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茶文化

導語:朝鮮是由首任領導人金日成所提出的主體思想主導國家政策,由朝鮮勞動黨一黨執政。其政治經濟體系則由先軍政治所主導,是堅持社會主義的國家。朝鮮奉行“自主、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張按照完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和互利的原則發展對外關係。

朝鮮半島茶文化

  茶,與信仰同在

茶與佛教本就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有所謂“禪茶一味”之說。在禪寺中茶最初是以提神和補充營養的功效而存在着的,據《封氏聞見記》稱,“開元中,泰山靈巖寺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唯許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茶因佛教特別是禪宗發展而興盛起來。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又經由中國傳入朝鮮半島和日本,茶也隨着佛教起傳入。佛教最初傳入高麗爲公元372年,一般推測茶入朝鮮半島約在公元四世紀以後。在六世紀和七世紀,爲求佛法前往中國的新羅僧人中,載入《高僧傳》的就有近30人,他們中的大部分是在中國經過10年左右的專心修學,爾後回國傳教的。他們在中土時,當然會接觸到飲茶,並在回國時將茶和茶籽帶回新羅。

作爲一種經濟作物,中國茶傳播到世界各地多爲商業行爲:如始於西漢,從甘肅、新疆經中亞、西亞,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絲綢之路上,波斯商人就已經帶着中國茶販走歐洲;始於唐代、盛於明清,經中國西南入藏轉道印度、尼泊爾等南亞地區的茶馬古道上,茶葉也是茶馬互市的延伸;明清時代開始的中國與歐、美各國的海上茶葉貿易之路;清初開創的.武夷山等中國東南茶區至俄羅斯恰克圖的中俄茶路。這些著名的茶路、茶事,都是以貿易爲主的商業行爲。與此不同的是中國茶葉、茶文化東傳朝鮮半島、日本之初,不論是茶及茶籽,包括茶具、茶器、茶書等,都是寺院、官府或民間贈與的,純粹是文化交流而非商業行爲。因此中國的茶文化在朝鮮半島被友善地全盤接受,並在之後的歷史過程中有了自己的發展。

  茶,千年的風尚

朝鮮半島與茶有關的歷史一般從三國時代開始,此“三國”非彼“三國”矣。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從公元四世紀開始。在中國正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南北朝時代,也正是禪宗盛行的時代,連南朝的至尊天子梁武帝是披袈裟上朝的。彼時的朝鮮半島,飲茶之風剛剛興起,但那時飲茶僅限於王室成員、貴族和僧侶,茶作祭祀、禮佛用。

至新羅統一時期(公元668-935年),正值中國初唐至五代後唐時期,這是中國人飲茶風俗形成時期,“煎茶”形成並流行於此時,茶聖陸羽的《茶經》問世。而這個時期,有了朝鮮半島引進中國茶樹種子的最早記錄:“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種子來,王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時有之,至於此盛焉。”在宮廷,新羅大多數國王及王子與茶相依,茶爲祭祀品中至要之物。新羅當時的飲茶方法是採用唐代流行的餅茶煎飲法,茶經碾、羅成末,在茶釜中煎煮,用勺盛到茶碗中飲用。新羅時期的飲茶仍是一種奢侈的消費,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但是飲茶也開始由上層社會、僧侶、文士向民間傳播、發展,並開始種茶、製茶。

高麗時期(公元923-1392年)值中國五代後唐至明太祖時期。這個時期在中國,飲茶風俗普及,點茶茶道形成並流行。這一時期,也是韓國茶文化的興盛時代,韓國的茶道——茶禮亦於這個時期形成,茶禮源於宋代的點茶,是“陰曆的每月七年級、十五、節日和祖先生日,在白天舉行的簡單祭禮。”在高麗時期,朝鮮半島已把茶禮貫徹於各個不同階層。高麗人對中國茶有着非常高的口味要求:“惟貴中國臘茶並龍鳳餅”,龍團鳳餅是宋代最高級的茶葉。甚至平民,同樣是看重茶的,那時遠航朝鮮半島的中國水手曾把茶作爲支付手段,換取生命攸關的淡水。

朝鮮時期(公元1392-1910年)值中國的明、清兩朝。自朱元璋棄龍團鳳餅之後,散茶的飲用和沖泡流行,紫砂茶具獨領風騷。朝鮮前期的十五、十六世紀,受明朝茶文化的影響,朝鮮半島的飲茶法採用當時中國流行的散茶壺泡法或撮泡法,同時點茶法仍然存在。興於高麗時期的韓國茶禮,隨着茶禮器具及技藝化的發展,其形式被固定了下來。朝鮮中期,酒風盛行,又適清軍入侵,致使茶文化一度衰落。至朝鮮朝晚期,幸有丁若鏞、金正喜、草衣大師等的熱心維持,茶文化漸見恢復。

  茶道:從文化到精神

儒、釋、道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尤其儒家和佛家思想自古以來就在東亞世界佔有重要位置,並對那裏的思想和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朝鮮半島,早在公元1世紀初,就有一些人能背誦《詩經》和《春秋》等儒家經典,百濟在4世紀建立了儒學教育制度;佛教也在4世紀後期傳入朝鮮,在高麗王朝後期,一些文人從中國引入了程朱理學,他是儒釋道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儒家學說。茶文化主題思想理所當然也都被它們所渲染。儒家的中庸思想引入韓國茶禮之中,形成了“中正”的茶道精神,這種精神在人格形成中成爲最重要因素,它使消極轉爲積極,悲觀變爲樂觀,這才稱得上是茶道。

中國茶文化傳往朝鮮半島後,茶文化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更是在茶文化的“禮”制功能上發揮了巨大作用。茶禮儀式是指人、神、佛等茶事活動中的禮儀、法則。朝鮮半島曾有過佛教茶禮、儒家茶禮、道教茶禮,現在韓國提倡的茶禮以“和”、“靜”爲根本精神,其含義泛指“和、敬、儉、真”。強調茶的親和、禮敬、歡快,把茶禮貫徹於各階層之中,以茶作爲團結全民族的力量。他們在吸取中國佛儒道一些思想精髓的同時,更把這些精神融入到“茶祭”活動中,這體現了茶禮既有對歷史的尊重和敬畏,又具有對人行爲的教育和約束功能。茶逐漸成爲韓國軟實力的個重要元素。近年來,“復興茶文化”運動在韓國積極開展,許多學者、僧人在研究茶禮的歷史,出現了衆多的茶文化組織和茶禮流派。傳統茶禮從復興走向迅速發展,並日趨專業化。現在,韓國將5月25日定爲全國茶日,每年舉行茶文化祝祭。例如,五行茶禮是韓國國家級的茶禮儀式,他們主要活動儀式是向炎帝神農氏神位獻茶。傳統文化與茶禮所倡導的團結、和諧的精神,正逐漸成爲現代人的生活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