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調研彙報材料

調研 匯 報 材 料

項目調研彙報材料

一、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村級經濟對農民社會保障的建立和完善做了哪些考慮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集體土地被大量徵用,大批農民成爲失地農民。失地農民是我國當前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背景下形成的新的困難羣體,他們擔負着由農村向城市轉型的成本,面臨着生活、就業、養老等方面的困難,已成爲農村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因此,妥善解決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也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執政爲民的一個根本問題。

我們順外村在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方面,採取了一些保障措施。例如,爲部分困難家庭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進一步落實了五保戶供養制度;每月爲原村辦企業下崗職工發放60元—105元不等的基本生活費,爲退休村民發放80元—150元不等的退休金,每年發放200元—600元不等的重陽節敬老慰問金,每年爲村民發放200元左右的福利金,並給特困家庭每年給予1000元以內的困難補助金。雖然我村每年用於村民生活保障金額達400多萬元,但失地村民社會保障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近年來,因失地村民就業難、生活無保障而引發的'各種矛盾日益凸現。目前,我們正在考慮爭取盛市、區的相關政策,做好全村資產量化股份制改造工作。如果順外村資產量化股份制改造工作能夠得到盛市、區相關政策的支持,並且運作成功,那麼本村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就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針對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建立和完善,我們村結合青山湖區實際,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要把解決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作爲政府民生工程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把它擺上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組織國土資源、勞動保障、民政、財政、教育、建設、農業、規劃、人口計生、衛生等部門參加。

第二、在措施上要積極有效。綜合考慮,統籌兼顧,出臺失地農民安置工程實施方案,對涉及失地農民的戶籍、計劃生育、義務教育、住房安置、就業培訓、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等方面,制定相應的保障措施和優惠政策。其中要把解決失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作爲當前重點工作來抓。將勞動年齡段內和勞動年齡段以上的失地農民全部納入養老保險範圍,通過科學測算,確定繳費和領取養老金標準。重點保障女年滿45週歲以上、男年滿50週歲以上的失地農民生活安置。

第三、在資金上要保障到位。對失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實行個人與政府共同承擔的原則。其中政府承擔的部分資金來源:從土地出讓金中安排一些資金,用以解決基本養老保險非個人繳納部分,不足部分,從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及工業園當年所產生稅收中,安排一定的比例予以彌補。同時,對失地農民就業培訓、社會保險、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喪葬撫卹等補貼等方面所需資金,也要納入政府財政預算。

二、加強集體“三資”管理

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提高村級事務財務的透明度,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是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近幾年來,我們針對本村集體“三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緊緊圍繞規範村級集體“三資”管理這個重點,研究對策措施,健全管理機制,加強源頭監管,取得了明顯成效,有力地促進了本村經濟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現將我村集體“三資”管理情況彙報如下:

爲確保“三資”規範管理工作有序推進,我村通過多次論證,研究制定了開展“三資”規範管理的實施方案,明確了目標任務,建立了“四個機制”。

(一)建立工作機制。機構健全、人員到位,是開展農村集體“三資”規範管理基矗順外村兩委成立了以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的“三資”規範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人員由分管紀檢、財務、經管、物管和村建等同志組成。同時,設立集體資金管理、租賃合同和資產管理、集體建設項目招投標管理、資源管理和內部審計5個專項小組,各小組分工合作,共同負責全村“三資”管理的具體工作。通過建立“三資”規範管理工作機制,保證機構、人員、時間、精力四到位。

(二)建立責任機制。制定《順外村集體“三資”管理崗位職責》,明晰“三資”管理機構和人員的崗位職責。建立村級小組和人員的崗位職責,明確包括村“三資”管理小組、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理財小組及集體資金管理、租賃合同和資產管理、集體建設項目招投標管理、資源管理和內部審計5個專項小組的崗位職責。通過明晰職責,我村“三資”管理機構和專責人員增強了做好工作的事業心、責任感,認真履行自己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辦事按制度、用權受監督。

(三)建立管理機制。根據《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招投標法》等有關政策法規,對現有的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梳理,既注重激活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充分發揮其作用,又根據發展的新情況,補漏拾遺,完善制度體系,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突出抓好6個方面:一是建立《臺賬登記制度》,梳理資產和核實債權債務情況,並統一錄入村辦公電腦,實行村級資料每週更新的動態監控電算化管理;二是完善《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明確賬戶、收支、結算、審覈、審批、記賬和核銷等要求;三是完善《資產管理實施細則》和《資源管理實施細則》,規範資產出租、出讓和資源開發利用行爲;四是完善《集體資產資源租賃合同管理制度》,明確不同類型集體資產資源租賃合同的租賃期限、租賃款繳納和合同鑑證、合同備案、合同續簽等相關要求;五是完善《農村集體建設項目招投標管理辦法》;六是規範經濟管理活動的程序,解決“三資”管理的突出問題。按上級要求,我村全面落實了統一銀行基本賬戶、統一村賬鎮代管,實現了村鎮管理的無縫對接。

(四)建立監督機制。強化監督,是規範“三資”管理的重要內容。我村積極創新監督機制,力求使監督全程化。我們建立健全了村“兩委”集體監督、職能部門監督和社會公開監督三項監督措施,有效強化了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

事前監督明確要求,對集體“三資”的重大事項,如年度預算決算、村民分配方案、大額資金使用、經營項目發包、建設項目招標等,都必須進入規定的議事程序,村“兩委”班子充分討論、決策“公之於衆”,讓村民瞭解情況,發表意見,使“三資”處置的各項重大事項信息公開、決策民主,有效遏制了腐-敗的滋生。

事中監督則充分發揮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理財小組和村招投標領導小組等部門的職能作用,同時邀請上級紀委監察等部門現場辦公,對“三資”管理進行全過程、各環節的動態監督,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並解決在萌芽之中。

強化事後監督則通過定期公開村務、財務和村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情況來實現。設立了村務公開意見箱,公佈了舉報電話,將村幹部的工作置於羣衆的監督之下,廣泛聽取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做到自查自糾,與羣衆監督相結合,虛心接受和採納羣衆的意見並定期在村務公開欄上進行解惑釋疑。

三、加大財務管理力度

在加大財務管理力度方面,我村堅持內部監督和羣衆監督並舉,強化村級財務管理,科學調度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理財;二是堅持“年初有預算,開支有存根,審批有程序,年終有決算,結果要公開”的理財原則;三是對帳目設置、帳目表建立、收支範圍和金額進行了規範,做到日清月結,形成了“周、月、季、年”的財務報表體系。做到帳表、帳物、帳款、帳證、帳帳“五相符”,並將收支往來帳目按季張榜公佈,接受村民監督;四是在投資環節,制定了“提、審、決”的科學決策程序,認真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提高了投資效果,規避了投資風險;在籌資環節,認真分析籌資渠道和籌資方式,在滿足生產經營對資金需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資金成本。五是進一步規範了村級接待制度,明確了接待方式,實行對口接待,以村食堂接待爲主,原則上在食堂接待,在食堂接待時,實際接待開支比規定的接待標準普遍偏低。在特殊情況下,比如臨近下班或下班時間有需要接待的情況,食堂工作人員下班或沒能及時準備,需要到飯店接待的,經請示主要領導方可到飯店接待。現行接待制度從源頭上解決了接待濫簽單鋪張浪費的現象,節約了村級接待費用。六是明確規定了村主任、會計和出納的職責,堅持一支筆審批,村裏的一切開支,2000元以內由村主任負責審批,超出標準由村黨委、村委會集體決定,特別支出則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七是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了6名懂財務、堅持原則、有參政議政能力的黨員、羣衆代表組成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和民主理財小組,每月參與審查,監督村務公開的落實情況和財務帳目及各項開支的使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並對審查內容予以簽名確認。

四、村務公開民主管理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村已經開始實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建立起村務公開欄,制訂村務公開制度,村裏的財務和事務對羣衆進行公開,但當時村幹部對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怕事難做,怕麻煩多,怕受制約的心理,造成公開不及時,不完整,數字較粗糙籠統等,羣衆對此不滿意,羣衆不信任村幹部,村級班子人心渙散,缺乏戰鬥力。1997年8月,我村重新組建班子後,特別是近年來,村黨委和村委會緊緊圍繞有關政策,結合本村實際,積極探索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嚴格標準,規範運作,切實抓好“村務財務民主化、經營管理制度化、處事議事規範化、工作決策科學化、社區環境法制化”建設。同時,全村幹部心繫羣衆,相信羣衆,依靠羣衆,尊重羣衆,事事同羣衆商量,羣衆享有對村務最廣泛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有事願向我們幹部說,有話願對我們幹部講,過去羣衆“見了幹部想發火,幹羣說話就吵架,幹部辦事就猜疑”的對立局面已經成爲歷史,全村出現了幹羣齊努力,共同奔小康,共建和諧村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