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話都說明了讀的重要作用,據說我國古代教書,起初就是背書,先讓學生把書背熟,然後再開講,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當然這不是說我們現在也要去學習那的教方法,但它說明我國在語文教學方面很早就重視讀這個環節。翻開國小語文課本,你會發現每課的作業要求中都有這樣一項: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見,讀好書對於國小生來說是多麼重要。能夠熱愛讀書並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一個孩子是最大的財富。

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閱讀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而朗讀又是閱讀教學中最爲基本的方式,也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記得教育家葉聖陶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激昂,委婉處還他委婉務必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當時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好的範讀,能引起學生的想象,與課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喚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慾望。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徵。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使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斷積澱與昇華,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如果說學生的語感能力體現爲學生突出的語文學習智力特徵的話,那麼,朗讀能力的培養就應該是它極爲重要的基石。特別是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展。

一、激發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不變的真理,而興趣對於朗讀訓練而言顯得尤爲重要。因爲只有學生想讀、樂讀,纔會用心去讀,才能讀得入文、入情。因而教師的任務是營造一種氛圍,用靈活多變的形式激活學生朗讀的慾望,讓學生自讀自悟,提高水平。閱讀教學突出朗讀,能使課堂充滿活力。品讀、評讀、誦讀、角色讀、表演讀、競賽讀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爭先表現,能營造濃烈的閱讀氛圍,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同時,強化朗讀能吸引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與作者心靈相通,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薰陶。從而促進學生閱讀意識,能力與品質充分發展。朗讀一旦成爲學生的快樂,那麼,就一定能喚起學生對閱讀的深愛,閱讀就會成爲他們無限的樂趣和不斷的追求。

首先,讀的形式要靈活多變。初讀可採用較寬鬆的自讀形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讀的內容、速度、方法,能讀懂多少就讀懂多少,發現問題可以提問;通讀時教師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互讀,分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解決一些問題;精讀訓練要通過師生的活動交流,幫助學生讀懂課文,達到流利的要求,教師要依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精心和優化組合各種形式的讀,以求得最佳的效果;品讀是品賞優美詞句、領悟文章和作者的情感,要給學生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自主選擇內容、方式、方法,運用競爭、評價等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表現慾望,讓學生有機會到成功的自豪感、成就感;最後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運用各種媒體(音樂、畫面)和激勵性語言,創設課文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回憶、入情記憶、美讀成誦。

其次,訓練的方法要靈活多變。教師的教法如果常常如此,缺乏創新,學生對你的套路瞭如指掌,課堂氣氛就會靜如止水、缺乏生氣。例如許多教師用得比較多的開火車讀書這種訓練方法,可以在火車頭的選擇、火車行駛的方向、軌道的變化等方面多做文章,做到常換常新。又如指名讀這種訓練方法,也不能光是老師指名這一種形式,可以讓學生自告奮勇站起來讀,還可以互相推薦、發出邀請等,讓學生感覺師生之間只是在交流而不是嚴肅地教與學。各種形式的讀配以新鮮趣味的訓練方法,能調動學生讀的慾望,強化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和學好語文的信心,有利於提高訓練的效益。

二、會運用朗讀技能

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是朗讀好的基礎。但是,如果不能把從課文中理解的東西正確的運用語調、速度、重音、停頓等手段表達出來,還是達不到讀出思想感情的水平。所以,還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朗讀技巧來表情達意。

(1)語調。語調對錶達思想感情的作用很大。像啊這個字,唸的長一點、短一點、高一點、低一點、重一點、輕一點就可以表達出種種不同的情態:猶豫、堅定、高興、悲哀、輕鬆、沉重每篇課文有個基本語調基調。

(2)速度。根據課文的內容,決定朗讀的速度。一般緊急、熱烈、愉快、興奮的內容要讀得快一些,莊嚴、沉痛、平靜、悲傷的內容要讀得慢一些。在一篇課文中,速度也是有變化的。

《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