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階段如何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

在工作多年的教學經驗期間,發現大多數孩子希望參加有智謀、有技術的遊戲。在國小階段,孩子依靠課程和有效的教學設施有嘗試各類運動項目的機會。要培養國小生體育鍛鍊的習慣,應在加強學生在校的體育指導以外,加強與家長的聯繫,使其轉變觀念,共同培養孩子的鍛鍊習慣。

國中階段如何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

一、要培養國小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興趣

國小生最樂意幹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凡是主觀上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就很難做好。所以,培養他們體育鍛煉的習慣也應當從培養興趣入手。好玩好動是國小生的天性,老師的任務就是保護和發展他們的體育興趣。一般地說,經常給學生講名人鍛鍊身體的軼聞,與學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等,都是促進國小生體育興趣的有效途徑。在具體指導學生進行鍛鍊時,要注意把體育鍛煉和遊戲娛樂結合起來。比如一邊跳橡皮筋,一邊教國小生們唱兒歌:又比如,讓學生一邊排隊去做早操,一邊唱兒歌:這樣的鍛鍊會使孩子感到滿身喜悅,身心都得到鍛鍊。當國小生的體育興趣得到發展和鞏固後,老師和家長應有意識地加重體育鍛煉的成分,增強學生自覺鍛鍊的意識。教師要根據孩子自身的愛好、特點選擇孩子喜歡的運動項目。每個孩子都喜歡令人興奮的體育運動,他們還希望在自己所參加的集體活動中顯示出個人成就。

二、要教給國小生一些體育鍛鍊的常識

體育鍛煉把實際活動放在第一位,強調通過具體運動增強體質是無可非議的。但體育不是一種單純的體力活動,只有在鍛鍊過程中注意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術,才能提高體育鍛煉的成效。爲此,老師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教給國小生一些常見運動項目的知識和技術,指導學生正確的練習。比如,鍛鍊前應做哪些準備活動,體育運動後應做哪些整理活動,又比如跑步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彎道跑、終點衝刺等;打籃球的傳接球、帶球突破、投籃、防守等。二是要給孩子說明各種體育活動的特點和意義,如田徑類的活動主要靠力量和速度,球類活動對靈敏和彈跳的要求較高,使孩子能夠逐步地瞭解一些常見運動項目;三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適於從事哪些運動項目,由於孩子的身體發育水平較低,心臟承受能力差,因此不宜做長跑、舉重、吊環、長時間倒立等運動項目,而應當選擇那些負荷較輕、歡暢活潑的運動項目,如遊戲、簡易體操、小球類等;四是教給孩子一些最基本的體育比賽規則,如起跑時要聽口令,打球時不能撞人,遊戲時不能出線,這些是保證體育比賽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要讓孩子有所瞭解。但是,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和他們一起對參加體育訓練進行反覆思量和研究討論,並給予始終如一的關愛和支持。

三、國小生體育鍛鍊制度化

國小生做事情往往缺乏自覺性和毅力,對事情的興趣較容易轉移,如果班主任和家長放鬆對他的督促,他在體育鍛煉上就可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這樣自然就會妨礙體育鍛煉的效果。因此,家長和老師要幫助孩子制訂一個鍛鍊身體的計劃,明確鍛鍊的目標和內容,規定鍛鍊的次數和時間,如規定每天早上6點30分起牀做操,每天下午放學後打乒乓球等。當然,這不一定要寫成文字,但父母和老師要給孩子講清楚,使他做到心裏有數、遵照執行就可以了。在制訂計劃時要從國小生的實際出發,合理安排,循序漸進。運動量要由小到大,逐漸增加;動作由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使國小生的機體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由於國小生的'體力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加,所以運動量也應隨年齡而逐漸增大。在制訂計劃時,在考慮到學生的興趣、特點的基礎上,應堅持各種運動項目的全面鍛鍊,使國小生在力量、速度、靈敏、耐力等方面都得到發展,使機體各器官系統的形態和生理功能得到均衡的發展和全面的改善。在計劃的落實方面,老師可能因爲全班人數太多而難以全部照顧到,所以應讓學生家長在可能的情況下與學生一起鍛鍊。這既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保護學生的安全,不斷提高學生的技巧,也是對學生最好的督促。家長如果不能和孩子天天在一起鍛鍊,也要經常鼓勵孩子堅持鍛鍊,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如一週、兩週、一個月)檢查一下孩子鍛鍊的情況,指出孩子進步的地方,告訴孩子應當改進的地方,這是孩子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催化劑”。

只要老師與家長密切配合,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就一定能養成,國小生的身體素質就一定有提高。

國中階段如何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 [篇2]

內容摘要:習慣是逐漸養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監督的自動化了的行動方式。隨着新課程的到來,強調“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我們體育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改變課堂教育的方式,通過各個途徑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

《國中階段如何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