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體育課如何更能吸引學生

近年來,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的導向下,各門文化課教學中都有學生厭學的問題,甚至在體育課上同樣有“厭學”的現象。從理論和實踐上講,國小生應該是最喜歡體育的人羣。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在體育遊戲中國小生是那樣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見,學生並不是從內心討厭體育活動或體育課,而是對一些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教的內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厭倦甚至反感。這是體育教學中教與學的對立。因此,體育課如何吸引學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淺談體育課如何更能吸引學生

體育課如何吸引學生呢?我的做法和體會是:

一、“磁化”是前提

所謂“磁化”,就是增加教學的吸引力。羅伯特?特拉費斯說過:“教學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它區別與其它的表演藝術,這是由於教師與那些觀看錶演的人的關係所決定的。”體育課表演的技巧性、和諧性和美感愉悅性的特點,就是教師內在的人格顯露。教師的表演同演員一樣在聲、神、行等方面具有藝術修養,向學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實情感,只不過不象演員那樣 “自我”罷了。我認爲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與其責怪學生,不如反問自己。要使體育教學有實效,第一要緊的是要把學生的心“磁化”過來,使學生樂學。這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便形成合力,產生“磁化”效應,從而產生師生間的情感共鳴。

 二、“變化”是關鍵

所謂“變化”,就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變換教學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1、把猜謎、講故事引進體育課

目前,體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講解動作概念、要領,示範,然後學生隨教師進行模仿練習,方法單調,吸引不住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如果採用提問式教學,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猜謎語的特點,我在教《前滾翻》時,出了個謎語讓學生猜:“兩手用力撐,兩腳迅速蹬,團身如球滾,展體似雄鷹。”謎語一出,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易學易記,從而達到了寓教於學的目的。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法,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常變常新,步步深入,始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想學、樂學的自覺行動。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練習

由於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課時往往是“人到課堂心未到”。我們學校是寄宿學校,學生一個星期纔回家一次,每逢星期一上課,這種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就更加嚴重,甚至連隊伍都排不好。針對這一情況,我根據教材內容,編一些韻律操,配上音樂或指揮學生做反口令練習、模仿動物動作等各種新穎、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練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競賽

低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熱衷於小型競賽,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如:當學生掌握快速跑動作後,就可以組織他們進行直線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單腳跳可演變成跳進去拍人和鬥雞;投擲小壘球可組織學生打坦克、打飛機比賽,由於比賽激烈,學生就能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學生甲在走廊上玩,學生乙在其背後打了一下,只見甲猛一轉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兩人都氣喘噓噓地趴在地上爲止。此種在操場上屢見不鮮的鏡頭引起我們的思考:爲什麼學生在學習起跑時反應就不那麼快?爲什麼學生練習耐久跑時就不能那樣賣力?其實,學生在玩耍時都顯露出其個性心理特徵,如果教學過程能適應其個性,能激發其個性傾向性,那麼教學效果就會大大的提高。

三、“感化”是目的

教學活動中,良好的師生關係具體表現爲向師性和向生性。這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蘇霍姆費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於如何愛護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從愛護學生出發才能客觀地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他們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特別是對一些“問題學生”,教師只要把全部的愛心獻給他們,對他們給予瞭解、尊重和信任,時刻關注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表揚,就能把問題學生轉變過來。

在我所教的班級中有幾個“問題學生”,這些學生的特徵是:無組織無紀律,學習態度不認真,把老師的批評教育當耳邊風。l同學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曾有一段時間經常逃課。班主任到處找他,但一見到班主任就躲,真拿他沒辦法。在一次課外活動時,我有意的接近他,“l同學,你的協調性很好,歡迎你加入健美操隊。”一聽這話,他來勁了,開心了。然後我話鋒一轉,“l同學,葉老師可以跟你聊聊嗎?我們到那邊草地上坐坐好嗎?”他點了點頭,跟着我來到草地上。“某某,葉老師很孤獨,很想跟你交個朋友,你能答應我嗎?”說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葉老師,其實我也很孤單,我們班的同學個個都不願意跟我玩,而且媽媽又出差了,我很想念他,恨不得跑到她身邊去,可是學校又不讓,所以我天天逃課。”“你覺得逃課這種行爲對嗎?還有,同學們爲什麼不跟你玩?”“不是的,上次我的手受傷的時候,同學們個個都很關心我,對我很好的,可是我的手好了以後,他們就……”就這樣不知不覺我們在草地上坐了差不多一個鐘頭。經過這次的交談,l同學願意上體育課了。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後面有一個人大聲的喊:“葉老師,我最喜歡你,也最喜歡上體育課。”我回過頭一看,原來是l同學。聽了這話,我心裏甜滋滋的,突然間使我更進一步的體會到一名人民教師是多麼的神聖、多麼的自豪,更加強了我當好一名人民教師的信念。

總之,通過又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我進一步體會到:體育教師要用高尚的情操、廣博的知識和健美的體魄、優美的示範,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教師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直接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信心、培養體育興趣,使他們在外校這個桃李芬芳的家園裏健康的成長。

對衆多的體育教師而言,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這樣一些學生:身體素質差,體育活動能力差,鍛鍊時又躲躲閃閃。之所以出現這樣一類人,固然有學生怕吃苦的'思想在作祟,更有一部分人是因爲自身身體素質、運動基礎較差,有一種自卑感,怕被同學、老師恥笑,所以乾脆不參與活動。長此以往,最終造成身體素質更差,活動能力更差,惡性循環,離健康、活潑也越來越遠,成爲了名符其實的體育困難生。

三(2)班有個叫顏文傑的學生,個子長的很高體育素質也是那種還可以的類型,可就是在每一次的上課訓練的中表現的不是很積極,他由於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平時就不愛說話,也很少跟別的同學交流,所以體育成績是不很理想。我有意識的對他進行特殊的“照顧”。每次在進行學生的小型的籃球比賽時,我有意識的讓顏文傑和我一組,和其他有籃球基礎的學生進行比賽。球多傳到他的手裏,鼓勵他投籃。一場下來我們勝利了,他很興奮。我趁熱打鐵,對他進行鼓勵和施教,他學的很專心。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他對體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現在他已經是籃球隊的一員了,他的其他方面的體育素質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體育教學中教學方法要不斷的創新,尋找到適合不同學生的不同的教學方法,處處以學生爲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他們在愉悅的環境下進行鍛鍊,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新的課程理念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爲祖國。爲人民服務的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這一決定爲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指明瞭方向。它既考慮到我國體育課程的歷史與現狀,又考慮到我國體育課程的改革和發展;既考慮到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形勢對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又考慮到體育課程本身的特點及其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基礎,力求構建體育與健康課程新的體系,以適應世界體育課程發展的要求。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基礎教育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實提高學生體質水平”。在此基礎上,《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對整體課程的改革提出了明確的目標:改變課程結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的現狀;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學習。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往與合作能力;改變課程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評價功能。隨着我國加入wt0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以及整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的理念。目標。內容。方法、組織、評價等亟需改革。

 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創新

1.新課程目標註重培養身心全面和諧健康發展的人

新課程的目標正確處理了學生本位。學科本位與社會本位的關係,確立了以學生爲本的思想,“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不再只是一句動聽的教育口號。課程目標體現出來的是一種教育民主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反映的是一種教育全人化的價值取向。又新課程內容的現代化,人文化、綜合化與生活化關於基礎教育課程內容的改革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因此,課程內容的現代化、人文化、綜合化與生活化發展成爲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

2.新課程實施中注重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與新課程同行,教師將在新課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並將這種發展的成果用於新課程的建設,教師要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因素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3.新課程實施中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積極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爲改變學生過多地接受學習,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新的學習方式對於促進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於促進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