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近年來,汶上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爲加快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創新思路,匯聚民智,統籌推進,全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成效顯著,農村生活居住條件明顯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水平明顯提高,實現了城鄉和諧發展,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範單位”,受到了全國人大領導和有關部委及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創新推進機制。一是建立推進機制。成立汶上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揮部,抽調精幹人員集中辦公,整合社會資源,重點進行推進。實行縣級領導及部門包保責任制,責任到單位、到個人,縣指揮部及鄉鎮領導經常深入社區建設一線,現場辦公,一線解決問題,充分調動起各方積極性。二是加大資金投入。縣財政每年安排xx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扶持社區建設;對節約的土地增減掛鉤指標,每畝給予20萬元的補助;對於整村遷建的農戶,提供最長5年最高5萬元的貸款貼息。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xx年共爭取上級資金14782萬元,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二)堅持規劃引領,科學合理佈局。堅持規劃先行,着眼長遠,統籌規劃,委託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城鄉規劃院編制了《汶上縣統籌城鄉發展總體規劃綱要》、《汶上縣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同步修編了《汶上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科學確定了農村社區建設布點,將全縣493個行政村規劃爲97個新型農村社區,優化了城鄉空間建設佈局。按照統一聘請設計部門、統一支付編制費用、統一評審規劃、統一組織實施“四統一”標準,高標準做好新型農村社區詳細規劃的編制與實施,確保了農村社區規劃和建設質量。

(三)突出建設重點,穩步全面推進。充分尊重羣衆意願,切實維護民利,突出城中城邊村、鎮中鎮邊村、中心村經濟強村、園中村、壓煤搬遷村等建設重點,堅持成熟一個,改造一個,建成一個,確保羣衆滿意。截至目前,全縣建設新型農村社區42處,完成建築面積328萬平方米,打造了白石鎮寨子社區、楊店鄉濱湖社區等一批亮點。一是抓好城中城邊村社區建設。結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積極搞好縣城周邊村莊的升級改造,高標準規劃建設了長樂湖社區、黃金水岸、東湖佳苑、北辰小區等一批高檔住宅小區,東和園、陽光巴黎等社區順利開工建設,西和園社區已全部完成拆遷,即將開工建設。二是抓好鄉鎮駐地社區建設。充分發揮鄉鎮駐地交通便利、設施齊全、人口集中的優勢,以駐地村改造爲重點,吸引周邊村莊向駐地社區集聚,增強駐地小城鎮的承載功能。康驛鎮康達社區、郭倉鎮中心社區、白石鎮寨子社區等已初具規模。三是抓好部分中心村經濟強村建設。推進合村並點,整合利用資源,集中建設新型社區。義橋鎮徐村社區74棟住宅樓、次丘鎮白馬河社區41棟住宅樓等基本完成主體建設,白石鎮臥佛山社區等正在建設中。四是抓好園中村社區建設。南站鎮路通花園社區規劃佔地616公頃、建築面積332萬平方米,可整合縣開發區內4個村莊,一期29棟、144萬平方米的多層住宅樓已建設完成,部分村民已回遷入住。南站鎮鴻福曙光社區1658萬平方米的住宅樓正在建設中,可容納三官、曹堂及開發區產業工人2500多戶。五是抓好壓煤搬遷村社區建設。將壓煤村搬遷與社區建設相結合,先後啓動了義橋鎮中心社區、南站鎮欣欣花園社區等建設,爲羣衆營造了溫馨宜人、設施完善、服務齊全的居住環境,改善了壓煤村生活狀況,促進了煤炭經濟發展。

(四)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一是注重抓好社區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積極推進社區垃圾收集和污水處理,實現了雨污管網分流。目前,楊店鄉濱湖、王樓等社區污水處理站建成並投入使用,南站鎮欣欣花園、白石鎮寨子、苑莊鎮新苑等社區污水處理設施也正在積極建設中,所有回遷入住社區實現了垃圾社區收集、縣集中運輸處理。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注重搞好社區道路、水電管網、通訊設施及景觀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亮化、綠化、美化、淨化標準,徹底改善了羣衆生活環境。三是強化社區管理服務功能。所有新型農村社區都建立健全了社區黨組織和工作委員會,配套設立了羣衆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羣團組織、物業管理等機構,加強了對社區全面工作的管理,服務了社區居民羣衆的生產生活。

(五)大力發展產業,實現持續發展。一是對通過掛鉤項目節約的農村建設用地指標,安排不低於40%的指標用於經營性用地,所得收益全部用於農村羣衆拆遷補償、困難羣衆安置和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二是規劃建設商業設施。各社區內都建設了部分商業門面,集中租賃經營,既方便羣衆生產生活,又增加集體收益,補貼社區居民水電支出和物業管理費用,避免了羣衆因入住樓房而造成支出增加的問題。三是建設社區產業園。堅持“一區一業(園)”原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的指標,預留不低於20%用於發展社區產業,促進社區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全縣圍繞新型農村社區,配套建設產業園10處,吸納26萬農民就業。四是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引導社區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走股份經營的路子,讓農民成爲股民,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增加羣衆的股份收入,促進社區建設可持續發展。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