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和法治需要公民的耐心

導語:面對法治建設的日趨完善,我們更應該用“耐心”給司法制度的運轉培上深厚的土壤,以“信心”給法治建設的進步澆注充足的水分,一起迎接法治這朵人類社會“規則之花”絢麗綻放。

司法和法治需要公民的耐心

法治社會,一起具體的個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聚集起社會大衆的廣泛關注,這既是表明公衆對法治期待越來越高、信心越來越足的好事,同時也對我們的法治理念、法治心態乃至法治意識等主觀層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日,山東聊城的“於歡案”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位法律專業人士憑藉自己對法學理論的瞭解對案件進行剖析,社會羣衆以自己樸素的倫理觀念對案件發表看法,這都是法治社會的常態,我們對此既應日漸熟悉,更要秉持“耐心”和“信心”兩個理念,把社會對法治的'關注更好地引入理性的軌道,讓法治建設的春風更加“潤物細無聲”。

我們要給司法以耐心。司法是國家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制度設計,其本身是一套複雜的程序集合。因爲要滿足“公正既要實現,更要以讓人看得見的方式實現”這樣的基本法治理念,所以司法制度的理念設計和內容設置必須詳細、精確,哪怕讓人有一絲繁複瑣碎之感也在所不惜。審判實踐中,面對原被告雙方或控辯雙方進行的耗時又枯燥的庭審舉證質證過程,能夠聚精會神聽到底的旁聽羣衆其實並不多。一件案件一審過後還要歷經二審、甚至進入再審,看似耗時費力,其實也就是爲了能夠讓公平正義來得更及時、更牢固。

比如引發社會熱議的“於歡案”,目前,正處於一審程序終結、二審程序啓動之際。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合議庭現正在全面審查案卷。審級制度的設置,就是爲了能夠使案件審判多一道監督的關口,就是爲了讓當事人多一個程序救濟的渠道。任何案件,只要進入上訴審程序,就是還處於司法效力未定的狀態,依然需要我們以足夠的耐心等待司法最終結論的到來。同時,針對社會對該案的議論,其他政法機關也正依據職權緊鑼密鼓地啓動調查程序:最高人民檢察院已派員赴山東對該案事實、證據進行全面審查,對媒體反映的警察瀆職等行爲進行調查;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已成立由反瀆、公訴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的調查組,對媒體反映的警察在此案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失職瀆職行爲等問題,依法調查處理;山東省公安廳已派出工作組,對民警出警和案件辦理情況進行覈查。我們看到政法各機關多管齊下、爭分奪秒,爲的就是最終給社會一個公正的司法結論,既不枉曲,也不寬縱。對司法給予足夠的耐心,就體現在司法結論最終作出前,我們要能夠始終以理性的態度看待案件,耐心等待司法程序依法走完每一個環節和流程,通過司法制度的依法有序運轉,查明案件事實,迎來公平正義。

我們要對法治有信心。法治建設的歷史進程,無一不是奠基於無數具體個案的依法處置過程之中。黨的會議以來,全面依法治國的步伐邁得堅實又穩健。國家總書記作出的“努力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莊嚴承諾,讓法治建設的前景更加美好。國家司法機關先後糾正了聶某某等重大冤假錯案,讓這些個案的正義雖然遲到但依舊沒有缺席。在剛結束的全國兩個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表示:“冤假錯案的發生,讓正義蒙羞,教訓十分深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強調:“直面問題,有錯必究。”因此,我們應當也必須對法治抱有信心,堅信司法公正一定能夠實現。懷着這樣的信心看待類似“於歡案”這樣的社會焦點案件,我們就能夠在關注中感受中國法治持續前進的動力,在期待中見證中國法治自我完善的努力。

法治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人類在千百年的實踐和探索中用智慧和經驗織就的絢爛的“規則之花”。面對法治建設的日趨完善,我們更應該用“耐心”給司法制度的運轉培上深厚的土壤,以“信心”給法治建設的進步澆注充足的水分,一起迎接法治這朵人類社會“規則之花”絢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