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聲聲慢

李清照 聲聲慢1

聲聲慢

李清照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解說]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不妨看作她一生憂患經歷的總結。詞人以鋪敘的手法,通過晚風、歸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些意象,表現秋日黃昏寂寞愁苦的心境。詞中所寫的愁,由於以國破家亡的具體生活爲背景,包含着深沉的內容,與一般無病呻吟的悲秋之作不可同日而語。充分發揮聲律音調的表現力,是這首詞的一個突出特點。開頭的七組疊字,分三個層次寫出詞人的動作神態、外部感受和內心愁苦,由表及裏,層層遞進,而且多用聲音比較壓抑低沉的字,“一字一淚,都是咬着牙根嚥下”(梁啓超語)。全詞字音的選擇和組合,也體現出明顯的壓抑感,具有特殊的音樂效果,真切地傳達了詞人內心的憂鬱和沉痛。

李清照 聲聲慢2

通覽易安之詞,充斥太多太多的愛恨情愁!國愁,家愁,情愁,把一個臨水照花的亂世美神給折磨得顏色憔悴,花容漸損。心靈的寂寞,國家的頹敗,愛情的失落,使李清照的身心倍感孤獨。環顧女界無同類,再看左右無相知!長夜如磐,風雨如晦,把酒問天,相知有誰?無奈只好「黃花伴西風」!只好「獨抱濃愁無好夢」,只好「誰憐憔悴更凋零」。

李清照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個名門望族裏,官宦門第及政治活動的濡染,使她眼界開闊,氣質高貴。而文學藝術的薰陶,又使她深切細微地感知生活,體驗美感。文化的汁液將她澆灌得外美如花,內秀如竹。駕馭詩詞格律她如鬥草、盪鞦韆般隨意自如,品評史實人物,她又胸有塊壘,大氣如虹。

當李清照滿載着閨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愛河時,她又演繹一部傳頌千古的愛情經典。李清照的愛情從一開始就跌在蜜罐裏,就站在山頂上,就住在水晶宮裏。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除一般文人詩詞琴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結合點——金石研究。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時代,他倆能有這樣的愛情結局,真是天賜良緣,百裏挑一。這個美妙的愛情故事,經李清照妙筆生花的深情潤色,成中國人千餘年來的精神享受。且看這首《醉花陰重陽》: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是夫婿趙明誠在外地時,李清照給他的一首相思詞。徹骨的愛戀,癡癡的思念,借秋風黃花表現得淋漓盡致。史載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後,先爲情所感,後爲詞的藝術所激,發誓要寫一首超過妻子的詞。他閉門謝客,三日得詞五十首,將李詞雜於其間請友人評點,不料友人說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自嘆不如。這個故事流傳極廣,可想他們夫妻二人是怎樣在相互愛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這也令後世一切有才有貌卻得不到相應質量愛情的男女感到一絲悲涼。

但上天早就發現李清照更爲博大的藝術才華。如果只讓她僅僅去寫一點閨怨閒愁,中國歷史,還有文學史將會從她的身邊白白走過。

公元1107年,趙明誠之父趙挺之因與權臣蔡京的矛盾尖銳化而被罷相,不久因病去世。死後三日,又被蔡京唆使私黨彈劾幾遭滅門之禍。趙明誠、李清照夫婦從此返回山東青州故居隱居。此後十餘年裏,李清照協助趙明誠蒐集金石,鑑賞書畫,整理校勘書史,撰寫珍本祕集,在中國金石鑑賞史上留下一筆濃重的色彩

公元1127年,金人的鐵錘砸爛京都汴京的瓊樓玉苑,掠走徽、欽二帝,北宋隨之滅亡。高宗趙構倉皇南逃,重新立國,史稱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離山東青州故鄉,輾轉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二年後,趙明誠奉詔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夫婿的撒手人寰,使李清照的情感一下子被困在乾涸的愛之河牀上。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居無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給一個叫張汝舟的人。這個張汝舟,卻是個衣冠君子,爲覬覦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終於撕下文人的面紗,拳腳相加,大打出手。曾經滄海難爲水,心存高潔不低頭。李清照視人格比生命更珍貴,哪裏受得這種窩囊氣,便決定與她分手。可是,在封建社會,女人要提出離婚是何等艱難之事!無奈之際,李清照走上一條魚死網破的道路,告發張汝舟在科舉考試中作弊過關的欺君之罪。寧可冒坐牢之苦,也要堅決解除這痛苦失敗的婚姻。這次婚姻的失敗在李清照的心靈上留下難以癒合的疤痕!她心中的愛火永遠的熄滅,留下的只是萬丈的雨恨雲愁!

上蒼有意要磨練這位孤獨無伴的絕世才女!欲成其名,必先奪其情,苦其心。先是讓趙明誠離她而去,再派一個張汝舟試其心志。她駕着一葉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惡浪,苦苦掙扎在生活的波谷浪尖!

在流亡途中,她曾被人誣陷「頒金」,即通敵的嫌疑;接之而來的是丈夫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丟失,她的處境也變得越來越淒涼不堪。一連串的滄桑變故,使李清照的性格逐漸由開朗變得憂鬱,在《永遇樂》中,她以淒涼的筆調感慨自己今昔不同的心況境遇: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時代的滄桑,命運的變遷,性格的舛變,使她這個時期的作品充滿過去所沒有的愁苦悲涼。往日曾寫到的「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那種活潑消失,「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那種逸興消失,而今的情懷就像是在《武陵春》中所寫的: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讀着這首小詞,我們彷彿像坐在劇場裏,擡眼望去,遠處是一幅暮春的景色:紅日高懸,東風駘蕩,園林內的花枝上殘紅已謝,一片片綠葉正綴滿樹梢。再看近處,則是一所古色古香的兼做書齋的閨房,案頭堆着史書,妝臺放着鏡奩,一隻寶鴨香爐,嫋嫋不絕地吐着沉香的氤氳。少頃,一位衣着淡雅的孀婦飄然輕移蓮步,擡眼望望窗外,轉而踱進妝臺,似想對鏡梳妝,卻又慵怠無力。終展開花箋,抒寫這首迴腸蕩氣的心靈絕唱。

久經飄零,獨在異鄉,儘管春日雙溪風光綺麗,但在她眼中,卻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觸景生情,越發地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這一類詞中,雖然沒有正面描寫民族災難的場景,也沒有直接呼喚英雄主義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她的個人遭遇,在她心靈深處銘刻下抹不去的傷痕。「故鄉何處是?忘除非醉」;「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這使我們想起杜甫在逃難中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李清照這時的愁早已不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家愁、情愁,她這時是《詩經》的《離黍》之愁,是辛棄疾「而今識盡愁滋味」的愁,是國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發愁!

浙江金華有南北朝時因沈約曾題《八詠詩》而得名的一座名樓,李清照曾避難於此,登樓遙望這殘存的半壁江山,不禁臨風感慨: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單看這首詞的氣勢,哪像一個流浪中的女子所寫呀。倒像是一個亟待收復失地的將軍或一個憂國傷時的臣子。

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不復志千里。但願相將過淮水!

從這些詩文中可見,她真是「位卑未敢忘憂國」,何等地心憂天下,心憂國家呀!這與她早期的閒愁閒悲,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愁中又多政治之憂,民族之痛啊!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可是,這還不是李清照最傷最痛、最孤最獨的。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身邊沒有自己的孩子,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守着一個孤清的寂寞小院,身邊沒有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着黃葉在門前盤旋。她時常感到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不着邊際的深淵裏,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讀懂她的心。她一個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這首濃縮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確立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殘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忺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得!

下面,着重從文學欣賞的角度分析一下這首詞的時代背景和藝術成就。

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趙明誠於是年三月,奔母喪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載書十五車,前來會合。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餘屋,因兵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後,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東,飽嘗流離顛沛之苦。避難奔走,所有庋藏喪失殆盡。

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張汝舟,遇人不淑,旋即離異。清照無兒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籬下,孤寂而死。

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和着血淚寫下千古絕唱的《聲聲慢》。

《聲聲慢》詞,就是李清照身經上述國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顛沛流離、孤苦無告的反映。全詞透過殘秋景象層層的描述,以表現作者離亂的苦楚,和憂患餘生的悲哀。通篇純用白描,層層鋪寫,滿紙嗚咽。詞評家評爲「千古創格」、「絕世奇文」,堪稱抒情寫意的佳作。總結前人研究,《聲聲慢》之美妙,大抵有四點:

(一)迭字運用,創意出奇

首句連下七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傷三層遞進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曾申說其婉妙:「中心無定,如有所失,故曰『尋尋覓覓』。房櫳寂靜,空牀無人,故曰『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六字,更深一層,寫孤獨之苦況,愈難爲懷。」

下半闋又用「點點滴滴」兩組迭字,贏得歷代讀者無比讚歎。有認爲創意出奇者,有認爲情景婉絕者。或以爲工於鍛鍊,出奇勝格;或以爲造句新警,絕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爲新,以俗爲雅」;或以爲公孫大娘舞劍器手,或以爲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其中,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的論說,最能傳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層次;二也,妙在曲盡思婦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尋尋』;尋尋之未見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覓覓』;覓者,尋而又細察之也。覓覓之終未有得,是良人真個去矣,閨闥之內,漸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內也。繼而『清清』,清清,內也,非復外矣。又繼之以『悽悽』,冷清漸蹙而凝於心。又繼之以『慘慘』,凝於心而心不堪任。故終之以『慼慼』也,則腸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寫來,自疑而信,由淺入深,何等層次,幾多細膩!不然,將求迭字之巧,必貽堆砌之譏,一涉堆砌,則迭字不足雲巧矣。故覓覓不可改在尋尋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慼慼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兒能有之,此等筆墨,惟女兒能出之。」

(二)敘寫傷感,層次分明

整闋詞,總共可分三節九個層次。「尋尋覓覓」以下七組迭字是第一節。這一節可分三個層次:「尋尋覓覓」,敘寫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這是第一個層次。這個遺失的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與趙明誠間的幸福與愛情,更有可能是鍾愛一生的書畫金石;總之,是她十分喜愛的東西,如今不復存在,所以她要「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敘寫外在環境的寂寞;「悽悽慘慘慼戚」,轉寫內在的心理狀態分別爲第二、第三個層次,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將歷經喪亂、家破、夫亡之身世,飄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細緻表出。

自「乍暖還寒時候」到「卻是舊時相識」,是第二節。上節七組迭字,總言心情的悲傷;這一節承上申說可傷的情景,也分爲三層:「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是第一層,寫氣候冷暖不定之可傷。「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爲第二層,言淡酒不敵晚風之可傷。「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寫雁聲過耳之可傷,爲第三層。換頭三句,仍分三層,渲染可傷的情事:「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寫懶摘黃花之可傷,爲第一層。「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寫日長難熬之可傷,爲第二層。「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寫雨滴梧桐的淒涼傷感,爲第三層。從各種不同的層面,就悲傷心情作渲染揮灑,是借鏡辭賦的寫作手法。「以賦爲詞」,北宋詞人周邦彥最爲專擅;李清照亦長於寫賦,故也能借鏡賦法填詞。

至於末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得」,則總結前面三節六層可傷之事。前文蓄勢厚實,故此處總結順理成章。

(三)藉景象描述,表現悲慼心情

上闋「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是透過十月小陽春的冷暖無常,轉寫爲憂愁傷神傷身。凸顯結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是寫她藉酒澆愁,而又憂愁難遣。「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透過北雁南飛,曲寫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闋「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損容顏,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現實寫照。「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極,度日如年的反映。「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梧桐葉落,細雨黃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細」字,細膩道出愁人的苦悶:「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訴諸聽覺,象徵諸般苦難對作者的摧殘。「點點滴滴」四迭字的運用,活現細雨的連密不斷,愁苦的絡繹不絕。總之,全詞藉景抒情,運景入情:透過冷冷清清,乍暖還寒,晚來風急、雁過、滿地黃花、梧桐細雨諸景象,以表現孤寂、淒涼、悲傷、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讀之使人動容。

(四)以聲摹情,展現樂章之美

詞調取名《聲聲慢》,聲調上也因此特別講究,用不少雙聲疊韻字,如將息,傷心,黃花,憔悴,更兼,黃昏,點滴,都是雙聲;冷清,暖還寒,盞淡,得黑,都是疊韻。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曾稱:「《聲聲慢》是李清照詞中特別講究聲調的一首名作。」李清照作詞主張分辨五音。夏先生曾提出全詞多用齒聲字(齒音)及舌聲字(舌音):《聲聲慢》用舌聲的共十六字:淡、敵他、地、堆、獨、得、桐、到、點點滴滴、第、得。用齒聲的四十一字:尋尋、清清、悽悽、慘慘、慼慼、乍、時、最、將、息、三、盞、酒、怎、正、傷、心、是、時、相、識、積、憔悴損、誰、守、窗、自、怎生、細、這次、怎、愁、字。全調九十七字,而這兩聲卻多至五十七字,佔半數以上;尤其是末幾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得!」二十多字裏舌齒兩聲交加重疊,這應是有意用齧齒叮嚀的口吻,來表達自己憂鬱苦悶的心情。不但讀來明白如話,聽來也有明顯的聲調美,充分表現樂章的特色。這可見她藝術手法的高強,也可見她創作的大膽。宋人只驚奇她開頭敢用十四個重疊字,還不曾注意到它全首聲調的美妙。(夏承燾《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

另外,還以雙聲迭韻字的運用,來增強抒情效果。雙聲字如將息、傷心、黃花、憔悴、更兼、黃昏、點滴;迭韻字如冷清、暖還寒、盞淡、得黑。將詞之爲音樂文學的特質,發揮無遺。

縱覽該詞可知,通篇表現的都是作者的愁緒。

是的,她的國愁,家愁還有情愁,怎一個愁字得!

李清照憑藉着自己極高的藝術天賦將漫天愁緒抽絲剝繭,然後進行細細紡織,化愁爲美,創造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詞作珍品。

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中評價說:「她是獨創一格的,她是獨立於一羣詞人之中的……她是太高絕一時,庸才的作家是絕不能追得上的。無數的詞人詩人,寫着無數的離情閨怨的詩詞……這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似的無可評價。」於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轉化爲悽清的悲劇之美,她和她的詞也就永遠高懸在歷史的星空。

山東濟南市趵突泉公園裏,建有李清照紀念堂,郭沫若題有一副楹聯: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

千古才女李易安,萬古愁心李清照。讓我們懷着敬仰的心情,再次縱覽李清照那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淒涼的一生吧,她的成名,是歷史的造就,是上天的磨練,是煉獄的鑄就!國愁,家愁,情愁,她時而被夾在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盪,終造就她——一個萬古愁心的亂世美神!

李清照 聲聲慢3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代: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悽慘悲慼。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麼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爲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採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獨自一個人怎麼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麼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文學賞析:

這首詞寫於李清照生活的後期。一題作“秋情”,賦秋就是賦愁,但這裏的愁已不是女詞人閨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詞人經歷了國家危亡,故鄉淪陷,丈夫病逝,金石書畫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難的隊伍中,飽經離亂,所以這裏的愁是深愁,濃愁,無盡的愁。

詞一開頭就用了十四個疊字。“尋尋覓覓,”詞人好象有所尋求,但又不知道要尋求什麼,這時她已經歷了國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沒有什麼可尋覓,也沒有什麼需要尋覓的了,但詞人還是希望找點什麼寄託自己空虛寂寞的情懷,支撐自己孤苦無助的人生,但尋覓的結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圍的環境是一片悽清冷落,更讓人感到現實的孤苦無援。“悽悽慘慘慼戚”,寫詞人內心的淒涼、悲苦、慘慼的情緒。這三句都在表現女主人的愁苦無聊,寂寞哀傷,但各有側重,第一句寫神態,第二句寫環境,第三句寫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尋尋覓覓”的結果,“冷冷清清,先感於外;悽悽慘慘慼戚,後感於心,進入愁境”(吳熊和《唐宋詞通論》)。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剛覺得有點兒暖和卻又變冷了,這是秋天的時令特徵。“將息”,調養。人在天氣多變化時,是很難適應的,更何況是年歲已大,身體衰弱,又遭遇瞭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對天氣的變化特別敏感,更覺得難以將養適應了。

爲了適應這多變的秋天時節,詞人企圖以酒禦寒,但“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酒是“三杯兩盞”,量少,又是“淡酒”,怎麼能抵擋黃昏時的陣陣秋風呢?淡酒不敵風寒,飲酒也不能排遣憂愁。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雁飛過去,正令人傷心,原來雁是我過去見過的。這裏我們可看到三層意思:(一)雁飛過去了,雁叫聲聲,淒厲難聞,正令人傷心,原來大雁是老相識了,觸動我內心的創傷已不止一次,現在又來觸動我,使我傷心難過。(二)古代有雁足傳書的傳說。雁以往是給我帶過信的,給我安慰,現在丈夫已逝,親戚離散,雁飛過去無信可帶,不能再給我安慰了,使我傷心。(三)作者的故鄉在北方,而此時作者淪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飛,引起了對故鄉的思念,所以使她傷心。雁在北方就相識,現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異鄉,發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託懷鄉之意。

詞的下片承接上片。“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是指菊花,品種是黃色的。“堆積”,指花開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開放,不是言落英滿地。“憔悴損”指人因傷心而消瘦。損,煞,是說憔悴得很。有人認爲是黃花“憔悴損”,不妥,因爲前面的“堆積”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頭的。“誰”,指自己。“堪”,能夠,經得起。菊花盛開,本要摘花插在瓶子裏,可人已憔悴,如今還有什麼心思和興趣去摘花呢?已經沒有賞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一個人坐在窗邊,象守着什麼東西一樣,百無聊賴,希望天早一點黑下來,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傷心的東西,但天偏偏與人作對,越等越覺得時間漫長,度日如年。

寂寞難耐,好不容易等到黃昏,等來的卻是更令人傷心的東西:“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風吹梧桐葉,蕭蕭瑟瑟,本已悲涼,又加細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涼。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銳善感的詞人,雨打梧桐點點滴滴,好象敲擊着她破碎的心靈,使她悲傷至極。

這種種情形不斷地折磨詞人,情何以堪?所以詞人最後衝口而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次第”是說這種種情形或這種種光景。這種種情況加在一起,怎麼是一個“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說不清楚,用人間文字和語言概括不了,寫出了無盡的愁緒,傳達出種種難以言傳的哀痛。

這首詞是在國破家亡、流落異地時寫的,詞中訴說了詞人孤愁無助、生意蕭條的處境,寄託了極其深沉的家國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詞的描寫純用賦體,寫了環境,寫了身世,寫了心情,並將這三者融爲一體。詞中寫客觀環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風、飛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些景物都貫穿濃重的感情色彩,滲透着作者的主觀感受,創造了冷落、悽清、寂寞的意境。淒涼的景物一路寫下來越積越多,傷感越來越濃重,最後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詞中用了九對疊字,疊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前人稱讚她筆力很健。這些疊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經過作者錘鍊而得的,使寂寞、悵惘、痛苦的感情通過這些疊字的渲染得以盡情的表現。

詞的語言通俗平易,雖是尋常語,但富有表現力,表現了深刻的內容。《聲聲慢》詞調可押平聲韻,也可押入聲韻,詞人選用了入聲韻,能夠很好地表達憂鬱的情懷,並多次運用雙聲字、舌音和齒音字,更加重了悽切悲苦的情調。

李清照 聲聲慢4

《聲聲慢》是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晚年代表作之一,這首纏綿哀婉的詞體現了她晚年孤苦無依、悲哀愁悶的處境和心情。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盅淡酒,怎故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聲聲慢》是李清照難渡後的作品,而在南渡之後她連續遭到國破家亡、夫死的苦難,過着長期流亡的生活,因此在這首詞中描繪的事物和抒發的感情,展現出了一個百無聊賴,空虛孤寂而又悽苦愁悶的古代婦女形象。因此此詞不僅對亂世的揭露和控訴,又有豐富的思想內容,而更有着多種多樣的藝術之美。

 1.體現出的構思美

在這首詞中首先體現出的是構思美,借秋景來渲染愁情,她尋覓什麼呢?在尋覓那失去的家園、親人或是青春嗎?也許不是,她只是一種無明確目的下意識的行爲,這種行爲是由於內心孤獨、煩悶、痛苦到了極點而又無從排解所造成的,是由於嚴重的失落感而迸發出的,而尋覓出的只是冷清與寂聊,還有那染愁的秋景,因爲要解愁,所以去喝酒;因爲酒解不了愁,所以才感到酒淡風急;因爲室內冷清,她去關注外景,擡頭望卻見秋雁,又想起那失去的家園與失去的親人,所以低頭望菊,看那殘落的花,想起自己青春不在,所以只想,一個人獨自在窗前悶坐,可又偏偏聽見秋雨打落在梧桐上敲打着那無所依靠的心,而這一切想消愁的舉動,非但沒有消愁,反而是愁上加愁,這就是"有意消愁愁更愁"的藝術結構,因此這種愈相反愈相疊的反迭手法,使讀者更加體會到詞人的愁情深重。這些常見的事物,烙上了作者獨特的感情印記,這就是這首詞明顯的構思之美。

  2.體現出的意境美

這首詞主體部分,是通過對淡酒、秋風、過雁、殘菊、梧桐、細雨等景物的描寫,來抒發詞人的悽苦心情,這是最常見的借景抒情方法,寫秋天的時候,不是涼,而是寒;不是清新,是蕭瑟,是乍暖還寒忽冷忽熱變化異常;這裏體現出多情女詞人細微而獨到的體驗。寫借酒澆愁,巧妙地把它與秋風關聯在一起,通過借酒澆愁作用敵不過風添愁力量,把意蘊一下子翻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寫秋雁,已經是聞聲思舊國,傷心不迭;想不到作者又筆鋒一轉,藉助錯覺,添上句"舊時相識",使最不堪回首的往事――就是昔日與丈夫伉儷相親的甜蜜生活涌上心頭,這樣,鴻雁傳書的典故就像一把尖刀,戳進她破碎心靈的最痛楚之處;寫秋菊,只用其黃花滿地、乾枯憔悴的本意,足以令人酸鼻,但作者卻偏又用暗喻手段,反問語氣,將自身化爲殘菊,將殘菊直接比作多情人,竟不知是寫菊,寫人?菊問,人問?問菊,問人?這期間包蘊了多少身世的慨嘆和難言的苦衷!寫梧桐細雨本身雖無新意,但將它放在兩個直呼告之間,卻起到了將愁情推向極端的作用,像百米賽跑的最後衝刺一樣。

說到《聲聲慢》,幾乎無不談到它巧用疊字的特點,有明代陸雲龍說"連下疊字無跡,能手";清人徐則說"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也";開頭十四個疊字造語奇特,在整體建構中起着統攝全詞的作用。這個問題分三層考慮:首先,"尋尋覓覓",寫舉動;"冷冷清清",寫環境;"悽悽慘慘慼戚",寫心情。這舉動,環境,心情之間是因果循環的關係;因愁苦而尋覓,因尋覓而感到冷清,因冷清而心情更愁苦,因愁苦則更要尋覓因此,疊字的運用,從思想內容上講,它往往會加重語氣,增強感情,突現事物;從藝術技巧來講,它往往會造成一種急促、跳動、鏗鏘的音樂效果。我從文學角度看,已經感到了它的委婉、深沉、奇特、美妙。因此到了後來,效仿的人就很多了,比如著名的有曲家喬夢符的《天淨沙》,其詞爲:"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可見其影響深遠。

 3.體現出的層次美

本詞的感情內容,幾乎是單純的一個愁字,這愁情的發展過程,合乎一個女性的心理活動。全詞除開頭疊詞字句外,共七個層次,前四個層次寫氣候,秋風,過雁,黃花,是連續地通過寫景來渲染愁情, 是一個喚起漸進的過程,體現了愁初發時逐步上漲步步迭加的規律,其中間隔用了"怎敵他,晚來風急"和"如今有誰堪摘"兩個詰句,體現了愁情不斷上漲在語言上的標誌。詞人想到看過黃花家國恨,身世感己齊集於心,尋覓解愁舉動已徹底失敗,愁情已達到頂點,於是忍不住發出第一聲直接呼告:"獨自怎生得黑!"這呼告是愁緒滿地的必然外溢。這無疑於火上澆油點火引爆,一下子就引起愁情恨意的總爆發,讓全詞在又一聲撕肝裂膽的呼告中戛然而止:"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所以,李清照的一生是悲劇性的一生,在這樣的生命中,悲多於喜,愁重於歡便是十分自然的,因此,李清照《聲聲慢》不僅有層次、意境、構思、疊字、疊句運用之美,而更不應忽視詞中詞人那難以名狀的悲哀及深沉愁緒。

總之,李清照《聲聲慢》是一首愁情深重,意境深遠,語音精美,膾炙人口的詞作。

李清照 聲聲慢5

《聲聲慢》是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一部作品能夠贏得經典地位,必須具有原創性魅力,而此種原創性的標誌是具有某種陌生性。《聲聲慢》中極具原創性且最爲人稱道的就是詞作中疊字構詞手法的陌生性。詞曰: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作上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十四個疊字和下闋“點點滴滴”四個疊字,是詞人在藝術上大膽新奇的原創,其疊字的運用奇橫超拔,自然妥帖,出奇制勝,可謂字字珠璣,字字傳神,字字蓄情,手法獨特,妙絕千古!

清末沈曾植在《菌閣瑣談》論易安詞影響曰:“自明以來,墮情者醉其芬馨,飛想者賞其神駿。易安有靈,後者當許爲知己”。就《聲聲慢》而言,非自明始,南宋張端義即首開其端,最早對詞中疊字的運用之妙給予闡釋,開啓了綿延千年的《聲聲慢》疊字闡釋史先河。其《貴耳集》捲上曰:

且《秋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後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之痕。

張端義是李清照《聲聲慢》疊字藝術的“發現人”。他最早發現詞中疊字的新穎之處,用“公孫大娘舞劍手”來比喻李清照疊字渾然天成,自然灑脫的技巧。張端義此論卓有見地,奠定了後世評論者不斷深入闡釋此詞疊字妙用的基礎。

自張端義始,《聲聲慢》歷經南宋、明、清、現當代近千年的闡釋歷程,其疊字的解讀也層層深入、步步昇華。後人或驚歎詞中疊字奇絕天橫,自然熨帖的獨特創意,從而稱許李清照間氣所生,閨房勝流的藻思;或讚歎疊字之法情景婉絕,超然筆墨蹊徑之外,從而誇讚李清照不獨雄於閨閣的才力;或標榜疊字運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爲千古詞家疊字之法,從而稱頌李清照爲蘇、辛之亞。

自張端義在《貴耳集》中稱道此詞疊字爲“公孫大娘舞劍手”,“無斧鑿痕”後,宋人羅大經又在疊字發展的流程中比較考察這首詞疊字的“創意出奇”之處,他在《鶴林玉露》卷十二中說:

詩有一句疊三字者,如吳融《秋樹》詩云:“一聲南雁已先紅,槭槭悽悽葉葉同”是也。有一句連三字者,如劉駕雲:“樹樹樹梢啼曉鶯”、“夜夜夜深聞子規”是也。有兩句連三字者,如白樂天雲:“新詩三十軸,軸軸金石聲”是也。有三聯疊字者,如古詩云:“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是也。有七聯疊字者,昌黎《南山》詩云:“延延離又屬,夬夬叛還遘。喁喁魚闖萍,落落月經宿。誾誾樹牆垣,巘巘架車廄。參參削劍戟,煥煥銜瑩琇。敷敷花披萼,睳睳屋摧溜。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超超出猶奔,蠢蠢駭不懋”是也。近時李易安詞雲:“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起頭連疊七字。以一婦人,乃能創意出奇如此。

羅大經列舉詩歌一句疊三字、一句連三字、兩句連三字、三聯疊字、七聯疊字的用法與李清照詞中連疊七字之法相比較,並驚歎身爲女性的李清照的藻思。羅大經此論雖未對衆多疊字之法的優劣高低作出評判,但吳融、白樂天、韓昌黎等皆是赫赫有名的詩人,羅大經將其詩句中的疊字之法與李清照《聲聲慢》中疊字的運用羅列出來,無疑將此作爲疊字之法的典範給予評說。

《聲聲慢》疊字藝術闡釋史是其不斷被閱讀、理解、闡釋的過程,是原創性文本與獨特性闡釋的結合。在歷史流動過程中,在不同歷史語境的闡釋過程中,《聲聲慢》疊字藝術的解讀經歷着意義再生成的過程。

縱觀李清照詞學接受史的脈絡,南宋是其發軔期,這一時期,宋人對李清照的詞評多限於尋章摘句式的解讀,多讚譽其佳句麗語。張端義和羅大經是南宋時期評論《聲聲慢》疊字藝術的開拓者,綜觀二人的評論亦可發現,他們評論的焦點主要在疊字獨具匠心的構思和自然熨帖的運用之上,多關涉形式表層,而未曾深入肌理。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評論奠定了後世議論的基調,堅實了後代研究的基礎。

由於傳統的封建思想,李清照在當時並未得到公平對待,宋人論其詞,僅僅侷限於“婦人”的行列,沒有把她放在與男作家等同的位置上去比較。張端義、羅大經均對《聲聲慢》中疊字的奇絕驚歎不已,但只是驚呼“婦人中有此文筆,殆間氣也”,“以一婦人,乃能創意出奇如此”。由此可見,李清照在宋代只是以女性文人,而非文人的面貌出現。

元代,李清照的《聲聲慢》沒有得到任何闡釋。直至明朝,詞評者才重新聚焦《聲聲慢》,關注詞中疊字的構成藝術。明人在繼承宋人觀點的基礎上,增添了不少新的詮釋。

茅暎在《詞的》卷四指出:“連用十四疊字,後又四疊字,情景婉絕,真是絕唱。後人效顰,便覺不妥。”茅暎此論要點有二:一是意識到詞中疊字並非單純的構詞技巧,而是關涉到疊字構詞所傳達出的更深層次的情和景的關係。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婉妙絕倫,堪爲絕唱。二是指出了李清照詞中獨具一格的原創性內容及其優越性的顯現。藝術最初產生的印象總比後來即便是最成功的回憶要輝煌得多,它往往在最初的一次詩情迸發中達到以後無法超過的某種美,而作家也會因爲給他描繪的圖景以後人無法企及的光輝,從而成爲影響後世的“藝術先行者”。《聲聲慢》奇絕天橫的疊字運用手法使得李清照成爲影響後世的“疊字藝術先行者”。

明代是李清照詞學接受的轉折期,特別是在明中期以後,李清照詞作接受處於一個明顯的上升期。在“主情說”和才女文化等興起的背景下,李清照逐漸脫離閨閣的拘囿,躋身鬚眉之列,以詞人的身份步入詞壇,與優秀的男性詞人比肩而論。

吳承恩評《聲聲慢》雲:“易安此詞首起十四疊字,超然筆墨蹊徑之外。豈特閨帷,士林中不多見也。”[3]吳承恩認爲《聲聲慢》中十四個疊字超然筆墨蹊徑之外,好似神來之筆,超凡脫俗。此等才華,士林中也實屬罕見。在詞評者眼中,李清照不再只是獨步閨閣的女性文人,而是可以立身士林,與衆多知識分子一較高低的文人。

沈際飛《草堂詩餘別集》卷三曰:“首下十四個疊字,乃公孫大娘舞劍手。宋朝能詞之士秦七、黃九輩,未嘗有下十四個疊字者。蓋用《文選》諸賦格。……‘點點滴滴’四疊字,又無斧跡。易安間氣所生,不獨雄於閨閣也。”沈際飛此論極似張端義的論調,但有兩點異處:一是將張端義“本朝非無能詞之士”加以具體化,指明“宋朝能詞之士秦七、黃九輩”。沈際飛以宋代著名的男性詞人秦觀、黃庭堅爲參照,認爲李清照詞中的疊字之法獨樹一幟,秦黃等人亦不曾創見。二是將張端義“婦人中有此文筆,殆間氣也”變換爲“易安間氣所生,不獨雄於閨閣也”。前者言“婦人中有此文筆”,後者則雲“不獨雄於閨閣也”,前者讚揚李清照的文筆,認爲其爲婦人中的文人傑出者。後者則在以秦黃爲代表的著名男性詞人類比中,找尋李清照的位置——不獨雄於閨閣也。沈氏打破閨閣藩籬的論調讓李清照及其作品有了與其他作家及其作品相競爭的機會,使得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經典化成爲可能。正如哈羅德·布魯姆《西方正典》所言:“這種能力(作者的競爭和取勝能力)或隱或現地展示在作者與其他作者及其包括《聖經》在內的文本競爭中。”

清代是李清照詞學接受相對繁榮的時期,評論者對李清照詞作的研究力度和深度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聲聲慢》中疊字的藝術在與其他作家作品的競爭過程中,凸顯出特殊的價值。

王又華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指出《聲聲慢》“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功力:

晚唐詩人好用疊字,義山尤甚,殊不見佳。如:“迴腸九疊後,猶有剩迴腸。”“地寬樓已迥,人更迥於樓。”“行到巴西覓譙秀,巴西唯是有寒蕪。”至於三疊者“望喜樓中憶閬州。若到閬州還赴海,閬州應更有高樓”之類。又如《菊》詩“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亦不佳。李清照《聲聲慢·秋情》詞,起法似本乎此,乃有出藍之奇。蓋此等語自宜於填詞家耳。(《古今詞論》)

王又華以好用疊字的李商隱爲比較對象,在與前代優秀詩人詩句疊字運用的對比中,認定李清照《聲聲慢》中疊字運用技高一籌、後來居上,有“出藍之奇”。

《聲聲慢》疊字藝術不僅有“出藍之奇”,更有“後無來者”之勢。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五雲:

李易安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喬夢符效之,作《天淨沙》詞雲“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疊字又增其半,然不若李之自然妥帖。大抵前人傑出之作,後人學之,鮮有能並美者。

陸以湉以仿效李清照《聲聲慢》疊字創意的喬夢符爲評比對象,指出喬夢符雖增至二十餘疊字,才氣可嘉,但終着痕跡,不若李詞自然妥帖,渾然天成!由此可見,李詞樹立的千古創格,已然成爲詞家疊字之法的標的,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和逾越的高度。正如陸鎣《問花樓詞話·疊字》所云:“二闋共十餘個疊字,而氣機流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謂詞家疊字之法。”

當清代衆多評論者將《聲聲慢》疊字之法奉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神壇加以膜拜之時,陳廷焯超出主流聲音之外,指出詞中十四疊字不過奇筆,並非高調。其在《白雨齋詩話》卷二曰:

易安《聲聲慢》詞,張正夫雲:“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婦人有此詞筆,殆間氣也。”此論甚陋。十四疊字,不過造語奇雋耳,詞境深淺,殊不在此。執是以論詞,不免魔障。

陳廷焯此語超出時流,別有新見。他認爲詩詞各有其境,在《白雨齋詞話》中說:“詩有詩境,詞有詞境,詩詞一理也”[5],故此,他主張論評詞應從“詞境”入手。陳廷焯針對張端義稱《聲聲慢》起句爲“公孫大娘舞劍手”而論,認爲世人徒賞李詞詞面,未能深入其詞境。此論正是陳廷焯對李詞疊字藝術闡釋的特殊價值所在。雖然陳廷焯並未對詞中疊字建構的詞境做出詳述,但他的洞見爲後人闡釋此詞打開了新的視野。

現當代古典文學專家傅庚生在《中國文學欣賞舉隅》中對《聲聲慢》的剖析,可謂陳廷焯觀點的深入:

此十四字之妙,妙在疊字,一也,妙在有層次,二也,妙在曲盡思婦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尋尋”。尋尋之未見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覓覓”;覓者,尋而又細察之也。覓覓之終未有得,是良人真個去矣,閨闥之內,漸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內也。繼而“清清”,清清,內也,非復外矣。又繼之以“悽悽”,冷清漸蹙而凝於心。又繼之以“慘慘”,凝於心而心不堪任。故終之以“慼慼”也,則腸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寫來,自疑而信,由淺入深,何等層次,幾多細膩!不然,將求疊字之巧,必貽堆砌之譏,一涉堆砌,則疊字不足雲巧矣。故覓覓不可改在尋尋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慼慼又必居最末也。

傅庚生從三個方面來分析《聲聲慢》起首的十四個字:一是疊字之妙。這也是前人一直推崇的構詞技法。二是層次之妙。傅先生精到而細緻地論述了詞人一系列的心理變化,由表及裏、由內及外、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層次鮮明。三是曲盡思婦之情。論者深入詞人的內心世界,探尋詞人由尋覓到失望,因而悽悽慘慘慼戚的心境。只此十四字,即將閨中思婦婉曲而又微妙幽深的情愫表達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的強烈藝術效果。

自宋伊始,到明清直至近現代,評論者對《聲聲慢》疊字藝術進行了多元化、多層面、日漸深入的解讀與闡釋。它之所以能引發近千年的闡釋,根本在於其具有的曠古爍今的原創性魅力。作品的原創性是其要與傳統做必勝競賽並加入經典行列所必備的要素,此種原創性的形成,爲後人設立了一座難以超越的高峯。難怪清人沈謙說;“予少時和唐、宋三百闋,獨不敢次‘尋尋覓覓’一篇,恐爲婦人所笑。”

李清照 聲聲慢6

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翻譯:

我到處尋找,尋到的只有冷清,十分悽慘。

乍暖還寒的季節,最難忍受。

兩杯淡酒,怎能壓住心頭的悲傷?

大雁飛過,我正傷心,卻發現它正是我在故鄉認識的那隻

滿地黃花堆積著,十分憔悴,有誰忍心去摘?

我守着窗,獨自一人,一個人怎麼才能熬到天黑?

細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黃昏,一點一滴落著。

這種場景,這種“愁”又怎是一句話能說得清的呢?

譯 文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慼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特別是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了。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晚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雁字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一說,有什麼可採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捱到天黑啊!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麼能說盡!

賞析:

這首詞寫於李清照生活的後期。一題作“秋情”,賦秋就是賦愁,但這裏的愁已不是女李清照閨中生活的淡淡哀愁,李清照經歷了國家危亡,故鄉淪陷,丈夫病逝,金石書畫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難的隊伍中,飽經離亂,所以這裏的愁是深愁,濃愁,無盡的愁。

詞一開頭就用了十四個疊字。“尋尋覓覓,”李清照好象有所尋求,但又不知道要尋求什麼,這時李清照已經歷了國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沒有什麼可尋覓,也沒有什麼需要尋覓的了,但李清照還是希望找點什麼寄託自己空虛寂寞的情懷,支撐自己孤苦無助的人生,但尋覓的結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圍的環境是一片悽清冷落,更讓人感到現實的孤苦無援。“悽悽慘慘慼戚”,寫李清照內心的淒涼、悲苦、慘慼的情緒。這三句都在表現女主人的愁苦無聊,寂寞哀傷,但各有側重,第一句寫神態,第二句寫環境,第三句寫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尋尋覓覓”的結果,“冷冷清清,先感於外;悽悽慘慘慼戚,後感於心,進入愁境”(吳熊和《唐宋詞通論》)。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剛覺得有點兒暖和卻又變冷了,這是秋天的時令特徵。“將息”,調養。人在天氣多變化時,是很難適應的,更何況是年歲已大,身體衰弱,又遭遇瞭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對天氣的變化特別敏感,更覺得難以將養適應了。

爲了適應這多變的秋天時節,李清照企圖以酒禦寒,但“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酒是“三杯兩盞”,量少,又是“淡酒”,怎麼能抵擋黃昏時的陣陣秋風呢?淡酒不敵風寒,飲酒也不能排遣憂愁。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雁飛過去,正令人傷心,原來雁是我過去見過的。這裏我們可看到三層意思:(一)雁飛過去了,雁叫聲聲,淒厲難聞,正令人傷心,原來大雁是老相識了,觸動我內心的創傷已不止一次,現在又來觸動我,使我傷心難過。(二)古代有雁足傳書的傳說。雁以往是給我帶過信的,給我安慰,現在丈夫已逝,親戚離散,雁飛過去無信可帶,不能再給我安慰了,使我傷心。(三)作者的故鄉在北方,而此時作者淪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飛,引起了對故鄉的思念,所以使李清照傷心。雁在北方就相識,現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異鄉,發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託懷鄉之意。

詞的下片承接上片。“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是指菊花,品種是黃色的。“堆積”,指花開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開放,不是言落英滿地。“憔悴損”指人因傷心而消瘦。損,煞,是說憔悴得很。有人認爲是黃花“憔悴損”,不妥,因爲前面的“堆積”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頭的。“誰”,指自己。“堪”,能夠,經得起。菊花盛開,本要摘花插在瓶子裏,可人已憔悴,如今還有什麼心思和興趣去摘花呢?已經沒有賞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一個人坐在窗邊,象守着什麼東西一樣,百無聊賴,希望天早一點黑下來,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傷心的東西,但天偏偏與人作對,越等越覺得時間漫長,度日如年。

寂寞難耐,好不容易等到黃昏,等來的卻是更令人傷心的東西:“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風吹梧桐葉,蕭蕭瑟瑟,本已悲涼,又加細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涼。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銳善感的李清照,雨打梧桐點點滴滴,好象敲擊着李清照破碎的心靈,使李清照悲傷至極。

這種種情形不斷地折磨李清照,情何以堪?所以李清照最後衝口而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次第”是說這種種情形或這種種光景。這種種情況加在一起,怎麼是一個“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說不清楚,用人間文字和語言概括不了,寫出了無盡的愁緒,傳達出種種難以言傳的哀痛。

這首詞是在國破家亡、流落異地時寫的,詞中訴說了李清照孤愁無助、生意蕭條的處境,寄託了極其深沉的家國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詞的描寫純用賦體,寫了環境,寫了身世,寫了心情,並將這三者融爲一體。詞中寫客觀環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風、飛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些景物都貫穿濃重的感情色彩,滲透着作者的主觀感受,創造了冷落、悽清、寂寞的意境。淒涼的景物一路寫下來越積越多,傷感越來越濃重,最後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詞中用了九對疊字,疊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前人稱讚李清照筆力很健。這些疊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經過作者錘鍊而得的,使寂寞、悵惘、痛苦的感情通過這些疊字的渲染得以盡情的表現。

詞的語言通俗平易,雖是尋常語,但富有表現力,表現了深刻的內容。《聲聲慢》詞調可押平聲韻,也可押入聲韻,李清照選用了入聲韻,能夠很好地表達憂鬱的情懷,並多次運用雙聲字、舌音和齒音字,更加重了悽切悲苦的情調。

李清照 聲聲慢7

原文

聲聲慢·尋尋覓覓

作者: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註釋

⑴乍暖還寒:謂天氣忽冷忽暖。

⑵將息:調養休息,保養安寧之意。

⑶曉來:今本多作“晚來”。

⑷黃花:菊花。

⑸有誰堪摘:有誰能與我共摘。誰:何,什麼。

⑹怎生:怎樣,如何。

⑺這次第:這情形,這景色。

譯文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慼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 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早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大雁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誠明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捱到天黑!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麼能夠說盡!

賞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爲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爲賦,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餘”。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一篇悲秋賦,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這首詞在作法上是有創造性的。原來的《聲聲慢》的曲調,韻腳押平聲字,調子相應地也比較徐緩。而這首詞卻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爲急促,變哀惋爲淒厲。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既不委婉,也不隱約,不能列入婉約體。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爲沉鬱悽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聲聲慢·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覆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覺得已能使聽衆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瀰漫開來,久久不散,餘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麼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於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牀,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淒涼。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雲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夫伴飛,唉,雁兒,你叫得這樣淒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也像我一樣,餘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濛之中,驀然覺得那隻孤雁正是以前爲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隻。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無法訴說的哀愁啊!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麼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現在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着孤雁殘菊,更感淒涼,手託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着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淒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麼對比,什麼渲染,什麼比賦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爲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牀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彷彿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悽慘憂戚,於是緊接着再寫了一句“悽悽慘慘慼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淒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爲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於中,不得不吐之爲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於“時候”二字,有人以爲在古漢語中應解爲“節候”;但柳永《永遇樂》雲:“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由陰雨而新霽,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這又是一個可爭論的焦點。俞平伯《唐宋詞選釋》注云:

“曉來”,各本多作“晚來”,殆因下文“黃昏”云云。其實詞寫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雲“晚來風急”,則反而重複。上文“三杯兩盞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嬌》詞所謂“扶頭酒醒”;下文“雁過也”,即彼詞“徵鴻過盡”。今從《草堂詩餘別集》、《詞綜》、張氏《詞選》等各本,作“曉來”。

這個說法是對的。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裏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於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唐宋詞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雲‘舊時相識’者,寄懷鄉之意。趙嘏《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詞意近之。”其說是也。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着,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的惆悵。於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裏“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纔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裏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鬱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着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爲難過。“梧桐”兩句不僅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爲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闢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裏卻化多爲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複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彷彿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逐件事一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李清照 聲聲慢8

《聲聲慢·尋尋覓覓》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守着窗兒 一作:守著窗兒)

賞析

《聲聲慢》又名《勝勝慢》,清照這首詞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爲急促,變哀惋爲淒厲。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不能列入婉約體。這首作法獨特的詞,就其內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賦。 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牀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彷彿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悽慘憂戚。於是緊接着再寫了一句“悽悽慘慘慼戚”。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淒厲的基調。

“乍暖還寒時候”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所以,這首詞是寫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於“時候”二字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從全詞意境來看,應該是“曉”字。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句是說借酒無法消愁“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這一句是虛寫,以寄寓作者的懷鄉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裏“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裏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鬱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

“守著窗兒”句,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過之而無不及。這一句從反面說,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爲難過。“梧桐”兩句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爲一,筆直情切。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獨闢蹊徑。自庚信以來,詩人寫愁,多半極言其多。這裏卻化多爲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複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

這首詞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盡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寫盡了作者晚年的悽苦悲愁,是一首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李清照 聲聲慢9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爲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爲賦。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餘”。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一篇悲秋賦。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這首詞在作法上是有創造性的。原來的《聲聲慢》的曲調,韻腳押平聲字,調子相應地也比較徐緩。而這首詞卻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爲急促,變哀惋爲淒厲。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既不委婉,也不隱約,不能列入婉約體。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爲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牀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彷彿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悽慘憂戚。於是緊接着再寫了一句“悽悽慘慘慼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淒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爲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於中,不得不吐之爲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我以爲,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於“時候”二字,有人以爲在古漢語中應解爲“節候”;但柳永《永遇樂》雲:“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由陰雨而新霽,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這又是一個可爭論的焦點。俞平伯《唐宋詞選釋》注云:

“曉來”,各本多作“晚來”,殆因下文“黃昏”云云。其實詞寫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雲“晚來風急”,則反而重複。上文“三杯兩盞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嬌》詞所謂“扶頭酒醒”;下文“雁過也”,即彼詞“徵鴻過盡”。今從《草堂詩餘別集》、《詞綜》、張氏《詞選》等各本,作“曉來”。

這個說法是對的。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裏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於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唐宋詞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雲‘舊時相識’者,寄懷鄉之意。趙嘏《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詞意近之。”其說是也。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着,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的惆悵。於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裏“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纔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裏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鬱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着筆,李則從反面說,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爲難過。“梧桐”兩句不僅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爲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闢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裏卻化多爲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複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彷彿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逐件事一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又確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難能可貴之作了。(吳小如)

李清照 聲聲慢10

  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詩詞翻譯:

我到處尋找,尋到的只有冷清,十分悽慘。

乍暖還寒的季節,最難忍受。

兩杯淡酒,怎能壓住心頭的悲傷?

大雁飛過,我正傷心,卻發現它正是我在故鄉認識的那隻

滿地黃花堆積著,十分憔悴,有誰忍心去摘?

我守着窗,獨自一人,一個人怎麼才能熬到天黑?

細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黃昏,一點一滴落著。

這種場景,這種“愁”又怎是一句話能說得清的呢?

  詩詞賞析

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侷限,全詞一氣貫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夠傳神地表達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聲聲慢》莫屬。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詩詞中,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詞,它在描寫女性內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細膩等方面無人能及。它是一首不同凡響之作,詞史上的一朵奇葩。

《聲聲慢》十分精美細緻地表現了一個婦女在秋日從清晨到黃昏一整天孤獨寂寞,悽楚悲哀的心緒。這種哀傷之情那樣深沉,悲劇氣氛那樣濃厚。因此,可以認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與其前半生詞中那種貴族少女天真無愁之氣不同。這分明是從一顆破碎的心中迸發出的滲着血淚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後飄零的生活,淒涼的處境和充滿着哀愁的內心世界。儘管這詞沒有直接反應當時的社會現實,但它決不是單純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態的描寫,而是以一個黑暗時代的犧牲者的悲劇間接地體現了歷史的悲劇,從而具有一定的時代色彩,所以表現的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會典型意義和審美價值。

這首詞的上片,集中寫愁苦難禁之狀。作者一下筆就直抒胸臆,以抒情開篇的詞並不罕見,但像這首詞起筆便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三句連用七對疊字,實屬屬罕見,這十四個疊字,將一種愁苦難堪之情,自胸腑中噴薄而出,立即強烈地震撼了讀者的心絃。“尋尋覓覓”四字即包含了作者流亡以來不幸之遇,又極準確。傳神地表現出她在極度孤獨中那種若失若有,茫無所措,要抓住一點什麼的精神狀態。後十個疊字既寫環境又寫情,將難以名狀的複雜感情發展過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一層層寫來,多麼細膩曲折,十四個字一氣而下,籠罩全篇,定下了感情基調,使以後逐次出現的景物,都染上濃重的感情色彩。

接着,作者集中寫孤獨難耐之情。“這次第,怎一個愁了得。”作者在最後收束以上幾層可傷之事,與開篇十四字下下呼應,終於點出一個“愁”字,感情的分量非常沉重,更妙的是:全篇寫愁,未了都說,這情景,用一個愁字怎麼能說得盡呢?這樣,在結尾一句又把詩意推進一層,猶如異峯突起,遙指天處,使通篇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在這首詞裏,作者對國破家亡的痛苦生活有深切的體驗感受。心中有無限悽楚要傾吐出來,她創造了一個有利於抒情的典型環境,融情入景,從而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這裏,李清照採用了豐富多變的抒情手法,有螺旋式的表情法,例如以上詞裏有幾層可傷之事,像螺旋一樣越旋越緊,一層深一層。而開篇的七對疊字,把極度的憂愁和哀痛之情照直地迸裂到字面上,同時又層層深入。可以說是兼用了奔迸式和螺旋式的表情法。還有引曼式的表情法。像“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兩句,就是聲調深淺,長言詠歎,但詞中更多地運用了含蓄蘊和的表情法,用環境,景物來烘托,作者通過鋪敘,把多種表情方法結合起來運用,表現出多側面,多層次,深刻細膩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