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經濟師《中級工商管理》考點歸納:籌資決策

導語:籌資決策是指企業對各種籌資方式的資金代價進行比較分析,使企業資金達到最優結構的過程。請大家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相關的考試知識吧。

2017經濟師《中級工商管理》考點歸納:籌資決策

  一、資本成本

  (一)資本成本的概念

資本成本是企業籌資和使用資本而承付的代價。此處的資本是指長期資本,包括股權資本和長期債權資本。

  (二)資本成本的內容

資本成本從絕對量的構成來看,包括用資費用和籌資費用兩部分。

1.籌資費用

籌資費用通常是在籌資時一次全部支付的,屬於固定性資本成本。

2.用資費用

用資費用是資本成本的主要內容,屬於變動性資本成本。

  (三)資本成本的屬性

資本成本是企業的一種耗費,需由企業的收益補償。

資本成本=貨幣的時間價值+投資的風險價值。

  (四)資本成本率的計算

1.個別資本成本率

個別資本成本率是某一項籌資的用資費用與淨籌資額的比率。其測算公式如下:

個別資本成本率的高低取決於三個因素,即用資費用、籌資費用和籌資數額,籌資數額減去籌資費用也稱淨籌資額。

(1)長期債權資本成本率的測算

①長期借款資本成本率的測算

長期借款資本成本的利息在稅前支付,具有減稅作用。

企業借款的籌資費用很少,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借款數額與計算利息的數額相同,因此其計算公式可以簡化爲:

②長期債券資本成本率的測算

企業債券資本成本中的利息費用也在所得稅前列支,但發行債券的籌資費用一般較高。債券的籌資費用即發行費用,包括申請費、註冊費、印刷費和上市費以及推銷費等。在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時,債券資本成本率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2)股權資本成本率的測算

①普通股資本成本率的測算

普通股成本的測算有兩種主要思路:

其一是用股利折現模型:即先估計普通股的現值,再計算其成本。

如果公司採用固定股利政策,即每年分派現金股利D元,其資本成本率的計算公式爲:

如果公司採用固定增長股利的政策,股利固定增長率爲G,則資本成本率的計算公式爲:

其二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即股票的資本成本爲普通股投資的必要報酬率,而普通股投資的必要報酬率等於無風險報酬率加上風險報酬率

②優先股資本成本率的測算

優先股通常每年支付的股利相等,在持續經營假設下,可將優先股的資本成本視爲求永續年金現值,則優先股資本成本率的測算公式爲:

③留用利潤資本成本率的測算

留用利潤資本成本率的測算方法與普通股基本相同,只是不考慮籌資費用。

2.綜合資本成本率的測算

(1)決定綜合資本成本率的因素

綜合資本成本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是指一個企業全部長期資本的成本率,通常是以各種長期資本的比例爲權重,對個別資本成本率進行加權平均測算。個別資本成本率和各種資本結構兩個因素決定綜合資本成本率。在個別資本成本率一定的情況下,企業綜合資本成本率的高低是由資本結構所決定的。

(2)綜合資本成本率的測算方法

  (五)資本成本的作用

1.資本成本是選擇籌資方式、進行資本結構決策和選擇追加籌資方案的依據。

(1)個別資本成本率是企業選擇籌資方式的依據。

(2)綜合資本成本率是企業進行資本結構和追加籌資決策的依據。

2.資本成本是評價投資項目,比較投資方案和進行投資決策的經濟標準。

3.資本成本可以作爲評價企業整個經營業績的基準。

  二、槓桿理論

財務管理的槓桿效應表現爲:由於特定費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量以較小的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量以較大幅度變動。

  (一)營業槓桿

營業槓桿又稱經營槓桿或營運槓桿,是指企業在經營決策時對經營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利用。運用營業槓桿可以獲得一定的營業槓桿利益,同時也承受相應的營業風險。

1.營業槓桿利益

營業槓桿利益是指在擴大銷售額(營業額)的條件下,由於經營成本中固定成本相對降低,使經營利潤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2.營業風險

營業風險也稱經營風險,是指與企業經營相關的風險,尤其是指利用營業槓桿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的風險。

營業槓桿對營業風險的影響最爲綜合。

3.營業槓桿係數

營業槓桿係數(DOL),也稱營業槓桿程度,是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相當於銷售額(營業額)變動率的倍數。

EBIT=Q(P-V)-F,S=QP,△S=△QP,△EBIT=△Q(P-V)帶到上述公式,即

營業槓桿係數測算公式可變換如下:

按銷售數量確定的營業槓桿係數:

按銷售金額確定的營業槓桿係數:

4.營業風險分析

營業風險分析是指與企業經營有關的風險,尤其是指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利用營業槓桿而導致營業利潤下降的風險。由於營業槓桿的作用,息稅前利潤的降低幅度高於營業總額的降低幅度。營業槓桿度越高,經營風險也越大;營業槓桿度越低,經營風險也越小。

  (二)財務槓桿

財務槓桿也稱融資槓桿,是指由於合理利用債務而給企業帶來的額外收益。

1.財務槓桿利益

財務槓桿利益,是指利用債務籌資(具有節稅功能)給企業所有者帶來的額外收益。在資本結構一定、債務利息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着息稅前利潤的.增長,稅後利潤會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與營業槓桿不同,營業槓桿影響息稅前利潤,財務槓桿影響稅後利潤。

2.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也稱融資風險或籌資風險,是指與企業籌資相關的風險。由於財務槓桿的作用,當息稅前利潤下降時,稅後利潤下降得更快,從而給企業帶來收益變動甚至導致企業破產的風險。

財務槓桿對財務風險的影響最爲綜合。

3.財務槓桿係數

財務槓桿係數(DFL),是指普通股每股稅後利潤(EPS)變動率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其測算公式爲:

,EPS=EAT/N(N是普通股股數)

變形形式:

  (三)總槓桿

總槓桿是指營業槓桿和財務槓桿聯合作用的結果,也稱聯合槓桿。

總槓桿的意義是,普通股每股稅後利潤變動率相當於銷售額(營業額)變動率的倍數。總槓桿係數(DTL)是營業槓桿係數和財務槓桿係數的乘積。

總槓桿係數=營業槓桿係數×財務槓桿係數

=

=

=DOL*DFL

  三、資本結構理論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金的構成及其比例關係,其中重要的是負債資金的比率問題。

  (一)早期資本結構理論

早期資本結構理論有:淨收益觀點、淨營業收益觀點和傳統觀點。

1.淨收益觀點

這種觀點認爲,在公司的資本結構中,債權資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淨收益或稅後利潤就越多,從而公司的價值就越高。

2.淨營業收益觀點

這種觀點認爲,在公司的資本結構中,債權資本的多少,比例的高低,與公司的價值沒有關係。決定公司價值的真正因素,應該是公司的淨營業收益。

3.傳統觀點

按照這種觀點,增加債權資本對提高公司價值是有利的,但債權資本規模必須適度。

  (二)MM資本結構理論

資本結構理論的基本觀點

MM資本結構理論的基本結論:在符合該理論的假設之下,公司的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無關。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其實際資產,而不是其各類債權和股權的市場價值。MM資本結構理論得出的重要命題有兩個:

命題l——無論公司有無債權資本,其價值等於公司所有資產的預期收益額(息稅前利潤)按適合該公司風險等級的必要報酬率(綜合資本成本率)予以折現。

命題Ⅱ——利用財務槓桿的公司,其股權資本成本率隨籌資額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公司的市場價值不會隨債權資本比例的上升而增加。所以公司的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無關。

資本結構理論的修正觀點

該觀點也有兩個重要命題:

命題l——MM資本結構理論的公司所得稅觀點:有債務公司的價值等於有相同風險但無債務公司的價值加上債務的稅上利益。按照修正的MM資本結構理論,公司債權比例與公司價值成正相關關係。

命題Ⅱ——MM資本結構理論的權衡理論觀點:隨着公司債權比例的提高,公司的風險也會上升,由此會增加公司的額外成本,降低公司的價值。因此,公司最佳資本結構應當是節稅利益和債權資本比例上升而帶來的財務危機成本與破產成本之間的平衡點。

  (三)新的資本結構理論

1.代理成本理論

代理成本理論指出,隨着公司債權資本的增加,公司債務的違約風險增加,債權人的監督成本隨之提升,債權人會要求更高的利率。這種代理成本最終由股東承擔,公司資本結構中債權比率過高會導致股東價值的降低。這種資本結構的代理成本理論僅限於債務的代理成本。

2.信號傳遞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認爲,公司可以通過調整資本結構來傳遞有關獲利能力和風險方面的消息,以及公司如何看待股票市場的信息。

公司被低估時會增加債權資本;反之,公司價值被高估時會增加股權資本。

3.啄序理論

該理論認爲公司傾向於首先採用內部籌資,因之不會傳導任何可能對股價不利的信息;如果需要外部籌資,公司將先選擇債權籌資,再選擇其他外部股權籌資,這種籌資順序的選擇也不會傳遞對公司股價產生不利影響的信息。按照啄序理論,不存在明顯的目標資本結構。

  四、籌資決策方法

  (一)定性分析

1.企業財務目標的影響分析

(1)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影響分析

在以利潤最大化作爲企業財務目標的情況下,企業應當在資本結構決策中,在財務風險適當的情況下合理地安排債權資本比例,儘可能地降低資本成本,以提高企業的淨利潤水平。

(2)股票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影響分析

在公司資本結構決策中以股票價值最大化爲目標,需要在財務風險適當的情況下合理安排公司債權資本比例,儘可能地降低綜合資本成本,通過增加公司的淨利潤而使股票的市場價格上升。

(3)公司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影響分析

它綜合了利潤最大化和每股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影響。公司在資本結構決策中以公司價值最大化爲目標,應當在適度財務風險條件下合理確定債權資本比例,儘可能地提高公司的總價值。

2.投資者動機的影響分析

債權投資者對企業投資的動機主要是在按期收回投資本金的條件下獲取一定的利息收益。股權投資者的基本動機是在保證投資本金的基礎上獲得一定的股利收益並使投資價值不斷增值。

3.債權人態度的影響分析

如果企業過高地安排債務融資,貸款銀行未必會接受大額貸款的要求,或者只有在擔保抵押或較高利率的前提下才同意增加貸款。

4.經營者行爲的影響分析

如果企業的經營者不願讓企業的控制權旁落他人,則可能儘量採用債務融資的方式來增加資本,而不發行新股增資。

5.企業財務狀況和發展能力的影響分析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條件下,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發展能力較差,則可以主要通過留存收益來補充資本;而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發展能力越強,越會更多地進行外部融資,傾向於使用更多的債權資本。

6.稅收政策的影響分析

通常企業所得稅稅率越高,借款舉債的好處越大。稅收政策對企業債權資本的安排產生一種刺激作用。

7.資本結構的行業差別分析

1.資本成本比較法

資本成本比較法是指在適度財務風險的條件下,測算可供選擇的不同資本結構或籌資組合方案的綜合資本成本率,並以此爲標準相互比較確定最佳資本結構的方法。

2.每股利潤分析法

每股利潤分析法是利用每股利潤無差別點進行資本結構決策的方法。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籌資方案下普通股每股利潤相等時的息稅前利潤點。測算公式如下:

當企業的實際EBIT大於每股利潤無差異點處的息稅前利潤時,利用報酬固定型籌資方式籌資較爲有利。反之則相反。報酬固定的籌資方式主要有負債和優先股股利,報酬不固定的就是髮型普通股股票。

  五、公司上市籌資

  (一)公司上市動機

1.可獲取巨大股權融資的平臺

2.提高股權流動性。

3.提高公司的併購活動能力。

4.豐富員工激勵機制。

5.提高公司估值水平。

6.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7.如境外上市,可滿足公司對不同外匯資金的需求,提升公司國際形象和信譽,增加國際商業機會。

  (二)公司上市方式

公司上市方式有自主上市和買殼上市兩種。

自主上市是指企業依法改造爲股份有限公司或依法新組建起股份有限公司後,經中國證監會覈准,公開發行股票,從而成爲上市公司的上市模式。

自主上市的好處:

1.改制和上市重組過程,能夠使公司獲得一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平臺,並能夠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明確業務發展方向,爲公司日後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改制、建制、上市重組通常發生在企業內部或關聯企業,整合起來相對容易。

3.在公開發行股票上市環節會籌集到大量資金,並獲得大量的溢價收入。

4.上市過程不存在大量現金流支出,因爲不存在購買其他企業股權的行爲。

5.大股東的控股比例通常較高,容易實現絕對控股。

自主上市的不利之處:

1.改制、建制、上市重組、待批、輔導等過程繁雜,需要時間較長,費用較高。

2.自主上市門檻較高。

3.整個公司的保密性差。

所謂的買“殼”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過併購上市公司的股份來取得上市地位,然後利用反向收購方式注入自己的相關資產,最後通過合法的公司變更手續,使非上市公司成爲上市公司。

與直接上市相比,買“殼”上市的好處表現在:

1.速度快。

2.不需經過改制、待批、輔導等過程,程序相對簡單。

3.保密性好於直接上市。

4.有巨大的廣告效應。

5.借虧損公司的“殼”可合理避稅。

6.可作爲戰略轉移或擴張(產業轉型、產業擴張)的實施途徑。

買“殼”上市的不利之處表現在:

1.整合難度大,特別是人事整合和文化整合。

2.不能同時實現籌資功能。

3.通常有大量現金流流出。

4.由於實施絕對控股難度大,成本高,入主後通常只能達到相對控股。

5.可能面臨“反收購”等一些變數。

  (三)公司上市地的選擇

公司可選擇在境內上市,也可選擇在境外上市。境外上市的好處體現在:

1.有利於打造國際化公司。

2.有利於改善公司經營機制和公司治理。

3.有利於實施股票期權。

4.上市覈准過程透明,上市與否、時間安排清楚。

5.融資額大,沒有相應再融資約束。

6.能夠籌集外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