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最新試題答案

>>>點擊查看原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16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最新試題答案

1.【參考答案】D

【解析】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教育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它所包括的政治態度、道德品質、世界觀及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是解決爲誰服務問題的。它保證人的各方面發展沿着一定的政治方向前進。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爲D。

2.【參考答案】A

【解析】量表評價法是根據設計的等級評價量表來對被評價者進行評價的方法。個案研究法是指對某一個體、某一羣體或某一組織在較長時間裏連續進行調查,從而研究其行爲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種研究方法也稱爲案例研究法。成長記錄袋是根據教育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將各科有關學生表現的作品及其他證據收集起來,通過合理地分析與解析,反映學生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反映學生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與進步,並通過學生的反思與改進,激勵其取得更高的成就。操行評語法是評價者根據自己對所評對象長期地觀察和了解,依據德育目標、學生守則、行爲規範以及學校的規章制度等,在學生自評和他評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做出的評價。故選A。

3.【參考答案】C

【解析】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爲C。

4.【參考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行爲,克服困難,以實現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過程,通常表現爲一個人的信心、決心和恆心。

5.【參考答案】A

【名師詳解】說服教育法是藉助語言和事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認識的方法。這是社會主義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方法。說服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觀點、方法。一般來說,青少年學生的問題大都是思想認識方面的。因此,要使王林遵守紀律應採用說服教育法,要曉之以理、啓發自覺,運用說服教育來以理服人。運用說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明確目的性;富有知識性、趣味性;注意時機;以誠待人。切忌像題中班主任那樣當頭訓斥,以找家長和其他威脅性語言引起學生的牴觸情緒,難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爲A。

6.【參考答案】D

【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子李子雖不會說話,但是它們果實甜美,惹人喜愛,人們在它們下面走來走去,就走出了一條小路。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人們就會記住他。而榜樣示範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爲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寓意相符,故本題選D。

7.【參考答案】D

【解析】道德培養一般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內在順序,以知爲開端,以行爲終結向前發展的。但由於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德育影響的多樣性,知、情、意、行各有其相互獨立性,因此,知、情、意、行在發展方向和水平上常處於不平衡狀態,這就要求我們不必恪守一種開端或一般教育程序,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以及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選擇多種開端、多種教育程序。故答案選D。

8.【參考答案】B

【解析】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爲四種心理成分構成的'。其中,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結構中最具動力色彩的成分。

9.【參考答案】D

【解析】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需要通過向學生傳授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規範,引導他們進行道德實踐,把他們從原有的品德水平提高到教師所要求的新的品德水平上來解決。

10.【參考答案】A

【解析】知行統一原則也叫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是指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既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際鍛鍊,將提高認識和行爲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結合題幹本題選A。

11.【參考答案】C

【解析】科爾伯格把兒童的道德發展分爲三水平六階段。處於前習俗水平的兒童已有能辨識有關是非好壞的社會準則和道德要求,但他是從行動的物質後果或是能否引起快樂(如獎勵、懲罰、博取歡心等)的角度,或是從提出這些要求的人們的權威方面去理解這些要求的。這一水平包括懲罰與服從取向階段和相對功利取向階段。處於習俗水平的兒童個體根據家庭、社會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慮行爲所產生的直接和明顯的後果。這一水平包括尋求認可取向階段和遵守法規取向階段。處於後習俗水平的兒童力求對正當而合適的道德價值和道德原則做出自己的解釋,而不管當局或權威人士如何支持這些原則,也不管他自己與這些集體的關係。這一水平分爲社會契約取向階段和普遍倫理取向階段。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爲C。

12.【參考答案】D

【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覺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薰陶的方法。

13.【參考答案】C

【解析】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歷來都需要通過德育塑造其社會成員的思想品質,以維護和鞏固本階級的利益。因此,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社會、教育現象,具有社會性,與人類社會共始終。德育隨社會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具有歷史性。在階級和民族存在的社會具有階級性和民族性。在德育歷史發展過程中,其原理、原則和內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還具有繼承性。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爲C。

14.【參考答案】B

【解析】品德評價法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促使其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督促其不斷進步的一種方法。品德評價法是品德發展的一種強化手段,它是對學生已有的思想行爲,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並採取相應的獎懲措施。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認識、分清是非,明確自己的優缺點。從而對學生的品德行爲產生一定的調節、約束作用。題幹中的做法屬於品德評價法。

15.【參考答案】D

【解析】實際鍛鍊法是教育者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實際活動,在行爲實踐中使學生接受磨鍊和考驗,以培養優良思想品德的方法。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強調的正是教育與社會生活實踐的關係。故本題選D。

16.【參考答案】C

【解析】體諒或者學會關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是英國學校德育學家彼得·麥克費爾和他的同事所創。體諒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養置於中心地位。

17.【參考答案】C

【解析】學生的道德品質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爲。道德認識亦稱道德觀念,是對道德規範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它主要是指一個人面對矛盾衝突的情境能自覺地意識到是非善惡,進而能就行動做出縝密的抉擇。道德情感就是伴隨着道德觀念而出現的一種內心體驗,是直覺的、想象的、倫理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行爲,克服困難,以實現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過程,通常表現爲一個人的信心、決心和恆心。道德行爲是個體在一定的道德認識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勵下所表現出來的對他人或社會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爲。它是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現,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誌。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爲高度發展就構成了道德品質。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爲C。

18.【參考答案】B

【解析】德育的方法主要有:說服教育法、榜樣示範法、實際鍛鍊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評價法、品德修養指導法等。說服教育法是藉助語言和事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認識的方法。課堂教學、報告、專題講座等運用的正是說服教育法。

19.【參考答案】A

【解析】道德認識也稱爲道德觀念,是指個體對於行爲規範及其意義的認識,是人的認識過程在品德上的表現。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的基礎,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產生的依據,對道德行爲具有定向的意義。是行爲的調節機制。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因此,本題選A。

20.【參考答案】D

【解析】道德兩難故事法是科爾伯格針對兒童道德教育實踐而提出的重要方法。它以道德兩難故事爲基本材料,讓兒童對故事中的道德問題進行討論,並回答圍繞該故事提出的相關問題,以此判斷兒童所處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並引導和促進其進一步發展。

  二、辨析題

1.【參考答案】錯誤。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結構中最具有動力色彩的成分,在思想品德的形成中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量。

2.【參考答案】錯誤。受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既是德育的客體,又是德育的主體,是影響德育效果的內在因素。

3.【參考答案】正確。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需要通過向學生傳授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規範,引導他們進行道德實踐,把他們從原有的品德水平提高到教師所要求的新的品德水平上來解決。

4.【參考答案】錯誤。德育可以從知、情、意、行任何一個環節開始,故題幹表述錯誤。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趙老師在教育過程中運用了因材施教原則和長善救失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以及思想品德發展的實際現狀,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材料中趙老師沒有因爲楊明有很多毛病就武斷地否定或批評他,而是給予其肯定和鼓勵,要求其找出自己的優點,從楊明的實際情況出發,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長善救失原則也稱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促進學生道德成長。長善救失原則也稱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促進學生道德成長。材料中趙老師通過讓楊明找出自己的優點,引導其積極評價自己,進行自我教育,並表揚楊明的優點,鼓勵其理想,有效地發揚了楊明的積極因素,以幫助其克服消極因素,收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

趙老師在教育過程中運用了品德評價法。品德評價法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促使其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督促其不斷進步的一種方法。材料中趙老師通過對楊明的優點進行肯定評價,幫助其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對楊明的品德行爲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作用。

2.【參考答案】(1)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過程。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爲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鍊道德意志和培養道德行爲習慣。所以,在解決小王品德問題的過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認識,又要重視其道德情感、意志和道德行爲的培養。

(2)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師應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來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積極的活動和交往過程中逐步形成發展並表現出來,從而進一步接受其檢驗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爲了更好地適應和參與社會新生活的創造,因此教育者應把組織學生進行社會活動和開展社會交往看成德育過程的基礎。

(3)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個思想內部的轉化過程。德育過程既是社會道德內化爲個體思想品德的過程,又是個體品德外化爲社會道德行爲的過程。要實現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轉化,教育者既要給受教育者創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積極接受外界的教育影響,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質。德育過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統一過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4)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個長期、反覆的過程。

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與變化,堅持長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反覆性,注意反覆抓。

3.【參考答案】設立烈士紀念日對緬懷烈士的豐功偉績,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動力,有積極推動作用。尤其是對青少年,通過設立紀念日,可以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世界觀和人生觀。因此,通過烈士紀念日活動,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教學。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在學校全部工作中佔時間最多,而學生在校的主要活動是學習,所以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經常、最有效的途徑。教學具有教育性。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豐富的教育內容,只要充分發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學的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起來,可以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德育。

(2)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並通過活動和交往表現出來的。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將品德知識更好地轉化爲品德行爲,減少或避免知行脫節現象。因此,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學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比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烈士紀念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奉獻精神等。

(3)課外活動。科技與文體等課外活動中,包含着豐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內容。學生積極參加這些活動,能夠在科學精神、探索精神、良好的情操、頑強的意志等方面得到發展。

(4)團隊活動與集體活動。共青團是青少年學生自己的集體組織,通過共青團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榮譽感,使他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覺悟,培養良好品德。另外校會、班會、週會、晨會等集體活動也是德育的途徑。

(5)班主任工作。班級是學校教導工作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級教育系統的重要力量。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徑。通過班主任工作,學校可以強有力地管理基層學生集體,教育每一個學生,更好地發揮上述各個德育途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