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朝歷史

關於清朝歷史有哪些呢?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從上古的女媧傳說到現代的改革建設,每一個故事記錄了一個國家歷史性的成敗與榮辱。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清朝歷史,歡迎閱讀借鑑!

關於清朝歷史
  關於清朝歷史篇一:康熙以身作則厲行節約

康熙帝的日常生活較爲簡樸。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對大學士們說,“自朕聽政(康熙帝14歲親政)以來,一應服食,俱從節儉”。四十七年秋,他斥責皇太子胤礽時又說:“朕即位以來,諸事節儉,身御敝褥,足用布襪。”此言雖有炫耀之意,但不能否認,他在努力爲臣工做出節儉的榜樣。

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召集王公大臣,向他們展示康熙帝生前在乾清宮東、西暖閣所用的氈毯。大臣們看後奏稱:“(康熙帝)御極六十餘年,時時以愛惜物力,崇尚儉素……御前陳設之氈,歷三十餘年,尚潔淨完整,崇儉惜物,實從古未有。”對於宮中的陳設用品,康熙帝是以經濟節儉爲標準,崇尚簡樸,不務虛華。

康熙年間在清廷供職的法國傳教士白晉,曾目睹康熙帝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況,有如下記載:就其(康熙帝)個人有關的方面看,那種恬淡素樸簡直是沒有先例的。他滿足於最普通的菜餚,從未有過絲毫的過度,他的淡泊超過了人們所能想象的程度。皇宮內部以及一些殿宇,即使是皇帝所居住的,也只有幾幅字畫、幾件描金飾物和一些相當簡樸的綢緞,而綢緞在中國是十分普通的,不在奢侈品之列,簡單樸素就幾乎是那裏的全部裝飾了。他的衣着,除了幾件宮廷極爲常見的過冬的黑貂、銀鼠皮襖外,還有一些在中國算是很普通、很常見的絲綢服裝。夏天,我們看到他穿一件普通的麻布短褂,這也是一般人家常穿的衣服。他在宮內、宮外不騎馬時用的那頂轎子,只是一件類似擔架的東西而已,木質平常、塗漆,有幾處包有銅片或者點綴一些鍍金的木雕。馬具中較豪華的只不過是一副相當樸素的鍍金鐵質馬鐙,以及一條由黃絲絨編制的馬繮繩而已。

這些描述顯然有溢美之詞,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康熙帝生活中的某些側面。

  關於清朝歷史篇二:乾隆皇帝的“三希堂”

很多人遊故宮,都驚詫於導遊講的所謂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卻忽略了位於故宮博物院養心殿西暖閣的一間小小書齋。它原名溫室,後改爲“三希堂”,是清高宗弘曆即乾隆皇帝的書房。透過窗戶,窺探這僅八平方米的小小書齋,駐足於此,也總能令人付思聯翩。

乾隆皇帝作爲“文奮武欽”的一代帝王,其書房雖小卻極爲雅緻。楠木雕花隔扇將其分成南北兩間小室,裏邊的一間利用窗臺擺設乾隆御用文房用具。窗臺下,設置一鋪可坐可臥的高低炕,乾隆御座即設在高炕坐東面西的位置上。其御筆手書的“三希堂”匾額和《三希堂記》墨跡,至今還懸掛在牆上,匾額兩側對聯爲“懷抱觀古今,深心託豪素”(豪素指書法),從內容可見乾隆之胸襟與志趣。“三希堂”的陳設幽雅樸素,既彌補了空間的不足,又帶有極強的人文氣息。古樸而不失優雅,清新而富有內蘊。

書齋之所以改名爲“三希堂”,是因爲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間在此收藏了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這三件古代墨寶,尤其受到乾隆帝的珍愛,並特意貯存於此,不時把玩。實際上,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時,“三希堂”還收藏了晉以後歷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跡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種。這些中國書法史上的精品力作,凡經乾隆親自鑑賞過的珍品,往往鈐有“乾隆御覽”和“天子古稀”二璽。

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在藝術上擁有最挑剔的眼睛和最精微的直覺。他是古往今來蒐羅最富的收藏家和鑑賞家之一,同時在詩詞、曲賦、書法、繪畫、音樂上都有很深的造詣。身爲帝王而有如此才華,加上天下太平能遊歷神州,真是不虛此生,這在帝王羣裏也堪稱“箇中翹楚”。他又是帝王中少有的高壽者(可能與其廣泛的情趣愛好相關),因年事已高祭天時在天壇留下的“古稀門”,也成爲一段佳話。

乾隆還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詩人。他一生作詩41863首,而《全唐詩》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餘首。同時他還是一名語言學家,其語言能力超羣,精通滿語、漢語和蒙古語,藏語和維吾爾語也達到了“能之”的程度,這在古代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

清朝皇帝中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和功績當以他爲最。乾隆親自倡導並編成了大型文獻叢書《四庫全書》,共收錄古籍三千五百零三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保存了大量古典文獻,是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他開博學宏詞科,招納天下人才,下令徵求書籍,完成《明史》《清文獻通考》《大清會典》《大清一統志》等,這些成就與他的博學不無關係。由於乾隆皇帝對文化事業的熱心,漢學從乾隆朝愈益興盛,至嘉慶朝,形成了著名的“乾嘉學派”。

在建築藝術方面,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護、擴修、興建的皇家宮殿園林,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天壇祈年殿(換成藍色琉璃瓦)、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三園、靜宜園(香山)、靜明園(玉泉山)、避暑山莊暨外八廟和木蘭圍場等,這些皇家園林,無不體現着清代園林文化的輝煌,是我國園林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

駐足“三希堂”外,感覺其空間雖小,但管中窺豹、小中見大。“三希堂”引領着天下讀書人的人文風尚,同時更見證了一代盛世的人文輝煌。

  關於清朝歷史篇三:康熙的養生之道

康熙在位61年,是中國古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玄燁活到69歲,他壽命長與其含性養身,飲食、起居鹹成規度,潔衣淨寶,注意生活細節不無關係。

一、飲食有節,起居有序。

這是康熙的養生之要。康熙帝認爲人若想長壽,不能靠服食所謂的可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而是靠飲食起居有序、有節、有度。這也是他養生之道的核心。在飲食起居方面,康熙帝有一系列的主張和論述。

二、衣着潔淨,室內溫馨。

愛乾淨,講衛生,成習慣是康熙的健康之友。康熙認爲:不論在家裏或出門在外,人們都應該養成乾淨整潔的好習慣。如果平常注意個人衛生,那麼清爽之氣便會附着於身,否則自身的清明之氣就會逐漸被污穢之氣所取代。康熙帝雖提倡潔淨,但也反對太過潔淨而成癖。

三、飲酒有度,反對抽菸。

康熙不反對飲酒,而反對沉湎於酒中及不節制,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康熙能飲酒而不多飲,只是“平日膳後,或遇年節、筵宴之日飲小杯一杯。”他厭惡貪杯之輩。此外,康熙帝也厭惡抽菸之人。他認爲菸酒對健康的傷害很大,並告誡羣臣要遠離菸酒。

四、清虛棲心,神靜心和。

“寡慮”、“寡嗜慾”、“寡言”,是康熙養生之道的另一招方。康熙認爲一個人若想做到神靜心和,必須堅定自己的意志,不意氣用事。心態自然平和,心志就不會因外界事物的干擾而動搖,就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雜念。若雜念不起,心中清明,即可清察明審,感情和順,自然身健長壽。此外,康熙帝還勸誡後人要心懷寬廣,他在《庭訓格言》中說:“惟寬坦從容,以自頤養而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們把心胸放得寬坦一些,讓心氣平和一些,才能頤養天年。

康熙從不追求長生不老,他認爲人的一生,生長壯老已,從出生到死亡是一個自然過程,是不可遏止的。因而人只能順應自然,多加保養,以求在一定範圍內延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