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如何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口算興趣

國小一年級如何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口算枯燥乏味,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口算興趣是尤其重要的。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勝心強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例如:用遊戲、比賽等方式訓練;開火車、奪紅旗、搶答、闖關卡等。就連比賽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小組比、男女生比、同桌比等。比賽的內容也不一樣:如比速度、比正確率、比方法多樣等等。當然,對應的獎勵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獎勵小紅旗、小花兒、笑臉印章等等。這樣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予,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強學生的口算基本訓練

還有一句俗話“熟能生巧”。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口算的基本訓練絕不能放鬆的。口算訓練中,要注意化繁爲簡,化難爲易。教學中要找到重點,訓練關鍵部分,將口算的基本訓練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1、課前5分鐘:我堅持每天做到課前用5分鐘的時間來訓練口算,主要採用讀口算卡片的形式進行練習。我將本冊書上的口算分爲三個部分進行整理:①10以內的加減法(共126題)②十、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共110題)③20以內的進位加法(共36題)。全冊書上的口算題共有272題,我讓學生將這272道口算式題分批分次做成口算卡片,然後讓學生看着卡片直接說出得數,拼音教學中孩子們能夠做到直呼,口算訓練也要能達到這個程度才行。以前沒有讀卡片的時候,每次口算時總有部分學生是採用掰手指的方法來進行計算的,這些學生非常依賴手指,計算速度很慢,很難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後來採用讀卡片的形式口算後,他們的兩隻小手忙着翻卡片,也就沒有機會去掰手指了,這時候就得調動大腦的每一根神經來進行高速運轉,這樣才能確保又快又準的算出得數了,長此以往,讓學生在競爭活動中達到熟練的目的。

2、課中不疏忽:每堂課的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口算;有針對性的對

關鍵部分計算進行強化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重點和易錯點的正確計算。抓住學生對老師的崇敬心理,讓他們相互當“小老師”,給同桌批改口算練習,在給別人糾錯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口算正確率。課堂上還採取“小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改錯”不能僅滿足於學生分清了錯誤原因,改正了錯誤,而且達到預防效果。同時,我還注重對口算能力強的同學的表彰,有意識地引導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等等

3、課後不放鬆:口算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好的,它重在平時,貴在堅持,所以,光是課堂上的練習時遠遠不夠的。要天天練,節節練,以增強口算意識,養成口算習慣。所以每天課後,都給學生布置一定的口算練習任務,有和同學合作練習、和家長合作練習、自己獨立練習等多種方式。如讓他們輪流當小老師,給其他同學出題計算,小老師判斷他們是否算對;在家裏和父母一起遊戲,講課堂上的數學知識,和父母比賽誰對得多、誰做得快等等。讓學生在課後的娛樂活動中加強練習口算。堅持做到每天在家裏讀口算卡片一遍,並要求家長記錄每次口算所花費的時間和錯題的數量,第二天到校後再全部彙報、交流、評比。另外在一年級的口算訓練中,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口算是重點訓練內容,要反覆訓練,達到熟練,只要訓練到位了,今後學生再學習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就容易理解了,後面的訓練也就會更容易達到熟練的地步了。

三、使學生理解口算的算理。

對算理的正確理解,能使學生正確掌握算法,逐漸簡化思維過程,形成口算技巧。例如教學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我通過設置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去發現。首先在引入環節設置情境:“小兔子要請客,它爲好朋友準備了兩盒牛奶,第一盒裏有9瓶牛奶,第二盒裏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準備了幾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幫小兔子算一算嗎?”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動物進行引入,學生會感到很有意思,願意幫助小兔子算一算,學生的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在學生考慮了一會兒後,我再提出一個問題:“你有什麼辦法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嗎?”這時學生就會深入思考該怎麼辦?於是湊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學生髮現了,既從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湊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從第一盒中拿出兩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湊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學生從動手操作中,很 快並且很直觀地理解了湊十法的算理,這時教師再進行總結歸納,學生就會在頭腦中形成表象,進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還在於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的進位加法時能夠進行知識間遷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國小一年級如何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