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私募基金規模已突破11萬億元

導語:放眼全球,中國私募基金現在已經蛻變成了一種“中國現象”。不出市場所料,私募基金認繳規模已突破11萬億元,備案私募基金逼近5萬隻,要把公募遠遠地“甩”在後頭了。下面是關於私募基金的詳細內容。

2017年中國私募基金規模已突破11萬億元

目前私募股權基金規模大跨步發展,是私募基金整體規模增長的主力。中基協最新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18306家。已備案私募基金48626只,認繳規模11.35萬億元,實繳規模8.55萬億元。私募基金從業人員28.23萬人。

但從環比增速來看,2月私募基金認繳規模增量和增速較上月明顯放緩;管理規模100億元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卻減少了2家,降至145家。不過,管理規模20億元-50億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增加了10家,50億元-100億元的增加了7家。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截至3月20日,基金業協會官方的網站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共有7077傢俬募股權基金,100億元以上規模的私募股權基金有132家;而超50億元規模的私募證券基金共91家。

  私募管理規模站上11萬億

今年2月份,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再次登上新高峯,突破11萬億元,同時私募產品數量也一步步逼近5萬隻。

中基協最新公佈的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底,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18306家。已備案私募基金48626只,認繳規模11.35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與今年1月份相比,2月份私募認繳規模增長3700億元,實繳規模增長1500億元。增量以股權投資基金爲主。

截至今年2月底,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數量比上月增加172家,達8621家;私募股權基金增加451只,達到1.69萬隻;私募股權基金實繳規模增加1197億元,總實繳納規模高達4.89萬億元。

相較之下,2月份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比上月增加70家,達到7978家;私募證券基金增加572只,達到2.79萬隻;而私募證券實繳規模僅增長180億元,總體僅爲2.8萬億元。

業內人士認爲,無論從規模增長速度,還是從整體規模體量進行比較,私募股權基金都比私募證券基金顯得“彪悍”,造就了11萬億的私募市場。

  私募增速明顯放緩

儘管私募資管規模創下歷史新高,但從2月份規模增量及增速來看,均較1月份出現明顯放緩。

根據中基協的數據,今年1月底私募基金認繳規模較去年12月底增加7400億元,環比增長7.23%,實繳規模則增加了5100億元,環比增長6.46%。而到了今年2月底,認繳規模較1月底僅增3700億元,環比增長3.37%,實繳規模環比增速降至1.79%。

與此同時,百億級規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也出現下滑。

中基協統計,截至2017年2月底,私募基金管理人按基金總規模劃分,管理規模在1億元-10億元的4161家,10億元-20億元的587家,20億元-50億元的473家,50億元-100億元的173家,100億元以上的145家。

而在1月份,管理規模100億元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147家。一個月之內,少了2家百億級私募。

  真與贖回產品買房有關?

面對百億私募基金的減少,於是有一種提法稱,這或許與“房價飆漲,私募客戶贖回私募產品去買房”有關聯。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今年2月份城市住宅價格顯示,中國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明顯增加。目前以北京、廣州爲代表的四大城市再度發出收緊樓市限購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均採取了“認房又認貸”政策,提高居民第二套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成數。

中國基金業協會法律部主任鄧寰樂近日公開表示,2017年將是私募基金立法的一個高峯期,也是更多制度不斷落地的時期,“今年將從法律制度建設、私募統一登記備案、私募投顧等方面加強對私募行業的監管,並預計在今年適時推出《私募基金監督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和《私募基金投資辦法》。”

  北上深三地私募實力最雄厚

值得一提的是,百億級私募中,私募股權基金佔了九成,主要分佈在北京、上海、深圳、廣東(除深圳)、天津等地。經濟發達的地區和省份無疑是私募基金集中地。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截至3月20日,基金業協會官方的網站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共有7077傢俬募股權基金,100億元以上規模的私募股權基金有132家;而超50億元規模的私募證券基金共91家。

先來看看這132家資管規模100億以上的私募股權基金分佈情況:

91家資管規模50億元以上的私募證券基金中,註冊地在上海的有34家,註冊地在北京的有26家,註冊地在深圳的有9家,這三地超50億元規模的私募證券基金佔比超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