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特色產業調研報告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發展特色產業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發展特色產業調研報告

發展特色產業調研報告1

近年,縣依託“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迅速,交通運輸發展也取得實質性突破,特別是旅遊產業的快速度發展,對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交通運輸能力還不滿足社會經濟快發展。因此,交通運輸發展需求量大,加快區域內網公路建設,提升交通服務力,增加公路網密度,主推與產業發展相適的專用公路,構建公路與航空一體的運輸體系是今後必然的交通發展趨勢。

一、交通運輸現狀

近年,縣交通部門搶抓機遇,堅持大幹快乾的工作路子,隨着縣至公路,至三江口(段)公路,景區公路、縣至鄉公路、機場等一批交通項目的建成,累計完成交通投資達40.86億元,公路通車裏程突破1400餘公里,等級公路突破1000餘公里,實現了通鄉通達率100%,通鄉通暢率85%,通村通達率100%、通村通暢率達97%的交通發展目標,形成了公路運輸與航空運輸的爲主的運輸格局。同時,建成縣級客運站2個,鄉鎮客運站13個,村級招呼站80個,爲農村客運運輸提供強力基礎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公路交通網絡不完善。交通網絡主要是以縣城、鄉鎮爲中心,公路網的發展水平不高,部分鄉鎮出口通道單一,幹線公路主要是連接各鄉鎮及出口,未能按沿河、沿資源展布。由於地理環境、地貌地形的限制,區域內公路網無法形成網狀結構,山區擁有公路數量和密度遠遠不足。

(二)沿線地質條件複雜,公路技術等級低,線形差、路況差,抗災能力弱。區域內均爲等外級公路,公路防護設施少,橋涵等排水設施不完善,路基寬度窄,路線平縱面指標十分低,平縱面組合很差,道路服務水平較低,安全可靠性差,加上公路養護資金缺少,養護難以到位,致使公路路況較差,很多路段路基損壞嚴重,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受地形地質條件限制,大部分路段設計標準較低,道路服務水平較低,行車安全可靠性較差。

(三)地區交通運輸發展滯後,路網運能飽和,制約經濟發展。區域內的公路網,低等級、等外級公路佔了絕大部分,線形差、通行能力低、安全性低,無法承擔大運量、遠距離運輸任務,嚴重製約當地經濟發展。

(四)公路安全防護設施建設滯後。地處青藏高原和盆地的過渡地帶,地形地貌較爲複雜,大多數公路翻山越嶺,路線迂迴,坡陡彎急。過去由於受資金所限,公路建設基本以通達爲主,安全防護設施基本無力修建,且已建成公路的防護設施建設率較低,全縣已建成公路中,僅省217的部份路段實施了安保工程,僅佔建成公路的10%,其它公路只是設立了部分簡易警示標誌。由於公路安全防護設施不完善,部分路段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交通事故頻繁發生,給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

(五)公路建設資金短缺。縣經濟基礎薄弱,社會發展較爲落後,公路建設資金來源主要依靠中央投資,投資渠道單一,資金籌措渠道少,自我發展能力弱,投入總量不足,且地廣人稀,客觀要求人均擁有的公路里程較多,公路需求與建設資金缺乏的矛盾比較突出。

(六)公路養護水平低、管養工作落後。由於養護經費和人員不足,缺乏必要的養護設備,縣公路失養現象嚴重,部分公路、特別是鄉村公路,沒有相應的管養機構、人員、經費,建成不久後就因養護不及時而斷道。管養問題已成爲影響縣公路發展的主要因素。

三、對策與建議

(一)突出綜合交通重要地位,強化交通發展規劃引導作用。縣交通發展規劃,作爲綜合運輸空間佈局的總體指南,立足於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需求,體現未來交通運輸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建議相關部門嚴格按照批准的規劃組織實施,保障綜合交通體系的有序推進。在其餘專項規劃和重大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做到與本規劃有機銜接。

(二)加強政府領導,落實責任主體。縣綜合交通規劃的實施涉及多個部門的配合協調,建議縣政府成立專項領導小組,積極爭取中央、省對重點項目的支持,地方積極配合。對於幹線公路及農村公路的建設,應當明確縣政府是公路建設的責任主體,各鄉政府是農村公路建設的責任主體,縣交通運輸局是組織開展各項工作的實施主體,建議領導小組主要領導總體負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分別負責幹線、農村公路、客貨運站點建設的組織實施和監督工作,各級責任主體應加強部署、統籌安排,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要積極組織協調,健全和完善不同層次的協調機制,保障各項責任落到實處,保證各項目標順利完成。

(三)爭取多方籌資,拓寬資金渠道。建設資金不足是縣交通運輸發展的關鍵問題。縣經濟社會相比省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總體上仍處於低層次發展階段,自我發展能力不強的局面短期難以改變,而利用市場機制拓寬資金渠道條件仍然不成熟。因此,交通建設仍需主要靠中央投資,採取中央財政、行業部門、地方政府、社會和羣衆投勞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尤其是要利用西部大開發和中央加強扶持青海等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機遇,把握國家加快藏區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政策,抓緊研究縣交通運輸建設資金籌措新渠道,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

(四)加強質量管理,完善養護機制。要進一步完善“政府監督、羣專結合”的質量監督體系,充分發揮各級質量監督機構的作用,動員羣衆參與;嚴格執行質量責任制,建立工程質量責任檔案,明確工程各環節和各單位的責任人,一旦質量出現問題將依法追究責任;政府部門要加強督導服務,督促和幫助推進項目的'前期工作、加強質量進度管理,創新質量管理辦法,切實推行工程質量與項目資金補助掛鉤、與政府績效掛鉤、與企業信用掛鉤。同時,要加快養護機制的改革,推行養護管理目標責任制,促使養護管理體制由定員養護向定額養護轉變,以提高養護質量、保證公路暢通爲目標,全面加強養護和路政管理,實行建管養並重的公路發展模式,提高公路的好路率、抗災能力和通過能力。在財政許可的條件下,逐年延長養護公里。針對境內貨車超載超限問題嚴重這一現狀,建議儘快啓動超限超載檢測站點,以完善路政管理,延長公路使用年限。建議在桑堆等地建設公路超載超限檢測站。

(五)創新經營模式,同步發展客貨運輸。堅持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一體化發展方向,各級交通主管部門應負責研究制訂和落實扶持農村客運發展的優惠政策,突破現行模式,簡化農村客運線路審批手續,以服務質量招標等方式發展偏僻地區的農村客運班線,以公交化運營、片區經營等多種經營模式提高運營效益。在加快建設、加強養護和管理的同時,堅持公路與客運站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實現農村公路建設與農村客運協調發展。

(六)加強人才培養,加大科研力度。加強交通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科學技術的推廣力度,使科技進步成爲提高建設水平、降低建設和維護成本的重要手段。縣公路建設和養護工作面臨了大量技術難題,如高寒凍土地帶和草原沼澤區域的公路建設及常見病害處治技術,以及滑坡和泥石流的整治技術等。需從科研項目、經費到科技人才方面得到廣泛的支持和協作研究,儘快攻克技術難題。應積極進行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研究開發和推廣運用,提高公路建設質量,降低成本,增加投資效益。加強現有人員的業務培訓,建立激勵機制,多渠道引進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更好服務公路建設。

發展特色產業調研報告2

近年來,薛城區沙溝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強力推進第三產業,全力打造特色產業鎮。

一、特色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沙溝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總面積84.5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人口5.5萬人。全鎮特色產業主導產品爲木材、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從業人員4100餘人,去年實現年銷售收入8.4億元。自以來,重點培植了捷利林業等8家限額以上骨幹企業,全鎮發展民營企業24家,總數達到46家,新發展個體工商戶720戶,總數超過1000戶。累計簽訂招商引資合同38項,合同利用外資8.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7.4億元,年均增長50%。先後招商引資了棗莊港、濟正保健品、順翔科技、超級市場等4個過億元項目,捷利木業等過千萬元項目14個,過百萬元項目20個,實現當年投資、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項目12個,增加稅收2200萬元,爲沙溝經濟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二、主要特點和經驗做法

一是經濟發展速度快。近年來,全鎮上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二是重點骨幹項目多。順翔科技、棗莊港、濟正保健品、捷利木業、超級市場等一批骨幹項目、龍頭企業促進了沙溝經濟的迅猛發展。今年1-9月份,全鎮實際利用外資3.68億元,實際到位固定資產投資2.94億元,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122%和117%。三是基礎設施投入大。爲確保特色產業發展,自以來,共投入資金3000餘萬元,整理土地2萬畝,新增灌溉面積2萬畝,改善灌溉面積3.5萬畝,爲特色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是中小型企業發展迅速。自至今,全鎮共有總投資1.6億元的濟正保健品、總投資1.2億元的`棗莊港、總投資1.2億元的順翔科技、總投資1.2億元的超級市場等4個過億元企業,帶動了沙溝鎮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沙溝鎮特色產業,近年來取得了很大成績和經驗,爲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在發展中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如:農業基礎比較薄弱,產業化水平較低;工業結構不合理,骨幹企業少;第三產業層次較低,經濟運行質量不高,經濟效益差,缺乏特色和競爭能力,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上級特色產業政策和資金的幫扶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等等。

四、下步工作打算和意見建議

今後,我鎮將繼續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富民政策,以市場爲導向,以企業爲主體,以效益爲中心,做好三個方面結合文章,努力促使全鎮特色產業快速發展。

(一)結合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逐步實現由農業、林業大鎮向工業化城鎮轉變

堅持把工業放在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進一步強化工業興鎮意識,以招商引資爲動力,在實現經濟跨越發展上求突破。以招商引資爲動力,不斷在創新招商引資方式上做文章,千方百計把項目引進來。加大跟蹤服務力度,對引資落地項目,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項獎懲,確保建設見效。不斷拓寬招商新空間,狠抓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提高項目合同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做到引資一個,落實一個,建成一個,達效一個,不斷提高招商引資成功率。

(二)結合市區城市規劃,切實擴大城鎮建設規模

結合新城城區南擴、薛城城區南拓的市區城市規劃,以個體經濟爲重點,發展私營經濟主導型城鎮。以民營企業發展爲重點,在培植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上求突破。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強鎮富民”的戰略措施來抓,擴大城鎮建設規模,提高規劃檔次和建設水平。突出特色,強化功能,重點抓好城鎮基礎設施,工貿小區和市場建設,積極發展以民營經濟爲特色的城郊型城鎮。

(三)結合區位優勢,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充分發揮我鎮區位、交通優勢,加快棗莊港建設,加快魯南物流中心建設速度,繼續加大張莊石榴山莊投入力度,積極挖掘鎮內旅遊資源,開展以鐵道游擊隊基點村爲主體的紅色旅遊,加快城鎮住宅示範區建設,大力改善住宅功能,搞好小康型住宅,使建設的總體水平有新的提高,同時因勢利導,啓動民資、外資,大力發展商貿、餐飲、文化、娛樂等第三產業,在全鎮形成千家萬戶搞個體、幹民營的良好局面。

發展特色產業調研報告3

農業特色產業作爲促進麗江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角,長期以來,市委、政府及相關部門都將其與全市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緊密結合在一起,立足實際,依託區位、資源優勢,抓項目、建基地、扶龍頭,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增強農村經濟“造血”功能,切實加快了全市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步伐。

一、麗江市農業概況

麗江市土地面積21219平方公里,山區、半山區佔全市總面積的92.3%,轄古城、玉龍、永勝、華坪、寧蒗一區四縣,共63個鄉鎮、辦事處,450個居(村)委會,5121個居(村)民小組;全市總人口11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7.6萬人,佔86%,22個少數民族,人口66.1萬人,佔58%;據統計部門統計,20xx年末,我們常用耕地面積爲140.18萬畝,農作物總播面積爲229.95萬畝,糧食總產40.14萬噸,農業總產值22.9萬元(當年價),其中畜牧業產值8.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53元。

麗江市區位優勢較好,環境無污染,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境內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立體氣候”特徵明顯,生物資源富足多樣,具有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採取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來,市委、政府堅持走“特色化、區域化”的發展道路,深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鞏固傳統產業,提升優勢產業,發展新興產業,依託產業化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圍繞龍頭建基地”,把基地建設與特色產業培育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20xx年初,我市提出推進“六個一工程”,狠抓“八項措施”的農業發展思路,更有力的促進了我市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

(一)產業發展採用新模式

根據麗江實際,通過採用各種類型與組織模式推動農特產業發展:以龍頭企業帶動的“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形式;以合作經濟組織帶動型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的形式;四位一體型的“企業產業聯合會+大戶+農民”的形式;通過培育專業市場帶動發展的形式;以特色產業帶動的“公司+特色產業+農戶”的形式;以農業園區帶動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示範農戶”形式。

(二)加大科技創新和科技推廣力度,提高產業化經營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務體系,興辦各類科研生產經營實體,加快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充分調動各部門科技人員爲農業產業化服務的積極性,吸引年輕的農業科技人才投入科技興農事業。同時,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農民素質,切實改變農民的傳統觀念,培養他們的市場經濟意識。通過不同的形式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經營管理水平,學會運用先進科學技術。

(三)積極發展和完善新型的利益聯結機制,維護好農民利益

通過行政的手段,制定各項政策措施,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完善分配製度,維護好各個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鼓勵龍頭企業設立風險資金,採取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緊密、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

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是提高麗江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重要舉措。通過名牌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儘快形成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具體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目標。着力提升農業產業經營水平,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五)建設“六個一工程”

1、認定一批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全市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家,其中1戶爲國家級龍頭企業,7戶爲省級龍頭企業,且均享有產品外貿經營進出口權,30戶爲市級龍頭企業,都給予了相應的扶持。全市38個國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提供就業人數達4000多人,能帶動農戶20多萬戶。

2、建設一批市級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20xx年末,全市共有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80萬畝,其中主要有冬早蔬菜5萬畝左右、加工型馬鈴薯6萬畝、優質米基地10萬畝、雜豆芸豆10萬畝,油菜7萬多畝。

3、發展一批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全市現有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約170個,會員達12700人,切實提高了我市農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化程度。

4、樹立一批農村能人和科技帶頭人:全市共有農村能人34人,科技帶頭人25人,他們通過科技服務、大辦特色示範樣板、創辦農產品基地等,在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顯著的示範帶動作用。

5、創建一批麗江農產品品牌:全市共註冊商標的農產品共有37家37個產品,農產品發展呈現出品類齊全、快速發展的趨勢。

6、培育一批種養殖業大戶:20xx年我市種養殖業大戶已發展到797戶(其中種植業大戶333戶,養殖業大戶464戶),種植作物涉及到糧食、蔬菜、林果、花卉、藥材、烤煙等各類糧食、經濟作物,大戶種植面積達5萬畝左右,提高了農民科學種田、規範管理的水平,促進了單產的提高,實現了增產增收的目的。

(六)狠抓了“八項措施”

1、推廣經驗促增收:近年來,經過開拓性的探索和實踐,找到了促進農民增收和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的一些典型經驗:如玉龍縣的“魯甸經驗”,期納鎮滿官村“黨建帶村建,村建帶民建”、“支部+協會”、“企業帶動轉移勞動力”的經驗,在在全市各地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成爲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經驗。

2、宣傳惠農政策促增收:通過及時貫徹減免農業稅、下發糧食直補資金、實行購機補貼等政策,減輕了農民負擔。

3、調整結構促增收:在穩定糧食總產、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圍繞龍頭企業的原料需求,從早、巧、晚、特四個方面來調整結構,打時間差、節令差,打特色品牌,集中精力抓好優質稻、烤煙、青梅、甘蔗、畜牧業、冬早蔬菜、魔芋等重點產業,積極培育紅花、特色中藥材、朝鮮薊、花卉等新興產業,因地制宜,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發展路子,使農業產業發展做到突出重點,各具特色,適度規模發展,充分發揮了各地的區域優勢,使農業生產的優勢產品向優勢產業集中,優勢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以實現區域產業的產業效益、基地建設的規模效益、特色作物的特色效益。

4、科技服務促增收:大力推廣了農業新技術和優質高產新品種。

5、圍繞市場促增效。

6、勞務經濟促增收。

7、加工增值促增收。

8、防疫減災保增收。

三、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市委、政府及農業部門根據麗江實際,確定了我市“水果、蔬菜、藥材、野生菌、雜糧、優質米、烤煙、魔芋、畜牧,勞轉”十大特色產業加以大力發展扶持,並相應在全市範圍內選定授予了“玉龍縣魯甸藥材之鄉、太安馬鈴薯之鄉,古城區七河生豬養殖之鄉,永勝縣三川優質米之鄉、期納冬早蔬菜之鄉,華坪縣榮將芒果之鄉,寧蒗縣新營盤蘋果之鄉”七個重點產業鄉鎮,積極引導農戶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道路。

(一)種植業

1、水果產業

全市水果面積29萬畝,年水果總產量11.74萬噸,總產值1.85億元。

①蘋果產業:目前,我市蘋果面積穩定在8萬畝左右,產量2.6萬噸,產值5000萬元。其中,寧蒗縣5萬畝,玉龍縣1.8萬畝,永勝縣0.5萬畝,華坪縣0.3萬畝,古城區0.4萬畝,其中,寧蒗縣的一萬畝已通過無公害食品生產認證,兩萬畝A級綠色食品蘋果基地的認證工作正在進行之中,蘋果產業已經成爲當地產區羣衆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寧蒗縣新營盤鄉20xx年產值超萬元的農戶就有160多戶,且有省級龍頭企業寧蒗縣龍德綠色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積極開展蘋果產業的綜合服務工作,帶動了當地產業的發展。計劃到20xx年,全市蘋果面積在鞏固的前提下發展至13萬畝,實現產值4億元左右。

②優質晚熟芒果產業:全市芒果總面積4.42萬畝,總產量0.83萬噸,總產值2438萬元。主要分佈區華坪縣是雲南省獨有的優質晚熟芒果生產區,生產的芒果以成熟晚、色澤鮮、品質優而深受消費者歡迎。近年來,市、縣農業部門加快了芒果產業科技推廣和品種改良步伐,篩選優質晚熟芒果品種在最適宜區種植;組建了以芒果營銷加工爲主要經營項目的華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及華坪縣芒果專業技術協會,並註冊了“金川紅”芒果商標;20xx年,華坪縣還獲得了1萬畝綠色食品芒果生產基地認證;如今該產業已成爲華坪縣新農村建設的首選產業。計劃到20xx年全市芒果面積增加到6萬畝,產值實現2.4億元以上。

③雪桃產業:麗江雪桃具有色、香、味、形俱佳,成熟晚的優良特性,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經濟價值較高。開發主要以新知圖書城下屬的麗江雪桃開發有限公司爲主。目前已在拉市鄉建成2000畝雪桃生產示範基地,300畝雪桃優質苗木生產基地,盛果期畝產可達4000公斤左右,大面積平均畝產2000公斤左右。計劃到20xx年全市雪桃面積發展至3萬畝,預計產值1.5億元左右。

④青梅產業:麗江現有青梅面積5.98萬畝,產量1.38萬噸,產值1450萬元。主要分佈在玉龍、寧蒗縣兩縣。有得一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和綠丫頭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兩家省級龍頭企業從事青梅生產加工。計劃到20xx年全市青梅面積發展至3萬畝,產值達8000萬元。

⑤龍眼產業:永勝縣是雲南省唯一的龍眼基地縣,現有面積1.46萬畝,產量0.3萬噸,產值900萬元。目前正積極開展品種改良及應用一系列綜合配套技術的提質增效工作,並已見成效。力爭在十一五期間使基地全部良種化,從而使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2、蔬菜產業

我市現有蔬菜面積13萬畝,產值1.2億元。

①冬早蔬菜產業:“十五”規劃期間,我市冬早蔬菜開發以金沙江沿岸鄉鎮爲主, 2004年我市已種植冬早蔬菜5萬畝。到20xx年,擬建成冬春蔬菜基地10萬畝。

②夏秋蔬菜產業:20xx年,我市種植夏秋冷涼蔬菜6萬畝。力爭到20xx將年全市名、特、優蔬菜播種面積突破至20萬畝(無公害蔬菜面積15萬畝),產量50萬噸,創立麗江無公害蔬菜品牌,實現產值3億元。

3、藥材產業

麗江是名副其實的“藥材之鄉”。椐不完全統計,至20xx年底,麗江從事中藥材種植、加工的企業有八家,從事採購銷售的個體戶有1000多戶,種植戶有6000多戶,種植面積3.6萬畝,年產各種藥材6500公擔,野生藥材5000公擔。麗江中藥材種植產業化發展以雲木香、雲南重婁、巖白菜、白芨等四個種類爲主。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建成四種中藥材種植生產基地5萬畝,預計產值6億元。

4、野生菌產業

我市廣大山區和半山區有較多品種的野生菌,目前企業加工的品種有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雞油菌、黑木耳、磨菇等,每年可採集到近1000噸,產值在3000多萬元。“十一五”期間計劃在玉龍、寧蒗及永勝三縣的高寒冷涼山區建立5萬畝高檔名貴野生食用菌促繁基地,扶持龍頭企業野生食用菌深加工及冷藏設施,不斷開拓國際市場,創建麗江天然無污染野生食用菌品牌。有中源食品有限公司、麗江得一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永勝雷特生物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省市級龍頭從事各種野生菌的貿易活動。計劃到20xx年使該產業成爲年產值達5000萬元以上的出口創匯產業。

5、優質芸豆雜豆產業

小宗糧豆(芸豆、燕麥、小雞豆)是麗江市的特色作物和優質品種,以玉龍縣AA級的芸豆生產基地,古城區爲主的雞豆(小扁豆)生產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較高的聲譽和生產發展潛力。至20xx年底,我市芸豆種植面積8.36萬畝,產值3000萬元。其中玉龍縣種植有芸豆6萬畝,是雲南省最早、面積最大的AA級有機芸豆基地,是麗江直接出口創匯最主要的農產品。主要有得一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安勝外貿有限責任公司等龍頭企業從事該產業的.開發,帶動農戶發展。

爲使麗江大粒型芸豆在質量、品種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芸豆產業成爲高寒冷涼山區的支柱產業,在“十一五”期間將建成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品種較爲齊全的芸豆“引、育、繁”試驗基地,我市將建成26萬畝的優質芸豆和雜豆生產基地,計劃產值達到9000萬元左右。

6、優質水稻產業

我市水稻面積佔糧食作物面積的16.2%,產量佔30%,今後,繼續保持水稻種植面積32萬畝,單產由現在的385千克提高到430千克,總產量1.38億公斤,確保糧食的生產安全。計劃“十一五”期間,全市建成優質稻生產基地20萬畝,預計生產優質米1億公斤,實現產值3億元以上。

7、烤煙產業

我市的烤煙產業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到2004年底,已累計種植123.76萬畝,收購菸葉

萬擔,農民收入77786.8萬元,財政收入19389.6萬元。我市菸葉在外觀和內在質量上都贏得了省外菸廠好評,呈現出暢銷的良好局面。根據麗江市烤煙種植區劃提供的數據,全市有最適宜區、適宜區和次適宜區烤煙種植面積近82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54%。其中最適宜區和適宜區共有耕地43萬畝,按正常三年兩頭輪作要求,考慮其他作物,每年用宜煙土地的40%種煙,全市每年可種植烤煙17萬畝,現有烤房32294座,菸葉收購站點39個,常年從事烤煙生產、收購各類技術人員1800多人,煙區廣農也掌握了烤煙生產技術,加速發展烤煙生產的條件已經具備。“十一·五”期間烤煙生產的基本發展思路是:“抓住機遇,優化佈局,提高單產、質量、效益、加快發展”,把我市菸葉收購指標爭取到30萬擔,進入全國重點種煙發展區域。

8、魔芋產業

目前,我市種植魔芋8000畝,產量1.5萬噸,產值2300萬元。我市正大力開展綠色食品魔芋以及有機魔芋的基地建設,引進精粉加工先進技術與設備,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永勝縣鬆坪鄉的魔芋通過日本國的有機食品認證,產品出口到日本。目前主要有玉元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在進行該產業的生產與加工活動。計劃到20xx年建成魔芋生產基地5萬畝,預計產量9萬噸,產值1.3億元。

9、馬鈴薯產業

我市特有的立體型氣候資源,促使我市建設馬鈴薯生產基地有兩種方式,一是秋收馬鈴薯生產基地;二是以金沙江沿岸乾熱河谷爲中心的冬早馬鈴薯生產基地。全市馬鈴薯常年種植面積在22萬畝左右,其中優質專用馬鈴薯10萬畝,產值1000萬元,主要分佈在玉龍縣、寧蒗縣、永勝縣。麗江市從1998年開始進行脫毒馬鈴薯種薯基地建設,具有較好的種薯繁育設施條件,具備年生產試管苗200萬苗,微型薯800萬粒的生產能力。計劃到20xx年全市馬鈴薯種植發展至30萬畝,總產30萬噸,產值2億元。引導扶持建立1-2個馬鈴薯深加工企業。

10、優質油菜產業

我市主要有以玉龍縣和古城區爲主的油菜生產基地,分爲夏收油菜基地和高海拔地區爲重點的秋收油菜基地,20xx年種植油菜2.5萬畝,其中冬油菜12000畝,秋油菜13000畝,秋油菜籽產量1300噸,產值3100萬元。目前,公司正積極在魯甸籌建菜籽油深加工項目,創建有機油、生態油品牌。到20xx年“十一五”規劃末建成油菜生產基地6萬畝,預計產量3700噸,產值1億元。

11、雜交玉米制種產業

20xx年雜交玉米制種面積已達到1.2萬畝,產量380萬公斤,產值2500萬元。雜交玉米的種植以玉龍縣河谷區鄉(鎮)的山區、半山區和華坪縣的新莊、船房及永勝縣的三川鎮等鄉鎮爲中心。計劃到20xx年將建成雜交玉米基地1.5萬畝。

12、蕎麥產業

我市20xx年在寧蒗縣和玉龍縣的冷涼山區已種植蕎麥8.46萬畝,產量1萬噸,產值8000萬元。計劃到20xx年將建成蕎麥生產基地6萬畝。

13、 優質茶葉產業

我市的茶葉基地主要分佈在華坪縣海拔1700-2100米左右的鄉鎮,到20xx年已種植茶葉1.3萬畝,投產採摘面積0.98萬畝,生產鮮茶葉1680噸,生產幹毛茶336噸,實現產值700多萬元,並已獲得7300畝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認證。

發展特色產業調研報告4

__市的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常見的動植物藥材可達140餘種,107味藥材,現已收購的就有99種,大宗地道藥材近80種,珍貴藥材14種。根據__市中藥材的分佈可規劃成東部森林區、中部丘陵區和西部平原區。藥材分佈特點爲東多西少的趨勢。東部區域以自然養殖爲主,中、西部區域以人工養殖爲主。爲搞好本地區藥材開發與利用,必須嚴格貫徹執行《黑龍江省野生藥材資源的保護管理條例》,對野生藥材資源實行保護、繁育與利用並重的方針。應建成有規模的地道藥材生產基地,開發優勢藥材生產,建立山特產中心市場,合理調整中藥材收購價格,加強橫向聯合,發揮__市資源優勢。

一、前 言

中藥材是一種特殊農產品,它作爲一種特色經濟,近幾年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在自然科學領域內參與國際競爭最有實力的是中醫中藥,全國各地種植中藥材的勢頭很猛,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逐年上升,部分品種已被國家科委列爲“星火計劃”,省委做出“三年使北藥成爲支柱產業”的部署,__市委、市政府則把北藥開發列爲重點發展產業之一,符合__市“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資源實際,相信北藥開發工程必將促進__特色經濟的發展。

北藥開發作爲一項跨世紀的朝陽產業,不論從市場發展潛力或人們渴望延年益壽和渴望迴歸大自然的趨勢來看,都使其充滿了無限的前景和開發機遇。其一,醫藥市場前景廣闊。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已有四十億人使用中草藥治病,估計中草藥開發利用,在未來十年內將在世界全面興起,這都將爲__市北藥的開發形成良好的發展空間;其二“入世”給北藥開發帶來了難得機遇。中藥由於不受國際知識產權限制,將形成新的特色和優勢;其三,隨着科技的發展,無污染的天然藥物正憑着高新技術的研製和開發,使治療效果和無副作用的優勢越來越被人們公認,這也爲北藥開發創造了無限商機;其四,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和環境。由於中藥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需求,國內外對中醫中藥的研究都在加快。已有一百二十四個國家建立了各種類型的中醫藥機構;各地政府在資金投入、政策扶持上都加大了力度,使北藥開發處於強勁的發展勢頭,提出儘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產業優勢,實現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__市幅員遼闊,地形地貌複雜,自然條件優越。境內各種不同的生態環境爲藥用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髮育場所。黑龍江的主要地道藥材在__市均有分佈,並且蘊藏量大、質量好。如人蔘、鹿茸、五味子、刺五加、滿山紅、林蛙等名貴藥材,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黑龍江省重點保護的二十一種野生動、植物藥材,在__市就有十六種,佔全部藥材的76.2%,故__的藥材資源在黑龍江省中藥資源分佈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掌握中藥材的資源分佈、科、屬、種蘊藏數量、生長規律和開發前景,爲保護、繁育和發掘與利用中藥材資源,使中藥材資源優勢變爲經濟優勢,實現經濟快發展、大發展全面奔小康,建設和諧__的奮鬥目標。

__市處於黑龍江省中部,小興安嶺南半部的西麓,位於北緯四十六度二十八分;東經一百二十七度四十二分,共有大小河流三十多條,境內山多林密、溝谷縱橫、河流密佈,是一個地貌類型複雜多樣的半農半林地區,氣候條件屬於大陸性氣候區,地處溫帶,十分有利於各種動植物的發育生長。__市的植被屬於小興安嶺南麓植物分區,主要分佈着森林、草甸、草地植被。其中森林植被面積最大,在這些植被羣落中,蘊藏着多種木本、藤本、草本、菌藻等藥用植物,形成了天然的豐富藥用植物羣落,尤其是茂密的森林植被十分有利於稀少藥用動、植物的發育生長。

二、調查分析與結果

__市的中藥材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根據分佈的狀況,資源大體可分爲天然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和家養家種人工培育的動植物資源;又可根據藥用部位系統地分爲:根莖、花、葉、全草、果實、種子等類別。據統計境內的常見的動植物藥材可達一百四十餘種,一百零七味藥材,現已收購有九十九種,其中常見的藥用植物藥材爲49科、97屬、130種、98味藥材,每科超過10種的,有菊科與百合科各爲14種,毛茛科爲11種,現已收購的爲92種;在動物藥材中,有10餘種、9味藥材,現已收購的有7種。中藥材資源共有九類五十八科,一百一十八種,名貴藥材十四種,主要種類有:熊膽、麝香、鹿茸、田雞、山參等,家種家養藥材種類有十二種,發展前途的種類有人蔘、平貝、鹿產品、田雞等。大宗地道藥材近八十種,主要種類有刺五加、黃柏、五味子,其他草本藥用植物蘊藏量也極爲豐富,具有北藥開發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由於自然條件的差異和適宜生長的各種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中藥材資源的自然分佈存在一定規律性。據調查__市中藥資源的自然分佈規律是:1、中藥資源分佈的種類與蘊藏量由東向西遞減。由於境內東部山區植被茂密、氣候溼潤、土質肥沃等優越自然條件,所以中藥資源在東部山區分佈上有明顯的優勢。藥材資源在地域分佈上呈現出東多西少的趨勢,全市分佈的140餘種藥材資源,生長在東部山區的就有130種,佔全部藥材的92.8%。由此可見,東部山區是中藥資源分佈集中地區,因此要重點加強管理,合理開發利用。2、在東部山區集中分佈的藥材資源多爲木本、藤本,兼有珍貴稀少動物藥源,木本有黃柏、刺五加;藤本的五味子;槲寄生和稀少動物類的田雞、熊膽、麝香等品種,而中部丘陵及西部平原地帶分佈的藥材資源多爲草本,並分佈廣泛,便於羣衆採挖,商品利用率較高。3、中藥材資源蘊藏量有明顯下降趨勢。隨着人口增加,森林的採伐,大量的開荒等人爲活動和不合理的採挖,出現了收購數量明顯上升,資源越來越少的問題。這種掠奪式的採集,使境內的中藥材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態失調,違背了自然規律,延長了生長週期,這是一種“吃祖宗飯造子孫孽”的行爲。因此,必須引起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對藥材資源要切實加強保護,合理開發利用。

__市境內分佈的中藥資源是一個種類繁多、較爲完整的資源分佈地理單元,但爲了加強資源保護,因地制宜的合理開發利用,發揮區域性資源的.優勢,有必要根據資源分佈、地形、植被等自然結構的各自特點,遵循自然規律,對中藥資源分佈進行區劃。

(一)區劃的目的:在於區分重點,兼顧一般,有利於對資源重點地區加強保護,合理開發,使資源得到休養生息,繁育更新永續利用,挖掘中藥資源潛力,發揮各類藥材優勢,以滿足人民防病治病和國內外醫藥市場需求。

__市分佈的藥材資源可以劃分爲三個適宜區。即東部山林地帶木本爲主的動植物藥材資源分佈區:中部丘陵以人工種植爲主的藥材分佈區;西部平原以草本爲主的植物藥材資源分佈區。

(二)分區概述

1、東部山林地帶木本爲主的動植物藥材分佈區。包括東部的郎鄉、神樹、桃山等地區。稀少珍貴大宗地道藥材主要分佈在該地區,並且蘊藏量大、質地優良,蘊藏量大約有1159萬公斤,佔全市總蘊藏量的73%,分佈的主要種類有:刺五加、黃柏、五味子、槲寄生等木本植物藥材,野生動物類藥材有:田雞、熊膽、麝香、鹿產品等多種藥材。該區每年的藥材採挖數量約佔年收購量的80%。同時該區又是人蔘生產的重要基地,人蔘種植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70%。

過去由於部分生產者對藥材資源的保護利用缺乏知識,在藥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存在着只採不保、只捕不養、只顧眼前效益,沒有長遠打算的現象,致使本區很多藥材資源遭到了破壞,蘊藏量逐年減少。鑑於這種情況,必須制定切實有效措施,加強對本區藥材資源的保護,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保護:這就是要做好長遠打算,重視加強藥材資源管理,嚴格貫徹執行《黑龍江省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對野生藥材資源實行保護、繁育、利用並重的方針,引導生產者認清藥材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關係,提高思想認識,嚴禁濫採亂捕,尤其是加強對稀有珍貴藥材資源的保護,擴大森林植被面積,形成天然的林藥兼有的生態植被羣落,使各種動植物藥材資源得到良好的繁衍發育,爲北藥開發提供更多的優質藥材商品。

(2)、合理利用:這就是既要充分發揮本地區地道藥材資源優勢,又要對大宗地道藥材根據生長週期、蘊藏數量做到有計劃的生產,保護資源採育平衡,永續利用,儘可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加強科研開發北藥:就是要對稀有珍貴動植物藥材進行人工養育,擴大種類增加產量,緩解醫藥市場緊缺狀況。

2、中部丘陵人工種植爲主的藥材區。該區位於__市中部。包括__鎮、年豐、工農等鄉鎮的區域和部分市直屬養、種植單位。該區優越的自然條件適宜藤本、草本植物藥材的生長,該區是最大的藥材種植區,藥材資源約有98種,主要的野生藥材有:元胡、玉竹、百合、草烏、赤芍、升麻、蒼朮等種類。種植、飼養的有:人蔘、平貝、黃芪、天麻、鹿等十多種。

由於本區交通比較發達,人們活動頻繁,村屯較密集,所以藥材資源利用率很高,提供的藥材商品較多,該區應大力發展以人工種植爲主的中藥材生產,因地制宜的抓好平貝骨幹藥材生產,提高生產技術,挖掘生產潛力,建立生產基地。

3、西部平原草本植物藥材分佈區。包括雙豐、工農、__鎮等部分地區,本區地勢平坦,北部有部分緩坡崗地,該區的藥材資源多系草本植物。主要品種有:獨活、水菖蒲、茵陳、仙鶴草、透骨草、車前子、益母草、蒲公英等幾十種草本藥材,其蘊含量爲95萬公斤,佔總蘊藏量的6%,分佈的種類多爲當年生全草,果實類藥材。同時該區的家種藥材面積較大,主要以平貝爲主。所以建議該區藥材生產發展方向,要根據草本植物生長週期短的特點,做到資源有效利用,擴大庭院藥材的種植面積,節約耕地,利用荒坡、田邊發展藥材種植,重點抓好平貝生產,建立平貝生產基地。

(三)、目前中藥材種植存在的問題:

1、信息不靈,盲目性生產,效益不穩定。中藥材是一種特殊的農產品,“少了是寶,多了是草”,藥農信息不靈,只能參照上年的效益,並不瞭解這個種類的社會銷售量,所以就隨大潮盲目種植,導致個別產品過剩,造成爛市,歷史上我們有過多次這樣深刻的教訓。

2、佈局分散,生產發展緩慢,沒有形成規模。最近幾年,不少地區把種植中藥材作爲結構調整的重點,大面積發展,但由於藥農信息不靈,和對市場風險的恐懼,只好多品種小面積種植,導致各品種星羅棋佈,沒有形成優勢品種規模基地。

3、缺乏龍頭帶動,產業化程度較低。目前中藥材銷售主要是依託市場,種什麼賣什麼,沒有龍頭企業和商家或中介組織與藥農實行訂單種植、合同種植,與藥農的關係也只是市場買賣關係,盲目性很大,收益不穩定,沒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一體化經營機制。解決的辦法是:

①、加強信息網絡建設,搞好市場預測,減少盲目種植,建立全國中藥材信息互聯網站或中藥材種植信息諮詢中心,拓展視野,增加信息量。對當前市場狀況、未來市場發展趨向、未來市場容量進行預測,及時捕捉市場信息,對農民進行信息發佈和信息預測。通過信息服務,及時調整種植結構,更新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減少種藥風險,貫徹“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多我轉”的藥材生產原則,保障藥農收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②、擴大單品種規模,發展基地化種植,一是抓好地道藥材的規模化種植,統一規劃,合理佈局,建立標準化模式田和規模種植區,擴大種植面積,提高質量,增加效益,二是在藥材單品種開發上求突破。以國家科技部的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開發爲依託,實現品種地道化,栽培規模化,科技標準化,建立國家級中藥材種植基地。三是調整生產結構和種植計劃安排上,有關部門要互相協調,有條件的鄉村要積極推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或採取入股聯營等方式,鼓勵藥材成方連片規模種植。

③、廣闢渠道、推進中藥材產業化發展進程,千方百計與藥廠、商家建立供求關係,實行訂單種植,合同種植,實現賣什麼種什麼,繁榮市場,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使藥農、基地和龍頭企業(市場)之間,建立穩固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切實保護藥農的利益,激發種藥積極性,促進全市藥材種植業健康發展。

三、__市藥材資源開發利用方向

野生藥材是寶貴的自然資源,__市自然條件優越,野生藥材資源雄厚、品種繁多、分佈廣泛,開發利用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並有廣闊的前途,很多種類都是產量大、質量好的大宗地道藥材,如黃柏、人蔘、刺五加、五味子、槲寄生、田雞、鹿產品等都暢銷國內外,是醫藥市場的緊俏商品。

多年來,__市的中藥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了很大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收購的種類數量逐年增加,現收購的種類已達99種之多,各種藥材資源得到了合理開發與利用,發揮了當地的資源優勢,如刺五加,是__市生產的大宗藥材之一,尤其爲原料製成的各種中成藥,在國內外暢銷,被譽爲“五加參”,該藥爲省營二類品種,來源於五加科植物刺五加乾燥根莖皮,主要分佈在__市東部山區的針、闊葉混交林中,蘊藏量約爲264萬公斤,年收購量最高達31萬公斤,爲有關藥廠提供大量的原料,保證了各種中成藥的生產。但目前刺五加資源所面臨的問題是:由於大量採挖和林業部門的採伐清林,使刺五加資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要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刺五加資源的保護是當務之急,對刺五加要實行計劃收購,有組織分區採挖,做到採大留小,採密留稀,採成保幼,這個問題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把這個資源優勢保持下來。

a、人蔘。人蔘是我國傳統的名貴藥材之一,在國內外歷來享有盛譽,十分暢銷。__市是全國三個人蔘商品生產基地之一。人蔘是__市栽種歷史長、面積大的主要藥材種類,又是__市多種經營生產的主要骨幹項目,人蔘生產在我市經濟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人蔘生產,因此,__市的人蔘發展迅速,爲國家提供大量的商品參,取得可喜的經濟效益。由於山多林密,土地肥沃,具有發展人蔘生產的天然有利條件,因此在北藥開發進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高度重視人蔘生產,集中力量,集中資金,抓好人蔘生產,有效地利用林地實行林藥輪作,退參還林,逐步建成規模大、能力強、商品多的人蔘生產專業基地。

b、黃柏,又稱關黃柏。系芸香科多年木本植物藥。其內皮用藥,也是東北的地道藥材。由於其資源多分佈在闊葉林種,__市林區蘊藏的黃柏資源十分豐富。據調查蘊藏量爲479萬公斤,是黑龍江省的主要產區,省內外藥材生產部門都曾來__市大量收購,黃柏資源的優勢得到了發揮。但是黃柏資源蘊藏量出現急劇下降的趨勢,造成下降的原因是:(1)黃菠蘿樹是__市林區的闊葉樹種之一。近年來過量採伐,使該樹種相對減少,出現黃柏資源下降。(2)部分生產者無視法規,進行濫砍盜伐,尤其是個別生產者爲追求經濟收入竟出現剝活樹皮的嚴重現象,造成部分母株枯死,即所謂的“站杆”,破壞了黃柏資源。(3)該樹種過熟林的大量採伐,採伐失調忽視對該樹種的扶育,破壞了森林的生態平衡。

爲了保證黃柏資源的優勢,不僅要合理開發現有資源,而且林、藥有關部門也要搞好協作,採取措施,做到既保護林又保護藥,把加強林藥資源的保護作爲林藥部門的共同責任。加強法規宣傳,計劃採育,計劃收購,使黃柏資源能夠久續長存,保證優勢。

綜上所述,過去__市在開發利用中藥資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績顯著,但從發展經濟來看,部分中藥材資源還未得到應有的發掘與利用,沒有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因而,我們要立足本市藥材資源優勢,充分開發利用大宗地道的野生、家植藥材資源,使藥材資源得到最佳的開發、振興北藥。

四、討論

關於今後藥材資源開發利用和發展藥材生產的幾點建議。

野生的藥材資源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它與森林、草原共生、生長週期長。一旦遭到破壞,則很難恢復。實踐證明,只有對野生藥材資源實行保護、繁育,利用並重的方針,才能保證資源休養生息、繁育更新、永續利用。因此,如何加強藥材資源保護、積極發展藥材生產,使藥源立足長續久存,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根據__市藥材資源和藥材生產現狀,發展藥材生產的方向應是:保護、開發、利用並重。堅持動物藥材獵捕與飼養相結合;草本藥材採挖與培育相結合;木本藥材利用與營造相結合的原則。把藥材資源優勢轉化爲商品優勢、經濟優勢。我市藥材開發的對策應該是:

1、堅持特色開發、形成規模、建成地道藥材生產基地。

中藥材生產講究“產之有地、採之有時”,北藥發展在考慮市場需求的同時,還要考慮一箇中藥材的地道性問題。中藥材生產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由於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卻有適合自己地區小氣候的藥材種類。在我省提出北藥加工業七大系列中,具有優勢的中藥材種類有:刺五加、人蔘、滿山紅、暴馬子、平貝、五味子、林蛙等,開發我市的北藥資源,一個鄉鎮可根據自己鄉鎮的特點,以一種或幾種爲重點或幾個鄉鎮以一種爲重點大力發展,不求種類多,但求規模大,是生產基地鄉區域化、專業化、基地化方向發展,抓好專業戶、專業林的藥材種植,發展特色農業經濟,建成具有特色的藥材生產基地。

在堅持發展地道藥材的同時,應注意長遠目標與短期行爲相結合的原則。長遠目標應爲建立起全省乃至全國有名的按中藥材生產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標準建設的地道藥材生產基地,提高中藥材的市場競爭力,短期行爲是應考慮廣大種養戶的利益,在未形成基地之前,要使廣大種養戶有一個看得見、摸得着的收益,以利於調動廣大種養戶的積極性,使他們增加投入,看到長遠,這樣才能建成基地,否則,一些“忽悠”型的項目,一些短平快的項目,極易損傷廣大種養戶的積極性,對北藥開發的事業發展不利。任何一個地區、一個鄉鎮,每開發一個品種、每上一個項目、都應廣泛聽取專家的意見,都要有專家論證,包括技術論證、市場預測等,最後領導小組審批,還應列出詳細的實施方案及時間進度表,從而便於全市整體運作。

2、依託自然條件,開發自己的優勢品種。

人蔘、平貝、刺五加、五味子、暴馬子、滿山紅、林蛙等品種具有一定的市場優勢,並且現在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對於今後的發展,筆者認爲:以上種類爲今後的北藥發展重點,各鄉鎮根據自己的自然條件、現在的自然儲量集中、種養規模、技術條件、資金狀況,因地制宜地發展適合自己鄉鎮特點的中藥材種類。

人蔘以桃山參藥集團、林業局參場、鴻達公司爲主,在現有100萬平方米的基礎上,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目前,國內人蔘面積下滑,我省其他地區因受前幾年人蔘市場不景氣的影響而受到了嚴重衝擊,總面積不及我市的現存面積,而__市經過二十一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幾大塊:桃山參場、林業局參場和鴻達公司,並且已向藥材集團化方向發展,資金技術已形成優勢,現已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今後只要在林地、資金、政策上給予傾斜,就會有極大的發展,林業在更新林地的同時,可將森林採伐跡地給參業企業有償使用幾年,並且要求他們在種參的同時,在作業道上栽上樹苗,當人蔘起收後,立即交還林業部門,這樣林業部門即可以節約了造林成本,又有收入,同時有爲參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林地,一舉兩得,__市的人蔘因無污染、低殘留,在國內外都享有盛名,在經過幾年的發展,形成一定的規模後,打出“綠色人蔘”的品牌,是有可能的。

平貝以__鎮、年豐鄉、工農鄉爲重點,在保持40萬平方米的基礎上再擴大種植面積,平貝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在技術資金方面有着較大的優勢,並且現在還形成了一隻成熟的銷售隊伍,每當平貝起收時,一支收購隊伍活躍在城鄉,平貝種植戶足不出戶就可將平貝銷售出去,目前,平貝已成爲城鄉人民發展庭院經濟的首選品種,但我們也應當看到,種植戶大部分在自己的房前屋後種平貝,這樣既不利於形成規模,又因連作使平貝的病害加重,導致收益降低。今後,平貝要走出庭院到大田中種植,以村屯爲單位,實行集中種植,這樣既便於看護,又有利於輪作,減輕病害,增加收益。平貝今後的發展方向,應是先集中加工,集中銷售,擺脫農民以賣鮮貨的局面,增加農民的現實收入,以後再圖深加工。

五味子以林業局各有資源林場爲主,採取保護加繁育的方法增加產量,形成穩定的供貨渠道,五味子現在主要以採摘野生果實爲主,藥源極不穩定,難以做到有計劃生產和供應。所以,五味子應在儲量豐富的地區劃出保護區加以保護,並且大力發展人工栽培,這樣可以形成穩定的貨源,搶佔北五味的市場。近幾年由於過量採挖,野生刺五加資源面臨枯竭的困境,所以,應加強保護現有的刺五加野生資源,同時加快人工發育的過程,適量作貨,維持可持續發展,刺五加可以郎鄉、林業局的林場爲主。

暴馬子、滿山紅等品種主要以野生爲主,在本地區的儲量也較多,隨着林區封山育林的進行,他們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護,同時,暴馬子又是綠化樹種,繁育也較容易,我們只要加以適當的保護就可做到永續利用。

林蛙作爲一種滋補保健品,人工養殖現已取得成功,作爲國家級的保護動物,在嚴加保護的同時,積極進行人工的飼養,保護可以使林蛙資源得以繁衍生息,使藥材的品質,不至於因爲人工養殖而退化,又爲人工養殖提供了良好的種源。神樹鎮在林蛙養殖上先行了一步,在爲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時,又使國家的野生資源得到了保護。今後神樹鎮林蛙的發展,應重點放在保護與飼養上,使林蛙這一資源得到進一步發展。

3、建立山特產品中心市場。

__市位於小興安嶺南麓,哈伊鐵路、哈佳鐵路貫穿全境,尤其是哈伊公路的全面貫通,爲小興安嶺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小興安嶺地區所產的山特產品,絕大部分要通過哈伊公路出,__市是__最南端的一個行政區市,在這裏建成一個小興安嶺山特產品中轉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應把地域優勢變成經濟優勢。

4、正確引導,強化服務,營造良好的藥材發展環境。

隨着我省北藥開發的進行,各種虛假廣告也乘虛而入,“南北可種,四季皆宜”,不分土壤、溫度等不實的廣告擾亂了廣大種養戶的視線,由於當前有些中藥材種子比較緊缺,有的不法個體業戶,利用北藥開發契機,抓住廣大農民盲目求購種子的心理,不僅高價出售種子,牟取暴利,而且出售假種、劣種和以商品代替種子,有的種子價格過高,每畝種子投入接近或超過產品收益,致使農民種植藥材無利可圖或造成虧損,有些不法業戶也把一些病、殘或毫無繁殖能力動物做各種育培,坑害廣大養殖戶,還有的廣告效益分析幾乎是天文數字等等。

虛假廣告嚴重的擾亂了中藥材生產,極大的挫傷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開發北藥的同時,應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對於境內宣傳種藥材飼養廣告業戶,要求他們對自己的宣傳內容負責,要求他們到指定部門進行登記,在登記的過程中,對他們的種植與飼養場地進行考察,重點考察他們的條件、設施、規模、種養的數量、時間達到一個什麼程度,技術人員的數量、職稱,回收合同是否規範。提供的種子(種畜)的質量如何,經濟效益分析是否可信。還應組織一個專家組,在考察作廣告業戶的同時爲廣大種植與飼養業戶提供技術、市場等諮詢服務,爲他們種植與飼養中藥材提供可靠的幫助。這樣做既可以打擊虛假廣告,又可以保護廣大種植與飼養戶的利益,維護中藥材生產的正常發展。

5、運用價值規律,合理調整中藥材收購價格。

在價格體系中,收購價格是與生產者直接見面的價格。許多重要的改革。收購措施都要在收購價格中體現,所以運用價值規律,合理調整中藥材的收購價格是中藥材資源利用的重要問題。

近年來,隨着其他農副產品收購價格的調整,部分中藥材收購價格表現出偏低,使很多藥農和藥材採集者棄藥從農,造成很多野生藥材資源的浪費。稀有中藥材出現脫銷,因此,要遵循價值規律,依據其他農副產品的合理比價,調整好部分藥材收購價格,調動藥農採挖藥材的積極性,做好資源既不浪費,藥農有又效益,保證市場供應。

6、加強橫向聯合,發揮我市資源優勢。

__市境內蘊藏的中藥材種類多、數量大、質量好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僅能夠滿足保證我市醫藥市場需求,而且有大量的品種、數量銷往外省市和供應出口。要進一步發揮藥材資源優勢,使之轉化成爲商品優勢、經濟優勢,就要疏通流通渠道,加強橫向聯合,以增強企業的活力,提高經濟效益。橫向聯合:首先,搞好與各製藥廠的聯合,向生產企業提供大量原料。其次,搞好縣、省外經營單位的聯合,互相調劑地產藥材,減少脫銷斷檔的品種。三是搞好同各生產單位的聯合,有計劃地收購珍貴地道藥材,供應市場和出口需要,發展我市藥材生產,促進北藥開發進程。

總之,北藥開發既是一次機遇,又是一次挑戰,我們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自然優勢和地域優勢,加快發展具有本地農業特色的中藥材生產,擴大規模,形成規範化基礎,建立符合當地實情的市場,纔能有所作爲,使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

發展特色產業調研報告5

____縣____鄉位於____中下游,是____庫區移民大鄉,全鄉9個行政村涉及移民6個村51個村民小組。作爲____縣境內唯一的庫區攔河養殖基地,擁有1.2萬多畝的水域面積。近年來,該鄉妥善安置移民,立足山地資源優勢大力開發臍橙等小水果,修水庫、建漁壩,引導農民利用庫汊發展水產養殖,贏得了“臍橙之鄉”和“魚水之鄉”的美名。山地開發、水產養殖成爲農民羣衆增收的一大支柱產業,特別是全家坪村小水果基地開發,____庫汊養魚成爲該鄉的特色經濟與支柱產業。按照未來幾年____“生態立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旅遊活縣”發展戰略,____鄉將把山水文化作爲最響亮的文化品牌來打造,把山水資源作爲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來開發、最爲獨特的競爭優勢來彰顯,着力打造湖光山色的生態文化品牌,做大做強____小水果開發及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增加魚農果農收入,造福人民羣衆。

一、全鄉發展小水果、水產養殖業的有利條件

1.山水資源豐富。____鄉是典型的農業產業中心帶。____水庫蓄水後,全鄉山地面積約爲16.8萬畝,水域面積達1.2萬畝。由於屬亞熱帶氣候,無論氣候、環境、土壤等條件十分適合小水果開發,產出的各類小水果色澤鮮豔,果大甘甜;同時,____庫區水域無污染,水質優良,養殖的各種魚類肉質肥嫩,味美可口,都是純天然“綠色食品”。大力發展小水果及水產養殖不僅成本少,產出多,投入與產出較其他地方高,而且有利於綠化荒山,保持水面潔淨。目前,全鄉擁有20__畝的美國臍橙基地,其中僅全家坪村小水果種植面積有1200畝,年產量上萬噸,產值約在300萬元以上。庫汊水上養殖面積有5400餘畝,網箱養魚7000餘口,年產魚量3000噸以上,產值上3300餘萬元。

2.品種繁多。全鄉種植的優質水果類有:美國臍橙、甘溪沙田柚、香柚、蜜柚、碰柑、蜜桔等。養殖的優質魚類有:美國汊尾鮰、丁鱖、青魚、武昌魚等10多個高檔魚種等。20__年,引進湖南益陽益發有限公司對全鄉水產品進行統一收購、加工、銷售。20__年,申請成立了全縣第一個養魚專業合作社。同時引進水上網箱養殖,水下自然放養的立體養殖技術。全鄉水域養殖面達到70%,網箱養殖在逐年增加。小水果開發逐年進行品改培植,以優、精、特爲目的,大力發展小水果面積。

3.市場前景廣闊。由於小水果類、魚類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深受境內外消費者歡迎,近幾年來____每年所產魚量和水果產量均在百噸以上。該鄉堅持以市場爲導向,政府引導消費渠道向各大城市拓展。部分魚類遠銷美國、韓國。水果遠銷四川、重慶、貴州等城市。

二、當前產業發展存在的不足

1.管理水平不高。如小水果配置管理,除基地和部分大戶所培植管理較爲精細外,絕大多數農戶管理還相當粗放。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沒有管理,處於失管狀態,水果產量低,品質良莠不齊,數量低。產量收入大小年現象比較明顯。品種結構還存在一些不合理,鮮果供應期短,銷售壓力大。滯銷現象時有發生,使農民看到的“錢”得不到手。水產養殖同時存在管理水平和技術方面的薄弱環節。特別是在水產防病方面,自己沒有專業技術人員,靠請人看“病”。如20__年上半年,大面積魚苗死亡,凸顯了技術人員匱乏。

2.銷售壓力大。隨着周邊縣鄉的普遍開發種植,給____鄉小水果及水產品銷售帶來一定的困難,搶佔了____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如:魚類、水果類大部分靠一些散而小的客戶商來購買,缺乏固定的批發市場和一大批專業營銷大戶。未形成統一的市場。市場份額浮動較大。嚴重影響產業發展的積極性。

三、____特色產業發展建設的對策

規劃是山區經濟發展建設的龍頭。如果這個龍頭沒有抓住,不僅不能彰顯一個地方的特色,還會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那種山清水秀,傍水而居,山在水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山水生態園、人文景觀園”目標就難以實現。所以筆者認爲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拓規模創特色。爲了打造特色、彰顯個性,____鄉要按照產業、結構、規模、適度集中,區位佈局、環境優化、科學管理“三統一”的目標,下決心把山水規劃做好。充分發揮____得天獨厚的優勢,結合當前的生態發展時機,以產業多元化,生態景觀化,品種多樣化的.發展思路,着力打造____水產養殖、水果開發的綠色生態園。一是在湖邊周圍栽種樹木,搭建休閒垂釣點,打造生態休閒園。吸引外地客戶觀光垂釣,推動水產養殖及旅遊觀光產業的聯動發展。具體方式可通過中介公司或項目合作投資,引入資產,也可採用民間投資相結合的方式來修建山水生態園。二是山地開發要成規模,產業、結構、規模、適度集中,區位佈局、環境優化,科學管理要統一。要有特色的產品,特色的環境,創新的管理水平。

2.拓基礎強根本。堅實的基礎是促進產業不斷髮展的前提。要依據人文景觀、生態景觀的優勢,樹立現代產業規劃理念。一是建立健全一整套的服務機構。如有信息聯絡、客戶接待等部門,這也是一個產業做大做強的基礎。如水果開發要有由散而小的銷售方式轉化成集約化銷售方式,即成立銷售經營部,統一收售,防止小打小賣,誤工誤時,錯失銷售良機。魚類銷售,可創辦半成品加工廠。二是通過項目合作投資定位引入市場。建立一套一條龍服務體系,方便產品銷售和推介宣傳____。同時給予客商寬鬆的、人文的銷售環境,如在住宿、道路運輸等方面,保證很好的便利性,吸引外商,擴大影響面、銷售面。三是要樹立品牌,創出精品。走品牌、精品的線路,使____的特色產品曾一度獲得很多客戶商的認可,多年來始終保持良好的聲譽,這就是____的有利條件所在。樹品牌、創精品,要從管理、技術、服務三方面加強。要建立產業培訓中心,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實行開放型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對自己的產業、產品整體形象進行定位。利用各種節會、活

動契機,充分藉助新聞媒介,加強對____品牌特色產品的宣傳,擴大知名度,走品牌經營的道路,全面提升山水產業的經濟效益。四是要技術創新。講究科學,利用科學,水果的栽培、包裝、鮮魚和各種魚類的餵養,以科學的辦法去指導,提高產品品質,使____的特色產品真正成爲安全的綠色農產品,成爲遠近客戶嚮往、放心的產品。

發展特色產業調研報告6

一、發展現狀和特點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特色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集聚度較高、區域拉動力較強的特色產業集羣,其中年營業

收入過10億元的達到21個。截止底,這21個產業集羣共有生產企業(加工戶)9293個、從業人員79萬人,年營業收入2342億元、上繳稅金59億元、利潤161億元、出口創匯91億美元,擁有省級以上名牌77個、公共服務平臺17個、行業協會27個。

從區域佈局看,各縣市區都已形成初具規模的特色產業集羣。其中,規模較大、集中度較高的主要有:開發區、福山區、龍口市和萊州市的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羣,萊陽市的食品加工產業集羣,招遠市的粉絲、黃金及金銀首飾加工產業集羣,萊州市的石材產業集羣,海陽市的針織毛衫產業集羣,蓬萊市的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集羣,棲霞市的蘋果儲藏及加工產業集羣,龍口市的鋁及鋁製品產業集羣,牟平區的肉食雞產業集羣,芝罘區的汽車貿易產業集羣,開發區的水產品加工產業集羣等。

從行業分佈看,以傳統產業爲主,新興行業與傳統行業並存。傳統行業主要有:石材加工(板材、雕刻品、異型雕)、食品加工(植物油、蔬菜加工、海產品加工、肉食加工)、針織毛衫加工、粉絲加工等。新興行業主要有:葡萄及葡萄酒、汽車及零部件、汽車貿易、電子信息、機械加工等。

從發展模式看,主要有五種類型。一是開發資源、集聚發展型,如萊州市柞村、夏邱鎮石材加工和棲霞市蛇窩泊鎮果品產業等;二是由點到面、滾動發展型,如海陽市鳳城街道毛衫加工、辛安鎮針織服裝、萊陽市龍旺莊街道食品加工產業等;三是龍頭帶動、配套發展型,如龍口市東江鎮鋁及鋁製品、蓬萊市劉家溝葡萄及葡萄酒和福山區福新街道汽車配件產業等;四是規劃引領、成片發展型,如招遠市溫泉街道金銀加工、芝罘區世回堯街道汽車交易和開發區大季家街道水產品加工產業等;五是繼承傳統、創新發展型,如招遠市張星鎮粉絲加工產業等。

(二)基本特點。

一是新興產業發展較快。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引導下,葡萄及葡萄酒、汽車貿易、汽車零部件、修造船等新興產業異軍突起,迅速發展壯大。,蓬萊市依託“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產區優勢,確立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爲“百年立市”產業,經過3年發展,優質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葡萄酒企業達到50家,葡萄酒年生產能力15萬噸,佔全國總量的25%以上。芝罘區從開始發展汽車貿易產業,建立了膠東最大的汽車交易廣場,成立了煙臺市汽車商會,目前國內所有品牌和部分國際知名品牌汽車生產企業共設立汽車銷售公司、專賣店93家,帶動發展汽車裝璜、維修、二手車交易等相關服務企業60多家。蓬萊市的休閒旅遊、修造船產業,萊山區的機械加工鑄造產業等,也都是近幾年快速興起的。

二是傳統產業不斷提升。石材、粉絲、黃金、毛衫等傳統產業,通過自主創新、技術改造等,普遍實現了上檔升級。招遠市的龍口粉絲產業有300多年的生產歷史,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經過二次技術變革,實現了從手工生產向機械生產、從單一品種向多元化發展的轉變,先後研發出80多個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種,推動粉絲產業逐漸向綜合開發、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海陽市的針織服裝企業通過爲花花公子等知名品牌代工生產,完成了資金和技術積累,實現了從“貼牌”到“創牌”的跨越,目前已涌現出“申士”、“新雨”等28個自主品牌。粉絲、黃金、石材、毛衫等傳統產業的快速提升,同時也帶動了機械加工、礦山機械等相關產品和產業的發展。比如招遠市的礦山機械產業,擁有生產企業65家、從業人員6500人,實現營業收入9億元。

三是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僅10大特色產業集羣中的14個龍頭企業,就實現營業收入500多億元,佔全市特色產業營業收入總額的四分之一,直接帶動9000多家中小企業配套協作、共同發展,大大增強了企業自身和產業的競爭力。比如萊陽市的食品加工產業,在龍大、魯花等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下,200多家食品加工企業抱團發展,成功將10大系列300多個品種的食品打入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市場。在南山鋁業的帶動下,龍口市東江鎮形成了煤炭、電力、氧化鋁、碳素、電解鋁、鋁型材這樣一條既有能源原材料、又有中間加工環節、還有終端產品的相對完整的'鋁加工產業鏈條。福山區加快推進面向上海通用東嶽的汽車零部件項目建設,成爲東嶽汽車的主要配套基地。

四是特色產業鎮培育初見成效。到底,全市共培育特色產業鎮29個,年實現營業收入1211億元、上繳稅金26億元、利潤87億元,分別佔全市特色產業的52%、44%和54%。其中,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有3個,超過50億元的有5個,超過20億元的有10個;上繳稅金過億元的有10個,過萬元的有12個。鳳城街道、張星鎮、夏邱鎮等3個鄉鎮(街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爲山東省特色產業鎮,東江鎮等10個鄉鎮(街道)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爲煙臺市民營經濟特色產業鎮。

五是對地方貢獻不斷加大。一是膨脹壯大了地方工業經濟。萊陽市、萊州市、福山區、海陽市、棲霞市等縣市區的特色產業年營業收入,佔當地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均達到30%以上。二是增加了地方財政稅收。去年全市特色產業共上繳稅金59億元,佔全市國地稅收入的20%。特色產業上繳稅金佔產業鎮財政收入的比重越來越高,其中牟平王格莊、萊陽城廂等9個鄉鎮達到80%以上,龍口七甲、蓬萊蓬萊閣等8個鄉鎮達到50%以上。三是拓寬了就業渠道。全市特色產業共吸納勞動力近80萬人,佔民營經濟從業人員總數的3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發展方式亟待轉變。目前,我市大部分產業集羣屬於勞動密集型和銷售外向型產業,以低成本競爭爲主,走低端發展路線。許多企業規模較小,實力有限,管理人員素質不高,技術條件薄弱,普遍缺乏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比如發展比較好的海陽毛衫產業,500多家企業僅有3個自主品牌,主要原料及輔助材料均靠外地供應,產品95%以上銷往國外,在當前勞動力、原材料、運輸等生產成本持續上升、產品價格不斷下降的形勢下,企業生產經營遇到很大困難。萊陽的蔬菜加工,萊州、龍口等地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也存在這種情況。

(二)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產業鏈需要不斷完善。大部分產業集羣還停留在產業集聚的初級階段。一方面,產業規模不夠大。全市年營業收入過100億元的產業集羣僅有8個,大多數都在20億元左右,還沒有形成過1000億元的產業集羣,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不少差距。龍頭企業規模也不大,除了鋁及鋁製品、食品加工等產業集羣有南山、叢林、龍大、魯花這樣的骨幹企業之外,其他產業集羣幾乎沒有年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大企業。另一方面,產業鏈條不夠長。不少產業集羣僅僅是衆多生產同樣產品企業的簡單集中,產品雷同,沒有形成專業化分工。大量“大而全”、“小而全”企業的同質同位競爭,阻礙了產業鏈的延伸和競爭力的提升。

(三)集羣組織比較鬆散,行業協會(商會)作用發揮有限。大多數產業集羣沒有建立自律組織,彼此間內在聯繫較少,缺乏應有的專業化分工協作。此外,集羣內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無序競爭、經營行爲不規範等問題,對一些相關行業和企業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一些地方甚至還出現了假冒僞劣等負面問題。同時,行業協會作用發揮有限。目前全市已經成立行業協會27個,還有6個產業集羣沒有成立行業協會,已經成立的行業協會真正發揮作用的比較少,大多數行業協會、商會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思想觀念、體制機制、配套政策、法制建設相對滯後,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在加強行業自律、整合提升行業、開展自我服務、協調各方關係等方面作用發揮不明顯、不突出。

(四)知名品牌、區域品牌不多,主導產品市場佔有率不高。目前,我市特色產業集羣擁有省級以上名牌77個,但除“龍大”、“魯花”、“南山”等幾個老品牌外,真正的知名品牌不多。毛衫、石材等傳統產業,汽車零部件等新興產業,其主導產品均缺少在全國叫得響的品牌。許多特色產業集羣知名度僅侷限於省內,遠遠沒有永康五金、義烏小商品、佛山照明等品牌在全國的名氣大。正因如此,我市大部分產業的主導產品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佔有率都較低,與佔國內市場95%、國際市場70%的溫州打火機產業集羣,以及佔國內眼鏡市場80%的溫州眼鏡產業集羣相比,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

(五)扶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專業市場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除了海陽市和蓬萊市以外,其餘大多數縣市區沒有制定扶持特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缺乏必要的政策、資金、人才支持,致使特色產業發展的外在動力不強,造成有特色的產業形不成規模、有規模的產業又缺乏特色。除了蛇窩泊果品批發市場、世回堯汽車交易市場等少數幾個專業特色市場外,大部分特色產業發展缺少專業化大市場的配套,市場與產業間的聯繫以及相互支撐不夠,束縛了產業集羣規模的擴張。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方面,目前雖然認定了一批,但還難以及時爲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公共性、公益性服務,“公共服務”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中介機構、研發機構、培訓機構等中間組織也相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特色產業發展。

三、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政策扶持,推動持續發展。加緊制定出臺相應的發展政策、扶持辦法及配套措施,爲產業集羣持續發展保駕護航。一是實行更優惠的市場準入政策,進一步降低門檻,鼓勵廣大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向產業集羣集聚。二是推行更加積極的資金扶持政策,把各項扶持資金向產業集羣內的中小企業及信用擔保機構傾斜,引導產業集羣健康發展。三是加大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力度,及時爲新創辦民營企業辦理相關稅收減免手續,爲民營企業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創造條件。四是推行更加寬鬆和優惠的人才政策,按照“事業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的思路,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機制,爲產業集羣fa展廣納各方人才。

(二)加強科學規劃,優化產業佈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遵循產業集羣fa展規律,結合我市區域優勢和特色,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統籌發展。沿海縣市區應當依託交通便利優勢,紮實推進汽車及零部件、修造船及零部件、鋁及鋁製品、石油化工、粉絲、石材、毛衫等加工製造型產業集羣向創新型集羣轉變。中部地區應發揮特色產業和自然資源優勢,推進技術創新,開發自主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特色產業集羣fa展。城市五區應依託中心城區優勢,大力培育發展動漫文化、現代物流、商貿餐飲、信息諮詢等新興服務業產業集羣,着力發展電腦、手機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羣。加快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塊狀”經濟,注重培育特色專業村、產業鎮,發展專業園區,壯大產業集羣。

(三)強化自主創新,提升產業層次。一方面,嫁接改造傳統產業。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嫁接改造傳統產業,鼓勵汽車零部件、毛衫、礦山機械、草藝品、化工等傳統產業內的企業,在產品設計、生產製造等環節採用先進信息技術,提升工業設計水平,改進加工工藝,提高產品技術含量、質量、檔次和附加值,加快由委託加工、貼牌生產向自主設計加工、自主品牌生產轉變。鼓勵企業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積極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各種合作,促進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成果共享,提升特色產業整體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圍繞培植、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大對重大高新技術項目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速形成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和節能環保等新的優勢產業。

(四)壯大龍頭企業,提高協作配套水平。緊緊抓住國際產業整合、承接韓日產業轉移、建設環渤海經濟圈的大好機遇,瞄準國際國內市場,以靈活多樣的方式,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發揮其產品輻射、技術示範、信息擴散和銷售網絡的產業龍頭作用。鼓勵龍頭企業採用多種方式,對上下游相關企業進行重組、改造,不斷將一些零部件及特定的生產工藝分離出來,形成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特別應支持汽車及零部件、修造船及零部件等龍頭企業發展,注重解決產業鏈薄弱環節,提高產品本地化配套率。

(五)實施品牌戰略,增強市場競爭力。大力實施名牌戰略,重點扶持發展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大的名牌產品企業,鼓勵名牌產品企業擴大品牌經營規模,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聯合協作,實現資源共享。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和產品爭創國際知名品牌。支持產業集羣以品牌共享爲基礎,大力培育區域產業品牌(集體品牌或集體商標、原產地註冊等)。鼓勵有關商會、協會或其他中介組織提出地理標誌產品和出口企業地理標誌產品的保護申請,依法申請註冊集體商標。有條件的產業集羣可以發展工業旅遊和產業旅遊,提高區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六)發展特色文化,營造良好氛圍。按照“文化搭臺,產業唱戲”的思路,積極培育特色文化,在推動特色文化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做活特色產業。一是挖掘產業文化資源。積極蒐集整理傳統特色產業的發展歷史和人文資料,培植特色產業的歷史文化、誠信文化、創新文化、人本文化。二是搭建產業文化載體。通過興建葡萄酒莊園、汽車展覽館、黃金城等文化設施,逐步發展一批特色產業文化旅遊區,在傳播葡萄酒、汽車、黃金等現代特色產業文化的同時,促進特色產業快速發展。三是打造特色文化平臺。通過舉辦“煙臺國際葡萄酒節”、“國際果蔬·食品博覽會”、“中國·蓬萊國際葡萄酒周”、“山東棲霞蘋果藝術節”等主題活動,不斷擴大特色產業的知名度,爲相關產業發展提供良好平臺。

發展特色產業調研報告7

一、產業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我鄉主動作爲,順勢而上,緊緊抓住發展的大好機會,積極爭取上級扶持,有效破解羣衆增收困難這一難題,採取切實有效的辦法大抓農村產業。產業發展呈現出從弱到強、從無序到有序、從疲軟向蓬勃發展的態勢,產業經濟成爲全鄉村經濟的“助推劑”。

(一)畜牧養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畜牧業是我鄉的傳統產業和基礎產業,把發展畜牧業作爲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工作來抓。養殖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畜牧產業得到了穩步發展。20xx年,全鄉畜禽存欄量近7萬頭(只),各類養殖大戶70戶,實現畜牧業年產值達2500餘萬元,實現畜牧業農民人均增收600餘元。

(二)果蔬種植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我鄉有種植蔬菜的傳統,有距離巴城較近的優勢,大力發展優質水果和蔬菜產業,打造有機、綠色蔬菜基地建設。

積極幫扶回鄉創業青年嶽林在家鄉組建了“金大寨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以寨子包村爲核心,租賃土地20xx餘畝,打造以優質蔬菜、水果、水產等爲一體的現代觀光農業產業園。目前,已建成生態草莓園200畝,優質食用菌10萬袋。蔬菜大棚15個,30餘畝。完成核心園區耕作道8公里,硬化園區公路200米,園區蓄水池8個6000餘方,新建、整治園區渠系5000餘米。總投資820餘萬元。解決當地農民就業100餘人,20xx年已實現產值80餘萬元,20xx年擬建成草莓園300畝,食用菌40萬袋,種植蔬菜300畝,可實現產值4000餘萬元。

回鄉創業青年趙維國發起、並組織成立萬綠種養植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150人。依託印山坪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萬綠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主要種植萵筍、韭菜、蘆筍、大蔥、西紅柿等品種。目前全鄉蔬菜種植面積4600餘畝,產量1.1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000餘萬元,農民人均增收860餘元。果蔬農產品採取傳統種植模式,走無公害種植路子,結合現代農業科技,產品質量過硬,暢銷城區,成爲深受市民喜愛的“農民種的綠色菜品”。金大寨專業合作社引進北京的葡萄品種,在寨子包村種植的優質葡萄,成爲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高品質水果。

(三)工業項目實現從無到有

由於受地理條件和資源的限制,我鄉工業發展舉步維艱。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班子不斷髮掘本鄉資源優勢,結合市場需求,通過招商引資,成功引進外地客商,投資300餘萬元,在天橋村興建了純淨水生產基地。該水廠的建設,既把多餘的山泉水“變廢爲寶”,解決全村近30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增加了農民收入。

(四)發展鄉村旅遊業大有可爲

我鄉距離主城區較近,生態良好、民風淳樸、鄉風文明,古樓山已成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遊休閒基地。近年來,我鄉以鼓樓山、寨子包、方山雁、何家坪村爲依託,打造觀光農業,實現農民人均增收1000餘元。我鄉的“生態農業產業示範基地與觀光園”項目,核心園區達2300餘畝,種植優質草莓和葡萄,打造農業產業觀光體,吸引了更多市民到休閒觀光。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重視產業發展是根本

我鄉過去產業發展雖有起步,但未形成規模化、市場化發展的'狀態,在增加農民收入、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動力不足,成效不明。去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我鄉把農村產業發展列入全鄉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堅持產業先行,搞好科學規劃,積極迴應人民羣衆建設美好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充分發揮鄉黨委的決策力量和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釋放羣衆在產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全鄉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以特色產業爲支撐,下大力氣走出以產業發展促進羣衆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迴應發展需要,解決了爲何發展農村產業的問題。

(二)發展定位準確是關鍵

產業發展定位準確與否事關我鄉產業發展的成敗,經過不斷實踐和努力探索,結合實際和歷史傳統,因地制宜,充分論證,村民自願,逐漸形成了我鄉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以富民強鄉爲目標、以農民增收爲方向,以主城區爲市場,圍繞有機、綠色、無公害,大力發展果蔬產業;圍繞“傳統養殖、市場競爭”的戰略,大力發展畜牧養殖產業;圍繞地理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產業;圍繞巴山新居和聚居點建設,結合農村發展的歷史趨勢,發展個體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務。發展定位準確,解決了如何發展農村產業的問題。

(三)突破發展方法是核心

把“紙上談兵”演變成產業發展的成果和農民增收的現實,是該項工作的核心。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走出去”開展招商引資,引進資金、技術,僅20xx年下半年,赴成渝、珠三角開展小分隊招商3次,對接企業20餘家,洽談現代農業、旅遊文化、商貿服務等項目8個,成功引進現代農業項目1個,合同協議投資20xx萬元。二是積極實施“回引工程”。大力宣傳近幾年來我區的發展變化,吸引在外人士返鄉創業,成功回引了趙衛國、樑李等在外人士19人,總共投資0.8億元,着重發展果蔬、中藥材、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多措並舉,有效解決了怎樣發展產業的問題。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已有產業發展成績的基礎上,我鄉將再接再厲,鼓足幹勁,力爭上游,抓好抓實今後的產業發展工作。

(一)在工作推動方面下功夫

開弓沒有回頭箭,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倒逼全鄉幹部主動作爲,推到產業工作一線。堅持強有力的工作措施,樹立時不待我的緊迫感,想更多的辦法、用更多的措施推動工作。發展決心不減,形成發展的更大合力,紮實推動產業發展,形成常態化和長效化工作機制。

(二)在做大做強方面下功夫

我鄉的畜牧產業、果蔬產業、鄉村旅遊等產業,已初具規模,下一步,充分調動積極性,研究和對接市場,做大做強現有產業,打造產業升級版,使之成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本土品牌。

(三)在服務保障方面下功夫

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是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認真樹立投資興業、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高度重視投資軟環境建設,大力宣傳發展環境,貫徹落實開放合作工作部署,做好產業發展的服務保障工作,營造產業發展的氛圍。

發展特色產業調研報告8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XX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戶,總人口20xx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爲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爲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着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爲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xx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爲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xx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爲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爲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爲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爲1567人。根據20xx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爲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爲主。以20xx年爲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爲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爲主,以林果業爲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爲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爲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戶1003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 戶農村危房改造戶,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國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 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衛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於“牛耕馬馱”的小農經濟狀態,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同時,也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着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20xx年,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爲1050元,在交麻鄉乃至全縣村委會中處於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薑、核桃種植纔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佈局。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

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羣衆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組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項目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村組公房、鄉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國小、國中程度文化還佔56%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後勁不強,在帶領羣衆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目前,塘坎組和大地組兩小組組長一職還空缺,無人擔任;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對策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羣衆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羣衆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爲主體,充分調動羣衆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幹實事,樂於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羣衆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羣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羣衆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村級“兩委”班子須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統一佈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於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對於實施整村推進項目、鄉村道路規劃、國小軟硬件建設、垃圾處理池建設、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設等建項目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一方面要繼續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農民工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着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明年,我村將加大產業化進程步伐,形成以“科學種植穩村、科學養殖興村、特色養殖富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在今年推廣雜交玉米、烤煙和生薑種植的基礎上,明年將大力推廣有機高粱的種植和200畝核桃種植;養殖業方面,在穩定商品豬、商品羊出欄數的基礎上,加大扶持綠殼蛋雞養殖戶的養殖力度,爲我村產業化打下基礎,從而可以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必須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因爲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完善各種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範和完善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我村各幹部和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羣衆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爲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我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爲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總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持久性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生產環境爲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羣衆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的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我們村幹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理清我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