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食品產業轉型升級調研報告模板

漳州是“中國食品名城”,“漳州味”食品香飄四方。但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我市食品產業面臨着轉型滯後、原料不足、品牌不響、附加值不高等一些困難問題,發展前景不容樂觀。作爲我市首個千億產業,食品工業必須加快創新轉型,實現華麗升級,再挑工業大梁,爲加速工業跨越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關於加快食品產業轉型升級調研報告模板

 一、基本情況

食品產業,是漳州的傳統、優勢、支柱產業,長期以來推動、引領、支撐着全市工業經濟發展。至2014年底,全市食品企業300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511家,佔全市規模企業的27%;規模工業產值達到1030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總量(3991億元)的26%和佔全省規模食品工業總量(4286億元)的24%。與2011年(491億元)比,產值增長1.1倍,年均增長20.3%。主要有六個特點:

一是行業門類全。擁有以水產品加工、果蔬食品、休閒食品、糧油、罐頭、肉製品、製茶等爲主的食品產業體系,涵蓋16個大類、40多個小類。部分產品產量居全國、全省首位,如大閩公司生產的速溶茶年產量達1.8萬噸,佔國內80%的市場份額;盈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糖姜生產企業;東亞公司水產品出口量在全國行業中排名第二。

二是骨幹企業多。至2014年底,全市億元食品企業265家,佔全市億元企業數(794家)三成;其中10億元以上食品企業14家,如鴻一糧油32億元、傲農牧業22億元。全市列入省級成長型企業24家,食品企業10家,佔比達42%。

三是佈局有特色。目前,全市已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典型區域特色的食品生產基地。如水產品加工,集中在東山、詔安、雲霄、漳浦、龍海等沿海區域;果蔬、食用菌、休閒食品,集中在薌城、龍文、龍海、臺投區等沿九龍江流域;茶葉加工,集中在華安、平和、南靖等區域,糧油加工,依託港口主要集中在漳州開發區。

四是品牌效應強。目前,全市食品企業擁有省級以上商標品牌223個,佔全市商標品牌數的54.8%,其中中國馳名商標28件,著名商標195件,如天福、紫山、盈豐、海魁、含羞草、信華、大閩等在行業內知名度較高。

五是漳臺合作好。目前,我市打造了臺商投資區、臺灣農民創業園、海峽兩岸水產品加工集聚基地等對臺合作平臺,引進了一大批臺灣先進食品生產設備、精深加工技術和管理理念,有效促進漳臺食品產業深度合作。至2014年底,全市臺資食品企業超500家,企業數居全國設區市之最。

六是社會貢獻大。就業方面,全市食品工業企業年可安排用工超11萬個,佔全市規模企業職工數的31%。稅收方面, 2014年創造稅收約27億元,佔全市工業稅收的` 28 %。出口創匯方面,2014年出口3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30億),佔我市出口總值的46%和全省食品出口總值的35%,其中水產品出口創匯 29億美元,位列全國設區市第一。

  二、主要問題

一是原料供應不足。受農業用地被工業化、城鎮化擠佔,及重生產經營輕原料基地建設發展理念影響,我市農產品生產基地大量減少,像蘑菇、食用菌、蘆筍等一些本地原料優勢已經消失,以致無法滿足現有食品加工需求,企業只能外移或到外地開闢新原料基地。比如,水產品加工業,原料進口比例高達60%。

二是龍頭帶動乏力。與同是中國食品名城的煙臺、漯河比,我市龍頭效益明顯不足。從大企業看,我市沒有超40億元企業,而煙臺百億企業2家(魯花151億元、張裕103億元),漯河雙彙集團年主營收入達到457億元。從10億元以上企業數量看,我市14家,分別比煙臺(28家)、漯河(32家)少了14家和18家。從規模看,三地規模以上企業數都在500家左右,但我市總量明顯偏小,產值分別比煙臺(1900億元)、漯河(1600億元)少了870億元和570億元。

三是產業層次不高。主要表現爲總體上仍以原料出口和初級加工爲主,精深加工產品少,技術力量弱,科技含量不高,機械裝備水平偏低,對人工生產依賴性較強,以致食品加工的潛在價值沒有充分實現。

四是創新意識偏弱。不捨投,即大部分企業對人才培養、科技投入和技術研發應用投入不夠,以致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緩慢,科技成果轉化低。不敢變,即部分企業創新意識薄弱,缺乏危機感,新產品研發觀望或停滯。不重視,即食品產業科研和產品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寥寥無幾,目前,我市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僅5家,國家級仍空白,而煙臺省級17家,其中國家級4家。

五是經營模式滯後。大部分企業不善於運用互聯網營銷手段,沒有充分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進行信息傳播、品牌策劃推廣和渠道拓展。同時電商公共平臺效應也沒能得到有效發揮,目前我市雖已有薌城佰馬城、龍文易維通、建行善融、漳浦電商創業園、雲霄電商創業園等一批電商園區,但企業普遍參與意識不高。

  三、對策建議

下階段,我們要進一步認識到食品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全力破解當前食品產業大而不強、質量不高等問題,充分集聚各種優勢力量,再造漳州食品工業新優勢,擦亮“中國食品名城”金招牌,着力把漳州打造成爲東南亞著名的健康食品生產基地。

(一)發展目標。力爭到2020年,全市食品規模工業產值超2000億元,規模企業數1000家,其中產值10億元以上25家,50-100億元5家,100億元以上2家。

(二)產業佈局。休閒食品、功能食品以廈門港南岸新城和薌城、龍文爲重點發展區域,水產品加工以沿海縣區爲重點發展區域,果蔬及茶葉以山區縣爲重點發展區域,糧油加工以漳州開發區爲重點發展區域。

(三)發展重點。主要打造綠色食品、功能食品、健康食品、休閒食品,擴大罐頭、速凍及凍乾果蔬、水產品、食用菌、果蔬飲料、糧油及飼料的生產規模。

(四)主要措施

一是加強原料基地建設。解決生產原料不足是當前我市食品工業發展的當務之急。爲此,一要建立原料供應“長久”渠道。統一規劃和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集約化的食品原料生產基地。二要加大原料基地扶持。研究出臺專門政策措施,優先提供基地建設用地指標、貸款貼息、財政補助和最優惠農業生產用電用水價格等支持。三要創新原料基地發展模式。鼓勵龍頭企業圍繞自身產品生產需要,創建“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種養基地,以獲得產量、質量較爲穩定的食品原料。大力發展遠洋捕撈、加工母船和外海水產養殖,對新建或購買全新的遠洋漁船,按總投入給予一定比例補助。

二是加快創新轉型引領。這是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期我市食品工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一要突出技術創新。每年在產品研發、技術提升、機器換工、兩化融合等領域,重點培育扶持一批食品行業轉型升級示範企業,以點帶面引領行業轉型升級;對入選市創新轉型示範企業給予適當經費補助。同時支持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爲企業提供創新研發、營銷管理、融資、諮詢等服務。二要突出技術改造。鼓勵引進國內外先進食品機械裝備,提高行業裝備水平;對新引進的設備按設備實際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資金補助。三要突出兩化融合。引導食品企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施兩化融合貫標達標,充分運用信息化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

三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龍頭興則產業興,龍頭強則產業強。一要突出培育一批大企業、大集團。通過大力實施食品產業龍頭促進計劃,引領食品產業集羣加速壯大、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二要落實各級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比如,對首次認定爲爲省、市級龍頭企業,一次性獎勵100萬元;鼓勵龍頭食品企業與配套企業建立聯合體捆綁上市,改變行業對外競爭單打獨鬥內耗大的局面。

四是鼓勵商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是當今企業獲得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重點做兩件事:一要建設漳州食品產業集羣電商綜合服務平臺。鼓勵有實力的電商企業進駐建設,建立“基地+平臺+金融”新模式,提供大宗貿易、網上食博會、產地直供、跨境電商、品牌推廣等特色服務,力促漳州食品融入全國乃至世界產業電商生態圈。二要支持企業自建電商平臺。重點支持片仔癀、漳龍集團等企業建電商平臺,創新電商模式,營銷漳州味食品,打造漳州味食品航母。

五是完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這食品企業的立企之基、發展之要,也是我市工業經濟的生命線。一要依託行業協會或有條件的龍頭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會員企業等共同創建食品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共同制定行業標準,對新建的食品行業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給予場地租金和設備購置資金補助。二要支持食品行業協會強化行業約束機制,建立食品安全懲戒行業規定,探索健康食品標準認定,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三要落實食品安全的企業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誠信體系、預警機制和追溯、召回制度,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六是強化產業發展資金保障。一要設立XX市食品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市財政每年統籌安排1億元,專門用於食品產業培育資金補助。二要鼓勵成立食品產業創投基金。由市政府或國有控股公司及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共同出資設立,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引導各類資金投向食品產業,發揮財政資金對產業發展的槓桿和引領作用,切實推動我市食品產業做精做優、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