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行業展望未來

中國建築遮陽產品的發展起步於二十世紀90年代,隨着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上海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上海第一幢全透明玻璃幕牆大廈----聯誼大廈全部採用進口的垂直百葉窗簾遮陽後,國內一些企業紛紛引入國外遮陽產品,同時研發國內遮陽產品,生產各種窗簾成爲一種發展趨勢,遮陽行業也因此起步發展。

建築行業展望未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189-2017)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和上海市人民政府2017年第50號令關於上海市建築節能管理辦法,爲了降低建築能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要求新的建築物必須採用建築節能措施和使用遮陽產品。尤其是上海2017年將舉辦世博會,各種活動場館的建造,對遮陽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然而,由於我國目前缺少遮陽產品標準、技術規範和管理制度等,嚴重影響了遮陽行業的發展。爲此,本報告在我國廣泛採用建築節能措施和推廣使用建築遮陽產品的前景下,試圖對行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作調查研究,從中找出加強行業管理、規範市場的對策、措施和辦法,以促進遮陽行業的健康發展。

一、行業發展現狀:初始階段。遮陽產品自古就有。但在改革開放之前,由於當時的中國是一個物質貧乏的社會,老百姓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都無法完全滿足,對於象遮陽這樣更高一層的生活要求自然無從談起,所以那時老百姓對遮陽的理解無非就是“一根鉛絲一塊布,擋住太陽就算數”,根本就沒有科技、藝術和人文的概念。貧困的經濟、落後的觀念和慘淡的生產經營,這些就是中國遮陽初始階段的寫照。那時,中國遮陽就象荒漠中難得一見的植物,沒有人會意識到它有朝一日會發展成爲一片綠洲。

萌芽階段。80年代改革開放,春潮涌動,中國的社會經濟突飛猛進,中國人的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這時,老百姓對居住環境產生了新的要求,對遮陽也產生了新的認識。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塑料百葉窗簾和鋁合金橫百葉簾相繼出現在中國市場,走進千家萬戶,中國遮陽行業開始閃現星星之火。但那時的遮陽生產還完全處於手工作坊模式:兩三個人,湊四五百塊錢,租二三十平米店面,一家窗簾店就開出來了。設備差,資金少,規模小,是當時的普遍狀況。但無論如何,中國遮陽行業進入了萌芽階段,那一顆顆幼小而倔強的綠芽,拉開了一個遮陽新時代的帷幕。

發展階段。時間的車輪行進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黃浦江畔矗立起了上海第一幢玻璃幕牆大廈,聯誼大廈。而更讓從事遮陽業的'人激動與興奮的是,聯誼大廈全部採用進口的垂直百葉簾。若干年後,可能很少有人會記得聯誼大廈,但對於我們上海遮陽行業的同仁而言,這卻是一個里程碑,因爲從那以後,引入國外遮陽產品,研發國內產品,成爲一股浩蕩潮流。在上海、在中國,嶄新的遮陽企業、商店雨後春筍般建立。垂直百葉簾、捲簾、木百葉簾等各種各樣的遮陽產品風靡全國大中城市。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中國遮陽技術逐漸成熟,產業逐漸壯大,整個行業處於一個大發展的時期。成熟階段。中國遮陽行業的發展始終和建築業的發展緊密相關,同時也緊跟着國際遮陽業的發展步伐。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經濟的持續蓬勃發展,中國人對於居住環境的人文要求進一步提高,繼續推動遮陽業向前發展。而玻璃幕牆建築的大量建造,又開創了中國遮陽行業的另一塊新天地——工程建築遮陽。電動裝置和智能控制系統的大量應用,遮陽龍頭企業的出現,標誌着中國遮陽行業已經趨於成熟。從參加遮陽行業專業r+t展覽會的情況看,6年前沒公司出國去正式參加。06年春天到德國參加的有15家企業,06年在上海蔘加的r+t展覽會有184家。可見遮陽企業發展的速度較快。

建築行業展望未來 [篇2]

十年後的建築長什麼樣?

十年後的中國建築只是一個轉型的開始而不是完成,這是一個預測中國建築未來發展趨勢的問題,但我們可以參考日本或臺灣的現狀,雖然前者領先我們並不止十年。

中國最近十五年的建設高-潮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的問題(商品房、寫字樓、機場、美術館、博物館、展覽廳、音樂廳等等量的建設)。未來十年(必定更久)要解決的是:從有到好的問題。簡單來說是這樣一種轉型:粗放的大規模的建設——精確的小規模的建造。

這樣的轉型給建築本身帶來的變化

1.建設量的減小:放眼望去,樓盤夠我們十幾億中國人住了,cbd也都立起來了,每個城市該有的公共建築:圖書館、劇院、美術館、展覽中心、音樂廳等等也都建起來了,未來我們要建什麼呢?我們還有什麼可建呢?

2.設計建造水準的提高:當項目越來越少的時候,中國建築從業者面臨的將是全球同行的競爭,狼多肉少的時候,總是會有狼餓死的。拼關係的時代會隨着項目的減少,每個項目吸引的關注度增加,制度在實踐中得到完善,國際媒體的參與,消費者願意爲設計買單等原因而漸行漸遠。

3.建築從業者分工越來越細:在建築工序上從業人員越來越被細分化專業化。建築公司類型也在不斷的細分化,將會有更多公司專注於自己某一領域,做機場設計的專做機場、做住宅的、做博物館的、做醫院的、做酒店的、做會所的等等。專注某一領域可以做的更精更深入。

4.舊建築改造的比例增大:粗放的建設,功能的轉變等必定會帶來很多問題,相比較於過去的拆了重建,舊建築改造更節約資源、更能保留過去的記憶,將是未來的趨勢。798的成功不是個例,舊建築的價值會被逐漸意識到。

5.小型、明星事務所如雨後春筍:國有大型設計院的壟斷正在被打破,有創意有品質的小型事務所能在市場化的設計環境中分一杯羹,尤其在大型項目日益減少小型項目越來越多,甚至是農村小住宅一類項目出現的環境下,設計院的關係優勢、結構技術優勢、設備技術優勢等會越來越弱化,而明星建築師事務所的創意卻變得越來越有競爭力。

不管未來樓宇發展趨勢如何,我們都要努力深造自己,努力學習高精簡的東西,是人才不管走到哪裏都不會埋沒!中國建築業缺乏的是有新思想,有新方向,新思維的建築,結構大師,而不是那些循規蹈矩,按模板蓋樓的機器!

隨着信息化時代的加速到來,建築行業也會信息化,數據化。譬如買房子的時候我就希望可以看到房子的內部構造、通風情況、採光情況、周圍環境等等因素。所有的這些都有數據形成可視化三維模型,再也不用聽銷售員bb了(估計房地產不想這麼幹)。再譬如逛商場的時候可以瀏覽三維地圖,當然最好是移動端可以瀏覽,想去哪裏點哪裏,當然如果是買日用品什麼的對我這種更希望是網購,然後無人機送貨上門。實際上這些現在都應該可以實現了,bim就是這樣,建築全生命週期都可視化,只是過了十年應該都普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