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風俗文化

重慶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裏集天地之靈氣,是不可不去的好地方。在重慶你能夠感受到當地濃濃的地方特色和傳統民俗風情,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重慶風土人情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重慶風俗文化

  重慶風俗文化具有獨特的巴渝風情

巴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一部分。"炎黃"的始跡在黃河流域,而從夏禹始,先民的傳聞則已開始南漸。禹的出生地相傳有三處,都在長江流域,即四川、江西九江和安徽。據大量史籍所載,禹應是生於四川境內的汶山郡廣柔縣石紐鄉,娶於江州塗山。古江州就是今日之重慶。秦滅巴國設巴郡後,巴人更是長足步入了漢化的過程。

三千多年來,重慶處處留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印痕。渝鄂交界處,有屈原、王昭君的故里;涪陵周易園,是程朱理學的發祥地;大足石刻,彙集了中國唐、宋時期石窟藝術的大量珍品;合川釣魚城,保存着南宋軍民抗擊蒙哥軍隊入侵的古戰場遺址。歷代詩人如李白、杜甫、劉禹錫、蘇軾、陸游、郭沫若等,都在這裏寫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巴渝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春節拜年、十五觀燈、清明祭祖、中秋賞月以及懸酒幌、趕廟會、坐花轎、放風箏等民風民俗,涵蓋婚喪嫁娶、文娛遊戲、鬼神觀念、崇拜禁忌、歲時節令、工商交易等各個範疇,與中國其他地區比較,無不大同小異。

由於重慶地域閉塞,道路坎坷,氣候溼熱,巴渝人在衣食住行娛樂等生活方式與習俗上,又帶有自己十分獨特的色彩,爽直中帶幾分魯莽,熱情中帶幾分狡黠,幽默中帶幾分土俗,認真中帶幾分滑稽,閒逸中帶幾分急躁,寬容中帶幾分排外。

民間將其歸納爲"重慶十八怪" (泛指數),所謂:七十歲叫"女娃兒"不爲怪,八十歲喊(稱)"崽兒"很自在,男人染髮裝"老外",女人的肚臍眼在衣服外,說話着急像比賽,"言子兒"(地方俗語)又多又古怪,"麻辣燙" (火鍋)越熱越要賣,不吃小面不自在,爬坡上坎當小菜,坐車沒得走路快(堵車),路邊打望(東張西望)好愉快,棒棒(力夫)滿街找買賣。重慶豐富多彩的地方戲劇、曲藝、繪畫、手工藝品及羣衆節令活動等,也頗能反映巴渝風俗民情。

  重慶民間流傳的民俗藝術

1、綦江農民版畫

重慶市綦江縣是一個以農業爲主的山區縣,這裏盛開着一朵散發着泥土芬芳的版畫奇葩——綦江農民版畫。綦江農民版畫將石刻、木雕、泥塑、剪紙、挑花刺繡、蠟染等古老的民間工藝融入版畫之中,使版畫藝術充滿了生動、活潑、亮麗、質樸、稚拙、幽默等特點。

2、銅梁龍燈

銅梁縣位於重慶市西北部,縣城距重慶市103公里。銅梁龍燈既是彩扎的龍和燈,又是以龍和燈爲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樂、美術、手工藝品爲一體的民間綜合藝術。銅梁龍的特徵可歸納爲大、長、活三個字。“大”不僅指體形,且指造型誇張,美工上集國畫、素描、剪紙、刺繡等技巧爲一體,並參考戲劇臉譜的描繪手法,彩筆走脊、描箸,着重突出龍的氣質,使其神采豐腴、氣勢磅礴。

3、酉陽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舞蹈,它始於唐代,流傳至今。跳擺手舞,少則數十人數百人,稱“小擺手舞”;多則數千人至數萬人,叫“大擺手舞”。其舞蹈形式有“單擺”、“雙擺”、“迴旋擺”等;舞姿多模仿跋山涉水、農事勞動、戰鬥姿態、巖鷹展翅、日常生活。這些舞蹈動作,舒展大方,生活氣息濃郁表現出土家人粗曠豪放的民族性格。每逢節日喜慶,土家人都要到“擺手堂”或草坪、院壩跳擺手舞。

4、九龍楹聯

九龍坡區九龍鎮地處重慶西郊,轄6個自然村、4個居委會,農業人口8000餘人。20餘年來,九龍鎮不懈地探索發展特色文化的路子,以楹聯創作爲龍頭的羣衆文化活動紮根民間沃土,通過書畫、篆刻等載體,十登山城,八上成都,九出三峽,七渡扶桑。

九龍楹聯以其生動的形式、高雅的格調、獨特的韻味,輔以書法、金石,頗具觀賞性。至1999年底,九龍鎮有3600餘人次的羣衆已經創作出作品24000餘幅,其中有萬餘幅作品廣泛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並有260餘幅僂刻在木、石、竹、磚、不鏽鋼等材料上常年懸掛各地;已經編印《九龍楹聯》22輯,累計上萬冊。2000年3月,九龍楹聯獲得了“巴渝十大民間藝術”的稱號。

5、梁平三絕

傳統的梁山燈戲、梁平年畫、梁平竹簾被譽爲“梁平三絕”。曾被譽爲川東奇葩,2000年被評爲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一。

梁山燈戲

俗稱“包頭戲”,是梁平土生土長的民間戲曲劇種。遠在明正德年間(1506--1522),它就從民間“玩燈”和“秧歌戲”中脫穎而出;到清代中期,梁山燈戲遍及城鄉,逢節日盛會,築臺競演,逐漸向周圍傳播,形成了長江中下游和南國13個省市數百個縣、滲透幾十個劇種的“梁山調腔系”。

梁平年畫

曾被譽爲“天府之國”三大年畫之一。梁平年畫起源於清初,已有300多年曆史。它用浪漫主義手法,大膽的藝術提煉,以驅邪納福、喜慶吉祥、歷史故事等爲題材, 造型獨特、精美,人物形象生動活潑,機智幽默,充滿強烈的鄉土氣息,技術上具備了動畫、剪紙和漫畫的效果,其畫面飽滿簡潔,造型古樸粗獷,神態生動,構圖完整,對比強烈,從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形式美,作爲套色木刻版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其豐富的人文內涵,久看不厭。

梁平竹簾

製作工藝已逾千年歷史。具史料記載,早在北宋年間,就被列爲皇家貢品,飲譽天下,素有“天下第一簾”之稱。梁平竹簾採用當地盛產的慈竹爲原料,運用傳統工藝,並結合書畫、刺繡、植絨等多種表現手法,製作出各種形式的掛簾、屏風、裝飾畫及實用工藝品。它色澤典雅、工藝精細,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風韻。

6、接龍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接龍鎮的民間吹打樂演奏都是有着較長曆史淵源的山區鄉土風情和傳統文化習俗。伴隨着社會的發展,根植於廣大山民中,不斷繼承、發掘、創新的民間吹打樂形成了風格各異、色彩鮮明的特點,成爲山區農村崛起的民間音樂力量。接龍民間吹打樂被譽爲巴渝文化的一朵奇葩。其特點:品種多樣、曲調豐富、師傳樂班、流派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