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行業的未來展望

2017年,計算機行業整體處於低迷態勢,微型計算機產量和出口持續下滑,全行業效益增長放緩;產品結構不斷調整,硬件移動化勢頭不減;重點企業轉型整合,行業需要更多創新和突破。長期來看,計算機作爲未來核心計算設備的功能不會改變,隨着新技術的突破,計算機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計算機行業的未來展望

一、運行情況

(一)產量出現下滑,銷售產值增速放緩

2017年,我國累計生產微型計算機3.51億臺,下滑0.8%;其中筆記本電腦2.27億臺,下降5.5%。計算機全行業實現銷售產值22729億元,同比增長2.9%,低於電子信息製造業全行業增速7.4個百分點,低於上年2.6個百分點。

圖12017年我國計算機行業銷售產值增長情況

(二)出口降幅擴大,平板電腦出口數量佔一半以上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微型計算機實現出口額1147.8億美元,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年擴大1.2個百分點。出口的微型計算機中,平板電腦的數量比重上升到53.8%,但出口金額比重僅佔28.6%;臺式微機的比重下降至2.8%,比下年繼續下滑0.2個百分點。全年走勢看,出口額呈緩步回升態勢。

圖22017年我國計算機行業出口增長情況

(三)主營業務收入成本上升,效益增長持續放緩

2017年,我國計算機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3222億元,同比增長2.7%,比上年下降2.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699.6億元,同比增長5%,比上年下降7個百分點。計算機行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爲95.6元,比上年提高2.6元,遠高於全行業88.4元的成本水平;銷售利潤率3%,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低於全行業1.9個百分點。

圖32017-2017年我國計算機利潤增長情況

(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低迷,計算機整機下滑嚴重

2017年,我國計算機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9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比上年回升2.5個百分點,但仍低於全行業平均水平7.1個百分點。其中計算機整機領域的固定資產投資下滑嚴重,同比下降34.6%;零部件製造領域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4.1%。

圖42017-2017年我國計算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情況

(五)產品結構不斷調整,移動化趨勢持續

微型計算機市場中,傳統的臺式電腦和一體電腦,雖然市場份額有限,佔比已經降至低於20%,但仍是商用電腦市場的主力軍,產銷量較爲穩定,根據國內零售市場的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臺式電腦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20%。在消費領域,便攜、移動、娛樂等趨勢主導市場,筆記本電腦大量取代傳統大電腦的同時,受市場飽和、創新產品不足及平板電腦的替代分流等因素的影響,筆記本電腦的產銷量下跌幅度超過5%,但在微型計算機產量中的佔比仍達65%;平板電腦的銷量增長10%左右,但增速比上年有較大下降,價格下降也較快。

二、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整機市場萎縮顯著,重點企業加快整合轉型

由於移動設備的替代,消費者對購買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的興趣大幅降低,整機市場特別是消費類整機市場萎縮速度已超過預期。國際諮詢機構idc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出現拐點後,這一市場已不可避免地進入下滑。從國內看,整機產量和行業收入的拐點出現在2012年,增速迅速下降,2017和2017年則真正陷入負增長。面對不利的市場形勢,國際廠商紛紛做出調整,2017年初索尼宣佈出售自己的pc業務;惠普將個人電腦和打印機業務單獨拆分出來;國內企業則出現小企業退市、大企業整合轉型的情況。我國計算機整機行業的企業個數由2017年的185家,下降爲2017年160家,實際有pc整機產出的企業不到100家,其中90%以上爲代工企業;國內品牌整機企業除聯想外,長城、海爾、同方等產量都在迅速萎縮,轉向其他業務發展;聯想正努力向利潤更高也更有發展前景的移動業務、企業級和雲服務業務市場轉型;由於利潤率不斷下滑,臺灣各代工廠紛紛另謀出路,投資核心業務以外的領域,如隱形眼鏡生產、塑料回收等,如和碩聯合(pegatron)和緯創(wistron)來自筆記本電腦業務的收入不到總收入的一半。

(二)企業創新不被市場認可,“缺芯”限制發展

近幾年來,個人計算機領域創新亮點缺乏,筆記本電腦方面只有超級本得到了關注,而平板電腦只是向更輕薄的方向進行了拓展,其他一些創新如人臉識別、雙顯卡等都未得到市場認可,創新不足或者說創新不到位已經制約個人計算機市場的發展,再加上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的崛起,更是對個人計算機市場形成了衝擊。創新不足究其深層次原因,就在於包括聯想、戴爾、華碩、惠普在內的主要計算機企業,都不掌握核心的芯片技術,多年來的發展都過分依賴英特爾。自主技術是一切創新的基石,進入行業發展成熟期更爲明顯。只有擁有自主的芯片技術,才能從根本上找到創新的立足點和突破點,而不只是拘泥於表面化的產品設計和簡單的功能變化。

《計算機行業的未來展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