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賞析範文

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是一篇篇幅短小、文質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遊記。文章採用多種手法,有聲、有形、有色地刻畫了小石潭的動態美,也寫出了小石潭周圍景物的幽美和寧靜。短文把景和情聯繫在一起,從而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寂寞與淒涼。從我個人的閲讀角度來看,該短文有如下特色:

《小石潭記》賞析範文

一、內容駁雜,題旨鮮明

文章以遊蹤為序,依次組織材料。寫小石潭,先寫“聲”(流水聲──如鳴珮環),後寫“形”(潭中景物──水、石、樹、魚);寫潭中景物又先寫“近觀”(水──清;石──怪;樹──美;魚──樂),後寫遠望(岸勢──犬牙差互;水源──不可知),最後概寫潭境的“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從而引發悽苦孤寂的心境。縱觀全文,作者不是因景而寫景,而是借景來襯情,主旨鮮明。可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手法靈活,結構井然

文章採用先聲奪人、動靜結合等手法,把文中的景寫得是玲瓏剔透,精美絕倫。作者無論是寫潭的出現,還是寫游魚、竹樹、巖石、溪水都惟妙惟肖,形神畢現,富有詩情畫意。為了達到這個效果,作者寫小潭的出現時,先寫隔竹林聽到流水聲,未見其形,先聞其聲,雖稱不上千呼萬喚,也有猶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在第二自然中作者用特寫的方法,直接把鏡頭對準潭中的魚,描寫其動靜狀態,間接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現了一種遊賞的.樂趣。此段妙在以實寫虛,以動寫靜。其中以寫魚為實,以寫潭水和天氣為虛;以寫魚在水中游為動,以寫日光照映下的魚影投在水底石上,歷歷在目,清晰可辨為靜。魚兒往來翕忽之動,又名為寫動,實則襯出潭之靜。作者用一“樂”字,真實表達了自己的由衷歡樂。這是他改革受挫、被貶遠方以來從沒感覺到的快樂。文章詳寫以上景物,讓人韻味無窮,可見其手法極其靈活。

全篇從發現小潭,概括石潭全貌,從寫潭水到寫氣氛感受,由遠到近,由總到分,由景到人,結構顯得井然有序。

三、摹形言事,造語典雅

本文作者運用修辭手法,精巧傳神。開篇形容水聲清脆悦耳用“如鳴珮環”;第三自然段作者把鏡頭推向遠方,描摹溪岸的曲折,用“鬥折”為喻;描摹溪流的蜿蜒用“蛇行”為喻;用“犬牙相互”為喻,來寫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用“怡然”“爾”“翕忽”把魚的情態描繪得惟妙惟肖;用“蒙絡搖綴”四個字寫出了潭邊的景物。由於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的特徵,根據自己的具體感受取喻,也使語言精當貼切,生動而傳神。

四、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本文雖然把小石潭的景物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流連忘返,實際上滲透着作者自身慘遭不幸的感受和無比失落的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環抱,其清靜幽美,而不被世人所聞,這正是柳宗元懷才不遇的內心寫照。作者來到這過於清冷的環境,觸景傷情,激起了他疾世憤俗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一句“不可久居”便真實地流露了作者無法擺脱現實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對現實的不滿。

總之作者採用了察其微,狀其物,傳其神的手法,把一個小石潭寫得出神入化了。此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情景交融的山水遊記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