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學體會與反思範文

教學反思是教學論和教師教育研究等教育學領域重點研究的課題。搭石教學反思有哪些呢?下面是的搭石教學反思資料,歡迎閱讀。

搭石教學體會與反思範文

  搭石教學反思篇1

聽了王老師《搭石》這一課,感受頗多。“搭石”是家鄉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王老師的課亦是,也像“搭石”,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1、身臨其境

整節課,王老師通過語言文字,帶領着學生、聽課的老師們一起在劉章爺爺筆下的搭石上徘徊。在理解走搭石時體現協調有序美時,王老師創設了走搭石的情境,讓學生與老師反覆合作讀: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 前面的來“擡起腳”,後面的“緊跟上去”……在語速逐漸加快的過程中,與走搭石形成通感,身臨其境的體會“擡起腳來,緊跟上去”的和諧美,體會沒有人踩腳,體會沒有人跌入水中的默契,體會好象在無形之中有人在指揮般的和諧有序美。後面,王老師對走搭石的這幅協調有序的美景圖,用詩歌的形式改寫成一首清麗的小詩。再配樂朗讀,又再一次的運用朗讀來創設情境。這文詩互換的形式,更加體現了文學美。在王老師的引領下,孩子們,老師們領略“這一道風景”,去感受“這一方風情”。學生們在走搭石之旅中,學會了尋找美,發現美,體會美,抒發美。

2、 簡單紮實

本節課,王老師非常注重“識、悟、讀、寫、說”這幾個方面。在識字上,根據重點段的特點,採取隨文識字,把字放在句段中,即理解了音形意,更加深刻的體會了在句中的意思,形成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美。如“伏”字的教學,在感悟中着重抓住了走搭石中,一行人走搭石,年輕人和老年人走搭石的畫面爲抓手,順穴而來,自然、巧妙而又靈活的理解了“協調有序”、“理所當然”等詞語。並在一字一字的讀書中去積累,去感受。並且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想象畫面,去體會在句子中表情達意的作用。

在讀書上,注重朗讀訓練的指導,尤其注重朗讀過程。在默讀上是引導學生邊讀邊畫圈邊思考,來學習文本。

在說話上,是讓學生對文本有深入的體會中,達到語言與情感的共鳴,才讓學生去說去交流。

在短短的40分中,我們隨着王老師的指導經歷了一次實實在在走搭石的經歷,也享受了紮紮實實的語文課堂之旅。

  搭石教學反思篇2

《搭石》是一篇以愛爲主體的文章,通過家鄉人們主動搭石的一幕幕情景,體會到家鄉人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爲了突破這個重難點,在教學設計我引導學生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中心句,抓住“老人擺、行人走,面對面讓,年輕人背”四個畫面,來逐步體會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老人擺搭石時,我引導學生們體會“無論……只要……一定……”這幾個詞語,讓學生們想象老人可能急着去幹什麼?學生們七嘴八舌:“他可能急着趕火車”,“他可能急着替自己的親人去買藥”,甚至還有同學說“他急着去上廁所”,總之體會到老人當時着急的心情,我又接着引導想象可不巧的是他踩在了一個不穩的搭石上,他想“……”。學生立馬舉手“他想我還是擺穩吧,要不有人不小心掉在水裏可怎麼辦呢?”“他想如果我知道不穩還不搭上,心裏怎麼對得起鄉親們呢?”順着學生的話,我又往下引導“於是,他停下急匆匆的腳步,放下手中的東西,來擺石。”於是學生們在想象老人的情況,心理動作過程中體會到老人的心靈美,然後又回到中心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理解了風景美和情感美。

在教學三段行人走搭石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協調有序”,想象人們走搭石的畫面。然後採用朗讀的方法去感悟。

學習“兩人面對面”“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的情景時,我先讓學生想象,當兩個相對而行時,他們這麼做,又說了些什麼?然後有找人情景再現,模擬表演。最後又抓住“理所當然”一詞,引導學生體會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指的是相互謙讓,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質。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採用了補白、想象、朗讀感悟,模擬表演三種不同形式,有詳有略地帶領學生逐層深入領悟到家鄉人們純真、質樸的美好心靈。正因爲形式多樣,也給了學生更寬廣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於是在課堂上學生才表現得生龍活虎。這也提醒了我在今後的備課中,一定要把備學生提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只有明確了學生的心理。我們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俗語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就是這個道理。

↓↓↓點擊下一頁還有更多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