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實務》衝刺考點:所得税會計概述

關於所得税會計概述這個知識點大家都學會了嗎?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實務》衝刺考點:所得税會計概述,希望能幫到大家!

中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實務》衝刺考點:所得税會計概述

【內容導航】:

(一)應交所得税的計算

(二)所得税會計概述

【所屬章節】:

本知識點屬於中級《會計實務》科目第十六章所得税第一節計税基礎與暫時性差異

【知識點】:應交所得税的計算;所得税會計概述

 預備知識

  應交所得税的計算

應交所得税=應納税所得額×所得税税率

應納税所得額=税前會計利潤+納税調整增加額-納税調整減少額

(一)納税調整增加額

1.按會計準則規定核算時不作為收益計入財務報表,但在計算應納税所得額時作為收益需要交納所得税。

☆甲公司2016年税前會計利潤為720萬元,2016年12月12日向A公司銷售一批商品,開出的增值税專用發票上註明的銷售價格為200萬元,增值税税額為34萬元,款項尚未收到;該批商品成本為120萬元。甲公司在銷售時已知A公司資金週轉發生困難,但為了減少存貨積壓,同時也為了維持與A公司長期建立的商業關係,甲公司仍將商品發往A公司且辦妥託收手續。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税税率為25%,不考慮其他納税調整事項。

應交所得税=[720+(200-120)]×25%=200(萬元)。

2.按會計準則規定核算時確認為費用或損失計入財務報表,但在計算應納税所得額時則不允許扣減。

☆乙公司2016年税前會計利潤為780萬元,2016年12月31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萬元。乙公司適用的所得税税率為25%,不考慮其他納税調整事項。

應交所得税=(780+20)×25%=200(萬元)。

(二)納税調整減少額

1.按會計準則規定核算時作為收益計入財務報表,但在計算應納税所得額時不確認為收益。

☆丙公司2016年税前會計利潤為820萬元,2016年取得國債利息收入20萬元。丙公司適用的所得税税率為25%,不考慮其他納税調整事項。

應交所得税=(820-20)×25%=200(萬元)。

2.按會計準則規定核算時不確認為費用或損失,但在計算應納税所得額時則允許扣減。

☆丁公司2016年税前會計利潤為820萬元,2016年發生研究階段支出40萬元計入管理費用。丁公司適用的所得税税率為25%,不考慮其他納税調整事項。

應交所得税=(820-40×50%)×25%=200(萬元)。

所得税會計概述

(一)所得税會計的`特點

所得税會計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税,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從資產負債表出發,通過比較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資產、負債按照會計準則規定確定的賬面價值與按照税法規定確定的計税基礎,對於兩者之間的差異分別應納税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税負債與遞延所得税資產,並在此基礎上確定每一期間利潤表中的所得税費用。

所得税準則規範的是資產負債表中遞延所得税資產和遞延所得税負債的確認和計量。減少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税的暫時性差異形成遞延所得税資產;增加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税的暫時性差異形成遞延所得税負債。

【提示】對於暫時性差異,未來期間由税前會計利潤計算應納税所得額時,納税調減的屬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符合條件的確認遞延所得税資產;未來期間由税前會計利潤計算應納税所得額時,納税調增的屬於“應納税暫時性差異”,符合條件的確認遞延所得税負債。

【舉例】某企業2016年12月1日取得一批存貨,成本為100萬元。2016年12月31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萬元。税法規定,企業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在發生實質性損失時允許税前扣除。2017年該企業將上述存貨全部對外銷售,2017年由税前會計利潤計算應納税所得額時應納税調整減少20萬元,

由此2017年會少交所得税=20×25%=5(萬元)。

站在2016年12月31日考慮,由於此項存貨的存在,以後會少交所得税5萬元,應確認遞延所得税資產5萬元。

即2016年12月31日,存貨的賬面價值=100-20=80(萬元),存貨的計税基礎為100萬元。

由於存貨賬面價值和計税基礎不一致,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從而確認了遞延所得税資產。

(二)所得税會計的一般程序

所得税核算一般程序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