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調研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特色小鎮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特色小鎮調研報告

  特色小鎮調研報告1

近年來,xx市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以縣市城區建設爲節點,以小城鎮建設爲紐帶,加快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強化城鎮產業支撐,全市新型城鎮化推進力度不斷加大,城鎮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生態宜居xx呈現嶄新風貌。

特色小鎮建設現狀

城鎮化水平明顯提升。全市城鎮化率從20xx年的45.5%提高到20xx年的54.21%,年均提高1.74個百分點,增幅連續五年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829元,比20xx年翻了一番,總量保持全省第二位。

目前,宋河鎮、綠林鎮、後港鎮、高陽鎮、胡集鎮、石牌鎮、客店鎮、牌樓鎮、漳河鎮被選爲全省重點中心鎮、特色鎮,新建了彭墩、王坪、趙泉河、沙嶺灣等一批宜居村莊,展現了農村新面貌,全市走出一條以新型城鎮化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之路。胡集鎮進入省十強鄉鎮行列,後港鎮被評爲“全國文明鎮”。

村鎮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狠抓村鎮道路、綠化、供水、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拓寬投資渠道,加大投資力度,村鎮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小城鎮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承載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要求,推廣“組團帶動、產業帶動、城鄉互動、股份合作、特色拉動”五種建設模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極大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彭墩模式”、“幸福馬嶺”、“明燈路徑”等新農村建設經驗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將“美麗宜居村莊”建設與精準扶貧和人居環境改善相結合,採取多種建設模式,推進美麗鄉村示範帶建設,以點帶面,形成了全民參與、共建共管的良好氛圍。東寶區、掇刀區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全覆蓋。全市共48個村莊被命名爲“宜居村莊”。

近5年來,全市共完成32460戶的農村危房改造任務,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特別是貧困戶、五保戶等弱勢羣體的居住環境。組建210個扶貧工作隊進駐所有貧困村,設立2億元扶貧產業基金,實施精準扶貧項目124個,其中20xx年脫貧59907人。

主要做法

政策支撐城鄉統籌。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意見》和《xx市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對全市新型城鎮化發展特別是小城鎮發展提出了具體發展思路和建設目標。成立了xx市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出臺了《xx市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先進鄉鎮考評表彰辦法》,每年對所有鄉鎮進行考評通報,從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方面引導鄉鎮建設發展。在此基礎上,xx市借鑑外地經驗,結合實際,大膽創新,開展鎮域城市建設試點,出臺並實施了《關於開展鎮域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在穩定區劃的基礎上,通過政策扶持、體制創新、權力下放,將試點鎮建成具有較強輻射帶動力的小城市、縣域副中心。

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加強規劃引領,完善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縣市區總體規劃以及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等,健全城鄉規劃體系,推進“多規合一”,構建以中心城區爲核心、三個縣域城市爲支撐、五條城鎮帶爲紐帶的“一主三副五帶”全域城鎮化格局,以城區爲生態綠心,建設漳河新區綠色生態低碳新城、東寶區都市產業城、掇刀區與xx高新區一體化發展的產業科技城,推進漳河鎮、子陵鎮、牌樓鎮、麻城鎮、團林鋪鎮組團發展。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推動中心城區與鍾祥相向發展,打造荊鍾組合都市區。

着力實施省級戰略。緊緊圍繞“中國農谷”發展戰略,大力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近年中國農谷核心區屈家嶺管理區市政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商品小區開發、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全面展開,城市建設水平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爲實現大柴湖振興發展,省、市多部門從規劃編制、移民保障、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對柴湖鎮傾力相助,形成了對口幫扶、強力推進、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動了柴湖發展。

建立健全管理機構。xx市堅持把小城鎮建設作爲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把城建管理機構設置作爲小城鎮建設的重要抓手,其中京山縣、沙洋縣、東寶區建制鎮城建分局恢復率達100%,其他鄉鎮城建機構也在醞釀籌建之中。

扶持發展特色城鎮。近年來,xx市深入開展鎮域小城市建設試點,加快培育建設中心鎮、重點鎮、特色鎮,在政策、資金、項目上給予傾斜,重點扶持特色小城鎮的建設發展,以典型示範帶動全市小城鎮建設發展。對胡集、後港、宋河、錢場、官壋、易家嶺試行鎮級市管理,在調整機構及職能過程中,縣(市)住建部門將相關職能全部予以了下放。宋河鎮投資近億元推進了道路、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城鎮項目建設。柴湖鎮強力實施省級戰略,中國花城和移民新城初具規模。錢場鎮盛老漢家庭農場成功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企業。

堅持整鎮推進、組羣發展。堅持整鎮推進,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推進孫橋、官壋、石牌、牌樓、團林鋪、漳河、長灘7個試點示範鎮建設,整合項目,整合資金,整合資源,逐步實現城鄉公共服務、社會保障一體化。堅持組羣發展,策劃實施屈家嶺—京山、東寶—鍾祥、掇刀—沙洋三條新型城鎮化帶、產業走廊、生態走廊建設項目,着力建設全國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初步編制完成《荊鍾新型城鎮化示範帶和彭墩“1+9”區域規劃》,彭墩長壽食品產業園、彭墩現代農業示範園、彭墩風情小鎮建設全面啓動並加快實施。

挖掘調研特色民居。在推進全市宜居村莊和農村危房改造過程中,要求各縣(市、區)在建築風格設計和建設方面注重延續原有的建築風格,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推廣《“荊楚派”村鎮風貌與民居建築參考圖集》,以期更好地指導和引導各地民居建設。

抓好污水整治工作。大力實施污水治理工作,將全市52個鄉鎮污水處理建設納入2016年政府民生實事中,搶抓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市和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建設機遇,搭建污水處理建設合作洽談平臺,邀請省村鎮建設協會推薦的污水處理建設企業與鄉鎮就工藝選取和可研編制合作方式展開交流,組織各地村鎮負責同志參觀學習外地污水處理建設先進經驗,通過一系列措施,加大鄉鎮污水處理項目建設,着力改善人居環境。

多渠道籌集小城鎮建設資金。運用“經營城市”的理念,遵循“誰投資誰受益”原則,通過多種途徑籌集小城鎮建設資金:一是將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出讓金、小城鎮建設配套費專項用於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二是通過地產綜合開發收入,完成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給企業稅收優惠或減免,鼓勵企業投資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對價值較高的建設用地採用招標方式獲取最高限度的資金,直接用於小城鎮建設。五是聚羣衆之力,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充分發動羣衆,爭取他們的支持配合,激發商戶及居民羣衆的熱情主動投入,配合房屋立面改造、廣告牌製作及門前硬化綠化等工作。

存在問題

小城鎮建設後勁嚴重不足。目前不少鄉鎮財政還屬“吃飯財政”的情況下,小城鎮建設發展缺乏一定的產業支撐,大部分鄉鎮產業支撐還有待進一步培育,特色產業發展有待進一步加強;各級政府對小城鎮建設有心無力,不能按有關規定落實工作經費;制約小城鎮建設和發展的資金“瓶頸”未能徹底打破,籌集資金困難重重,影響了全市加快新型城鎮化的統一部署。

城建管理機構未完全理順。雖然各地在成立建設分局上做了大量工作,成立的機構也不少,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人員配備難以落實。雖然各建設分局機構和人員編制都予以了明確,但在實際配備時有一些難度,即使配備了人員,也不能滿足城鎮建設需求;二是工作經費嚴重欠缺。由於多數建設分局工作經費未納入財政預算,或納入財政預算的資金有限,大部分建設分局只能靠縣(市、區)、鎮兩級“以錢養事”等費用維持人員工資開支,在更新老化設備、加強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無從談起;三是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大部分人員沒有專業的技術知識,也不具備執法資格,在工作中碰到棘手問題難以解決。

村鎮建設行業指導和協調難度較大。村鎮建設的主體以縣(市、區)政府和各鎮(村)爲主,市住建委主要負責建設方面的行業指導和協調,再加上稅費和財政體制等原因,市級針對全市小城鎮的項目政策和資金政策比較薄弱,市住建委在村鎮建設工作中無有力的抓手,影響了指導和協調工作的開展。

  特色小鎮調研報告2

  一、浙江經驗

對於特色小鎮而言,浙江可謂是先行者,他們見事早行動快、理念新機制活、力度大措施實,“小鎮經濟”日新月異。在浙江,特色小鎮是相對獨立於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遊功能、社區特徵的發展空間載體。它被賦予了全新的時代內涵和浙江特色。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的“鎮”,而是產業發展的載體;特色小鎮不是傳統工業區或旅遊景點功能的“區”,而是同業企業協同創新、合作共嬴的企業社區;特色小鎮不是政府大包大攬的行政平臺,而是企業爲主體、市場化運作、空間邊界明確的創新創業空間。據瞭解,浙江自20xx年開啓創建特色小鎮至目前已公佈2批79個特色小鎮省級創建名單,其中:首批公佈的省級37個特色小鎮,吸引了3300多家企業,完成投資480億元;一年稅收達53.1億元;已有196個高校及科研院所參與技術合作,特色小鎮已成爲創新創業人才的首選地,綜合效益凸顯。

浙江特色小鎮的成功經驗,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明晰的產業發展定位。特色小鎮打破行政區劃界限,以特色產業爲支撐,定位聚焦於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裝備製造等7大萬億產業類,以及藥材、茶葉、絲綢等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二是嚴謹的科學規劃引領。小鎮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立足自身資源實行嵌入式開發,力求用最小的空間資源達到生產力的最優化佈局,產業鎮區的環境按照3A級景區標準打造,旅遊景點的小鎮按5A級景區標準打造。三是務實的體制機制創新。特色小鎮建設明確目標,競爭入隊,優勝劣汰,達標授牌。土地供給有獎有罰,財政扶持驗後返還。浙江省政府規定對創建成功的特色小鎮給予小鎮建設50%的土地指標獎勵,在財政上給予“三免兩減半”的資金扶持。

  二、宿城短板

作爲全省“三農”比重最高的市轄區,我區城鎮化進程特別是特色小鎮建設形勢亦喜亦憂。

喜的是:我區近年來着力構建特色鮮明、支撐有力、錯位發展的小城鎮新格局,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加強鄉鎮老鎮區的改造和美麗鄉村建設,加速富集人氣商氣,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把脈特色鎮村建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着力打造綠色建材、智能電網和激光產業集聚區。據瞭解,我區目前耿車、洋北兩鎮以及蔡集牛角等3村均已完成規劃編制工作,根據項目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中。耿車鎮與洋北鎮均實現鎮園(鎮港)合一,洋北鎮與中電建建築集團以PPP模式建設特色鎮建設方案,已初步達成合作意向。經費保障方面,耿車、洋北分別爭取市農發行15億元融資款項。我區其他鄉鎮也積極加入土地改革試點,通過人口集聚完成建設用地保障。應該說,我區在特色鎮村建設工作中已經邁出可喜的一步。

憂的是:1、認識存在誤區。誤區一、動力缺乏症,認爲特色小鎮創建是上級部門要求,政府缺乏主導意識,自身缺乏內生動力;誤區二、大幹快上論,認爲建設特色小鎮就是要空中造城、無中生有、大幹快上、盲目跟風;誤區三、等靠要思想,認爲目前人才、土地、機制等要素都沒解決到位,不好辦也辦不好,要等市裏區裏拿方案提要求,由於認識不到位,以至於少數幹部庸政不作爲。2、產業缺乏支撐。我區缺乏浙江塊狀特色的經濟產業,各鄉鎮經濟發展也不平衡,發展質量與規模也不同,工業化水平不高,高效農業規模較小,產品競爭力和集聚力不強。3、硬件投入不足。鄉鎮基礎建設存在一定短板,農民集中居住區功能單一、功能配套不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高。4、軟件明顯滯後。缺乏專業運營團隊,總體規劃不足,對經營主體吸附力不強。在“策創營”前置、特色產業培育、項目運營管理上缺乏有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5、要素保障不夠。部分項目受土地指標限制無法實施,只能壓縮工程規模或削減項目總量,甚至取消建設。部分鄉鎮建設資金缺口較大,羣衆參與性較低、民資投入較少,後續發展動力不足。

  三、對策建議

1、注重觀念更新,認識再提高一點、眼界再開闊一點。

一是各級幹部必須充分認識到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變“要我建”爲“我要建、我來建”。二是針對“大幹快上”論,要突出策創營及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時效性;要以人爲本,立足百姓需求,堅持“小而特、小而美、小而精”的建設思路推進。避免出現新一輪人工造城,不可再搞一條街式的開發(如城鄉統籌試驗區)。三是鎮(鄉)、村幹部要克服畏難情緒,因地制宜處理好特色鎮與特色村、重點鎮與一般鎮建設的關係。

2、注重智力投入,謀劃再細緻一點、規劃再科學一點。強化人才引領,推動特色項目+智庫模式,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招引一批業務精、政策清、情況明的管理人才,聘請一批省內外智庫的著名專家學者,培養一批本土實用人才,爲特色小鎮提供人才保障。圍繞產業營建“特而專”、風貌營建“特而美”、文化營建“特而新”和品牌營建“特而優”。實施策創營前置模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根據項目規劃、空間佈局及產業功能區分類,科學遴選多家創營機構及經營主體,全程參與特色鎮營建,真正使策創營與營建效益達到統一,推動產城人文融合發展。政府部門本着平臺搭建、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圍繞百姓衣食住行、不斷完善小鎮的醫療、教育和休閒等公共服務功能,打造十五分鐘社區服務圈和五分鐘便民服務圈。

3、注重產業培育,特色再富集一點、優勢再放大一點。特色小鎮建設要堅持樹品牌、創特色,根據不同的產業發展方向分類施策,避免千鎮一面,重點培育一個主導產業和主打產品,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對我區來說重點做好三篇文章:一是豐富內涵錦上添花。依託宿遷青島啤酒產業園,建設啤酒工場、啤酒博物館、啤酒狂歡廣場、德國啤酒特色酒吧一條街等,打造以工業旅遊爲載體的青啤小鎮。耿車鎮可圍繞“互聯網小鎮”建設規劃,打造電商小鎮,讓互聯網+賦於耿車新的時代記憶。雙莊鎮依託激光產業園和四季青服裝城,配套三產服務業,創建激光小鎮。龍河鎮要充分挖掘將軍故里等紅色文化優勢,以紅色旅遊品牌,傾力打造朱瑞將軍紅色觀光旅遊小鎮。目前還不具備創建特色小鎮條件的一般鄉鎮也要鼓勵他們挖掘具有自己傳統特色的歷史文化,講故事寫傳奇,深挖人文資源,把文化基因植入特色小鎮建設當中,以留得住鄉愁。二是小題大作以小見大。牛角淹孫臏神牛神話傳說悠久,蔡集鎮可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將民俗文化和水美文化融爲一體,打造生態旅遊小鎮。三是無中生有借雞生蛋。洋北鎮依託運河宿遷中心港、中德環保產業園和綠色建材產業園,推動港鎮一體聯動發展,重點打造臨港物流小鎮。

4、注重機制創新,主體再多元一點、政策再配套一點。

結合我區特點,政府方面在打造特色小鎮建設上主要做好以下四點工作:一是編制規劃;二是基礎設施的配套跟進,包括水、電、氣、道路建設等;三是要素保障,主要是土地保障;四是生態環境保護。企業方面主要是做產業發展,人才引進,市場營銷,項目推進,效益追求。浙江嘉善的巧克力甜蜜小鎮、磐安的藥都小鎮等都是由民營企業建設並運營。爲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快出臺特色小鎮建設的相關指導性文件,利用政策槓桿、市場機制來加大對特色小鎮建設的扶持,推動產業集聚,統籌協調土地指標以及資金籌集、人才引進等方面問題。進一步發揮區領導掛鉤幫扶機制的優勢,確定特色小鎮各項建設的牽頭部門,以市場化機制推動特色小鎮建設。整合各部門資源優勢,合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產業集聚的特色小鎮。

全國特色小鎮目前規定每年的8月底爲最後申報時間節點,鑑於第一批特色小鎮推薦已經結束,未來一年是我區申報特色小鎮的關鍵窗口期。“越努力,越幸運”,相信這句話對特色小鎮建設同樣適用。

  特色小鎮調研報告3

特色旅遊小鎮建設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推手,是“十三五”國家和省支持的重要方向,也是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載體,更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特色旅遊小鎮是以產業爲基礎,以特色文化、生活文化爲核心,以特色旅遊資源爲亮點,以區域特色產業爲支柱,形成生活氣息濃郁,民俗、旅遊、產業等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風格。通過半年對中和的深入走訪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現狀

中和1988年建鄉,20xx年設鎮,座落在清清的上清河畔,巍巍大佛山高聳入雲,綿延千里,悠悠上清河潺潺流水,直達橫江。國土面積239.7平方公里,轄7村2社區,總人口3.6萬。這裏屬中亞熱帶半潤和南亞熱帶潮溼共存氣候,年平均氣溫16.9℃,境內最高海拔(大雪槽)2263米,森林覆蓋率爲60%。上清河縱貫鎮境南北匯入大關河,全長32千米,常年流量8立方米每秒,水質清澈見底。近年來,中和鎮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認真研究,專題部署,不斷創新工作模式、完善管理機制、整合資金投入,堅持把新農村建設與特色集鎮、扶貧開發、鄉村旅遊、羣衆增收相結合,示範亮點特色突出,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第三產業初見成效。

一是特色小鎮靚麗展現。20xx年以來,中和鎮借恢復重建之機,全面推動富有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中和鎮依託優美自然風光和獨特區位優勢及豐富的水資源環境,以“城在山中、房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綠中”爲建設理念,構築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城鎮與農村發展格局。整合政府投入、羣衆自籌、社會捐贈資金1.12億元,用三年時間聚力打造了“房在山水中、人在美景中”的宜居、宜遊、宜業的靚麗水鄉。經過科學規劃、創新建設、開放發展的不懈努力,20xx年,中和鎮成功創省級文明小城鎮;20xx年,中和集鎮被評爲市級“文明風景旅遊區”,是鹽津縣全力打造的南北大通道上最大最美最便捷的休閒旅遊服務區。

二是交通區位條件優越。中和位於渝昆高速路旁,高速公路橫貫境內15.3公里,並建有收費站、服務區。距縣城36公里,距昭通市140公里,距宜賓市110公里。到鹽津縣城可經豆沙古鎮、普洱古渡、原艾田鄉3條公路;中普公路17公里連接普洱鎮;中木公路21公里連接大關縣木杆鎮。中和緊鄰內昆鐵路,經渝昆高速1小時車程可達長江第一港--水富港。經渝昆高速1.5小時車程均可到達雲南昭通空港或四川宜賓空港,交通網絡十分便捷,區位優勢凸顯。

三是自然生態資源豐富。中和位於大佛山下,羣山環繞,有較爲豐富的自然資源,境內以農業爲主,無工業性、污染性廠礦,資源消耗少,大氣、水環境質量優良,山青水秀,雨水充沛,山高霧濃,純淨無污染,是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良好基地。上清河的水,是醉人的藍,藍得像數以億計的藍寶石鑲成的山水畫,人未近,已融入其中;上清河的魚,更是久負盛名,稀產細鰱魚和肉石巴,還有一種狀似泥鰍而稱之爲鋼鰍的小魚,是好客的中和人待客的桌上佳餚,外地到中和的人以品嚐清河魚爲幸。中和的山擁有雄奇、儒雅、古樸的風姿。這裏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天然氧吧是吸引遊客前來採風觀光、休閒度假。忙忙碌碌,整天穿梭於鋼筋混泥土鑄造的水泥森林的城市人,迴歸自然的願望強烈而迫切,中和大自然的清新與寧靜,無疑是身心放鬆的最好去處。

四是民俗文化底蘊厚重。中和人民勤勞樸實,激情奔放,熱情好客,艱苦創業。中和人既具雲南人豪爽的風格,也不失四川人睿智的天資。重要節日或特殊事項不乏土著雅士揮豪潑墨,坊間民歌古諺亦世代傳承。古老的鄉俗彰顯淳樸的`民風,煙、酒、茶文化凸顯滇東北濃郁的三川半風情。經過長期的傳承和積澱,形成了中和獨具特色的“和”文化,龍燈、牛燈、蓮槍、嗩吶、山歌等豐富的民間民俗文化,增添了中和民俗文化魅力。中和有“無煙、無茶不成禮儀,無美酒不成筵席”的古訓。歷史封建文化有待進一步挖掘和整理,潛力猶在。

五是持續發展強勁有力。爲完善集鎮的旅遊服務功能,發揮特色集鎮的帶動作用,快速推動旅遊業的發展,積極鼓勵扶持集鎮居民發展購物、餐飲、住宿、娛樂等三產創業,現有賓館30餘家,餐飲店20餘家,一次性可容納近3000人就餐和500人住宿,第三產業迅速發展。中和鎮先後舉辦“中和鄉村旅遊節”和兩屆“水鄉中和鄉村音樂節”宣傳推介活動,在中和周邊100公里範圍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爲加快推進農村產業化發展步伐,縣委、縣政府將鹽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落戶中和,引進滇雲酒業等項目入駐中和,滇雲酒業一期工程完工投產運營。園區建設有效推動中和鎮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產業發展,增加羣衆收入。預計建成後新增就業崗位600餘個,年總產值達15億元以上,就地解決羣衆就業和拉動鎮域經濟,爲羣衆的後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水鄉中和特色小鎮雖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與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爲認識不高、產業不強、配套不優、要素不全,必須重視且認真研究逐步解決。

一是認識不高。中和屬於新建鄉鎮,是鹽津縣最邊遠、最貧困、最落後的山區鄉鎮,羣衆受教育程度較低,大部分羣衆都是國小文化,部分羣衆還是文盲,綜合文化素質比較低,受傳統封建思想束縛,對鄉村旅遊特色集鎮發展認識嚴重不足,眼光看得太近,理解、支持還不夠,自發組織、自覺參與的熱情尚未激發,一旦有損其利益時,往往產生牴觸情緒。

二是產業不強。特色旅遊集鎮的核心是產業發展,雖然中和鎮藉助地震恢復重建、新農村等契機,打造“以集鎮爲核心、以農業產業園區、艾田李子園”等爲補充的良好格局。但缺乏在全縣具有一定影響力、有競爭力的特色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培育發展仍然任重道遠,產鎮互促共生、融合發展的局面遠未形成。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都是規模偏小的傳統產業,產業化、組織化、規模化程度不高。

三是配套不優。目前中和特色小鎮具備一定的基本服務功能,但服務設施簡陋,配套建設短缺,整體功能還不完備。老集鎮規劃建設滯後,街道狹窄,建築雜亂,綠化稀少。環境衛生治理、車輛亂停亂擺等問題仍然任重道遠,道路硬化、供電通訊、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也有待進一步完善。旅遊服務、商貿、物流等產業不配套,鎮容鎮貌有待進一步整治和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

四是要素不全。由於受地質、地理條件的制約,雖然有很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但是旅遊景點打造單一,缺乏特色和亮點。特色小鎮建設最大的制約就是資金、土地和人才。土地要素制約緊,小鎮建設發展需要佔用部分土地,土地調規涉及面較大,調規難以到位。發展特色旅遊小鎮關鍵還在於總體規劃佈局,由於資金和自身人才缺乏的影響,沒有對中和進行一個高規格、高品位、高標準的專業鄉村旅遊規劃設計,導致全鎮旅遊規劃要素不全,佈局不盡合理。

三、發展建議

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鎮的培育成爲經濟增長的新亮點,中和應抓住項目化、產業化、集聚化的發展方向,以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推進產業集聚、產業創新、產業融合和產業升級。緊緊圍繞“旅遊發展爲龍頭,全民小康爲目標”的工作思路,努力打造“一山一水一鎮”生產力佈局,力爭把中和建成“生態、宜居、綠色、和諧”的康養旅遊特色小鎮,着力發展鄉村全域旅遊。

(一)總體思路。

着力打造“一山一水一鎮”生產力佈局。一山—大佛山。將大佛山、大浩村古村落等優勢資源連線打造成原始森林、古村落、文化古蹟景區;一水—上清河。利用水的靈氣和柔美,開發水上游樂、天然洗浴、休閒垂釣等項目,做活水文章;一鎮—集鎮。以集鎮提質擴容助推新型城鎮化,以集鎮污水處理、河提治理作爲重心,以易地扶貧搬遷爲契機,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要求,將集鎮承載能力和集鎮品位高度提升,形成中壩、上村、雙鳳、岔河四個片區發展格局。主推森林探險遊、水上刺激遊、生態觀光遊、農業休閒遊等旅遊新項目。挖掘“和”文化,講好中和故事,唱響“春、夏、秋、冬”旅遊四季歌,打造康養旅遊特色小鎮,發展旅遊經濟,構建過路財政。

(二)規劃佈局。

緊緊圍繞旅遊“六要素”,抓住“鹽津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建設契機,精心設計和策劃旅遊精品線路,規劃佈局“一心三線四片區”鄉村生態旅遊發展思路。

一是重點規劃打造以集鎮爲核心的水上樂園、休閒垂釣、森林公園爲主的慢生活體驗區,把集鎮河段的污水處理和河提治理作爲重中之重,修建橡皮壩,打造自然河灘,體驗原生態游泳,在水上做文章。規劃建設好停車場、森林公園觀景臺、購物店、休息點、租車點、諮詢站等旅遊公共基礎設施。引導發展農村電商、專業物流,集中力量做大做強網銷網購,將滇川黔地方土特產、工匠手藝、地方小吃等集中歸市。

二是以農業園區、岔河、石壩子、李子園等優勢資源爲一線,打造園區觀光、溫泉洗浴、花海創意爲主的觀光農業綜合體;以大佛山、大浩古村落爲一線,打造森林探險返古遊和避暑山莊,品味山水禪思、揮灑別樣韻味,體驗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以上清河流域爲一線,打造漂流、衝浪等水上驚險刺激遊。

三是重點推進四個片區建設。中壩片區主要以完善集鎮功能爲目標,發展文化、商貿、遊購爲主的商業展示購物街;上村片區主要依託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優勢,打造交通樞紐線上的綜合服務區;雙鳳片區以森林公園、休閒娛樂、兒童陸地樂園和傳統農業體驗服務爲主,構建慢生活體驗區;岔河片區以園區觀光、天然洗浴、休閒垂釣爲主,打造園區走廊觀光區。

四是着力打造大浩、中堡、天寧、艾田等美麗村莊。特色小鎮力求小而精、精而美,多維展示地貌特色、建築特色和生態特色。要藉助美麗鄉村和特色村莊建設,進一步提升打造現有村莊,借力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着力打造大浩古村落、漁孔山水村莊等鄉村旅遊景點,發揮其獨特魅力和吸引力。同時加大對酒店、農家樂從業人員的培訓,不斷提升景點餐飲、住宿、娛樂等接待服務條件。抓好轄區內水麻高速公路和主要鄉村、村組公路面山綠化、美化、淨化和村寨民居風貌改造,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產業,使鄉村亮起來,山村綠起來,產業強起來。

(三)建設方向。

一是準確定位,科學規劃。特色小鎮的謀劃培育,要結合全鎮的總體規劃,確定專業規劃設計部門,準確定位建設方向,把特色小鎮的規劃做細、做詳、做深,要站在更新、更遠、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統籌協調土地利用規劃,強化空間佈局,注重特色理念,依託優勢資源,發揮整體效益,突出“特色”的魅力和生命力,突顯中和山水、生態、人文等亮點,着力打造鄉村康養旅遊特色小鎮品牌。

二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礎。中和雖有一定的優勢自然資源,但旅遊硬件設施比較薄弱,鄉村道路硬化里程較短,且彎急坡陡,路面窄,遠遠不能滿足鄉村旅遊和人民羣衆發展的需要。要打造特色小鎮,發展全域旅遊,需建設鏈接中和至大佛山、中和至艾田李子園、中和至中堡漂流、桫欏谷等鄉村二級旅遊線路58公里;需建設大浩古驛站至大佛山景觀道路12公里;需對大佛山古寺廟、古驛站、茶馬古道等歷史人文景觀進行維修恢復;需引資建設遊客接待綜合服務中心等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功能。由於地方財政收入困難,需爭取旅遊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項目和資金,整合投入到特色小鎮的建設上來。

三是突出特色,培育產業。特色小鎮是通過產業發展來實現對當地經濟的拉動,產業是特色小鎮的核心。要立足於本身的特色產業基礎,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並加以整合,從而確立特色鮮明的產業定位。要緊扣環保、健康、生態、休閒、旅遊爲主題,選擇最有基礎、最有優勢的特色產業,要差異定位、細分區域、突出特色,要與農業產業園區改造升級相結合,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作爲氣候溼潤、多雨的中和,最適宜發展綠色種植業。要着力引導、扶持羣衆發展綠色經濟,加快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形成產業規模化、特色化,促進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

四是配套政策,引進外資。特色小鎮建設能否成功,企業主體的積極參與是關鍵。要加強中和的對外宣傳力度,引進雄厚勢力的投資主體,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和政府服務配套化、投資主體市場化的發展模式,制定好招商引資政策,搭建好引資服務平臺,充分發揮企業在建設特色小鎮中的主力軍作用。要合理整合資源,挖掘發展潛力,創新發展模式,擴大有效投資,形成企業與羣衆的有機整合,帶動產業升級。

五是政府主導,企業運營。特色小鎮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既凸顯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又加強政府引導和服務保障,在規劃編制、基礎設施配套、資源要素保障、文化內涵挖掘傳承、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旅遊的經營和發展嚴格實行企業管理模式,由企業統一營銷策劃,在對外宣傳和形象包裝上突出“特色”亮點,打響中和康養旅遊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