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場一中開展德育特色活動彙報材料

我校是一所農村國中,多年來,我們根據農村學校實際,力求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學校德育工作,堅持以人爲本,創新德育工作方式,以人文精神培養爲重點,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人文化的教育環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逐步提高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促進了學生和諧發展。現就我校開展德育特色工作情況作如下彙報:

胡場一中開展德育特色活動彙報材料

一、健全德育管理系統

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網絡化實施系統,成立以校長爲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指導與運籌德育工作,同時形成以德育處、校團委負責,年級組長進行協調,值周領導及班主任具體落實,任課教師做好配合工作,同時學生會、團委會協助抓的德育工作網絡化實施系統。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從組織系統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聯繫密切,指揮靈活,步調一致,信息暢通,充分發揮德育管理的效能,從組織上保證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

二、抓好德育實踐活動

(一)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學校的整體辦學品位 學校文化對學生品德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品德發展的學校文化環境,我校從以下幾點入手建設校園文化。

1、制定《胡場一中寢室文化評比方案》、《胡場一中教室文化評比方案》,讓每一位孩子成爲文化布臵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的生活空間多一點青春的色彩。另外,每學期開展一次寢室文化、班級文化大評比並加以表彰。

2、每學年開展一次全校範圍內的學生才藝大比拼,爲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

3、充分利用黑板報評比活動展示學生在班級實際生活中的重要平臺。

4、以班級爲單位,讓學生設計本班關於勵志題材的展板,展示本班的特色。

5、讓每一面牆都會說話。優美的環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奮進向上的力量。學校從進入校園開始進行精心設計,到學校每一個角落,以不同的主題對校園進行文化布臵,讓無聲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或教師進行全方位的教育。

(二)開展課間特色活動,提升學生道德素養

學校在開學初對“誦經典”、“跑隊操”、“唱勵志歌”三特色進行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每天晨讀對頌經典進行合理安排,在大課間對跑隊操活動進行強化,利用晚自習前的時間,各班唱響本班的班歌,本年級級歌、校園歌曲。通過一段時間的集訓後進行合理整編,充分利用每天的大課間對“三特色”活動進行展演,在展演中,學校以月爲單位定期更換經典篇目和勵志歌曲曲目,同時對從出教室到展演活動結束整個過程,從各個不同的細節方面進行重新規範,以達到秩序井然,整齊劃一的目標效果。

(三)打造校園環境“三無”特色,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 (由於學校各方面的提檔升級,成爲周邊兄弟學校參觀學習的場所,而校園清潔問題成爲了主難題。)學校召開專題會議開展研究,最後達成整改的措施,清除校園內公共場所的垃圾桶,把垃圾筐改爲垃圾箱,着力打造校園環境“三無”特色(無清潔工、無垃圾桶、無一片紙屑)。學校通過主題班會、校廣播會對學生進行校園保潔教育,同時把亂丟現象與保潔工作納入班主任工作考評及“文明”班級考評方案中去。隨着管理機制的出臺與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學校又制定了“吃不走、走不吃”的教育措施,讓校園“三無”工程進一步提檔升級。

(四)抓好就餐紀律,規範就餐行爲

食堂是學校住宿生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主陣地。由於學校的德育工作在食堂是一個空白,直接導致了學生在進餐的過程中出現較混亂的現象,甚至出現了學生集體罷餐、損毀學校食堂財產等不良現象。學校根據表現出來的不良現象,組織食堂員工召開專題會議,提高服務意識;對食堂內部進行文化布臵,形成潛移默化的教育;通過學生會、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教育,以達到預期目標。爲了進一步規範學生文明進餐行爲,制定了《胡場一中文明進餐考評細則》,要求學生進入食堂後到達指定的餐桌就坐,直至本桌成員全部到達後由席長進行均勻的分發飯菜,整個就餐過程要求“食不言”,做到本桌成員同吃同走。德育處對學生文明進餐進行考評,從各班抽調一名負責的住宿生組成專班,進行輪流值日,同時與班主任考評掛鉤。

(五)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落實學校德育工作

班主任工作決定了學校德育工作的落實程度。根據學校德育實際情況,學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手冊》、《胡場一中分年級德育目標主題班會》、落實安全教育課及班會課等,切實起到對學生的德育效能。德育處對班主任每兩週一小評,每月一彙總,並納入班主任工作實績考評,評出等級並結賬,並在班主任會議上對做得好的班級給予表揚,對做得不好的班級提出整改意見,讓班主任求真務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確保學校德育工作的良性開展,學生能在德育活動中健康成長。

《胡場一中開展德育特色活動彙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