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快樂學數學

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快樂學數學

讓學生樂意去學習,並把學習當成是一件快樂而又感興趣的事來做,這並不是喊在口頭上的口號,而是現代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眾多一線教師非常關注的問題。我們應該變過去的“學海無涯苦作舟”為今天的“學海無涯樂行舟”。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份快樂,關鍵需要我們一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那麼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呢?下面就國中數學教學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意識到位,激發全體學生興趣

我國早已推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立足於全面發展,並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而培養學生興趣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我們要改變過去的“我教你學”的狀態,讓學生樂於學,學的樂。這就需要我們數學老師不僅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而且要時刻思考:如何將所傳授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如何對題目進行巧妙的啟發與分析,如何讓學生進行大膽的討論與嘗試,如何將知識應用於生活中。有了這些意識,我們的課堂就會變得生動、活潑、靈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了,他們就會很快地參與進來。然後老師給予讚許的目光和熱情的鼓勵,學生就會受到感染,“親其師”而“信其道”,“學其理”。但要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首先教師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要及時幫助學困生彌補數學知識上的缺陷,使他們有了對學習數學的勝任感,才能產生學習興趣。其次教師還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於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讚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習的自信心。再次教師應以精深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教學技巧博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用愛心、細心、誠心讓學生樹立信心,真正贏得學生的信任。老師一次交心的談話,一句中肯的評語,一回無意的表揚、鼓勵,甚至一次善意的“欺騙”都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就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老師眼中就是最棒的`,這種成功的心理暗示會一直激勵他們前進!

  二、設計新奇的導語,引起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每堂課的開始就應設計一個好的導語,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例如:在七年級《平方差》這一節,可這樣設計:同學們,你能在半分鐘內口算出下列兩個代數式的值嗎?①48×52,②103×97同學們屏住了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這兩個式子,想口算出結果,也有的同學在努力尋找其中的規律。但半分鐘過去,沒有同學口算出來。這時老師說:“我可以在半分鐘內口算出來,這兩個代數式的值:第一個是2496,第二個是9991。我是如何算出來的?是不是老師聰明些嗎?這時同學們爭著回答:“不是,你肯定用了什麼方法!”老師接著說:“對,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這裡有什麼方法?”這時的學生就產生了渴望掌握這種方法的強烈願望,從而產生了自覺主動的學習要求和興趣。

  三、設計精心的教學過程,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數學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和情感,同時,教師本身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求知慾、熱愛數學學科的情趣,帶領學生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祕,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巨大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效果出發,通過精心設計,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廣泛收集數學學科最新成果,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包裝,隆重地介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科教學的特點,引導學生注意數學學科知識與經濟建設的關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法、談話法、調查法、文獻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進行自主式、研究性學習,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先進的教學媒體,走進了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藉助投影儀、計算機等先進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

  四、讓學生參與,增加學生興趣

我們要改掉過去的“我講你聽”的上課模式,這樣的模式易讓學生厭煩,我們可以採用“學生講學生聽”。在做一些習題時,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討論,如仍有學生弄不明白,可請一些已經弄明白的學生上臺為大家講解,這在學生心理覺得:自己講給自己聽,要特別認真講,也要特別認真聽。這跟老師講的意義不一樣,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這種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品嚐了參與的快樂,學習興趣也進一步提高了。

  五、創設生活情景,激發探索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科學、有效地創造生活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數學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規律。如在教學“角”的概念時,我們可藉助同學們都熟悉的鐘表、牆角、張開的圓規等生活題材,啟發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數學問題:角有幾個頂點?什麼叫做角的邊?角有幾種……讓學生體驗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加深理解教材所學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的能力。

數學來源於生活,新教材更體現這一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而且有必要地還原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把書本上的知識放在生活中來學習,讓數學問題生活化。在教學“線段”時可設計這樣的一個問題:將彎曲的道路改道,怎樣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從而總結成公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收集資料、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獲得探索數學的體驗,提高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生活數學化。如,我們可指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為形式製作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紙盒,利用已學過的長方體的表面展開圖的知識,美術知識、語言知識、生產常識對長方體和它的表面進行探究。以此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慾望,並通過小組合作自我解決問題,提高了自己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切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因此,數學教學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體驗感受,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達到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目的。

總之,教師若能在教學中採取各種各樣的方法,如:設計一些新奇有趣的問題,隨機應變地進行創造性教學,鼓勵學生一題多解、一圖多解、一圖多題等探究活動,結合實際生活探究,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不僅能減輕負擔、提高質量,更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有價值的數學知識,人人所需要的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