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培養國小生計算能力

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學生時期,數與計算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科學知識的基礎。成人時期,計算能力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所必須的一項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一個人素質的一個基本標準。國小階段是學生計算能力的最佳培養期,是培養學生認真、細緻、耐心、不畏艱難的優秀品質,踏實、求真的科學態度的關鍵時期,要快速地、大面積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就要以加強計算教學作爲突破口。

如何更好地培養國小生計算能力

下面是本人平時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加強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題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樂於計算,學會口算、筆算、估算和用計算工具進行計算,並掌握一定的方法,然後達到算得準確、迅速的目的。

(1)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激發興趣。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愛好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比如: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爲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草稿紙就演算了幾麻袋。通過這樣生動典型的事例可以喚起國小生對計算的興趣。

(2)創設情景,激發計算興趣。計算題比較枯燥,教學時要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將童話、遊戲等融人課堂教學中,同時要注意題目的靈活性、練習形式的多樣性,從而激發國小生的計算興趣,提高計算能力。

(3)成立數學興趣小組。成立數學興趣小組,不僅可以豐富國小生的課外生活,而且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數學講座、速算、巧算比賽,從而使學生達到算得準、算得巧的目的,增強計算情趣。

二、重視算理的理解

“做”數學是目前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觀點,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過程、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活動對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動手“做”數學,能促使學生理解算理的科學性。如教學“需要進位的筆算一位數與兩位數相乘”一課,例題是36x2,最簡單最省時間的方法是直接列豎式教給學生“二六十二,二三得六,六加一得七”,但“爲什麼要進位”, “怎樣進位”對一些學生來說,還是沒搞清,而這恰恰就是本課的難點。如何突破?我設計了師生共同擺小棒,操作36x2的環節,用小棒上下分別擺出1個36後,學生直觀地看到左邊共有6捆(60根)小棒,右邊共有12根小棒,可把12根裏的10根捆成一捆,進到左邊的6捆裏,得7捆——通過這樣的一擺、一捆、一放,在學生頭腦中就形成了進位的表象,直觀地理解了進位的方法,爲以後自主探究“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打下了基礎。

三、倡導算法的優化

“新課標”對計算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又快又準,而是看誰的方法多——“算法多樣化”。提倡“算法多樣化”,實質上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提倡個性化的學習。教學時,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熟悉的思維方法去解決問題,還要鼓勵學生從多樣化算法的討論中吸納別人的經驗,把他人的思維精華納入到自己的認知領域,以提高和發展自己。所以提倡“算法多樣化”,與讓學生開展互動交流、討論是分不開的。出現了多種算法後,教師要正視每一種算法,創造條件,組織和引導學生互說、互評、互學,在比較中求真,在應用中內化。如教學“簡便計算25x32”時,學生得出了“25x4x8,25x8x4,25x (30+2),Sx5x32, 25x (40-8)等算法,針對這些解法,我及時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看看哪種方法更簡便,

最實用。

四、凸顯思維的訓練

計算教學,教師一般認爲從準備練習,範例新授,到鞏固練習,只要按部就班就行了。其實,這是一種只求結果,不求過程的機械教學。其實在計算教學中我們可以把訓練學生思維的意識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精心設計,時時處處有機結合,有意點化昇華。

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時,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可以挖掘訓練素材,發展學生思維。思維是看不見、摸不着的,而語言是思維的窗口,只有通過語言的敘述,才能證明思維的準確性和有序性。出示例題90-8x5後進行三“說”:先說題目,90減去8乘以5的積,差是多少?再說計算過程,因爲先算乘法,後算減法,所以寫算式時,先寫被減數90,再減去8乘以5的積,最後寫上差50;最後說算理,一個有減法和乘法的算式裏,先算乘法,再算減法。我認爲計算教學中的語言敘述是提高學生思維條理性、準確性的有效手段。

《如何更好地培養國小生計算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