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色瓷的特點有哪些特徵

祕色瓷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越窯青瓷中的精品,中國古代越州名窯(今浙江一帶)進貢朝廷的一種特製瓷器,簡稱“祕瓷”。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祕色瓷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祕色瓷的特點有哪些特徵
  祕色瓷的特點

從古至今,祕色瓷的釉色最受人矚目。“祕色”究竟是何種顏色?晚唐詩人陸龜蒙在《祕色越瓷》中寫道:“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峯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五代徐夤在《貢餘祕色茶盞》詩中讚美道:“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

古鏡破苔當席上,嫩荷涵露別江濆。中山竹葉醅初發,多病那堪中十分。”後唐、五代兩位詩人的生花妙也筆折射出這樣一個事實:祕色瓷廣受人們的喜愛和文人墨客所稱道,“祕色”在當時還是一個清晰的概念,成爲千古之謎,是後唐五代以後的事。

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今之祕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日,因其爲貢窯,臣庶不得用,爲之祕色”的記載顯然有誤。 今天看祕色瓷究竟是什麼顏色,首先從當時兩位詩人的描述看“祕色”不是具體的一個顏色,而如秋天的“千峯翠色”和春天的“捩翠融青”。其次從法門寺出土的14件祕色瓷和目前所存精美的越窯實物看,祕色瓷的釉色是:碧綠、青綠和翠綠色調,有的綠中含青,有的綠中含翠。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的是:碧綠、青綠和翠綠的釉色是具備“祕色瓷”的一個必要條件,只有這種碧綠、青綠和翠綠色調且製作精美的越窯瓷器才能稱得上名副其實的“祕色瓷”。

  祕色瓷的概念

越窯祕色瓷,又稱祕瓷、祕色越器。“祕色”一詞最早出於晚唐詩人陸龜蒙(?—881年)寫的一首詩的.篇名:《祕色越器》。據本百科“祕”字條和“色”字條的解釋,“祕”字從禾從必,“禾”指五穀糧食,“必”指隱匿,兩個字符聯合起來表示“國家糧食庫存數量機密”。“色”字從刀從巴,“刀”指“剁碎”,轉義指“齏粉”;“巴”指“附着”、“黏着”。兩個字符聯合起來表示“敷臉用的粉末”,引申指“藥粉配方”。所以,“祕色”的意思是“保密的釉料配方”。“祕色瓷”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塗抹器物表面而燒成的瓷器。

祕色瓷特殊的釉料配方能產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學效果,釉層特別薄,釉層與胎體結合特別牢固。所以,這種配方是保密的,專用於皇家瓷器的燒造。以後,凡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都叫“祕色瓷”。例如,歷史上有過“高麗祕色瓷”等。

祕色瓷是越窯青瓷精品之一。祕色瓷是進貢朝廷的一種特製的瓷器精品,因其製作工藝祕而不宣得名。所謂“祕色瓷”,實爲唐、五代之際越窯青瓷中的上乘之作。

  祕色瓷的燒製年代

五代之說

一爲五代之說。這一觀點,依據宋人趙德麟《侯鯖錄》及曾《南齋漫錄》的“吳越祕色窯,越州燒進,爲貢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解釋,長期以來被明清兩代專家學者普遍認同併成爲陶瓷學界主流。至1982年,新編《中國陶瓷史》(文物出版社)仍以該觀點爲說,是因爲五代的錢氏朝廷向後唐、後晉和遼、宋王朝進貢的越瓷均實地反映在《十國春秋》、《吳越備史》、《宋史》、《宋兩朝供奉錄》等文獻內,這爲史證。爾後,“近二十年來,這類越窯青瓷在考古發展掘中也出土過不少,吳越國都城杭州和錢氏故鄉臨安先後發掘了錢氏家族和重臣的墓七座,其中有杭州市效玉皇山麓錢元灌墓、施家山錢元灌次妃吳漢月墓、臨安縣功臣山錢元玩墓等,出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祕色瓷器“(《中國陶瓷史》),這爲實證。故“五代始燒祕色瓷”之說在法門寺發掘前,基本上令當今陶瓷學界深信不疑。

晚唐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