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導語:在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我們需要培養起學生們的創新意識,下面是關於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文章,值得我們一看。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一、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創新意識

問題來源於懷疑精神,懷疑精神是對既有的學說和權威的解釋,不是簡單地接受與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懷疑態度,由質疑進而求異並另闢蹊徑,突破傳統觀念,以至於放開手腳、大膽創新。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充分地肯定了質疑在科學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可見,質疑是創新學習的重要環節,只要學生能質疑、會質疑,纔有創新的可能。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質疑。例如,在講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一課時,教師展示各類生態系統的優美圖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生機盎然,感受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並提問學生:“大自然是怎樣構成這多姿多彩的美呢?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家園?”然後由學生帶着疑問思考問題,可分組討論,也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學生的回答可謂是五花八門,甚是有些很可笑。在這種情況,教師除了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的問題並解決問題外,還適時地對學生提出問題給予正面的、積極的評價和引導,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一個思考者、探索者和成功者。培養問題意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例如,在講授“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一課時,學生提問:“雌雄蜻蜓抱對現象是否說明青蛙屬於體內受精的動物?”對於學生的提問,教師不要急於回答,引導學生自學課本的內容和查閱相關資料。否則,會忽視了學生好奇心的發展以及提問能力的培養。例如,伽利略在比薩大學求學期間,老師批評他:“你的問題提得太多,你只不過是一個孩子,應該聽我們的話,接受我們的觀點。”如果人們變得對任何事物都熟視無睹,變得沒有想象力,創新就無從談起。所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多鼓勵學生多提問題,敢於打破常規,挑戰新的問題,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人類的寶貴品質。因爲問題是科學發展的前提,是新思想誕生的曙光,是創新精神的萌芽,更有利於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創新的生命之源

想象能力是指人們在過去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通思維產生新的形象或新的設想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甚爲重要。因爲想象力概括着世界
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發展。所以說,想象是創新的生命之源,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缺乏想象力的人往往只看到視野範圍之內的事物,就像“應試教育”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活動,侵佔了學生開展創新活動的所有時間和空間。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必須把“創新”的空間還給學生。如講授“生物的遺傳”一課時,引導學生探究生男生女的奧祕,選擇了“爲什麼會有男女的區別”和“生男生女是由誰決定的” 這兩個大家最關注的話題進行探究。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並進行互相交流討論之後,認爲人類爲什麼會有男女的區別,是人體的細胞核裏有23對染色體,如果這對染色體的基型是XX,這個人就是女的;如果基因型XY,那麼這個人就是男的。有的學生還說,人的性別不是出生後決定的,而是在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就決定的。因此,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廣闊的馳騁想象的空間,引導他們從多角度看問題,養成求異和創新的思維習慣,不僅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也會激發學生把想象的現象變成現實的探究慾望。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任何人都具有創新意識和一定的創新能力,而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習慣於教師給出現成的結論或答案。這種封閉式教學的結果必然使學生從不懷疑教師給出的結論,從而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生物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要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並尋找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心中那種強烈的探索慾望,進而開拓學生的知識領域。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我們要給學生講解的各種理論都是前人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離不開觀察、試驗和實踐活動。如講授“細胞”一課時,爲了能讓學生觀察植物的微觀世界有一個清晰的感知並學會作深層次的探究,教學可引導學生通過製作臨時裝片,利用顯微鏡等動手操作的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這樣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培養自主創新學習的能力。

總之,任何人都具有創新先天的素質,創新能力其實是人類思維的結果。因此,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思維的時間,指導學生學會思維方法,敢於並能夠獨立思考問題、發現問題,並引導學生主動向教師提出質疑,培養學生勇於批判的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