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現結合個人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做法。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創設情境,注重課堂氣氛的渲染提倡開放性朗讀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教學中要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中體驗,國小生的朗讀水平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國小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要在提高自身朗讀教學能力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讀中充分展示祖國語言的魅力。

1、加強教師的基本功訓練,不斷深入朗讀教學研究。平時加強自身基本功達標訓練,積極參加教師普通話等級培訓,有計劃、有針對性加強朗讀的基本功訓練,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不同年級提出的朗讀要求,確立專題,制定計劃,把朗讀教學的任務落到實處。積極參加朗讀、演講競賽、經驗交流會等,不斷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研究更好的朗讀指導方法。

2、打好學生朗讀的基本功,初步感知祖國語言魅力。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複、不唱讀、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些要求,最好從國小一年級抓起,嚴格要求,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二、分角色表演朗讀,藉助人物動作、對話感悟理解課文

分角色表演朗讀能激發學生朗讀興趣,通過進入角色,使他們把心中的情感與文中的人、事融爲一體,讀出各種人物的喜怒、兇善,讀者繪聲繪色,聽者身臨其境。如教學《坐井觀天》一文,我讓孩子分角色充當小青蛙和小鳥,進行對話交流,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扮演小青蛙的同學讀出了無知、愚蠢的語氣;而“小鳥”則讀出了講道理、笑小青蛙無知和着急的語氣。同學們被“小動物們”的話語感染着,當同學們讀到“我口渴了,飛了一百多裏,下來找點水喝”和“天無邊無際”時,孩子們用手比劃着天那麼大,班裏同學們感受到天是特別的大,都伸出了舌頭。可見分角色表演朗讀不僅能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也能收到教師講解所達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

低年級的學生模仿能力強,藉助兒童的這一優點,在指導朗讀的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原則,把指導學生朗讀貫穿在全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低年級學生學習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開始階段,他們年幼無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讀對兒童來說很難,這樣就需要教師正確、耐心地去指導和範讀,教給他們讀的方法,逐步培養他們的朗讀能力,爲他們到高年級時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用普通話範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分清平翹舌、多音字及變調、輕音、兒化音;其次,教師在範讀時要注意詞與詞之間、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停頓,讓孩子們在教師的範讀中體會到逗號停一停,句號換口氣的停頓方法。教師還應該讀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讀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態,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色。在教學中,教師應明確,範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範啓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因爲“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必須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

四、運用多種朗讀形式,訓練學生朗讀技巧

爲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預設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課堂朗讀的方法越多,學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練習,朗讀水平亦就更高。 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瞭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容掌握情況,在讀後進行糾正、講評。

自由讀。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自由讀就彌補了這一缺憾。給學生時間,讓他們盡情體驗,語調、語速、感情可以反覆試讀體會,不受集體約束。

開火車讀,是一篇課文由幾個同學接着讀的方式。教師可指名一個同學讀,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結束,再指定下一個同學接着讀下去。這種讀法可喚起同學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齊讀則可在課的收尾階段,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時進行。

默讀,有助於學生的思考。

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 我們教師要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學生的朗讀具有聲情並茂的節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呈現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就能爲語文的教和學奠定牢固的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