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情感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論文

我們知道數學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數學課程改革,而數學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的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產生和培養出來的。數學課堂教學不但要關注備課,講課和批改作業等教學環節,而且要研究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鑑於此,本文將從數學課堂教學出發,淺談在情感教學環境中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

如何用情感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論文

1.和諧的師生關係,引導學生維持質疑。維持學生的興奮狀態有人說:“教育不是居高臨下的教訓,而應是平等的交流,什麼時候,學生與教師的眼光平視了,我們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目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思維停留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以教師為重心,以課堂教學為重心,認為教師是主體,是組織者,學生只能參與、被動的接受,致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體會學生的感受,不能體驗到學生對知識的無限追求,導致學生的學習思維被禁錮,無法提起興趣學習,拉開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另外,“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目前許多教師還是串講串問,牽著學生走,講課時一味跟著自己的思維講授,沒有留給學生積極思維的空間。因此,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就是要將質疑引入課堂,教師要更新觀念,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還應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讓我學”變為“我要學”的學習態度。那麼,教師備課時,就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真心彎下腰來與學生平視,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有意識的創設質疑氛圍,使學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2.挖掘教材興趣和教學的藝術魅力,鼓勵學生動手體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國小數學教材中有許多興趣因素可以挖掘,尤其現在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既適合國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又適合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增強了教材的人文性和趣味性。法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曾指出:“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可操作的內容,指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現有的硬紙,學具等做一些模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比如,我們在講授三角形面積公式時,先讓學生用硬紙片準備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然後在課堂上實際操作把它們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最後得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S=ah,讓學生不僅在大腦思維中接受理論性的結果,更要讓他們在感官上接受面積計算公式原來也不是很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數學興趣,為下節課教學梯形面積公式的計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此下去,學生不僅能輕易地掌握知識內容,而且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

3.課堂教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國小課標不僅選材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比如,在講“列方程解應用題”這一課時,我們可以設計“某班級要去當地四個景點遊覽,時間定為早上八點至下午六點,請你設計一個景點觀光計劃,包括時間、費用、路線的安排等等。”教師告知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前,需要了解景點之間的路線,各景點的門票及車型,租車費用和乘車所花費的時間,遊覽所需要的物品以及總費用,然後計算出每個同學需要交納的費用等。這樣就能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編製成學生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題目,讓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學習生活中,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因材施教,夯實學生基礎知識。活躍思維過程我們知道,知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又是我們進行思維的工具。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訓練學生的思維,只有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的思維因素,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當然,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思維能力不同,接受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同,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各個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培養數學興趣,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加強概念、法則、定律等過程的教學,加強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夯實基礎知識,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由直觀到抽象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得到理性飛躍,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用情感教學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依賴於教師的精心培養和細心呵護,只要我們教師每堂數學課都能精心創設一些引人入勝的教學情景,挖掘出一些數學趣味因素,從而使數學課堂高潮迭起,妙趣橫生,從根本上改善數學學習的枯燥乏味的負面特點,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其樂融融,從而達到“有趣、快樂的數學”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