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故事繪本教案(通用8篇)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的故事繪本教案(通用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的故事繪本教案(通用8篇)

春節的故事繪本教案(通用8篇)1

一、教學內容:

人美版國小美術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十九課《過春節》。

二、教學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㈠、瞭解有關春節的文化、歷史,欣賞不同地域的不同春節習俗,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熱愛生活,體會美好的生活情趣。

㈡、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採用多種材料和工具來製作春節的禮物,表達美好的心願。將春節的美好的場景用繪畫的方法表現出來,畫面要體現出春節喜慶的氣氛和熱鬧的場面。

2、隱性內容與目標:

使學生簡要的瞭解有關春節的歷史、文化、習俗,瞭解民族的傳統文化,啓發學生感受並表現周圍的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從而體驗到生活的樂趣。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通過了解有關春節的歷史、文化、習俗,加深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春節美好生活的獨特感受;用

不同的材料製作各種小禮物,來表達自己節日的愉快心情和對他人的美好祝願。

2、難點:繪畫要表現出歡樂的場面,畫出生動、有趣的畫面。工藝製作時各種材料的選擇、作品的設計、製作要體現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不同形式的裝飾設計、春節手工禮物作品、民間手工藝作品(如:年畫、門神、對聯等。)

學具:彩筆、油畫棒、作業紙、各種彩紙、色卡及費舊物品、剪刀、膠水、雙面膠等。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將教室簡單佈置的有喜慶氣氛。)(播放歡慶春節喜慶場面的錄像)

師:錄像中人們在慶祝什麼節日呀?

生:春節。

師:快要過春節了,按照中國人過節的習俗,不管離家多遠都要回家過年,可是有些人卻以爲各種原因不能回家和家人團聚,讓我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做一些新年禮物,爲他們送上我們的一片愛心好嗎?(板書課題:過春節)。

生:好!

二、探討發現,瞭解春節的文化。

師: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節日,我們家鄉都有哪些過年的習俗呢?

生:包餃子、貼春聯、放煙花、拜年、走親戚??

師:春節的習俗可真多,讓我們來了解以下春節的文化好嗎?(課件出示:衣文化、食文化、住文化、行文化四方面的春節文化。)

生:好!

1、瞭解春節的衣文化。

師:那我們就先來看看過春節穿衣有那些文化吧!

師:中國有許多民族,人們總是在節日裏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請同學們說一說,我們家鄉過春節時人們穿的怎樣?

生:穿的新衣服都很漂亮,小孩的衣服顏色很鮮豔,樣式也很好看。

師:今年過春節買衣服時,你會選擇什麼顏色,什麼樣子的衣服呢?(課件出示:兒童服裝。)

生:我喜歡桔黃色的??

2、瞭解春節的食文化。

師:穿上漂亮的衣服,還有好多好吃的在等着我們呢!趕快去看一看。(課件出示:餃子圖。)吃餃子一定是少不了的。同學們可以去發現餃子裏的精彩故事。

師:吃了餃子,豐盛的年夜飯可別錯過呀!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來給大家介紹介紹這年夜飯裏到底有哪些文化,誰來?

生:老師,我、老師,我??

生: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飯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一直吃到深夜。據史書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課件出示:吃年夜飯的圖片和文字。)

師:各地的廟會小吃也很有特色。各種小吃不光好吃、好看有的還帶有美好的祝願呢!聽一聽,這首歌是怎麼唱的。來大家一起隨着唱一唱。(播放歌曲《冰糖葫蘆》的片段。)

生:都說冰糖葫蘆酸??

(學生紛紛隨着唱起來,並做着吃糖葫蘆的動作。)

3、瞭解春節的住文化。

師:過年我們總要清掃、裝飾以下我們的環境。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到除夕,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或“掃塵日”。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打掃環境衛生,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掃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請同學們說說你都幫助家長做了什麼?(課件出示: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到除夕,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或“掃塵日”。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打掃環境衛生,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掃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生:我幫助家長掃地、貼春聯、掛燈籠??

師:過年人們除了貼春聯、煎窗花、掛福字,還喜歡在客廳和臥室裏貼上年畫,一張張年畫給家家戶戶平添了歡樂的節日氣氛。(課件出示:剪窗花、寫對聯的圖片和文字。)誰來給大家介紹福字的含義?

生:老師,我來、老師,我來。

生: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一久的風俗。“福”字現在的意思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它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民間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福,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氣已到”、“幸福已到”。(課件出示: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一久的風俗。“福”字現在的意思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它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民間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福,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氣已到”、“幸福已到”。)

師:“福”還有這麼大的學問,讓我們再來看看年畫吧!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和祝福。(課件出示:年畫作品和文字。)

師:仔細觀察這兩幅年畫,畫中除了可愛的娃娃,還有哪些形象?(課件出示:兩幅年畫。)

生:畫面上還有魚和荷花。

師:趕快和同學討論以下這裏面有什麼祕密。

生:紛紛討論。

師:誰來說?

生:(各自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師:請看答案:蓮花代表連年、年年、每一年。魚代表富裕、生活有餘、日子過的'好。合在一起就是:連年有餘、年年有餘。

4、瞭解春節的行文化。

師:瞧!小朋友在給大家拜年呢!我們也互相拜個年吧!(課件出示:拜年圖。)

生:(學生在笑聲中互相拜年。)

師:這拜年還有一個有趣的由來呢!(課件出示:拜年的民間傳說。)生:(聽錄音: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在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吃人害人。人們只好準備些肉全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裏,直到七年級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纔開門相見,作揖道喜,相互祝賀。而現在人們拜年中寄託了對新年美好的祝福!)

師:原來拜年是這樣來的!那就讓我們到各地看看人們是怎樣慶祝新年的。(課件出示:各地祝賀新年的圖片。有舞龍、舞獅、踩高蹺、陝北腰鼓等。)

師:春節看大戲也是大家比不可少的慶祝活動。我們這裏有什麼地方戲呀?生:呂劇。

師:大年除夕的爆竹聲也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課件出示:燃放爆竹、禮花的圖片。)

三、探究感知,理解春節的美術知識。

師:春節裏的新鮮事可真多!過春節可離不開我們的美術呀!

1、發現春節的色彩

師:你認爲中國人在春節期間經常使用哪一種顏色?請同學們選擇。(課件出示:以喜慶的春節場面爲背景,動畫出示黃、藍、紫、紅、綠等幾種顏色。)

生:我選紅色。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在過春節時看到最多的紅色,紅色的衣服、紅色的圍巾、紅色的對聯、燈籠??

師:紅色是中國人的傳統喜慶顏色,它鮮豔、熱烈,代表紅紅火火、吉祥如意!在過春節時總少不了紅色!(課件出示:紅色的象徵意義。)

2、探究春節的禮物的製作:

師:春節快到了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好多精緻的小禮物,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

師:(逐個展示手工作品。有:燈籠、)我把這些作品分給每個小組大家一起來研究研究它們是怎樣做出來的好嗎?(分發作品。)

生:好!(學生分組探究製作方法。)

師:我要請幾個小老師到前面來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的成果。

生:(到前面介紹方法。)

師:你們說的真好!請大家看屏幕。(出示:各種不同形式的手工作品引導學生欣賞。)想一想,還有什麼樣的禮物能把節日裝扮的更喜慶?

生:我想做一個漂亮的燈籠、我想做一個好看的吊飾、我想??

3、欣賞繪畫作品拓展思路:

師:請大家再仔細看一看這些小朋友們的畫,你最喜歡哪一幅?把畫的優點介紹給大家。

生:(欣賞各種表現春節的繪畫作品,並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這兩幅畫表現了春節廟會的什麼活動?小畫家是用什麼方法畫的呢?(課件出示:表現春節廟會的國畫作品。引導學生簡單認識國畫這種繪畫形式。)

生:畫面表現了春節廟會時

春節的故事繪本教案(通用8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我國傳統的春節,知道過年的由來,瞭解過年的傳統風俗。

2、感受過年的喜慶氣氛,並會正確對別人說一句祝福語。

3、深刻對祖國的認識,知道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

4、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讓幼兒回憶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談論。由此,引起有關"過年"的話題。

2、先讓幼兒討論自己對"年"的認識:爲什麼要過年?過年是怎樣的?等等。

3、教師講有關過年的故事、傳說。

4、再讓幼兒談論大家過年的風俗都有些什麼不同?爲什麼會這樣?知道祖國很大,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觀察角擺放有關物品、佈置,讓幼兒深化認識

6、評價、結束課。

春節的故事繪本教案(通用8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春節的由來、有關傳說和習俗,知道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禮儀之邦。

2.感受春節親人團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諧,培養學生“勤勞節儉、孝敬長輩”的優良品質。

3.談談自己的親身體會,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感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

教學重點

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讓學生感受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傳統節日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

回憶豐富多彩的節日場景和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傳說、習俗。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瞭解各地有關春節的習俗。有關春節傳說的視頻、圖片,各種與春節慶祝活動有關的文字介紹、磁帶。

2.學生準備:查閱資料,收集春節的風俗圖片和文字資料。瞭解各地有關春節的習俗。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1.引導學生回憶過春節的情景。

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由談一談剛剛過去的一個春節是怎麼過的,都做了些什麼。

交流收集的有關春節的資料。

2.導入。

過年時的熱鬧和快樂,過年時的親人相聚,過年時的爆竹聲聲……讓我們難忘,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年,再一次感受濃濃的節日文化。

(課件出示過年的紅火場面)板書:春節

二、暢談春節,感受氣氛

1.通過回憶春節時的歡樂情景及課前查閱、收集的資料,說說你對春節的瞭解。

(教學形式:學生介紹,教師用課件的形式同步呈現相關信息、場景、圖片、視頻等)

(1)春節簡介(見補充材料)

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2)過年的由來與傳說。(見補充材料)

熬年守歲(觀看動畫“年”的故事)

(3)你瞭解的當地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撣揚塵、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窗花、倒貼福字、點蠟燭、點香火、置天地桌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等。

(4)你瞭解的當地過年的食俗有哪些?

吃年夜飯、吃年糕、包餃子、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生菜、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曲阜過年家家必備“生菜”)

(5)過年期間在衣着、言行舉止上對人們有什麼要求?

2.小組交流:你家裏是怎麼過年的?如何慶祝的?向同學描述一下過年時的歡樂情景。

3.暢想:現在過年的習俗跟以前有什麼不同?

(這些新年俗包括大年三十看“春晚”、電話拜年、短信拜年、網上拜年等等。)

三、拓展延伸,交流感受

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有着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着美好的心願辭舊迎新。但是不同的地方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慶祝春節。你知道哪些地方的春節與我們這裏的春節有不同的習俗?

學生結合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可直接讓學生交流自己所在地過春節都有哪些習俗---這是學生最熟悉、最樂意交流的話題。

四、實踐活動

1.開展“我與家長共做家務”的活動。

2.收集描寫春節的詩詞、春聯、童謠等。

春節的故事繪本教案(通用8篇)4

教案目標:

1.知道新年即將來臨,在新的一年裏,自己會有許多變化,並大膽表達自己的願望。

2.樂意對周圍人表達自己的祝福。

3.學習一些表達的方法。

教案准備:

1.瞭解去年和今年自己的身高體重情況以及帶若干件已經穿小的衣物。

2.每人都已收到一張來自於父母或老師或同伴的賀卡,並將其佈置成一個“賀卡展”。

3.做賀卡用的厚紙和一些用來裝飾的彩紙。

活動流程

感知經驗,自己身高體重,自己穿小的衣服——激發情感,談話——表達情感——給新年老人寫信,做賀卡,送賀卡

(一)感知經驗

1.準備自己的身高體重卡。說明:事先讓幼兒瞭解並記錄自己今年與去年的身高體重的變化。其方法可以是用數字記錄,也可創設一個角落,形象地記錄着幼兒的身高體重變化情況。

2.與父母一起準備自己穿小的衣物。說明:幼兒在準備過程中,獲得自己已經長大了的感性經驗。

(二)激發情感

1.說說我們在長大。

說明:①可以先說說自己在長大。在幼兒說出自己身高體重的變化後,說說哪裏可以證明自己在長大,如“我的褲子短了”、“我的鞋子小了”,甚至可以讓幼兒來穿套一下小了的衣物,和同伴共享長大的喜悅。

②可以說說別人在長大。說說同伴身體的長大和能力的“長大”。

2.記錄現在的情況。說明:記錄現在的情況,等明年再來看看我們的變化。老師可以用大張的白紙,刻畫孩子的身高;幼兒的手、腳沾上顏料,印畫在紙上,並保存好記錄,來年再用。

(三〕表達情感

1.給新年老人寫信。說明:畫畫自己在新一年裏的願望。

①老師可以引導幼兒討論寫信格式:a.畫新年老人的頭;b.畫自己的願望;c.畫自己的頭或寫上自己的名字;d.寫日期。老師可根據班上孩子的情況,或引導幼兒畫新年老人頭,也可老師代爲畫好,以激發幼兒與新年老人交流的願望。

②介紹自己信的內容。老師應儘量引導幼兒講述清楚自己的願望。

③也可將信寫給親人,如媽媽、奶奶等等,以增進孩子與成人的交流。

2.做賀卡。

說明:

①引導幼兒欣賞“賀卡展”。

②談談自己喜歡哪一張賀卡。老師引導:a,從卡的封面來有,可以用各種裝飾紙裝飾。 B.從卡的內容圖畫來看,知道在卡的裏面畫上自己的祝福。

③幼兒動手做卡。

3.送賀卡。

春節的故事繪本教案(通用8篇)5

活動設計背景

要過年了,孩子嘴裏只是唸叨着過年穿新衣,吃好吃的,對我們很多民間傳統的習俗還不瞭解,爲了讓孩子瞭解東北傳統過年的風俗習慣,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民間傳統的過年習俗。

2、學會唱手指兒歌《過大年》。

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夜晚,過年全家在一起吃團圓飯,年夜包餃子象徵着團聚合歡與吉利。

2、能清楚、流利的唱兒歌《過大年》並會手指操。

活動準備

春聯、福字、年畫、燈籠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給孩子講民間故事《年獸的傳說》導入“年”,讓孩子對年有一個簡單的理解,知道爲什麼熬年守夜,爲什麼燃放爆竹。

基本環節:出示春聯、福字、年畫、燈籠,講解過年不只是穿新衣,戴新帽。從過年帖春聯,福字倒着帖,到燃放爆竹、包餃子、除夕守夜、給老輩拜年會有壓歲錢等,把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一一講解給孩子聽。

教給孩子兒歌《過大年》並學會手指操。

結束環節:拜年都有壓歲錢,壓歲錢怎樣用?

讓孩子自由發揮說說自己的想法和願望。

春節的故事繪本教案(通用8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新年習俗。

2、願意在老師和同伴面前表達的自己想法,能口齒清楚的說出一句新年祝福語。

3、感受新年裏快樂的氣氛。

活動準備:

1、小貼卡若干個

2、自制鞭炮、賀卡、紅包、福字。

3、新年送祝福視頻

音樂:《鞭炮聲》《喜洋洋》

活動過程:

1、欣賞短片《新年送祝福》理解故事情節。啪啪啪、過年啦!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過新年的時候要做什麼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表達》

老師:那是不是像小朋友說的這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提問

(1)剛纔的短片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2)裏面的人們是怎樣說新年祝福語的呀!

(3)提問:誰知道還有什麼不一樣的祝福語嗎?

3、師幼互動

(1)老師:剛纔小朋友們說的真好,李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新年的禮物,都藏在這個盒子裏面,誰願意來對李老師說一句新年祝福語我就請他從盒子裏選一個禮物,誰願意來?《老師分別請4名幼兒將禮物取出來並做解釋:新年卡片、福字、鞭炮、紅包》新年卡片:哇!這個是新年卡片、是老師寫給小朋友的新年祝福語。祝小朋友天天開心,健康快樂的成長!福字:這個是什麼呀!貼在哪裏他!鞭炮:誰想來放鞭炮?紅包:這個裏面裝的什麼呀?

4、新年送祝福。

(1)老師:今天不僅是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禮物禮物,今天我們的這麼多的老師都給我們小朋友準備了禮物,那就請小朋友去給老師送上一句祝福語,老師就把禮物送給你咯!拿到禮物要說什麼?《謝謝》

(2)播放歌曲新年快樂開始送祝福,大家一起唱《新年快樂》結束活動。

春節的故事繪本教案(通用8篇)7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學習重點:

引領學生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學習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1、關於古今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

2、學生假期拍攝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照片。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引導談話:

同學們,寒假時老師給同學們佈置了一道語文生活實踐題——“優秀傳統文化在我身邊”的拍照,很多同學都完成得不錯,都按要求發到了老師的郵箱裏,下面我們來展示大家拍攝的照片。(學生欣賞圖片)

那麼,根據我們上節課讀課文了解的情況,你能說說說說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你印象深的有哪些?

生交流:我印象深的有臘八,除夕,七年級,正月十五。

2、師爲什麼你對這些內容印象深刻?

生交流:因爲作者詳細的寫出了這幾天包含的春節的習俗。

3、教師繼續談話:這長達四十多天的春節被作者稱爲美好快樂的日子,這節課我們班三個學習小組繼續深入的品讀課文,瞭解春節的習俗,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感受老舍先生對這些日子的描寫。

(設計意圖:回顧寫作順序和主要內容,對這節課的學習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根據導學案分小組自學課文

1、明確學習任務。每四人小組選擇一個日子,讀讀課文,弄明白作者寫了哪些民俗,交流你查找的資料,談一談感受。

2、小組交流自學。

三、彙報學習成果

(一)第一學習小組彙報讀書情況

1、教師談話:哪位同學能選擇一個日子來介紹?

2、生交流:我們組選擇的是臘八這一天。課文主要講了熬臘八粥,泡臘八蒜這兩樣習俗。並交流蒐集到的相關資料。

3、師評價補充:你們查找的資料既讓我們瞭解了知識,又讓家鄉人民感到自豪。還有誰能補充介紹?我想補充一點,臘八粥諧音臘八祝。在民間有祝福農業生產的意味。能讀一讀你們喜歡的句子嗎?

4、生讀:(1)“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5、教師創設情境引讀:對,正是由於臘八粥是由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材料豐富品種衆多,所以,作者說-----這正是老舍語言的特點,我們再讀讀-----

6、男女比賽讀、師:請你來讀。還有誰想讀?男女賽讀,師評價。大家一起來讀。

誰能帶我們領略其他日子裏的春節文化?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朗讀,多次與文本交流,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默讀、朗讀能力,對課文內容更加熟悉。其次教師範讀和指導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深刻體會老舍語言的特點。短短几分鐘學生體會到老舍語言的幽默風趣,不用說教,不用硬塞,一切都順其自然。)

師:誰能帶我們領略其他日子裏的春節文化?

(二)第二學習小組彙報

1、這個小隊的代表彙報他們隊喜歡的段落是除夕後,並交流蒐集到的有關資料。小隊一起朗誦除夕全段。

2、教師談話:當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紅紅的春聯,你感受到了什麼?

師:讓我們繼續體會,誰還能從文中的句子中看出除夕的熱鬧?

3、生交流: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4、師引導過度:但是這樣的團圓遠遠不如親人回家的溫馨,所以課文上還說——引讀---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5、師播放爆竹聲和喜慶的畫面課件,此刻你想到哪首詩?你似乎看到什麼場景?

生交流:看到人們放鞭炮、歡慶、品嚐美味、玩遊戲的場景

6、師:是啊,這真是“色”“味”“聲”“情”齊全的除夕之夜。讓我們一起讀中體會,師引,生接讀。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有三個環節恰如其分:第一,音像造境、爆竹、音樂將學生很自然的帶入情境中;

第二,古詩連接與校本課程“古詩文”結合,使背誦的古詩和課堂學習緊密結合,不僅加深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進一步強化對語言的積累;

第三展開想象,讓學生充分想像場景結合自身的體驗拉近與文本、與作者的距離,那份熱鬧與喜慶不僅看得見、摸得着,更能用心品悟。)

(三)熬過了除夕夜,人們通過守歲把美好的祝福贈給了長輩和孩子,於是正月七年級到來了。下面請第三學習小組的隊員來介紹介紹。

1、生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七年級的光景,男人拜年,女人招待客人,小孩子逛廟會。通過交流資料,我們發現直到現在七年級的過法都差不多。現在人們仍舊是拜年,逛廟會等。

2、師引導:那麼有沒有不同呢?雖然還在拜年但是方式有很多創新對不對?

3、生交流,現在我們可以用打電話,發電子郵件和電子賀卡,發短信,網聊的方式給遠方的親友拜年。

4、師評價:你們是多麼愛我們的節日——春節,是啊,春節的快樂屬於海內外每一個龍的子孫。-------

四、總結拓展,昇華感情

1、師:大家被春節的魅力吸引,老師也是如此。其實我們中國還有很多歷史悠久的節日,誰能說一說?

2、生: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等。

3、深化主題,課件出示對聯,全班齊誦:

共賞圓月,不忘骨肉父老;

喜迎中秋,懷念臺灣同胞。

4、自主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

3、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到老舍爺爺在《北京的春節》裏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都只寫了一句話。但梁實秋和斯妤卻寫得很詳細。同時懂得,同樣寫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寫法。)

六、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以“春節”爲主題,辦一期手抄報。內容如下:

1、春節印象:寫關於“優秀傳統文化在我身邊”的習作。

2、春節花絮:編春節的傳說習俗。

3、精彩再現:摘抄關於春節的詩詞佳句。

4、節日集錦:調查我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設計意圖:課後作業提升了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使課堂學習內容得到拓展和延伸,爲學生創造思維拓展積累搭設了階梯。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可進行個性化的選擇。)

春節的故事繪本教案(通用8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我國傳統的春節,知道過年的由來,瞭解過年的傳統風俗。

2、感受過年的喜慶氣氛,並會正確對別人說一句祝福語。

3、深刻對祖國的認識,知道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1、讓幼兒回憶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談論。由此,引起有關“過年”的話題。

2、先讓幼兒討論自己對“年”的認識:爲什麼要過年?。,過年是怎樣的?等等。

3、教師講有關過年的故事、傳說。

4、再讓幼兒談論大家過年的風俗都有些什麼不同?爲什麼會這樣?知道祖國很大,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觀察角擺放有關物品、佈置,讓幼兒深化認識。

什麼是“春節”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爲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活動反思:

通過這節課,我上完後自我感覺還有點欠缺還要在這方面加強一些,還有很多不足。這節課我自覺得上的不是很好,還要多學習學習。我覺得在上這節課時我有點操之過急了,應在剛開始上課時應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引入主題。讓幼兒知道“年”是怎麼來的。本來我準備了兩幅鞭炮的圖片給孩子觀察的,但剛我取出圖片時,孩子對平時見到的鞭炮認識,但對卡通的鞭炮不認識。但我要在延伸活動中,我應在區角活動處準備一些製作鞭炮的材料,讓幼兒自由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