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

   我們的未來不是夢,是心中的希望,明天的太陽,只願站在路的盡頭,回首,留下一個微笑在臉上,一個永恆在心中。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搜整理的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更多精彩內容請及時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_篇一

圓柱與圓錐這一單元是國小階段立體幾何的最後一部分內容。本節課是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幫助學生充分理解表面積、體積計算方法的重要一課。因而,準確清晰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對後續學習有着根本性作用。

本課的重點是圓柱和圓錐的特徵認識,難點是圓柱與圓錐高的認識。回顧今天的教學,雖不是很完善,卻面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還是有一絲驚喜。

驚喜:學生問出了有思維含量的問題

新模式的課堂結構,要求學生在預習之後要會問一問。會問,是學生是否真正預習的一個體現。今天學生的某些回答讓我有些意外。如在認識了圓柱的高後,有學生說出:“我認爲圓柱有無數條高。”在我的追問下,學生又語出驚人的說出:“因爲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它的高就是長方形的兩條長之間的距離,這些距離都是相等的。”我繼續追問:“是不是還有補充理由呢?”引發學生思維,學生進而很快發現其實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垂直線段是無數條的,而且都是相等的。在認識了圓錐時,學生很快就用自己的語言理解圓錐:“從圓錐的頂點往底面作垂直線段,應該正好是在底面圓心的。”“圓錐只有一條高。”對於難點的理解真可謂是順暢啊!

  發現與思考:

重難點的順利突破,在於學生有了直觀物體的感知,並且有了製作的經驗感受,通過製作有所思考。這也就是教學的起點,所謂以學定教。學生喜歡動手,課堂上讓他們看一看,摸一摸,一個個興致盎然,思維也相對自然活躍起來。看來動手操作的形式要多關注,要努力做到適度而有效。對於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思考怎樣設計合適的學生操作內容方式。

  努力方向:

實踐反思,走向課堂藝術的嫺熟自然,潤物無聲。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_篇二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就《圓柱和圓錐的認識》這節課,反思有以下幾點:

  一、對圓柱的認識進行重點引導

認識圓柱時,由於學生對圓柱已有了一些直觀的認識,教學中我先創設情境猜一猜,找出圓柱和圓錐,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再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和圓錐,我適時地進行點撥,讓孩子明白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在此基礎上,結合圓柱的直觀圖,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認識了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並對圓柱的側面教學作了重點說明,引導孩子沿圓柱的高剪開,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同時還用多媒體動畫加以演示,孩子學起來很開心,達到了水到渠成效果。併爲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學習作了鋪墊。

  二、注意學習方法的遷移

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認識在研究內容上有其相似之處。我引導學生對學習的方法進行有效地遷移,同學們從面(面的個數、面的特徵)、直觀圖、高(什麼是高、高的條數)等幾個方面,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觀察、研究之中。在小組合作學習、展示交流中,適時地交流和組織閱讀課本,學生對於圓錐有了很好的認識。

  三、注意對比

圓柱和圓錐認識以後,我讓學生對於圓柱和圓錐的特徵進行了有效的對比。從而使學生對於圓柱和圓錐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認識,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系統。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在我們的教學中要注意教材編排的特點,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機整合,有層次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和空間想象能力,理解事物間的相互聯繫,注意數學思想的滲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立體觀念。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_篇三

對於這種認知課型,我的整體設計是想讓學生“自主探究,快樂分享”,讓學生在研究中對所學知識有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使學生有備而來,對課堂充滿自信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爲什麼我的這節課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偷影子的人》,說的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因爲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成爲需要幫助者的心靈夥伴,爲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而我在外面不斷的學習新的理念、新的課程、新的模式,其實只是偷到了別人的影子,並沒有讓這些影子在我的課堂上點亮的光芒,只做到了形影相隨,而未做到形影相“髓’,讓其精髓體現在自己的課堂中。這兩天我在不斷的思考:如何將這些影子更好的突出重難點?如何讓這些影子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如何讓這些影子在我的課堂中點亮光芒呢?我相信這將會在我的教學課堂上找到答案。

對於《圓柱和圓錐的認識》這節課,我在設計時注重了:

1.關注生活,初步感知圓柱和圓錐。

引導學生對照實物體和模型,在頭腦中形成圓柱和圓錐的表象,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

2.動手實踐,深入瞭解對圓柱的特徵。

認識圓柱時,引導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動,進一步探索圓柱的特徵。在此基礎上,結合“樂學“卡,讓學生自己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的含義。這一過程,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

3.運用遷移,自主探究圓錐的特徵。

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認識在研究內容上有其相似之處。認識圓柱後我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回顧:圓柱是從側面、底面、高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的。引導學生利用圓柱的學習方法去自主學習交流圓錐的特徵。然後,通過適時地交流和組織,學生對於圓錐有了較好的認識。

當整節課結束時,我認識到教學中的“導”確實應該引起我的重視。使我深深的意識到這節課留下了不少問題:

首先重點不突出。由於在設計時更多的放在如何讓學生自主,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反而使教師的作用顯的無力,顯的無所適從。

其次,圓柱和圓錐的高處理不太清晰。主要是教師沒有及時的引導學生,沒有在難點上花時間,讓學生真正的明白清楚,只是走過場。


更多數學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