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階段性總結匯報材料

朔城區六中是2002年成立的,05屆畢業生成績名列全區前茅。當年考入朔城區一中21名,考入朔州市一中12名,聲譽極高,受到家長、社會的認可。進入07年,教師年紀逐漸老化,教學理念嚴重滯後,年復一年的重複昨天的故事,課堂上重教輕學,學生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益不高。因此教學質量在08年和09年連續兩年出現跌波,七年級招生受到影響。

課改階段性總結匯報材料

面對年齡老化,教育觀念落後這一狀況,我們希望上級部門多給 分一些好老師、骨幹老師啊。但實際工作告訴我們,好老師、骨幹教師一下分不來、等不來,只能靠我們自己去培養,通過有效的校本培訓來培養,並先後到江蘇洋思、山東杜朗口、清徐二中、絳縣橫水鎮初會考察學習,借鑑兄弟學校的先進經驗。因此一場聚焦課堂教學改革攻堅戰在六中正式拉開了序幕。

一、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首先在七年級年級全科嘗試。

2、請教育局教研室人員多次和我們共同研究、共同聽課、共同評課,並規範了教師備課行爲。 結合本校實際,自創了適合我校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即“四五六”課改模式。

㈠優質高效課堂四大模塊

高效課堂包括“學、講、練、評”四大模塊,其各模塊所佔時間比例要因課而宜、因生而宜。

㈡優質高效課堂五種課型

1

“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實驗課、自習課”五種課型的結構特徵和教學要求。

㈢優質高效課堂六環節

高效課堂的教學流程包括情境導入、明晰目標,學案導航、自主學習,互助合作、釋疑解難,展示交流、點撥提升,當堂訓練、達標測評,盤點收穫、反思提高六個環節。

二、經過一個多月的實驗,明顯有幾個變化。

1、教師之變:變單幹爲合作,化傳授爲引導

探究性學習的出現,使教師個人不能像以往那樣完全單獨地完成教學工作,因爲單個的教師不能駕馭對學生在知識、方法、過程、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所有指導工作。針對這一方面的情況,根據我們學校的實際,我們制定了集體備課制度,分學科組織了七個學科備課組,由備課組長制定備課和聽課、評課計劃,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內容。每組每週一次集體備課,討論備課情況,並及時交流上週教學情況,重視教學反思,做到“不議不談,不進課堂”,並認真填寫《集體備課活動記錄表》。每組兩週一次公開教學,聽課、評課。學校開放七年級課堂,提倡教師之間隨堂聽課。由於新課程綜合性加大,又沒有以往常用的教參,教師手頭的教學用書也不多,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信息,因此現在到電腦室的教師也多了。

課改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知識的權威地位,位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過去,講臺設在教室的中心,教師往講臺上一站,講臺和教師便成了課堂的中心,久而久之,它成了教師和學生之間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新課堂中,教師從講臺上走下來了,不再“居高臨下”。教師不再把自己當作無所不知的傳授者,而是把自己當成學生的合作夥 2

伴,碰到不會的問題,教師坦誠地說:“我也不太清楚,咱們一起研究。”如果教師說錯了,就勇敢地向學生承認錯誤,放下了架子,反而變得輕鬆。這樣,課堂上出現了喜人的變化,出現了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過去的一言堂的教學方式正在被“你說、我說、大家說”的課堂氣氛所代替。在這種氛圍下,許多教師教師說“經常有驚喜”、“經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學生的頭擡起來了,手舉起來了,話也多起來了。他們主動參與,大膽提問,積極性、主動性被最大限度地調 動起來。

2、課堂之變:變靜爲動,化講爲學

走進七年級課堂,你很快就能發現,現在的課堂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要求學生安靜地聽老師講課,除發言、朗讀外一般不允許學生講話。現在的課堂上,學生可以隨時發言、提問,每堂課都有分小組討論的環節。以往都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現在經常是學生提出問題,又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爭先恐後搶着發言的情況經常可以見到。“活”的氣息洋溢在整個課堂之中。

3、學生之變:變接受爲探究,化被動爲主動

雖然課改推進只有一個多月時間,但教師們普遍反映大部分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很快。以前的學生最喜歡老師給他現成的答案,現在問題一出現,學生會說“讓我們自己想”。學生的潛能得到了充分挖掘,學生的才藝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4、成績之變:

三、課程改革帶來了困惑與思考

1、課改在進行之後,在實施階段似乎全憑教師摸索,缺少專家指導,難免要走彎路,減少一些盲目性,少做一些無用功呢?

2、實驗教師普遍關注課改的評價與考覈制度,都覺得心裏沒底,有後顧之憂,都希望評價制度能早一點出臺。

《課改階段性總結匯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