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方案集合8篇

爲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指的是爲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監測方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監測方案集合8篇

監測方案 篇1

一、監測目的

通過對各監測點開展豐水期和枯水期水質衛生監測,系統地瞭解飲用水衛生基本狀況和變化趨勢,及時發現和處置飲用水安全隱患,防範飲用水污染危害人羣健康,爲加強我縣飲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據和技術支持。

二、監測範圍

20xx年縣被納入省飲用水衛生監測項目縣。根據我縣行政區劃和地理分佈情況,按照省衛計委分配的監測任務量和監測點設置原則,重點開展全縣城鎮、農村居民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學校自建設施供水水質監測,加強對供水單位的衛生監測管理,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和處置供水衛生安全隱患。

三、監測點設置

(一)城區監測點

市政供水:共設6個點,在我縣縣城所在地的縣自來水廠設置1個出廠水監測點,在城區按不同方位分散設置5個末梢水監測點。具體監測點包括後河污水處理廠、王家嶺小雷子門面、衛生局辦公樓、縣交警大隊(鄧家壩)、興發小區雲峯診所。

(二)鄉鎮監測點

1.集中式供水:監測點範圍涵蓋全縣所有鄉鎮,每個集中式供水水廠設置1個出廠水監測點和1個末梢水監測點。

2.學校自建設施供水:按照“選擇2所採用自建設施供水的學校納入監測網”的要求,我縣設置普安國小、湘坪希望國小2個監測點。

3.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

四、監測內容和方法

(一)基本情況調查:監測城市(縣、農村)飲用水狀況、供水單位、監測點等基本信息調查。

(二)水質檢測指標和頻次: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xx),縣城區和鄉鎮監測點監測指標爲水質常規指標(放射性指標不要求)和氨氮指標。

常規指標(至少檢測前面的31項)。具體指標爲:1色度,2渾濁度,3臭和味,4肉眼可見物,5pH,6鋁,7鐵,8錳,9銅,10鋅,11氯化物,12硫酸鹽,13溶解性總固體,14總硬度,15耗氧量,16揮發性酚類,17陰離子合成洗滌劑,18氨氮,19砷,20鎘,21六價鉻,22鉛,23汞,24硒,25氰化物,26氟化物,27硝酸鹽氮,28三氯甲烷,29四氯化碳,30菌落總數,31總大腸菌羣。當水樣檢出總大腸菌羣時,應進一步檢驗32耐熱大腸菌羣。

消毒劑指標:33遊離餘氯

各監測點於枯水期和豐水期各檢測1次。根據今年的工作實際,8-9月份完成豐水期檢測,10-11月份完成枯水期檢測。

(三)水樣採集與保存: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水樣的採集與保存》(GB/T5750.2-20xx)執行。各類監測點水樣採樣位置:出廠水應當位於水處理完成後進入輸送管道前的取水口處,末梢水一般應當爲用戶水龍頭處,二次供水應當爲蓄水池或水箱出水口處,學校自建設施供水應當爲用戶取水口處,分散式供水應當爲家庭儲水器內。

(四)水質檢驗與評價。水質檢驗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xx)執行。水質評價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xx)執行。

五、結果報告

監測發現嚴重的水質和健康危害問題,應當及時向轄區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進行調查處理。

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信息(表3-7)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分佈式應用系統”上報,地址爲:;

城區飲用水水質監測信息(表1,2,8)通過“國家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信息系統”上報【系統正在完善中,請先準備好紙質報表】,水質監測能力調查數據直報期限爲11月30日,其它數據上報需在年內完成。原始資料歸檔備查【所有表格都要有完整記錄和審覈簽字的紙質資料】。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將飲用水水質監測信息通過“國家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信息系統”上報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水質監測能力調查數據直報期限爲11月30日,其它數據上報需在年內完成。原始資料歸檔備查。

六、質量控制

(一)承擔水質實驗室檢測的機構,必須通過計量認證或國家實驗室認可,建立實施全過程質量保證措施,確保監測數據真實可靠。使用快檢設備開展現場水質檢測,必須經過儀器校驗。

(二)承擔各項監測任務的專業人員,必須經過相關專業技術培訓,統一工作標準和要求。

(三)通過網絡直報的監測數據資料要採取嚴格的質量審覈制度,指定專人擔任審覈員,對監測數據進行審覈後方可上報。未通過審覈的信息,應當在信息退回後5個工作日內完成數據訂正,並重新上報。

七、工作分工

爲圓滿完成20xx年飲用水衛生監測任務,縣衛生計生局成立全縣生活飲用水調查工作領導小組,具體人員名單如下:

縣衛生計生局制訂本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及時將監測信息報告縣政府,並通報縣水利、建設等相關部門。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按要求完成轄區內水樣採集、實驗室檢測、現場衛生學調查、監測結果分析、總結報告等工作。

監測方案 篇2

西永微電子工業園CNG工程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方案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單位中國醫藥集團重慶醫藥設計院提供,監測任務委託沙坪壩區環境監測站進行監測完成。

擬建項目位於西永微電子工業園西園二路(惠普南面600米左右)。項目聯繫人:黎輝款,聯繫電話:13350348989,現場聯繫人:代老師,聯繫電話:15213314993。

聲環境

監測布點:共2個,分別佈置於加氣站中心(1#)、加氣站門口外公路噪聲(2#)。

監測內容:晝、夜等效A聲級。

監測頻率:連續2天,每天晝、夜各一次。

監測方法:按現行規範進行。

監測布點詳見附圖。

環境空氣

提供西永微電子工業園附近例行監測數據(NO2 、SO2 、TSP)

地表水

提供沙坪壩區樑灘河西永斷面20xx年或20xx年地表水例行監測斷面監測數據

監測因子:pH、COD、BOD5、NH3-N、石油類

監測斷面:樑灘河西永斷面

監測方案 篇3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況

地下底板面標高爲-6.900m,基坑開挖深度爲約7.0m,

1.2場地岩土工程條件暫缺

2.監測方案的編制依據

2.1由浙江大學福建省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地下室基坑支護平面佈置圖》等;

2.3相關國家、行業及地方規範:

《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範》(JGJ120-99);

《錨杆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範》(GB50086-20xx);

《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範》(GB50497-20xx);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xx);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20xx);

《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2-20xx);

《建築地基基礎技術規範》(DBJ13-07-20xx);

《建築基坑工程技術規範》(YB9258-97);

《建築樁基技術規範》(JGJ94-20xx)。

3.監測方案的編制原則

根據本工程特點和對監測的技術要求並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監測工作應按以下要求進行:

(1)基坑本身及其周圍基坑開挖深度3倍範圍內的建築物、地下管線作爲本工程監測對象;

(2)對道路下重要管線進行重點監測;

(3)設置的監測內容和監測項目必須符合有關規範及設計要求,並能結合現場實際全面反映工程施工過程中基坑本身和工程環境的變化情況;

(4)採用的監測方法、儀器、材料和監測頻率應符合設計和規範要求;

(5)監測數據的測試、採集應做到全面、及時、準確;監測數據的整理和提交應滿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4.監測目的

(1)對基坑施工期間基坑變形和其影響範圍內的環境變形、被保護對象的變形以及其它與施工有關的項目或量值進行測量,及時和全面地反映它們的變化情況,實現信息化施工,並將監測數據作爲判斷基坑安全和環境安全的重要依據;根據現場監測所得數據與設計值(或預警值)進行比較,如果超過某個限值則立即採取措施,防止支護結構發生較大變形與破壞、防止周邊道路、建築物發生較大變形與明顯損傷;

(2)爲修正設計和施工參數、預估發展趨勢、確保工程質量及周邊管線的安全運營提供實測數據,是設計和施工的重要補充手段,根據監測提供的數據指導現場施工,優化施工組織。

(3)爲理論驗證提供對比數據,爲優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據;

(4)積累區域性設計、施工、監測的經驗。

5.監測內容

根據基坑開挖的深度、支護結構的特點、所處的周邊環境條件及設計要求,基坑開挖監測項目設置以下幾項:

5.1基坑坡頂水平位移監測;

5.2基坑坡頂垂直沉降監測;

5.3基坑周邊道路、周邊建(構)築物垂直沉降監測;

5.4地下水位監測;

5.5深層水平位移(測斜)監測。

6.監測的方法和監測點佈置

6.1基坑坡頂和支護樁頂部水平位移監測

(1)監測方法

利用前視固定點形成的'測量基線,用經緯儀測量圍護體頂部各測點與基線間距離的變化;如果視線受限制,則建立平面控制網,採用全站儀測水平角、水平距進行計算,從而瞭解圍護體因相應位置土體的挖除對其頂部水平位移的影響程度,分析圍護體的穩定情況。

(2)測點佈置

水平位移監測點佈置在邊坡及支護樁頂部,間距不應超過20m,預計共佈置有所成24個點,編號S1~S24。在邊坡坡頂噴射混凝土面上埋設測量釘,應確保測量釘略高出混凝土面,測釘與混凝土體間不應有鬆動。在穩定地方至少設置2個基準點,以進行相互校覈。

(3)測試儀器

R-202N全站儀、覘牌、鋼捲尺等儀器

(4)儀器精度≤2"

(5)預警指標暫缺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6.2基坑坡頂垂直沉降監測

(1)監測方法

建立高程控制網,利用精密水準儀觀測測點高程變化情況,從而瞭解圍護結構因相應位置土體的挖除對其豎直方向上的影響程度,分析圍護體的穩定情況。

(2)測點佈置

測點佈置與埋設同“基坑坡頂水平位移”,每一個水平位移監測點作爲一個沉降監測點,共計242個,編號爲J1~J24。

(3)測試儀器

中緯ZDL700精密水準儀

(4)儀器精度≤0.7mm/Km

(5)預警指標

暫缺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6.3基坑周邊道路、周邊建(構)築物垂直沉降監測

(1)監測方法

利用中緯ZDL700精密水準儀建立高程控制網,監測基坑周邊道路測點及周邊建(構)築物測點高程變化情況,從而瞭解基坑施工對周邊道路、周邊建(構)築物豎直方向上的影響程度,分析周邊道路(地下管線)、周邊建(構)築物的穩定情況。

(2)測點佈置

道路監測點佈置在道路周邊,間距不應超過30m,預計共佈置個點,編號DCJ1~DCJ5。周邊建(構)築物垂直沉降監測點應佈置在基坑施工影響範圍內的建(構)築物上,測點主要佈設於房屋角,長邊超過25米和結構較差、距基坑較近的房屋在中部適當加密佈點。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暫佈設12測點,編號爲WCJ1~WCJ12穩定地方至少設置2個高程基準點,以進行相互校覈。

(3)測試儀器

中緯ZDL700精密水準儀

(4)儀器精度≤0.7mm/Km

(5)預警指標暫缺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6.4地下水位

(1)監測方法

預埋水位觀測管於土體內,用水位計測量,瞭解止水及降水效果及管涌、流砂等岩土工程病害發生的可能性。

(2)測點佈置

觀測井佈設在基坑的四側土體中,距圍護牆爲1~2m處。觀測井深度(從自然地面起計)8.00m。

設井時,先在土體內鑽孔至設計深度,孔徑130mm,然後將管徑爲100mm的PVC帶有用土工布裹住的進水孔的水位管(長15m)放入孔中,再於管外回填中粗砂至進水段上方30cm,其上方回填粘土封孔。管口設必要的保護裝置。共計12個觀測井。編號依次是:W1~W12。

(3)測試儀器

宜興市中岩土木工程儀器廠鋼尺水位計,量程30m;分辨率1mm。

(4)儀器精度1mm

(5)預警指標

水位變化累計值超過1000mm或水位日變化速率超過500mm/d;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6.5深層水平位移監測

(1)監測方法

本項監測是用測斜儀自下而上測量預先埋設在基坑外的測斜管的變形情況,以瞭解基坑開挖過程中或地下室施工期間深層水平位移的影響程度,分析基坑深度上的穩定情況。

(2)測點佈置

測點佈置在基坑外1~1.5m,暫定12點,深度9m基坑支護設計圖紙確定,編號CX1~CX12。測斜管爲外徑70mm、內徑66mm內壁有十字滑槽的PVC管,安裝測斜管時,其一對槽口必須與基坑邊線垂直,上下管口用蓋子密封,安裝完成後立即灌注清水,防止泥漿滲入管內。測斜管管口設可靠的保護裝置。

(3)測試儀器

量程:±90°;分辨率:2〞

(5)預警指標

暫缺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7.監測工序及測點

7.1監測工序

各監測內容所需的監測儀器、監測點的安裝、埋設以及測讀的時間應隨基坑工程施工工序而展開:

(1)根據各道工序施工需要,先期佈設地表、建築物、及地下管線的沉降點。

(2)地下圍護結構施工時,同步安裝圍護牆體內測斜管。

(3)地下圍護結構及土體加固施工完成後,進行水位管的埋設。

(4)圍護牆頂的圈樑澆築時,同步埋設牆頂位移、沉降測點,同時做好測斜管口的保護工作。

(5)基坑開挖之前,應建立測量控制網,將所有已埋設測點測讀初始值,並應測讀三次。

(6)在相應施工區段及其影響範圍內的測點在施工期間按要求進行測讀並進行數據整理和及時完成、提交日報表。

(7)在相應錨索安裝施工時,同步安裝應力計,並在錨索施加預應力前後進行讀數。

(8)某施工段工程全部完成之後,按照有關要求相應測點停止測讀,以此類推直至工程全部完成。

(9)編寫施工監測報告。

7.2測點保護

儀器(傳感器)、測點安裝、埋設好後應作好醒目標記,設置保護設施,平時加強測點保護工作,確保測點成活率,保證監測數據的連續性。

8.數據處理分析和信息反饋

8.1每次實測數據之後,應及時出具簡報並由監測人員簽字後報送甲方或甲方指定的人員簽收。若發現數據異常應立即再次現場監測,以覈實監測結果。若水平位移或沉降超過預警值第一時間口頭通知甲方後並在規定時間將報表報送甲方或甲方指定的人員簽收。監測簡報中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①基坑坡頂垂直沉降與水平位移監測:本次變形值與累計變形值;

②基坑周邊道路、建(構)築物垂直沉降監測:本次變形值與累計變形值;

③深層水平位移監測監測:本次變形值與累計變形值;

④地下水位監測:

⑤註明各監測項目預警值評價是否超過預警指標;

⑥各監測點平面佈置示意圖。

8.2基坑土方回填結束,即可終止安全監測。對所測資料進行全面地綜合計算分析,一個月內提交最終分析成果報告,形成具體總結報告一式五份交付甲方,總結報告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①工程概況

②監測方案

③監測結果

④總結

⑤附各監測項目各監測點歷次監測結果彙總表

⑥附監測點平面佈置示意圖

9.人員及儀器設備組織

9.1項目擬投入的主要技術人員

本項目參與人員爲高級工程師1,工程師3人,監測員4人。

9.2項目擬投入的主要儀器設備(見附表1)

監測方案 篇4

爲了進一步推進區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以下簡稱“減排監測體系”)建設,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環境保護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覈辦法的通知》、《省環保廳關於印發省20xx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計劃的函》以及《市環保局關於印發市20xx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環發,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xx年區減排監測體系建設與運行要實現三大目標:一是全面完成國控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安裝及驗收工作;二是全面完成國控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覈工作;三是全面完成企業自測及自測結果的發佈工作。同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要完成5項指標:企業自行監測完成率達到75%以上;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達到80%以上;監督性監測完成率達到95%以上;自行監測結果公佈率達到95%以上;監督性監測結果公佈率達到100%。

二、重點工作

(一)繼續做好國控污染源和污染減排重點項目以及區域內重點污染源的監測工作

1、環境監測站配合市環保局組織完成環保部確定的《省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名單》中所列企業的監督性監測;

2、環境監測站要配合污控股完成減排項目的監測工作;

3、環境監測站根據我區確定的一類、二類、三類污染源分別制定監測計劃,並按照這三類污染源監測頻次,開展日常監測,確保及時高效地服務於環境執法及環境管理。(以上工作由監測站、污控股配合)

(二)不斷完善自動監控系統建設

1、進一步規範自動監測數據的有效性審覈。一是監察部門要嚴督促企業按照環境保護部《國家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覈辦法》和《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監督考覈規程》的要求和程序,及時接受市環保局、市環境監察部門對國控企業自動監測數據進行有效性審覈;二是監察部門每季度要配合市局對通過驗收的國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進行一次有效性審覈,對未通過有效性審覈的企業限期整改,確保已通過有效性審覈的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三是監察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規範要求,督促企業及時傳送在線監測數據。

2、完成國控源在線監測設備的安裝及調試工作。污染控制股要根據國務院下達的《省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名單》,督促我區匯能生物等國控企業於今年8月完成在線監測設備的安裝,10月底完成比對監測及聯網驗收工作。

(三)充分發揮企業在節能減排中的主導作用,督促國控重點污染源開展企業自行監測工作

企業自行監測工作是今年減排監測體系建設的重點。各國控企業採用手工監測的,每日至少開展一次自行監測;採用自動監測的,按照相關規定執行。企業要高度重視自測工作。

1、各國控企業要制定內容全面的自行監測方案,並報經市環保局認定;

2、各相關股室要督促各國控企業按照自行監測方案在生產時段內每天開展自行監測,沒有自測能力的企業要委託有資質的機構進行監測;

3、各國控企業要建立自行監測原始記錄臺賬制度,並認真執行。

4、監察部門和監測站要依據市環保局批覆認定的企業自測方案,對企業的日常監測工作進行監督覈查,確保企業自測工作落到實處。

(四)保障公衆知情權,完成企業自行監測結果和監督性監測結果公佈工作

監察部門和監測站要配合市環保局將企業自行監測結果和監督性監測結果在市環保信息網站上進行公佈。

1、按月公佈生產期間內每日企業自行監測結果,公佈的數據應包括企業名稱、排放口及監測點位、監測日期、監測結果、執行標準及排放限值是否超標及超標倍數等;

2、按季度公佈生產期間內的各次監督性監測結果,公佈的數據包括企業名稱、排放口及監測點位、監測日期、監測結果、執行標準及排放限值、是否達標及超標倍數。

三、保障措施

(一)認清發展形勢,提高憂患意識。各有關企業要充分認識經濟發展與環境友好的相互關係,對“環保是企業的第一生命線”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概念,自覺規範企業的經營行爲,主動承擔社會義務,本着對社會有益,對企業負責的態度,寧可少賺一分錢也不能多排一滴水,爲環境的可持續盡職盡責。

(二)加大工作力度,確保任務落實。各相關股、室、站、大隊要結合各自職能分工加強協調配合,積極承擔各自工作,確保工作如期完成。本實施方案中已將有關工作進行明確分工,督查室要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並將督查結果應用於年底的責任書考覈當中。

監測方案 篇5

爲了加強地震監測工作,提高地震短臨跟蹤預測能力與水平,減輕地震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根據我縣實際,制定我局地震短臨跟蹤工作方案

一、震情背景

省20xx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確定的地震趨勢意見中涉及我州部分縣,尤其是20xx年發生“11.22”康定6.3級和“11.25”康定5.8級地震,表明我州及鄰區在20xx年度地震活動水平增強的可能性較大,防災減災部門應當高度重視地震短臨跟蹤工作。

二、工作目標

強化重點危險區震情短臨跟蹤爲重點,以科學把握重點危險區及其周邊異常和震情形勢變化,爲地震短臨預測預報作出努力,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損失。

三、工作思路

(一)依據全省20xx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確定的重點危險區和州防災減災局關於印發《20xx年度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減災發〔20xx〕3號)要求,我縣在所劃定的重點危險區內,因此必須加強地震微觀、宏觀監測工作。

(二)嚴格震情值班制度。嚴格實行24小時震情值班制度,切實搞好防災減災局現有通訊工具的管理和維護,確保震情監測、地震應急信息傳送暢通。

(三)按照《省地震局關於加強市縣地震監測預報和震情跟蹤工作的通知》和《州防災減災局關於印發20xx年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積極爭取人員配備和經費投入,確保有人做事,有條件做事。

四、組織機構及工作職責

地震短臨跟蹤工作要在州防災減災局和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進行,縣防災減災局成立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縣防災減災局局長

副組長:縣防災減災局副局長

成員:縣防災減災局工作人員

各鄉鎮防災減災助理員

主要職責:按照省地震局、州防災減災局對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研究協調解決我縣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重大問題;開展地震短臨跟蹤監測相關工作;督促指導各鄉鎮、縣級各單位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通過強化地震監測,捕捉地震前的各種微觀、宏觀異常現象,充分有效地分析異常特徵,爲上級防災減災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及時準確地作出地震短臨預報提供依據。

五、工作措施

(一)地震監測預報。

按有關要求及規定對震情進行監測與分析速報,尤其是要加強對地方震、近震以及震羣的監測和速報工作,出現震情必須按規定速報州防災減災局,對未按規定速報和上報的要追究值班人員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二)宏觀異常的上報與覈實。

各鄉(鎮)防災減災助理員,要認真做好本地區地下水、動物、氣象等宏觀異常信息的捕捉、收集、上報與覈實工作。縣防災減災局將根據上報的宏觀異常情況及時的收集彙總,組織人員進行調查覈實,及時做出分析意見,並寫出宏觀異常情況報告上報縣委、縣人民政府和州防災減災局。

(三)會商及預報。

綜合各種地震宏觀、微觀異常情況,堅持震情會商制度,按時將會商意見速報縣委、縣人民政府和州防災減災局。若出現明顯異常或發生緊急震情,要隨時進行會商或緊急會商,並將會商意見迅速上報。加強與周邊地區防災減災部門的溝通與協作,進行信息互通,資料互補。根據地震活動發展趨勢和地震學指標的演化程度,若短臨異常相對集中出現時,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和州防災減災局提交觀測報告。

六、地震短臨跟蹤任務

根據全省20xx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劃定的“及鄰區地震危險區”的劃分範圍,抓好我縣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力爭爲短臨跟蹤監測和短臨震情分析預測取得實效性作出努力。

七、短臨跟蹤監測措施

(一)在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將全縣日常監測與重點危險區的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加強現有地震監測臺點的管理,爲短臨震情監測和分析預測提供連續、可靠的監測資料,安裝有“地震烈度儀”的鄉要落實專人進行管理,確保其正常運行。

(二)按有關要求及規定對震情進行監測與分析速報,尤其是要加強對地方震、近震以及震羣的監測和速報工作,出現震情必須按規定速報州防災減災局。

(三)規範報送程序,做好觀測數據登記、報送和材料歸檔工作。按照各鄉鎮及時將監測的地震宏微觀異常情況報縣防災減災局,再由縣防災減災局報州防災減災局的程序進行。同時,鄉鎮和縣防災減災局要做好數據資料登記、保存和歸檔。

(四)密切跟蹤監測宏微觀異常。嚴格按照《省地震局關於印發省地震前兆異常覈實工作規程(修訂)的通知》和《州防災減災局關於印發州地震前兆異常覈實工作規程(試行)的通知》,做到異常落實不過夜。無論任何時間,只要發現宏、微觀異常,必須及時上報州防災減災局,並派人員進行覈實。其中,一般宏微觀異常由所在縣防災減災局進行覈實,以電話和書面材料兩種方式上報州防災減災局。重大宏微觀異常由州防災減災局派員和縣防災減災局一起進行覈實,寫出專題報告上報省地震局。特大宏微觀異常由州防災減災局請求省地震局派專家聯合進行調查覈實。

(五)加強震情分析預測工作。嚴格執行震情會商制度,加強與州防災減災局和周邊縣防災減災部門的聯繫與交流,及時交換異常信息。

八、其它

(一)根據震情發展變化情況及經費情況,對本方案中的有關內容可作臨時調整。

(二)本方案經地震短臨跟蹤監測領導小組審定後印發實施。

監測方案 篇6

西永微電子工業園CNG工程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方案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單位中國醫藥集團重慶醫藥設計院提供,監測任務委託沙坪壩區環境監測站進行監測完成。

擬建項目位於西永微電子工業園西園二路(惠普南面600米左右)。

項目聯繫人:黎輝款,聯繫電話:1335xxx8989,現場聯繫人:代老師,聯繫電話:1521xx14993。

1、聲環境

監測布點:共2個,分別佈置於加氣站中心(1#)、加氣站門口外公 路噪聲(2#)。

監測內容:晝、夜等效A聲級。

監測頻率:連續2天,每天晝、夜各一次。 監測方法:按現行規範進行。

監測布點詳見附圖。

2、環境空氣

提供西永微電子工業園附近例行監測數據(NO2 、SO2 、TSP)

3、地表水

提供沙坪壩區樑灘河西永斷面20xx年或20xx年地表水例行監測斷面監測數據

監測因子:pH、COD、BOD5、NH3-N、石油類

監測斷面:樑灘河西永斷面

監測方案 篇7

一、監測目標任務

1、例行監測

20xx年我市例行監測任務量爲,快速檢測法監測蔬菜樣品23076個(其中市本級每月監測104個、縣區級每個監測單位每月監測107個)、色譜檢測法監測650個樣品(其中市本級檢測中心監測600個、全州縣檢測站監測50個)。

2、鄉鎮監測

我市每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站每年監測樣品總數500個(每月監測不少於40個,月平均41.67個)。135個鄉鎮共計監測67500個,詳見附件1。

3、農貿市場檢測

全年農貿市場檢測室檢測蔬菜樣品1053100個,詳見附件2。

二、工作要求

1、明確責任,切實抓好工作落實。各縣(區)各檢測單位要按照通知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實行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對檢測任務計劃要認真研究,落實專門人員和工作經費,明確責任,做好工作安排,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確保我市檢測工作按時按質完成。

2、制定實施方案。根據“自治區農業廳辦公室關於印發20xx年全區農產品(種植業)質量安全監測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業辦發〔20xx〕5號)”,各縣(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縣(區)的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實施方案,於20xx年6月30日前報我局安監科和檢測中心,電子文檔發送到。

3、加強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資料整理。各縣(區)各檢測單位要注意收集、保存反映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影像資料,做好蔬菜質量安全檢測樣品數據的原始記錄並妥善歸檔保存。

4、及時反饋檢測結果,嚴格報送程序。桂農業辦發〔20xx〕5號要求,承擔例行檢測任務的市、縣(區)各檢測機構要及時將監測結果反饋給受檢單位。發現有違規用藥問題的,應在8小時內反饋結受檢單位,並通知當地農業行政執法部門進行查處,同時在10個工作日內將查處情況書面報告自治區農業廳(書面報告格式見桂農業辦發〔20xx〕5號附件5)。鄉鎮監管服務站要將監測結果及時反饋至縣級農業部門。

5、及時報送監測結果。各單位要按照“桂農業辦發〔20xx〕5號”文件中時間接點的要求,一是及時將例行監測檢測數據上傳至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二是每個季度最後一個月的18日前,將本季度例行監測報告(含附件3表格),以正式文件和電子文檔形式報送我局安監科和檢測中心,以免影響全市檢測數據彙總上報工作;三是農貿市場檢測室檢測數據,當日從網上上傳,4月、7月、10月、元月5日前報上季度彙總數據(附件4)至;

6、加強督促檢查。各縣(區)農業局領導要加強對所屬檢測單位工作的督促和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局在20xx年將進一步加強對各縣(區)例行監測單位和農貿市場檢測室工作情況的檢查,對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先進個人予以表彰。

監測方案 篇8

一、監測任務

20xx年全市實現城鎮污水處理率83%,其中我市一類縣市區的污水處理率爲85%,均屬中心城區,其污水處理廠管理不屬各區,建議不劃爲各區監測考覈指標。

二、監測指標任務分解

三、指標解釋及計算方法

縣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是指報告期內縣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總量與污水排放總量的比率。計算公式: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總量/污水排放總量)×100%。

污水處理總量:等於污水處理廠和其他污水處理裝置處理的污水量之和,其中其它污水處理裝置是指在廠礦區設置的處理工業區工業廢水並處理周邊地區生活污水的小型集中處理設備,還包括在遠離市政管網的居民小區、度假區等設置的小型污水處理裝置。

污水排放總量:指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總量,可按當地供水總量乘以污水排放係數確定。

四、主要工作重點

1、納入全省城鎮“兩供兩治”20xx年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按照時間節點達到建設進度要求,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2、開展縣以上中心城鎮排污口截污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完成普查工作和50%以上的截污口改造。

3、開展縣以上中心城鎮窨井蓋防盜、防墜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完成普查工作和50%以上的改造任務。

4、完成平江縣城鎮污泥處理處置廠建設,規模20噸/日。其他縣城可根據實際開展污泥無害化處置項目的立項工作。

5、市中心城區啓動污水再生利用項目的立項工作。

6、加強縣以上中心城鎮污水處理廠運營監管,確保運營負荷、處理水量和排水水質達到設計標準,提高污水處理設施的運營效益。

五、覈查辦法

對各縣(市)區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採取月調度、半年檢查、不定期督查、年終考覈的方法。即各責任單位於每月5日前將上月任務完成情況報市污水處理管理處,並按時填報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信息平臺;每半年對縣(市)區完成工作任務情況進行檢查,並不定期地進行專項督查督辦;年終組織進行驗收,並將驗收結果報市爲民辦實事考覈辦、市統計局綜合評估認定。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全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按照省、市的統一部署,把爲民辦實事作爲黨的羣衆路線教育活動的踐行點,進一步增強辦實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並組建專門工作班子認真落實,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2、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各相關部門要明確工作責任,科學制定工作措施,狠抓落實。完成工作目標的數據由主要責任單位牽頭統計彙總,相關單位負責提供,並由當地統計局評估認定。各相關責任單位要堅持分級負責,通力合作,加強協調,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確保工作質量和全年目標任務完成。

3、強化管理,嚴格考覈。我局除重點安排在年中和年底進行檢查驗收外,還將不定期到部分縣(市)、區進行抽查督辦。全市建設系統各有關部門要及時研究解決落實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認真研究和完善推進項目後續管理的政策措施,真正把實事項目辦成惠民工程、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