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國中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物理新課程要求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比掌握知識更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教會學生物理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要針對物理學科的特點——觀察和實驗,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要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認真觀察實驗中玩物理現象,注意觀察引起變化的原因和條件。新大綱規定的“必學”知識是物流學的核心、基礎的知識。這些知識不但是物理學本身的基礎,而且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必須狠抓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和訓練。對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要不厭其煩地讓學生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理解和應用。對“必學”知識提出的教學要求是用國家教育部對我們教學提出最基本的要求,這是在教學中所必須讓學生掌握的。當然,我們在完成必學知識教學後,還可根據需要完成選學知識教學,讓學生閱讀“閱讀教材”,動手做“小實驗”,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思維。同時,我們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對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可根據學生情況高於新大綱規定的內容和要求,既可在規定的內容的知識廣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識的深度上下功夫。

物理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學理念。新教材對物理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更高,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學生:

1、有敬業、樂業、勤業的精神

2、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在整體把握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同時,能居高臨下地分析和處理教材

3、掌握教學藝術水平,因爲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

4、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開拓自身的視野,對教學進行研究,以不斷提高自身的 思維和創造能力。

堅持以學生爲本的物理教學是培養學生學會物理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課本中不僅有豐富的物理知識,而且滲透了大量的物理學思維方法。如牛頓從蘋果落地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奧斯特從通電在導線下小磁針的偏轉現象發現了電流的磁場等。學習物理,應該學習物理敏銳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維能力,推理判斷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學習物理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宏觀到微觀是思維方法。同時還應該學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如控制變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虛擬假定法等。並自覺地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知識轉化爲能力。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儘可能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與衆不同的新觀念,新思維,然後歸納總結,從中篩選出最好的解決辦法。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學的應用價值,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樂於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物理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篇2]

7月12日至7月15日,我在克拉瑪依參加了爲期五天的高中物理繼續教育活動。儘管天氣炎熱,但是我們認真地聽了每一堂專家的講座,結合自己的教學做了一些思考,努力將一些好的理論運用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

這五天中,我們相繼聽了兩堂報告:江蘇南通的孫其成主任《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思考與實踐》、江蘇海門中學的施永華老師的《高三物理一輪複習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思考》、聽了孫其成主任和施永華老師的兩節高效課堂的示範課,看了克拉瑪依兩位老師關於新課改的兩節錄像課;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我也在這次活動中受益匪淺。下面,我將我體會較深的地方寫下來,與同人們共同探討:

無論是專家的報告還是老師的示範課無不體現一個主題:高效課堂。所謂高效課堂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現在課堂容量,課內外學業負擔等;二是效益的最優化。也就是學生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主要表現在興趣培養、習慣養成、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品質等諸多方面。怎樣的課堂才能稱之爲高效的課堂?高效課堂要回答的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這節課讓學生獲得什麼?(目標問題)國家的課程標準是全國統一的,是最低標準,不論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要達到這個標準,這是教學質量的底線;第二個問題:用多長時間讓學生獲得?(效率問題)有的老師課堂很熱鬧,在課堂上讓學生表演,而課後卻佈置大量的預習作業,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是違背規律的;第三個問題:讓學生怎樣獲得?(方法問題)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不能硬性規定時間。基本的原則是:只要是學生自己能看會的老師不要講,如果老師真的放手讓學生看書,書本上大部分知識學生是能自己看會的。學生不會的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解決。小組不會的大組討論,學生通過討論不能解決的老師再講;第四個問題:學生是否達到了要求,有多少學生達到了要求?(達標問題)高效教學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在聽了施永華老師的高三物理一輪複習的一節課後,我對高效課堂有了更好的理解,我對今後的`物理教學有了更新的目標。施老師的《靜摩擦力》複習課,深入淺出,語言風趣,深深地吸引了我們的眼球。課的引入簡捷自然:這節課,我們通過複習活動,要是自己知道----題是怎麼出的?----分是怎麼來的?對於高三的學子們來說,這是再務實不過的一句話了,與大家的利益息息相關,有誰不被吸引呢?接着說:“同學們可以討論,也可以冥思苦想有關摩擦力的東西。”同學們通過回顧像電腦搜索一樣,拿出了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摩擦力的種類,大小,方向;這時施老師通過三道習題突出了這節課的主題:第一道題基礎而全面突出了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區別,第二道題突出了靜摩擦力的大小具有不確定性,第三道題突出了靜摩擦力的方向具有不確定性,第三道題是一道我們高三物理老師必講的一道常規題:斜面上的物體,告訴我們斜面的傾角,動摩擦因數及物體的質量,讓我們分析給物體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的範圍滿足什麼條件時物體始終靜止在斜面上。這道題施老師有他獨到的處理方式:第一,他讓學生先做,不怕學生錯,也不怕學生做不出來,結果呢學生對這道題是有理解的,有的靜摩擦力方向向上,有的向下,只是不全面而已,然後把這兩種受力圖都拿到黑板上,通過假設分析兩種都對‘肯定了學生,也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第二,他在分析這道題時避開了複雜的公式,計算了幾個重要數據後,關於靜摩擦力與外加拉力的變化關係用幾組簡單的加減運算來體現,這樣,學生對靜摩擦力大小的變化趨勢一目瞭然,這應該是我們物理教學的一種較好的手段,深入淺出;第三,施老師的語言激昂風趣,他說斜面上的物體沒動,表面風平浪靜,而外力變化靜摩擦力變化是暗地裏激流涌動,心潮澎湃,這句話一下子讓這道題活起來了;第四,施老師練完這道題後,角色互換,讓同學們當老師,給他出題目,圍繞着靜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的不確定性開動腦筋,發散思維;學生很有興趣,學生儘管沒有太多的結果,但學生有一種想獲得的慾望,這時老師在屏幕上展現出了七八種模型,只是拉力可用重力、彈簧彈力、電場力等各種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大開眼界,同時也領會到了出題人改湯不換藥的機密,讓學生的學習活起來了。一節課下來,主題非常突出,就是靜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的不確定性,環環相扣,學生思維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這將是我今後物理課堂追尋的目標。

我想我今後要做的就是不僅要關注“講什麼”,更要研究“怎麼講”。在研究“怎麼講”的過程中,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