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民族的風俗習慣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尊重民族的風俗習慣教學計劃

認知:

教法建議

1、三年級學生對“民族”這個概念還不是很清楚,教學是不要糾纏這個問題,只要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哪個民族的,知道我國是一個有着56個民族的國家就可以了。另外,爲了使學生對我國民族有必定的瞭解,擴大同學的知識面,教師也可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族的風俗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結:對,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在這個大家庭裏住着56各民族,有着12億的兄弟姐妹。各族人民和睦相處,親如一家,共同爲建立祖國做貢獻。

板書: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2、誰來說一說你是哪個民族的?我們班的同學大部分是漢族,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少數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風俗習慣,誰能舉例說一說?

(引導學生從衣着、語言等方面來說。)

小結:除了衣着,語言不同,在飲食和居住環境上也有差異。比如:有的少數民族不吃豬肉,有的少數民族住帳篷,有的住窯洞等等。也就是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

板書:風俗習慣

二、學習課文,進行明理。

過度:各民族的這些風俗習慣沿襲了一代又一代,它寄託着各族人民良好的祝願。我們應當怎樣對待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呢?我們來看看周總理是怎樣做的。

(放課文錄音故事,看課文)

1(出示傣族小朋友圖片,貼在黑板上。)傣族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的西雙版納,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傣族人民過潑水節時有什麼講究?

2、周總理是怎樣尊重傣族人民風俗習慣的?(出示課文插圖投影片。)

(以身作則,身着傣族服裝參加潑水節,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還教育其他幹部也要這樣做。)

3、警衛員爲什麼要用傘爲周總理擋水?

(當時周總理已經六十多歲了,警衛員擔心他的健康,就張開雨傘去擋水。)

4、總理是怎樣做的?他爲什麼要這樣做?

(總理讓警衛員把傘收起來。因爲周總理認爲用傘擋水是對傣族人民不禮貌,不能因爲自己的身體而傷害了傣族人民的`感情,要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這說明總理和傣族人民的心是緊緊地連在一起的。)

小結:傣族是我們多民族國家的一個民族,周總理深切地愛着各族人民,各族人民也深切地愛着自己國家的總理。尊重民族的風俗習慣,可以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友情、使國家富強、昌盛。

板書:尊重

三、補充事例,提高認識。

1、你們還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風俗習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知道的說一些,不強求)

2、我們來聽聽發生在38號樓裏的故事。

(《在38號樓裏》的錄音故事)

3、從《周總理參加潑水節》和《在38號樓裏》的故事中,我們認識到尊重其他民族風俗習慣的行爲,有什麼好處?

小結: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有利於促進民族團結,增進各民族人民的友情,有利於國家的發展,人民生活的安康。

四、結合練習,指導舉動。

1、說一說:

①同學們,你們生活的周圍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嗎?

②現在,老師請幾位同學把一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介紹給大家。

(把位同學分別拿出苗、彝、回、藏、維吾爾、壯、蒙古、朝鮮小朋友的圖片,介紹他們的風俗習慣並貼在黑板上組成半圓,正中間留一個空擋。)

③聽了他們的風俗習慣,你覺得該怎樣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呢?

(引導:對他們的衣着不指手畫腳、不竊笑;尊重他們的語言、文字和生活習慣;與各民族小朋友團結友愛。)

2、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你們怎樣做纔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學呢?請看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六名同學在中隊研究會上討論關於新年包餃子包什麼餡的問題,產生了一致……)

提問:他們誰做的對?爲什麼?

小結:因爲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尊重各族人民的風俗習慣,有利於國家的建立。只有萬衆一心,才能建立好我們的國家。所以作爲我們漢族的小朋友,要與各族小朋友心連心,手拉手,共創一個美好的樂園。

(把漢族小朋友的圖片貼在空檔處,就拉成了一個完整的半圓。)

3、配樂詩朗誦《祖國是我們共同的家》。

五、總結全課,提出希望。

民族風俗習慣是千百年來逐漸形成的,各民族對自己的風俗習慣有着特殊的感情。既然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懂得並學會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讓我們祖國這個大家庭更加和睦、幸福,大家齊唱《大中國》來結束我們這堂課。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1、瞭解你周圍都有哪些少數民族,將他們的風俗習慣記錄下來。

2、上網或從報刊雜誌上搜集各民族同胞的照片,在班裏搞一次“我們是一家”圖片展。

3、注意一下黨的十六大,記錄少數民族代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