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人大學聯考專升本藝術概論

想要在成考中發揮出色,複習好藝術概論很重要。那麼關於成人大學聯考專升本藝術概論的內容有哪些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成人大學聯考專升本藝術概論,希望大家喜歡。

2017成人大學聯考專升本藝術概論

  成人大學聯考專升本藝術概論

第一種,“客觀精神說”。認爲藝術是“理念”或者客觀“宇宙精神”的體現。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是較早對藝術的本質進行哲學探討的學者。柏拉圖認爲,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藝術世界僅僅是第三性的。德國古典美學集大成者黑格爾,對藝術本質的認識同樣建立在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之上。中國南北朝的劉勰認爲文是道的表現,道是文的本源。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爲,“文”只不過是載“道”的簡單工具,即“猶車之載物”罷了。這樣一來,“道”不僅是文藝的本質,而且是文藝的內容,“文”僅僅是作爲“道”的工具而已。顯然,這種“文以載道”說同樣把藝術的本質歸結爲某種客觀精神。

第二種,“主觀精神說”。認爲藝術是“自我意識的表現”,是“生命本體的衝動”。德國古典美學的開山祖康德認爲,藝術純粹是作家藝術家們的天才創造物,這種“自由的藝術”絲毫不夾雜任何利害關係,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強調藝術創作中,天才的想象力與獨創性,可以使藝術達到美的境界。康德的這種意志自由論成爲後來的唯意志主義的思想來源之一。處在19世紀和20世紀轉折點上的德國哲學家尼采,更是將其推向極端。尼采認爲,人的主觀意志是世界上萬事萬物的主宰,也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因。在尼采那裏,主觀意志被說成是主宰一切的獨立實體,本能慾望被誇大爲具有無限的能動性。尼采是從美學問題開始他的哲學活動。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劇的誕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羅和酒神狄奧尼索斯的象徵來說明藝術的'起源、藝術的本質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義等等,它們成爲尼采全部美學和哲學的前提。在我國古代的文藝理論批評史上,南北朝時代是文學日益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抒情言志的特點得到重視。但是,這個時期有的文藝評論家把“情”、“志”歸結爲作家藝術家個人的心靈和慾念的表現,根本否認文藝與社會現實的聯繫。宋代嚴羽的“妙悟”說和明代袁宏道的“性靈”說,也是把主觀精神的表現和抒發當作文學的藝術本質特徵。

第三種,“模仿說” 或“再現說”。西方文藝思想史上,從古希臘以來,“模仿說”一直是很有影響的一種觀點。這種觀點認爲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發展到後來,更認爲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再現”。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個以獨立體系來闡明美學概念,成爲在他之前的希臘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認爲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現實世界的真實性,從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現實的藝術真實性。與此同時,亞里士多德進一步認爲,藝術所具有的這種“模仿”功能,使得藝術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現象世界更加真實。俄國19世紀革命民主主義者車爾尼雪夫斯基從他關於“美是生活”的論斷出發,認爲藝術是對生活的“再現”,是對客觀現實的“再現”。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基本論點是藝術反映現實,但他所理解的現實生活,不僅包括客觀存在的自然界,而且包括人們的社會生活,使其更加具有深刻的社會內容。

中外藝術史上還有“形象說”、“情感說”、“表現說”、“形式說”等多種頗有影響的說法。歷史上不同時代的思想家、美學家和藝術家們,都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去探究藝術的性質特點和基本規律,提出了許多精闢的、頗有意義的見解。

(2)藝術本質問題的科學理論基礎。人類社會生活從總體上可以劃分爲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兩大組成部分。爲滿足這兩種生活所分別進行的生產活動,稱作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物質生產是爲了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它的成果構成了人類的物質文明。精神生產是爲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它的成果構成了人類的精神文明。藝術生產作爲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則是爲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它的成果構成了人類光輝燦爛的藝術文化寶庫。

馬克思明確提出了“藝術生產”的概念,將“藝術”與“生產”聯繫起來考慮,從生產實踐活動出發來考察藝術問題,把藝術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這在美學史和藝術史上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創舉。“藝術生產” 理論對於揭示藝術的起源和藝術的發展,揭示藝術的性質和藝術的特點,以及揭示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鑑賞這樣一個完整的藝術系統的奧祕,都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成考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方法

1、切忌的閱讀方法。

根據我的經驗,我發現許多考生在閱讀中多存在以下的不良習慣,這裏特別指出,希望能夠引起考生的注意,並加以避免改正。

(1)“指讀”,即爲了“集中注意力”,用手指或筆尖指着文章逐詞閱讀。一遇到生詞,便停頓下來,無法在通篇理解的基礎上繼續進行閱讀。

(2)“脣讀”,即有的學生在閱讀中喜歡讀出聲來,或即使不出聲,嘴脣在動,或腦子裏也在想着讀音,無形當中影響了大腦的思維速度。

(3)“回讀”,即在閱讀中遇到生詞或不熟悉的短語時,返回句首甚至段首重讀;還有相當多的學生對閱讀已經產生心理定勢,即認爲自已第一遍肯定讀不懂,因此反覆多遍,浪費很多時間。

(4)“譯讀”,即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進行逐詞逐句的翻譯,通過譯成母語來輔助理解。由於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習慣於在不加限定的時間內,對一小塊文章精雕細琢,導致了逐詞閱讀接受信息的習慣。

2、在閱讀速度方面,要以較快的速度從大量材料中捕捉有關信息,學生必須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不是逐詞閱讀,而是按意羣(meaningful group)掃視、連貫閱讀;不是拘泥於個別詞句的理解,而是力求融會貫通,掌握通篇中心思想;不是通過翻譯來理解,而是使英語的文字在大腦裏直接產生意義。只有這樣,閱讀速度才能加快,理解的準確率纔會提高。

3、在閱讀理解方法方面,應看準題幹,根據不同的目的,採用不同的方法。一般說來,有快讀、查讀和細讀三種。

(1)快讀(Skimmming)。快讀的目的是用瀏覽全言語的方法瞭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題思想,並對文章的結構有個總的概念,快讀時,應特別注意文章的開始段、結束段、文章中每段的段首句和結尾句以及篇章連接手段和行文中的信息詞(signal word),因爲它們往往是對文章內容的最精簡概括,是左右文章大意的關鍵。

(2)細讀(Reading for full understanding)。找到文章中的有關範圍以後,即在該範圍內逐句閱讀,特別對關鍵詞、句要仔細琢磨,以便對其有較深刻、較準確的理解和掌握。不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而且要通過推理、判斷,弄清文章“字裏行間”潛在意思。在細讀時,對沒有學過的生詞,可根據上下文或自己的背景知識等來推測其意義;對難以看懂的長句,可藉助語法手段,對其加以分析,以達到透徹理解。

4、打下堅實的語言功底。

當學生普遍瞭解了閱讀方法與技巧後,都感到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再往後就感到提高不是太大,這主要是因爲頭腦中的積累不夠,因此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應把握以下兩個方面:

(1)掌握大綱要求的詞彙量,熟練掌握英語的語法及慣用法,在平時學習中注意對所學的語法知識加以歸納總結,達到熟練運用。

(2)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大量的閱讀實踐,只有在大量的閱讀中,才能建立語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技能。但應注意的是這種閱讀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平時閱讀時,把精讀和泛讀的內容區分開,定期進行閱讀效果總結。同時,還應有意識地擴大閱讀面,看一些有關英、美等國的社會文化背景的材料和科普讀物,這對於提高理解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英語寫作應對策略

有一部分考生在考試時一見到作文題,便感到很對自己的胃口,覺得有很多內容要寫。於是乎千言萬語涌上心頭,寫着前一句想着後一句。往往前句尚未寫完便接上了後一句,辛辛苦苦寫了一大堆(甚至有寫11個自然段的)猶覺餘意未盡。結果令判卷的老師頭疼不己,無法繼續往下看。原因就在於這種沒有構思、未理提綱的作文章法太亂,語言質量差。無論是四、六級考試還是研究生入學考試,我國的作文試題都是規定式作文(controlled writing),這跟國外考試(如TOEE)不一樣。因此,寫作時必須按給出的提綱或提示去寫,任何過於放任自由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更不要另有所圖,滔滔不絕。這是進入實際操作前的一個基本認識問題,稍不留神就會出問題。

要控制這種“意識流”的寫法,必須嚴格按照三點提綱來寫。假如第一段要求描述某個現象,務必不要先進行原因分析,否則到了第二段該分析原因的時候就沒東西可寫了。明智的做法是投其所好,該如何就如何,這一原則適用於所有的考試。另外,有的考生一方面有話則多,一發而不可收,控制不了自己;一方面無話則隱,該說的話沒有說出來。我們不妨把作文的要求量化到每一個段落:一篇200詞左右的作文一般不會超過15句話,把這15句話根據題目要求分配到各段中去,每一段大模只說那麼幾句話,絕不多說。事實上往往是說得越多,錯誤越多。因此,跟着提綱走,每一段不要寫得太多,點到爲止,見好就收,這纔是最穩妥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