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幼兒綜合素質》模擬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

教師資格考試《幼兒綜合素質》模擬試卷

1.(  )是我國一貫的教育方針。

A.重點發展

B.全面發展

C.局部發展

D.智力發展

2.教師要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就必須(  )。

A.愛崗敬業

B.勇於創新

C.嚴謹治學

D.終身學習

3.幼兒園課程以(  )爲基礎。

A.教師講授

B.幼兒自學

C.幼兒的間接經驗

D.幼兒的直接經驗

4.《教學成果獎勵條例》屬於(  )。

A.鼓勵性政策

B.限制性政策

C.全局性政策

D.區域性政策

5.國家實行(  )制度: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A.教師資格

B.教師競聘上崗

C.教師選拔

D.教師淘汰

6.幼兒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取決於(  )。

A.經濟發展水平

B.社會政治制度

C.社會文化水平

D.環境因素

7.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義務形成的最後和物質的基礎是(  )。

A.主觀意識

B.集體世界觀

C.社會存在

D.社會意識

8.主要說明“事物是什麼”的分析是(  )。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因果分析

D.系統分析

9.王某擔任某縣高二英語教師期間通過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學校以王某服務期未滿、學校英語教師不足爲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職學習。王某欲以剝奪其參加進修權利爲由提出申訴,受理申訴的機構應當是(  )

A.當地縣教育局

B.當地縣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廳

10.男同學小陳平時自由散漫,學習不認真,一天在課堂上用手機給班上的女同學發短信“曾某,我愛你”,被上課的王老師發現收繳,並將小陳的短信向全班同學宣讀,同時指責其“思想墮落,道德敗壞”。下課後小陳要求王老師歸還手機,王老師說:這是罪證不能歸還,要交學校教育處。校長指出,王老師:①未經學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學生的隱私權;②批評的話語侵犯學生的人格權;③收繳手機侵犯學生的財產權;④作爲老師不能以違法的方式對待學生的違紀行爲。你認爲校長的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下列屬於理論論據的是(  )。

A.事例

B.史實

C.數據

D.諺語

12.通過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歷史時期教育同生產勞動之間的關係,從而說明我國封建社會教育與生產勞動是相脫離的。該研究中運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是(  )。

A.類比

B.歸納

C.調查

D.綜合

13.隨着時代的進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氣氛和父母子女關係還在形成,但隨着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很多孩子對父母的教誨聽不進或當作“耳邊風”,家長感到家庭教育力不從心。爲此,教師應該(  )。

A.降低或放棄對家長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長,讓家長成爲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長,樹立家長的威信,從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這些家長

14.書法界常有字因人貴的說法,不無道理。而在顏真卿這裏,卻是字因人重,忠貞正直的人格爲其瑰麗書法添輝,骨力遒勁的書法爲其雄壯人生添彩,做人與寫字,在顏真卿身上得到了圓滿的統一。顏真卿書法的成就一直爲後代,其人格同樣頗具感召力。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交相輝映尊重

B.和光同塵尊敬

C.相得益彰推崇

D.相輔相成推重

15.外文工具書的編排方法多采用(  )。

A.字順法

B.分類法

C.時序法

D.地域法

16.下列屬於事實論據的是(  )。

A.公式

B.科學原理

C.史實

D.諺語

17.經A省的防疫部門檢測,在該省境內接受檢疫的長尾猴中,有1%感染上了狂犬病,但是隻有與人及其寵物有接觸的長尾猴才接受檢疫。防疫部門的專家因此推測,該省長尾猴中感染狂犬症的比例,將大大小於1%。以下哪項爲真,將最有力地支持專家的預測?(  )

A.在A省境內,與人及其寵物有接觸的長尾猴只佔長尾猴總數的不到10%

B.在A省,感染有狂犬病的寵物約佔寵物總數的0.1%

C.與和人的接觸相比,健康的長尾猴更願意與人的寵物接觸

D.與健康的長尾猴相比,感染有狂犬病的長尾猴更願意與人及其寵物接觸

18.一般博物學家常以外部環境如氣候、食物等作爲唯一可能引起變異的原因。就某一狹隘的意義上來說,這可以算是正確的,這點以後當再討論到,但是如果把啄木鳥的構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適應於捉取樹皮裏面的昆蟲,僅僅歸因於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對文中加橫線的兩個“這”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個“這”指代一樣,都指變異的原因

B.兩個“這”指代一樣,都指一般博物學家的看法

C.兩個“這”指代不一樣,第一個“這”指代變異的原因,第二個“這”指代“以外部環境如氣候、食物等作爲唯一可以引起變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