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和過去《教學大綱》相比,許多老師發現:《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引入了過去大學的內容,比如《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中的晶格能、手性分子、金屬晶體的堆積方式等,《化學反應原理》模塊中的焓變和熵等內容。新教材也增加了大量的有關大學的內容,比如《有機化學基礎》中涉及了紅外光譜和核外電子共振圖譜等內容。這些內容的出現,許多老師的第一反映是:新教材難了。進而提出質疑:許多內容自己讀大學時都很難搞清楚,放在高中教材中,中學生能明白嗎?教學實踐中,我們由該怎樣教學呢?粗粗看來,老師們提出這樣的疑問視乎可以理解。但如果我們認真研究課程標準,上述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高中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對於任何教學內容,我們在教學實踐時,總應該從以下四個層面去把握:一是“教什麼”的問題,二是“爲什麼教”的問題;三是“教到什麼程度”的問題;最後是“怎麼教、怎麼學”的問題。下面就結合有關內容就上述四個方面來探討關於大學內容下放的問題。

一是“教什麼”的問題。這個問題比較明確,要教的內容就是課標中提出的、在教材中得以具體化的相關教學內容。要解決這一問題,只要通過閱讀課程標準和教材,就能把握住。比如,上面老師發現的、課程標準和教材提出的相關內容,都是教學中要教的內容。

二是“爲什麼教”的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旨在明確教學內容的內在價值,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要明確某個內容“爲什麼教”,就必須站在課程體系的角度和學生髮展的角度來看待。比如,“熵”爲什麼要在選修教材中出現?這是因爲:在當今社會,熵的概念的確很有用。除了化學領域之外,在其他很多領域都用到熵這一概念,包括生命科學,甚至社會科學的一些領域也用到熵變的觀點。讓學生了解一點熵變的基本思想是有益處的,課標將熵變引入高中化學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此外,還應該明確:《化學反應原理》是供具有理科傾向甚至化學專題發展傾向的學生學習的,讓具有這些傾向的學生學習、瞭解一些“熵”的內容,是有利於學生將來大學繼續深造的。

三是“教到什麼程度”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在於控制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解決這一問題是建立在明確“爲什麼教”的基礎之上。以《有機化學基礎》中涉及了

紅外光譜和核外電子共振圖譜等內容爲例,安排這些內容,其目的是什麼?《課程標準》在“活動與探究建議”中提出:“查閱資料或觀看影像:質譜儀、元素分析儀在有機化合物組成分析中的運用”以及“觀察:同分異構體的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圖譜。”因此,教該內容的在於讓學生明確: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爲有機物分子結構的測定提供了許多先進手段,從中感受到技術的進步對科學研究的巨大促進作用,併爲將來進一步學習有機化學內容做個鋪墊。從這一內容的教學價值來看,教學的關鍵顯然不是要求學生掌握紫外光譜、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譜圖的原理,也不要求學生會分析每條譜線所代表的意義。教學時僅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核磁共振圖譜來區分簡單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即可。對於這樣的要求,對於理科學生來說,顯然是可以掌握的。因此,只要明確課程標準要求,合理控制教學難度,學生是可以掌握的。

四是“怎麼教、怎麼學”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課程標準”中的“活動與探究建議”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指明瞭方向:通過“查閱資料或觀看影像”和“觀察”等方式來開展教與學。而且新教材中設置的欄目也爲教學方式提供了方向。只要認真領悟,就能有效地開展教學。

高中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篇2]

通過中學繼續教育的培訓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本人充分地認識到,一個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特別是政治素質過硬,教學能力突出的優秀老師。作爲一名普通的老師,我一直都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多爲學校做一些工作,爲此我積極參加了中繼教的一切培訓和活動,圓滿地完成了中繼教學習任務,提高了自己的教學能力,培形成了自己新的教師素質,現將學習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在師德修養方面:

本學期,本人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一切學習活動,認真摘抄學習筆記,及時關注中國感動人物的事蹟,誠懇地向優秀老師學習,作爲一名基層教師,我認識到在學校教學質量有所下降的情況下,在工資福利待遇與別人相差很大的情況下,更應該守住教師道德的底線,戰鬥在教學的第一線,爲學校的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一學期來本人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教學方法得到了改進,教學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

二、在學科學科培訓方面:

本期,我積極地參加各種學科掊訓。按時參加教職工大會,聆聽校長們對教學的安排,意見及對老師的建議,並且認真地作好筆記。這一學期,學校開展了專題講座,我按進參加,並且寫出反思;其他學科,如數學、歷史,我也耐心地去聽,獲得了很多啓示。我認識到,要搞好學科教學,必須與其他老師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絕不能固步自封,否則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發展的社會性主義教育界的需要。

《高中繼續教育心得體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