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彙總(通用12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彙總(通用1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彙總(通用12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篇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短小的、通俗的兒童詩歌,告訴我們要是在大自然的曠野中迷了路該怎麼辦?爲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應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出感情,讀出味道。

這篇課文要求會認的生字只有四個,但每個生字都各具特點。 “針、稠”兩個字我主要抓住了字音,“忠”字抓住了字義,“盞”字抓住了字形。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還注重了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的訓練。由字、詞、句到段都培養了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在進行“忠”和“盞”的教學中把它們與句子結合起來進行學習,拓展延伸到:“除了課文中所說的“忠實的嚮導”以外,還可以說忠實的什麼”和“一( )指路燈”。

教學中,我還插入了遊戲。學生學完課文之後,應對課文有個總體的認識,我設計了遊戲“喜羊羊回家”,不僅檢測了學生是否掌握了課文的生字,還順其自然地過度到寫字。

我還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方式,有:指名讀、自由讀、與同桌讀、範讀、齊讀、小組塞讀,激發了學生讀課文的興趣,在多種方式的朗讀中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在本課的教學中,雖然自我感覺還是很流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高,但是仍有些不足的地方。第一,教師似乎講的有點多,讓學生講的較少。第二,雖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但是對於學生的鼓勵性語言還不夠,沒有能夠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參與的學生還不夠廣泛。第三,課堂上採用了多種形式朗讀,把學生一開始是斷斷續續地朗讀,逐步地過度到正確、流利地朗讀。但還是未能更好地讀出詩歌的節奏與韻味。

今後的努力方向,在備課時,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課堂上多關注學生,以學生爲主體,把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教給學生一種方法,形成一種能力,讓學生懂得如何自學、先學。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篇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學爲題材的兒童詩歌,告訴我們要是在大自然的曠野中迷了路該怎麼辦?爲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1)我國地處北半球,正午時太陽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於是太陽成了我們的指南針;(2)晚上,北極星可以爲我們指示北方;(3)陰雨天,大樹的枝葉稀稠可以幫我們辨別方向,樹葉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樹葉稀少的一邊就是北方;(4)冬天裏,溝坡積雪的多少,也能幫我們判別南北的方向。豐富的知識,秀麗的小詩,一定會把我們和學生帶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結合我的課題《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的實踐與研究》,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注重了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的訓練。由字、詞、句到段都培養了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在進行“忠”和“盞”的教學中把它們與句子結合起來,進行學習,拓展延伸到:“除了課文中所說的忠實的嚮導以外還可以說忠實的什麼”,“北極星是盞指路燈”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等。在學完四種辨別方向的方法後,讓學生結合自己蒐集的資料,說說還有哪些可以辨別方向的方法。有的學生說可以根據樹木的年輪辨別方向:“年輪寬的一面是南面,年輪窄的一面是北面”;有的學生說可以根據果子的顏色來辨別方向:“果子顏色深的一面是南面,果子顏色淺的一面是北面。”等等。然後再讓學生像課文中所寫的那樣再說一段話。讓學生在交流中實現資源共享,豐富知識。給學生充分的語言訓練時間,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2、利用簡筆畫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在理解第5小節“溝渠裏的積雪哪邊化的快哪邊化得慢,化得快的那邊是南面還是北面,爲什麼?”時,應該是溝渠裏的積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面,化得慢的一面是南面。對此,學生不容易理解,因爲按照常識,應該是南面照到的陽光多,積雪化得快。我就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簡單地畫出溝渠,陽光從南面照過來,由於被溝渠的壁擋住了,所以陽光先照到溝渠中北面的積雪,所以北面的積雪先化,南面的積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觀的簡筆畫,學生就一下子理解了。

3、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方式,有:指名讀、自由讀、與小夥伴合作讀、接龍讀、範讀、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小組合作讀,激發了學生讀課文的興趣,在多種方式的朗讀中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篇3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普類詩歌。全文共有六個小節,用簡短的語句介紹了四種辨別方向的方法。

這首詩歌和以前富有童趣的兒童詩歌有所不同,要讓學生在讀反覆讀中理解詩歌的同時,還要學會辨別方向的方法。我們課題組要求我執教這篇詩歌來共同探討詩歌的教學,這對我也是一項新的挑戰,因爲在一冊教材書中,就一篇或兩篇的詩歌,有可能自己上得不好,但能使自己在詩歌教學中有所突破,迎難而上吧!上完課,自己感覺上的不是很好。回頭再想一想這節課,感覺自己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的以下幾個環節還不錯。

1、結合學生熟悉的兒歌幫學生理解文本。記得孩子們上一年級時在“語文園地”中學過一首辨別方向的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這是晴朗的早晨辨別方向的方法,我先出示兒歌讓孩子們讀一讀,再次重溫太陽在東方時四個方位的方向。並由此告訴孩子們我國處在北半球,中午時太陽在南方,這樣孩子們面向太陽所在的南方,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各個方向的方位,孩子們就在輕輕鬆鬆的“指一指,做一做”中明白了第二小節“太陽爲什麼是個忠實的嚮導”?讀起來就胸有成竹、明明白白。

2、藉助圖片幫學生理解詩歌中的詞語或句子。詩歌中有幾個孩子們不理解的詞,我藉助多媒體課件蒐集了許多圖片幫孩子們理解。例如:平時孩子們很少去觀察一棵樹北面葉子與南面葉子的不同,而詩歌告訴我們大樹南面的葉子“稠”,北面的葉子“稀”。“稠”和“稀”對於二年級孩子來說是個新詞,我就通過圖片讓孩子們感受樹葉的“稠、稀”,既理解了詩歌,又形象直觀地明白兩個詞的意思。還有第五小節中的“溝渠”,孩子們也不理解,我也蒐集了幾張圖片,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溝渠”。還蒐集了“北極星與北斗星”的圖片,讓孩子們知道了北極星的位置。這樣通過直觀的圖片,不用老師費多少脣舌,孩子們在自己的觀察中理解了詞語、句子。

3、在反覆的朗讀中理解詩歌。詩歌的第六小節:最後課後有個問題:化得快的是南方還是北方?我讓孩子們帶着這個問題去讀這一小節。孩子們讀了一遍後我問他們這個問題,大部分孩子都說:“化得快的是南方,北方化得慢!”我再讓孩子們邊看圖邊讀,再來思考一下,一會兒孩子們還有一部分堅持剛纔的答案,一部分同學否定了剛纔的答案。我在圖片的南方畫上了太陽,讓孩子們再邊讀邊動腦想一想。就這樣在反覆的閱讀中,全體同學都得出了正確的答案:化得快的是北方,因爲太陽在南方,北方接受的陽光多,因此化得快。所以,在上課時我們要相信學生,他們的潛力是無窮的。我想他們自己得到的答案比我直接告訴的答案會記得牢固得多吧。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篇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以詩的形式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和積雪,知識豐富,形式新穎、這是一首兒童詩歌。詩歌易讀易懂,節奏感強,詩句韻腳整齊,在教學中我就利用畫圖和實地觀察來幫助學生理解,可能比直接用文字敘述來理解的方法就簡單多了,果然,學生都學會了。我接着讓學生說說觀察到的大樹爲什麼南面的樹葉稠,北門的樹葉稀?請你能用上“因爲……所以……”這個關聯詞語回答,再能把課文中某個小節的內容說清楚嗎?在學完四種辨別方向的方法後,還進行拓展練習,誰還知道大自然中還有什麼天然的指南針,它怎樣給我們指方向?讓學生結合自己蒐集的資料像課文中所寫的那樣再說一段話,給學生充分的語言訓練時間,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文方式,有:指名讀、自由讀、與小夥伴合作讀、範讀、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小組合作讀,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使學生在多種形式、多次讀文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也掌握了一些辨認方向的方法。

在語文課堂裏,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裏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教學第三段,讓學生當北極星考一考學生怎樣辨別方向;再如教學第四自然段,讓學生演大樹,自我介紹大樹指點方向的方法。把枯燥的科學性知識,以往的語言,本課學習的語言,加以運用和創造,這正是語文學習的重點。根據低年級的學生特點,採用演示、表演節目、口語交際、朗讀、比較,即看、讀、聽、想、演等手段讓孩子感悟詞語、句子、意境……也許給了孩子感悟這個支點,孩子就能撬起語文這個地球。教學“太陽”指點方向時,通過當太陽幫迷路的小孩指點方向的遊戲中,巧妙地把太陽在早上、傍晚的所指方向蘊含其中,並積累詞語“旭日東昇”“夕陽西下”;再如對“忠實”這一詞語的理解,在讓學生理解“太陽爲什麼是個忠實的嚮導”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值得自己信任、可靠的人和事,使語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自然段的難點是如何在黑夜裏找到北極星,利用課件形象演示後,讓學生找找兒歌的後半部分,巧妙的把找北極星的方法集於易讀易記孩子喜聞樂見的兒歌中;如教學“第五自然段”,通過實驗學生知道溝渠裏的雪哪邊化得快,哪邊化得慢後。讓學生改寫這節詩句,實現了讀寫遷移;如在教學完四種天然指南針後,把它們是怎樣準確指點方向歸納爲“我會填”,讓學生自由說、開火車說、沒有發過言的站起來說,全面參與,大面積練習。在最後,我提出了“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不僅是拓展學生的思維,更是引導學生更開放地學習語文,並培養學生學會課外蒐集資料的興趣,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

“ 同上一節課”真好,讓我學到了同行老師的優秀教學方法,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篇5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學過程中,我請學生說說在冬天溝渠裏的積雪是如何爲人們指明方向的?這時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在冬天溝渠裏的積雪,融化比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較快的是南面。”而另一位學生卻說:“融化比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較慢的是南面!”

當時我心想:課本上不是已經描寫得很清楚了嗎?怎麼會不明白呢?” 然後我就說:“冬天的太陽在偏南邊,你看,”我在黑板上簡單的畫了一個溝渠的示意圖。 示意圖一畫出來,我立刻發現從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是溝渠的北邊,因爲它面朝南!這時候我連忙說:“看,楊天毅說得很對,真是溝渠裏的積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爲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溝渠的北邊,所以是哪邊的雪先化呢?”這時候我班學生一下都看懂了,齊聲說:“北邊!” 然後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說:“如果這不是一個溝渠,而是一座山呢?”並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山,這時立刻就有學生說:“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對!”這時我及時地給予了肯定,心裏也挺高興,終於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同時

我也爲自己在寫教學設計時的不仔細感到很自責。這節課正是由於學生的提示,我纔沒有出現知識性的錯誤。

教學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後,我才徹底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纔是真正的主體,那麼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鍵就看教師如何去把握課堂了。可以這麼說,孩子們能和老師共同把握課堂的.方向,這堂課纔是孩子們真喜歡的課!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篇6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介紹自然常識、拓寬學生視野的課文,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於國小生來講非常有趣。豐富的知識,秀麗的小詩,把我們帶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認爲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的接受信息;人腦並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輸入信息,而是主動地構建對信息的解釋。因此,本課以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爲主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拓寬視野。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讀中悟,以朗讀爲突破口,這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具體操作步驟爲: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細讀品位,突破難點;感情朗讀,突出重點。同時,我運用課件簡化並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對理解了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篇7

這是一首簡明通俗,同時包含豐富的自然知識的兒童詩歌,向孩子們介紹了大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詩歌易讀易懂,節奏感強,適合朗讀,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激發對大自然的探索慾望。

現在的孩子閱讀量普遍較大,課文中的內容學生可能已經在課外閱讀中接觸過。所以,教學時要用他們對知識的探索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他們在疑惑中閱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閱讀中瞭解自然現象,在尋找中感受自然科學帶來的樂趣。

本課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爲主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拓寬視野。教學本課,要讓孩子們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體會大自然的奧祕與情趣,學會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科學知識。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大家的收穫可真不小。其實,在大自然中處處充滿了神奇與奧祕。我們一定要細細觀察,多多思考,還要通過看書、上網等多種方法蒐集各種資料,這樣我們才能在科學的世界裏遨遊、飛翔。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篇8

人教版第五個單元主要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非常強的文章,處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識課,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二年級學生生活經驗膚淺,方位感很弱,雖然在數學課上學過辨別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課的實際生活中的立體感知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我把“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作爲教學重點。難點是“啓發學生孩子要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做生活的有心人。”因爲,生活當中處處有語文。從生活走入文本,再從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機結合。我想,這樣就是學習語文的樂趣和意義所在吧。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1、在識字部分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學習識記生字。並採取都種形式幫助學生識記。

2、.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文方式,有:指名讀、自由讀、默讀、女生齊讀、男生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小組合作讀,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使學生在多種形式、多次讀文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3、能運用自己製作的圖片、簡筆畫並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對理解了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4、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很高傲,回答問題很積極,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

5、在片段表演方面,學生配合的很融洽,表演很精彩,受到聽課老師的好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篇9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學過程中,我請同學說說在冬天溝渠裏的積雪是如何爲人們指明方向的?

這時一位同學站起來說:“在冬天溝渠裏的積雪,融化比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較快的是南面。”大部分學生表示贊同,而另一部分孩子似乎有不同的意見,但也說不出我們來。一同學說:“融化比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較慢的是南面!”他的話立即引起了同學們的議論,教室裏頓時熱鬧起來,但是沒有誰能說服對方。 當時我想課本上已經寫了,怎麼會這樣呢?我說:“冬天的太陽在偏南邊,大家看。”爲了讓他們明白,我在黑板上簡單的畫了一個溝渠的示意圖。

示意圖一畫出來,立刻同學發現了問題所在。他說:“從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是溝渠的北邊,因爲它面朝南!”這時候我連忙說:“看,說得很對,溝渠裏的積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爲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溝渠的北邊,所以是哪邊的雪先化呢?”這時候我班學生一下子恍然大悟,異口同聲地說:“北邊!” 然後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說:“如果這不是一個溝渠,而是一座山呢?”並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山,這時學生立刻回答說:“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對!”這時我及時地給予了肯定,心裏也挺高興,終於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

課前對這個問題想的太簡單,以爲孩子們能理解,結果呢,卻不是這樣。以後對學生活動的預設要更多些更全面些,孩子們能和老師共同把握課堂,這纔是學生真正喜歡的課!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篇1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充滿科學性與知識性、秀麗有趣的小詩,如何讓孩子覺得大自然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對大自然充滿嚮往與探索的興趣?這是我備課時一直考慮的問題。本課的教學有三點自己比較滿意:

  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以讀帶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讀出感情,讀出味道。本詩是寫自然科學常識,要讓學生邊讀邊想,讀懂其中的科學知識。我在教學中大膽放手,將理解課文內容的機會交給學生,用學生對知識的探索代替我對課文的講解、分析。首先,我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在野外迷路了會怎麼辦?”接着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通過小組討論、集體彙報等形式,學習課文中的四種方法。在小組學習時我及時巡視指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學到的方法,並找到相應的段落再讀,然後請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學生用自己的話或書中的句子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小組學習之後,我又引導學生集體彙報、進行總結。如學習大樹一節:學生說我知道大樹也能告訴我方向。枝葉稠的一面是南方,枝葉稀的一面是北方。我又問:“爲什麼會一面稠,一面稀呢?”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理解,從而也更進一步理解了課文所蘊含的知識。

  二、利用簡筆畫,突破難點。

溝渠裏的積雪怎樣給我們指引方向,教材只給我們說“看看哪邊化得快,哪邊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到底哪邊是南,哪邊是北,卻沒有幾個學生清楚。爲了突破這一難點,我採用了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我畫了一條溝渠,裏面一面的雪多,另一面的雪少,請學生判斷到底哪面是南,哪面是北,並說明理由。剛開始,不少學生認爲雪多的一面是北,少的一面是南,理由是太陽在南邊,把南邊的雪曬化了。只有一名學生認爲雪少的一面是北,雪多的一面是南。此時我沒有急於給學生一個準確的答案,而是讓他們再讀課文,看看自己的理解有沒有改變。

孩子們再次思考,但仍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此時,我在溝渠的一邊畫了一個紅紅的太陽,請學生再來判斷。這樣一來學生馬上明白了,原來積雪多的一面是南方,而積雪少的一面是北方,因爲溝渠的邊沿擋住的南邊的太陽光。爲了考察學生是否真的明白,我又畫了一座小山包,一邊積雪多,一邊積雪少,請學生判斷方向。這次學生馬上明白了積雪多的是北房,積雪少的一面是南方。接下來我又畫了一條寬寬的街道,兩邊是高樓大廈,請學生判斷是街道南邊的雪化得快,還是北邊的雪化得快。學生經過認真思考,也很快給出了答案:街道北邊的雪化得快,街道南邊的雪化得慢。

  三、巧妙延伸,拓展激趣

學完全詩,在拓展環節我提出問題:“除了課文中介紹的在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你還知道哪些天然指南針呢?”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探索自然的奧祕,也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不僅是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更開放地學習語文,培養學生學會課外蒐集資料的興趣,更訓練了學生的語言。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篇11

人教版第五個單元主要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非常強的文章,處置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識課,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讓小朋友覺得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是那麼神祕、那麼有趣……於是在自身對課改新大綱感悟和認識上,具體體現以下幾點:

1、品味美感。詩歌教學應更強調多讀少講,讓同學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出情感,讀出味道。在讀本文時,讓同學邊讀邊考慮,讀懂其中的科學知識。而不是一味的講解灌輸,讓小朋友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而理解文章。這也防止了將本文變成常識課。讓小朋友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裏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同學的評價,重視發揮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潤、去涵養、去提升同學人文素養和品味。

2、重交流。 這堂課裏首先做到教師和同學語言的融合,教師的語言是談話式的,不是問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親切的師生無拘無束,平等的對話。其次創設各種情境進行交際,如:教學第二段時,教師扮演迷路的小孩,同學當太陽指點方向;又如:教學第三段,讓同學當北極星考一考同學怎樣區分方向;再如教學第四自然段,讓同學演大樹,自我介紹大樹指點方向的方法。讓同學根據理解充沛的說,很好的鍛鍊了同學的表達能力。

3、拓展。在本課中我重視了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重視通過鑽研、利用教材,引導同學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如教學“第五自然段”,通過實驗同學知道溝渠裏的雪哪邊化得快,哪邊化得慢後。讓同學改寫這節詩句,實現了讀寫遷移;如在教學完四種天然指南針後,把它們是怎樣準確指點方向歸納爲“我會填”,讓同學自由說、開火車說、沒有發過言的站起來說,全面參與,大面積練習。在最後,我提出了“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不只是拓展同學的思維,更是引導同學更開放地學習語文,並培養同學學會課外蒐集資料的興趣,加強了同學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並且讓同學仿照詩歌的形式寫一寫,說一說。更爲小朋友們拓寬視野做好鋪墊,讓小朋友們願意閱讀相關書籍,豐富自身的只是儲藏。

待改進的地方:

1、因爲平時很少講公開課感覺很有些緊張,放得不開。我想自身在以後更多的關口中,都應該淡然處之,坦然面對,這樣才更能發揮展示課堂的機智。

2、在努力想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中自身的語言還是有些急躁。

3、在交流環節上可以用小紙條將四種天然指南針區分的方法以列表的形式在班上分小組討論後在交流。更能體現同學的自主。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篇12

這是一首以自然科學爲題材的兒童詩歌,向孩子介紹了在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這首詩歌易懂,很能引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興趣,並使他們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現象。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良好。

由於國小二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對於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所以在課程開始的時候,我以遊戲爲載體,引導學生學習了生字詞,同時在課文學習過後加入了挑戰:看圖片找方向。利用巧妙的語言將學生的學習激情調動起來。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穿插字詞教學,做到詞不離句,讓學生從字到詞,從詞到句逐步理解到運用。在理解“溝渠”一詞時,我並沒有乏味的說教,解釋。而是先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理解,再結合圖片理解詞語,做到了圖文結合。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發散了思維,還理解了詞語。在“盞”字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觀察,學生很快的辨認出這個字的書寫要點。還有在課堂中隨時糾正學生回答問題的不完性,培養他們從小就要有說完整句子的習慣。

第三自然段的難點是如何在黑夜裏找到北極星,利用課件講解方法後,我讓學生在圖片中找找北極星,這就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了實際中。在教學第五小節時,學生通過討論、畫圖的方法知道了溝渠裏的雪哪邊化得快,哪邊化得慢。最後,我提出了“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不僅是拓展學生的思維,更是引導學生更開放地學習語文,並培養學生學會課外蒐集資料的興趣,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

這節課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同時也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堅信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