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的重要方式。由於每個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不同,因此開展小組間的合作學習,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知識的建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給每一個學生創造主 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如何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一、合理分配小組

爲了促進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應對全班學生進行適當的分組。爲保證組內成員的互補和組間的公平競爭,在分組中要考慮學生的能力、興趣、性別、等幾個方面的因素。一般應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來分配每組的成員。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小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開合作學習。學生在競爭中就會有“旗鼓相當”的感覺,纔會增加合作的動力,增強取勝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小組長應選組織能力強、學習態度好、樂於助人、有一定合作創新意識的學生擔任。他的主要任務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全體人員一起合作學習,組織學生動手操作,開展討論,完成小組學習任務。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包括合作學習的結論、組織討論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小組成員中某人遇 1

到的學習困難及解決過程等,因此,記錄員應選擇學習態度好,對工作認真負責,同時筆頭快的學生擔任。彙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向全班或老師進行彙報,所以應選擇學習成績好、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這樣組內各成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學生以自我爲中心的泛泛而談,又避免了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的“搭車”現象。當然,過一段時間後,學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後,還可以互換 角色。

二、落實具體的學習內容

合作學習是一個主動的、積極的、有意義的過程,要使小組合作具有價值,教師要制定合理的有利於展開合作的學習目標,安排恰當具體的、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結構的活動內容、學習材料和探究任務。一般來講,在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處可設計一些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三、布臵難易適當的任務

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難易要適當,如果太容易,學生不需要他人協助也能完成,就會失去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的合作也會失去動力;如太難,小組通過一定的努力仍不能達到目標, 2

便會飽嘗失敗的苦果,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師設計的討論題既要有利於學生的思維活動,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內容的難易應確定在學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層次。這樣才具有挑戰性,纔有利於激發學生個體的主動性,以及小組合作的積極性,才能發揮小組這一“學習共同體”的獨創性、創造性。凡是遇到具有挑戰性的、有一定難度的、值得探索的創造性問題,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

四、靈活組織課堂討論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討論不失爲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小組討論能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交往、互動的機會。教學實踐證明,課堂討論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重要措施,是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但合作討論也有弱點,在表面熱熱鬧鬧的討論下,難以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在積極的參與,可能在討論的過程中,有渾水摸魚者,有“離題太遠者”,在交流過程中,有的同學“隨波逐流”,不願意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組織

學生進行討論非常重要。

首先要設計好討論的內容。討論內容既要針對教學目標,又要突出討論特點,應具有啓發性、思考性、探索性和開放性,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和討論活動不斷處於最佳狀態。

另外,爲了使課堂討論取得良好的效果,應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組合作的規則,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後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這樣每個人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小組討論時,教師要深入到小組當中,成爲小組討論中的一員,參與其中,同時要關注討論的進程,瞭解各組討論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及時點撥,適時調控。教師要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想所思,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 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最後,爲了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除了認真組織好小組討論外,還必須做好小組討論後的彙總工作。通過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討論結果的形式,鍛鍊學生總結、歸納、概括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有利於組和組之間的相互學習、補充與交流,鞏固和擴大小組討論的成果。在新

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諮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以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

《如何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