大戲劇家李漁的“且停亭”的故事闡述自己對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個單立人,就是“停”,人進了亭子就“停”下腳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後就有了意義。我想,《趣品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于丹想在忙碌生活裏給大家搭幾個小亭子,讓匆忙的腳步有停歇的時間。

是啊,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麼忙碌,不妨忙裏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着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這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喬葉的《近視之心》:讓心近視些,再近視些,讓心沿着最本真的道路前行。這條路就是:走在熙熙攘攘的凡俗之路上,卻和虛榮不打招呼,和名利不打招呼,和世故的一切紛擾都不打招呼。只是做着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向着自己喜歡的境界飛翔,讓雙臂化翅,讓塵心成蝶......

人生讀後感10

當又一條小溪匯入我知識的海洋後,我如釋重負般地舒了口氣。翻開《感悟人生》這本書的扉頁開始閲讀,到合上書的那一刻,我始終以自己最大的熱情、以自己的心靈去汲取書中的每一滴甘露。這本書從季羨林老先生千萬字的著作中篩選出這位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東方文化大師的想法及成長經歷。這不僅是季老先生的感悟,也是我們的導師對年輕人的教誨,它讓我們學會了怎樣去奮鬥、探索,怎樣追求理想與目標,也使我們看待生活、事物的眼光變得更加深邃。書中,看似是先生在教育我們,但更多流露出的是他對下一代的關心與鼓勵。他把自己成長、學習的全部經驗無私地奉獻給了每一位讀使讀者獲益匪淺。

讀完這本書,老人的聲容笑貌好像浮現在我眼前,他的金玉之言,將永久地刻在讀者的心田,催人猛醒,激人奮進;讀完這本書,猶如品嚐醇美的甘露,自有滋味在其中,“世紀老人”非凡的人生經歷,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對我感悟最深的、啟迪最大的是季老先生對人生的態度。他一共寫了3篇“論人生”,每一篇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察點洞察着人生的意義與美好。先生提出了“不完滿才是人生”,還有他對人生意義與價值的一句評價:“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從這些樸實、簡潔的話語中,我們就能夠體會到先生的氣質與人品。他體會到了人生的真諦,更要告訴我們對待人生要有不懈的努力與強烈的責任感。

要想使人生變得有意義,就要有目標,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經過無數代人的共同努力。如接力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條鏈子,是由許多環組成的,每一環從本身來看,只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個體,但沒有這許許多多的個體,鏈子也就無法組成。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責任,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這就是人生意義與價值的體現。季老先生雖已到耄耋之年,但正是由於老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他仍然筆耕不輟,他想把更多的“財富”留給下一代,讓我們看到了老一輩的無私和博大,也從中《感悟人生》領悟了很多道理。

人生讀後感11

不滿足,是抱怨的開端,説到底其實是我們在不斷強調我們不想要的人或事物,細想想對一切抱怨的事物我們無能為力改變,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持續在心底徘徊。我們何不停止抱怨,讓我們的思緒控制語言,語言可以造成行為,行為可以成就習慣,用習慣來決定自己的人生。

也許有人會説,不抱怨如何讓人發泄,長期不抱怨會不會得病,所以很多人經常抱怨東抱怨西,怪物價高、工作忙了、家庭壓力大了、生活環境差了,或是感冒發燒頭疼了,甚至天氣、交通……

這些都是抱怨的對象。其實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放下挫折和不滿去尋找和追求新目標的一種銜接方式。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不足,都有自己的快樂與憂愁,都有屬於自己的空間與幸福。你面對着這一切,抱怨也好、埋怨也罷,日子總要過下去的。

正如書中的一個小例子:有個頭痛病的年輕人,他每晚下班後,都會對他的妻子説自己這一整天頭有多痛。後來他明白了,這樣其實無法消除、或者是減緩頭痛,便決定不講了,讓自己漸漸免除抱怨。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頭痛的問題了。

説到這裏,不防想想我們自己。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是公平的,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卻是截然不同的。你再抱怨,又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只會增加你周圍每個人的痛苦。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不抱怨,在不抱怨的過程中,減緩痛苦、增進健康、創造圓滿的關係、擁有更好的工作、變得更平靜喜樂。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業會更加成功,你的人生會更加美好。

抱怨的人是不快樂的,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卻需要意志力。所以,讓我們向“抱怨”開戰吧!在工作中、在困難面前,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的難題和挑戰,我們發出抱怨和不滿的聲音能夠解決問題嗎?互相抱怨會對身邊的人產生消極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將抱怨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就讓我們從這時候開始改變自己的言語、改變思維、停止抱怨,在好事發生時表達感激,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也讓所有人的未來更美好!

人生讀後感12

時隔多年,當人生再次步入十字路口,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厚重的著作,試圖從中尋找一些夢想的痕跡。每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部《人生》,儘管沒有了高加林,現實生活中的90後大學生們又何嘗不是新時代的楊加林、武加林、薛加林......你以為你考上了大學,學習了經濟、檢驗、護理似乎就真的可以為祖國的衞生事業及金融行業貢獻你當初的宏偉大志,你以為這個社會就應該是尊重知識、崇尚自由、注重公平,實則既不是知識欺騙了你,也不是時代辜負了你,其實我們不得不如同高加林面對黃土地一樣,對待自己現在的生活,只有真正將自己的根在黃土地中扎穩紮牢,你才能在自己澆灌的樹頂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小説通過高加林的幾起幾落,及其與黃亞平、劉巧珍的愛情糾葛來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它所反映的絕不僅僅是小説主人公的人生起伏,更是對當時陝北農村現狀及變化的情景再現,是對知識分子命運的沉痛思考,是對國家未來的隱隱擔憂。

“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死狗了”(德順給高加林説)。“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讀後感.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小説中類似的論述不勝枚舉,無論是通過人物對話還是穿插於篇章之中的對理想、對青年、對人性的闡述無不字字珠璣,讀來如夢初醒、當頭一棒。無論你身處何地、心在何方,更無論你年長年青、事從何業,一本《人生》都能讓你不再感念生活的艱辛,不再模糊心中的理想,不再荒廢流逝的時光。

從現在起改變不容撼動的習慣,停止刷動抖音的手指,戒掉想要吃雞的衝動,不要再讓手機擠佔你本不寬裕的時間。時間不等人,青春在流逝,活在當下,人應該對得起自己的青春,對得起曾經的十年寒窗,對得起自己曾經的初心和理想,是《人生》給了我新的人生。

人生讀後感13

輕輕打開書本,我又充滿激情地誦讀起了耕雲導師的《愛的人生》。

自從我讀了《愛的人生》之後,我每天都精神百倍,上課從不打哈欠了。這本書使我知道什麼是感恩,怎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本書使我知道人與動物之間也是有感情。如:巴西的一位老人救下了一隻瀕死的企鵝,然後將它放歸海里。沒想到,此後的每一年裏,企鵝都會遊行5000英里回來看他,與他親密相處8個月再離開。這個企鵝報恩故事説明了動物也是有感情,只要你不傷害它,一心一意對待它,慢慢地,它將會和你有感情。

動物尚如此,何況被冠以“高等動物”的人?愛與感恩,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愛是開啟心靈的金鑰匙。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如果沒有愛就不會有這個世界。正如耕雲導師所説:“唯有‘愛’,才能架起天、人之間的橋樑。唯有‘愛’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一個缺乏“愛”的社會,必然是一個頹廢、墮落、道德淪亡而趨向於毀滅的社會。沒有愛,必然沒有感恩之心。愛是宇宙萬有之源,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創造之“能”。所以,我們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人間的愛才更加炫麗多彩,光芒萬丈,才能使我們的宇宙變得更加美麗、和諧。

以前,在沒轉來這個學校的時候,我每天都是除了玩還是玩,從來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父母對我們的良苦用心。轉到這個學校後,讀了耕雲導師的《愛的人生》後,我才知道學習有多麼多麼的重要,才知道父母的辛苦,父母的良苦用心,才知道父母整年在外打工,就是為了撐起我們這個家,為了供我們讀書。我現在多麼想大聲喊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人若不藉父母之緣,就無法出生到這個世界上。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若沒有感恩的心,就沒有親和力;沒有同情心,社會就變成一個冷冰冰、爾虞我詐、了無温暖的社會。

親愛的同學們,感恩吧!感恩餵養你長大的父母,感恩辛勤培育你成長的老師,感恩曾給你幫助的同學,感恩給你帶來快樂的小狗、小鳥、小蝴蝶……

人生讀後感14

卡耐基的《快樂的人生》,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彷彿看見了一縷陽光,遇見了一個引路人,找到一個洞悉自然、社會、人性的牧者,這顆一直尋找的心才開始踏上通往美好人生的旅程。

戴爾。卡耐基結合社會論述了自己的觀點,用簡單明瞭的理論和生動活潑的事例,詳細地分析了人具有的一般性格,如何尋找快樂的人生,並且對其進行大量的分類,總結觀察人類特點的方法,同時提供相應的有效策略。內容涉及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以及家庭之間等各種社會關係的處理。《快樂的人生》猶如一盞明燈指引着我去改變態度從而改變人生,使我受益匪淺。

我學着改變我自己,學會以快樂的態度去對待學習,對待工作,對待生活,把這作為自我提升的第一項。書中説:“不要忘記,快樂並非取決於你是什麼人,或你擁有什麼,它完全來自於你的思想。”從此我逐漸學會了當改變不了環境的時候,我可以改變自已去適應環境;當改變不了事實的時候,我可以改變態度去面對事實;我改變不了過去卻可以把握現在;我不能左右天氣卻可以改變心情;我不能選擇容貌卻可以展現笑容;我對生活微笑,生活也會對我微笑。從此我的心不再壓抑,以快樂的心情去面對困難。這是我讀《快樂的人生》受益最突出的一點。卡耐基説:“能征服精神的人,強過能攻城佔地”。這句話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唯一真正需要我們改變的,只有我們腦部那架思想相機鏡頭的焦點。每當感到不安的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只要把相機的焦距調好,一切就都好了。因為那使我發現思想對於身心兩方面的控制力,我現在能夠使我的思想為我所用,而不會有損於我;這樣無論對於工作、生活我都可以做到遊刃有餘。

卡耐基先生説過:“真正的快樂不見得都是愉悦的,它多是一種勝利。”説的很對,有時候快樂發生在你身上是不幸所鑄就的,它本身不值得愉悦,但卻鍛鍊了你,使你的內心得到了充實,所以只能成一種勝利。

結合生活再去回味書中的道理,更別有一番滋味。

人生讀後感15

《感悟人生》是一部收藏了三百則經典小故事,分別從成敗、得失、心態、性格、習慣、細節、做人、情感等十五個方面,對人生進行了全面解讀,無論什麼時候讀起來,都會讓我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是指導我正確對待工作和學習的好幫手,雖然這本書我沒有讀完,但《感悟人生》對我感覺受益匪淺,對工作有了更好的認識和學習指導。

我看一個感悟很深的故事,故事名《輸掉比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贏得人生》,這個故事説父親讓兩個兒子爬山,上山有兩條路,一條是大路平而近,另一條是小路險而遠,他們兩各自選擇一條,幾月後身穿西服革履的大哥回來了,他驕傲的對父親説我贏了,他説我選擇是對的,説這一路春風得意,太輕鬆了,還説選擇崎嶇的是個傻瓜,父親説:恩,不錯的好兒子,就在幾日後,一個步伐穩重,全身充滿着活力的弟弟微笑着走向父親和哥哥,對父親説:感謝您,父親,給我了這次機會,這一路上讓我學會了機敏與自護,學會了獨立與堅忍,父親遺憾的説:孩子你輸了,弟弟極目遠方,雖然輸掉了比賽,但我贏得了人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人生中會面臨許多比賽,很多時候比賽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比賽過程,在過程中才能學到本領,才能悟出一些道理,輸掉比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贏得人生。

還有一個愛吃美食富翁的故事,從裏面學到:如果每一個同事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特長,與別人分工協作,工作就會順利和諧,倘若自作主張,去幹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不但把別人的事情耽誤了,自己的事情也幹不好,就像一條船,只有船員協同配合,才能凝聚成劈波斬浪的聚力,團隊精神在每個地方都不能缺少,否則就如同一盤散沙,在我日常工作中也是如此,遇到問題大家齊心協力去解決,誰有困難大家一起去幫忙,工作也就變得舒心,快樂。

人生處處皆學問,我們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常識,如果一個人只懂得書本上的知識,而不懂得生活常識的話,就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書呆子,學了我們就要運用,在這個世界上對誰都是公平的,只有付出努力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