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小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備考衝刺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2017國小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備考衝刺卷

1.下列哪個觀點屬於“遺傳決定論”?(  )

A.威爾遜的“成熟勢力說”

B.洛克的“白板說”

C.苟子的“性惡論”

D.高爾頓的“優生學”

2.有關研究表明教育對當代國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顯著提高。這說明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科技功能

D.文化功能

3.布魯納認爲.無論我們選擇何種學科,都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依此而建立的課程理論爲(  )。

A.百科全書式課程理論

B.綜合課程理論

C.實用主義課程理論

D.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4.我國國小階段。德育內容主要體現在(  )中。

A.班級管理活動

B.思想品德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D.班會和校會

5.美育是運用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培養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  )。

A.美好思想教育

B.五講四美教育

C.美好生活教育

D.審美教育

6.爲了便於學生記誦,教師經常要求學生,多次重複背誦學習內容,這種學習策略屬於(  )。

A.複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閱讀理解策略

7.委託任務和組織活動屬於(  )。

A.說服教育法

B.榜樣示範法

C.實踐鍛鍊法

D.陶冶教育法

8.我國學校的校長負責制不包括哪個方面的內涵?(  )

A.校長職位

B.校長職權

C.校長職責

D.校長職級

9.王老師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先出示周總理遺像,然後用幻燈放映一組組感動人心的畫面,讓學生整體感知,再配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課文誦讀。最後,教師啓發學生放開歌喉,唱唱有關周總理的歌,有了初步感知後,才導入新課。請問,王老師採用了(  )。

A.直接導入

B.直觀導入

C.情境導入

D.複習導入

10.國小生品德形成的基礎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爲

11.一位教師經常會反思同事們怎樣看自己,領導覺得自己幹工作怎麼樣,這個教師目前處於(  )階段。

A.關注學生

B.關注生存

C.關注情境

D.虛擬關注階段

12.當一個學生能夠自律並客觀評價他自己的和集體的行爲標準時,便意味着能夠爲新的更好的集體標準的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標誌着學生的成熟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這是(  )。

A.教師促成的紀律

B.集體促成的紀律

C.任務促成的紀律

D.自我促成的紀律

13.無論是清晨、中午還是傍晚,我們都會把中國的國旗看作是鮮紅色的,這是知覺的(  )。

A.恆常性

B.選擇性

C.理解性

D.整體性

14.兒童在知道“蘋果”“菠蘿”是“水果”後,再學習“橘子”也是一種“水果”,這種學習叫作(  )。

A.派生歸屬學習

B.相關歸屬學習

C.上位學習

D.並列結合學習

15.下列關於班集體的形成與發展,說法錯誤的是(  )。

A.班集體是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規範組織起來的社會心理共同體

B.健全的組織機構和堅強的領導核心是良好班集體的基本特徵之一

C.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是成熟班集體的主要標誌

D.在班集體組建階段,同學們儘管形式上同屬一個班級,實際上都是一個個孤立的個體

16.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提出“教育的過程,在它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從教育目的的理論來看,這屬於(  )。

A.宗教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個人本位論

D.教育無目的論

17.教育情境中,主要由教育實踐者進行的改善教育專業實踐的一種研究是(  )。

A.教育敘事研究

B.教育行動研究

C.實驗室研究

D.調查研究

18.紅、橙、黃色往往使人產生暖的感覺,綠、青、藍色使人產生冷的感覺。這種現象是(  )。

A.感覺適應

B.感覺對比

C.聯覺

D.錯覺

19.提出多元智力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

A.斯騰伯格

B.瑟斯頓

C.吉爾福特

D.加德納

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體現的教師勞動特點是(  )。

A.複雜性

B.長期性

C.延續性

D.示範性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課堂紀律的類型。

22.簡述國小生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

23.如何激發和培養國小生的學習興趣?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材料:

一次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根據句子的意思在括號中填寫成語。有一條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一位女生寫的是“齊心協力”,老師判錯,因爲答案是“同心協力”。還有一條是“刻畫描摹得非常逼真”,這位女生填了“栩栩如生”,老師也判錯,因爲答案是“惟妙惟肖”。

問題:

(1)評價案例中教師的做法。(8分)

(2)結合教育評價改革的有關理論,談談你對學生評價的理解。(12分)

25.材料:

國小二年級的劉銘是這樣的學生,當其他孩子們已經能用英語簡單對話的時候,他還讀不準26個字母,每次留學生單獨輔導,一定會有他,從此他成爲班主任老師特別“關注”的學生之一。老師嘗試用各種方法提高他的英語成績,提問、溝通、輔導……甚至批評,但始終沒有成效,讓老師頭痛極了。一次,在與任課老師溝通之後,班主任老師突然意識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除了知道劉銘在學校的一些基本情況以外,其他一無所知,作爲老師犯了很大的錯誤,即只重視學生的學習,實際上,一個孩子的成長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問題:你認爲.案例中的這位班主任應該怎麼做呢?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專家解析:高爾頓的“優生學”強調遺傳在個體身心發展中的重要性,是一種典型的“遺傳決定論”觀點。

2.【答案】B。專家解析:由“教育對當代國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顯著提高”可知,題干涉及的是教育和經濟之間的關係,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明顯作用,說明教育有經濟功能。

3.【答案】D。專家解析: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提出了結構教學理論。他認爲無論我們選擇何種學科,都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

4.【答案】B。專家解析:國小思想品德課主要是針對兒童各個年齡階段開展的一門專門對國小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思想品德課能夠比較集中地、系統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其重點是系統地提高認識、培養情感、指導行爲。雖然課時不多,但它是學校對國小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5.【答案】D。專家解析:美育就是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審美教育。

6.【答案】A。專家解析:複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記憶中爲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策略。此題採取多次重複背誦學習內容的方式便於學生記誦。

7.【答案】C。專家解析:實踐鍛鍊法是教育者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實際活動,在行爲實踐中使學生接受磨練和考驗,以培養優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8.【答案】D。專家解析:校長全面負責,包括校長職位、職責、職權三個內涵。校長職位由上級政府或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任命,校長是學校行政系統的最高領導人,是學校的法定代表人,在學校領導關係中處於中心地位:校長職責包括工作任務和承擔的責任;校長職權包括決策權、指揮權、人事權和財務權。ABC三項均是校長負責制的內涵。

9.【答案】C。專家解析:情境導入是指教師在上課時利用現有的綜合媒體如幻燈片、錄音、課件、視頻或圖片等.帶學生進人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

10.【答案】A。專家解析: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品德觀念.包括品德知識和品德判斷兩個方面,道德認識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

11.【答案】B。專家解析:處於關注生存階段的老師一般都是新老師,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最擔心的問題就是與學生、同事、領導的關係,因此,這位教師處於關注生存階段。

12.【答案】D。專家解析:學生將外部的紀律控制內化爲個體的自覺行爲,所以是自我促成紀律。

13.【答案】A。專家解析:知覺的恆常性是指知覺條件在一定範圍內變化時,被知覺的對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雖然時間發生了變化,但國旗的顏色並沒有發生改變,這體現了知覺的恆常性。

14.【答案】B。專家解析:下位學習分爲派生性的和相關性的歸屬學習。派生性的歸屬學習指新學習的知識從屬於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某一觀念,且僅是這個觀念的一個特例或是先前學過的命題中的一個例證,新知識只是舊知識的派生物,並不擴充、限制或改變原有知識的內涵。相關性的歸屬學習指新學習的知識從屬於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某一觀念,但並非完全包含於原有觀念之中,並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觀念所代表。因此,答案選B。

15.【答案】C。專家解析:形成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是成熟班集體的重要標誌。

16.【答案】D。

17.【答案】B。專家解析:教育行動研究是由教育實踐者(一般是老師)進行的教育研究,目的是爲了改善教學。

18.【答案】C。專家解析:聯覺是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

19.【答案】D。專家解析: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明確了七大智力領域:語言、數理邏輯、空間、音樂、身體動覺、自知自省和交流交往智力。

20.【答案】D。專家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桃樹李樹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不會說話,但仍然能吸引許多人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於樹下走出一條小路出來。比喻爲老師給學生樹立了好的榜樣,學生就會記住老師的舉動,並且向老師學習。揭示了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體現了教師勞動的示範性。

二、簡答題

21.【專家解析】

(1)教師促成的紀律。指教師爲學生的學習和工作設置一個有結構的情境,即組織一個良好的集體結構。

(2)集體促成的紀律。指由羣體壓力而形成的紀律。從入學開始,同輩人的集體在學生社會化方面起着越來越大的`作用。

(3)任務促成的紀律。每一次任務都有其特定的紀律,有時某項任務會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使他對其他誘人的活動置之不理。任務促成的紀律是以個人對活動任務的充分理解爲前提的。

(4)自我促成的紀律。當外部的紀律控制被個體內化成爲個體自覺的行爲準則時,自律就出現了。

22.【專家解析】

(1)國小生情緒情感的豐富性不斷擴展

對於國小生來說,學習成了他們的主導活動,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成爲國小生最主要的需要,這些與學習活動和學校生活相關的事物內容構成了國小生情緒的主要內容。通過集體活動,兒童的集體觀念得到增強.產生了集體榮譽感;同伴交往的增加、同伴交往的深入,使兒童產生了友誼感。此外,國小生的各種高級情感的不斷髮展也在豐富國小生的情感世界。

(2)情緒情感的穩定性逐漸增強

隨着兒童進入國小,在集體生活和獨立學習生活的影響下,兒童控制情緒的能力逐漸提高。雖然與成年人相比,國小生的情緒仍然具有很大的衝動性,還不善於掩飾、控制自己的情緒,但他們的情緒已開始逐漸內化.國小高年級學生已逐漸能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表現以及隨之可能產生的後果,情緒的穩定性和平衡性日益增強.衝動性和易變性逐漸消失。

(3)情緒的深刻性不斷增加

國小生的情緒與學前兒童相比,不但在內容上豐富多彩了,而且其情緒體驗也更加深刻了。隨着兒童年齡的增長,兒童的歸因能力不斷得到提高,情緒體驗逐步深刻,憤怒的情緒開始逐漸減少,並更加現實化。

23.【專家解析】

(1)建立積極的心理準備狀態。

(2)充分利用本學科的特點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5)根據學習結果的反饋,激發學生進一步學好的願望。

三、材料分析題

24.【專家解析】

(1)案例中教師的做法僅僅以單~的所謂標準答案去衡量學生的學業效果,忽視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意識,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新課改強調要通過評價發現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特長,讓他們建立自信,促進全面發展。因此,對學生評價方面主要在評價內容、評價方式及評價關注點進行轉變。具體來說,有三點轉變:①變革分數評價爲發展評價;②優化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主動發展;③注重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弘揚學生人格的主動精神。

25.【專家解析】

作爲班主任,其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就是了解和研究學生。材料中的班主任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忽略了學生的家庭生活、情緒情感等,必然無法做到全面瞭解學生,進而對該學生的教育就缺乏針對性,勢必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這位班主任首先應該保持對該學生的教育熱情,不能因爲暫時沒有效果就此放棄對該生的教育。其次.協調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該生的教育工作。具體來說,可以多多與其他科任教師溝通,瞭解該生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表現;把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和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採取家訪、電話訪問等形式來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具體情況。唯有通過家長和老師的齊心協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才能幫助他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在深入瞭解學生真實情況的基礎上,採取針對性措施,以實現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