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都不陌生吧,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5篇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

作爲國網xx市供電公司“七五”普法專責人,xx自20xx年“七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認真組織和推動公司普法工作,不斷強化學法、懂法、用法觀念,加快企業法治化進程。

xx將法律法規的規範內容與崗位工作、業務流程、本單位規章制度緊密結合,使員工把握住日常工作的法律要素、法律風險點,由被動規範執行逐步過渡到主動運用和遵守;在全公司廣泛開展“一學三講”,即以“學法律、講權力、講義務、講責任”爲主體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利用大講堂、培訓超市,舉辦x期培訓班,組織員工集中學習了以憲法爲核心的基本法律法規。“七五”普法以來,先後有x人次參加了x次輔導培訓,使普法教育由業餘化轉向專業化推進。

xx圍繞工作中人民羣衆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部署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法治宣傳工作。組織開展“普法宣傳月”“普法宣傳週”“12.4”國家憲法日和“3·15”消費者權益日系列活動。向全社會宣傳普及電力法律法規和依法用電、安全用電知識,提高社會依法用電、保護電力設施和維護正常供用電秩序的意識。“七五”普法以來發放宣傳材料xx份,接待諮詢羣衆xx多人次。組織志願者利用抄表收費、維修服務和麥收等機會,在社區、農村、企事業單位宣傳電力法律法規和安全用電常識,爲百姓和單位解決用電難題。利用公司官方微信、微博公衆平臺,推送電力行業政策法規、用電安全消息等xx期,將微信公衆平臺作爲公司新型普法宣傳方式,充分發揮平臺溝通作用,也爲客戶提供了新的溝通渠道。

20xx年x月,通過選拔,xx作爲xx市代表隊的一名成員參加了xx省憲法基本知識(電視)大賽,與來自全省x市和省直有關部門的x支代表隊同臺競技。經過四個環節的角逐,最終xx市代表隊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作爲公司法律專工,xx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合同管理辦法》,制定了爭議糾紛處理的過程控制內容和方法,有效避免了合同管理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加強合同管理,規範合同審查、簽訂、履行流程。大力推行信息化合同管理,20xx年,xx所在公司開始推廣使用經濟法律管理業務應用系統,實行合同網上流轉、會籤,規範手續流程,“七五”普法期間,累計網上辦理合同x份,公司獲評xx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在七五普法工作開展過程中,xx始終堅持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積極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努力維護法律權威,確保普法工作的開展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升員工法律意識,提高公司法治化管理水平,使得依法治企、依法經營理念深入人心,依法辦事已經成爲幹部職工的自覺行爲。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2

譚xx,男,漢族,中共黨員,34歲,20xx年7月入黨,現任xx鎮合旺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農民疾苦,自擔任合旺村支書以來,他就紮根在了村委辦公室,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鄉村建設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壓在了他的肩頭。

心繫民生,一言一行皆爲民

20xx年是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一年,面對高強度的工作,他從來沒有抱怨,他率先垂範,帶頭領着村、組幹部逐戶逐人進行摸排,完成了全村貧困戶的調查摸底,建立貧困戶臺賬,爲精準落實脫貧政策奠定了堅實基礎。爲進一步鞏固脫貧政策落地有聲,加大幫扶力度,他組織包保幹部定期走訪,及時動態調整貧困戶基本信息,駐村幹部和村支兩委及包保幹部按照計劃定期開展摸排,時時掌握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和存在的困難。並對接鎮裏相關政策,及時提供幫助,對照“脫貧不脫政策、不脫幫扶、不脫項目”要求,對標查找短板和返貧項目,覈查未落實的扶貧政策,建好“回頭看”臺賬,對達標不穩定和存在返貧風險的農戶,研究“回頭幫”措施,完善幫扶計劃,做到脫貧路上不掉隊,不漏一戶一人。

兩年多來,他瞄準“兩不愁三保障”精準發力,硬化通組路、機耕道等15公里,爲185戶農戶硬化了庭院和串戶路,67戶老舊房和危房改造,新建文化活動廣場2座,組織農業技術培訓145人次,爲特殊困難羣衆申請社會救助等等,在他的努力下,20xx年合旺村代表平壩區接受國家第三方脫貧評估,零問題通過評估,同時合旺村被列爲20xx年全市“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村,得到幹部羣衆的一致好評。

嘗新嘗變,闖出脫貧致富好路徑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作爲合旺村脫貧攻堅隊的隊長,他進一步完善脫貧制度上牆和責任分工,實現掛圖作戰,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爲當前全村開展工作的重點納入到村委重要議事日程,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製度保障。除此以外,爲建好基層黨組織這個戰鬥堡壘,他嚴格規範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積極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錘鍊黨員作風,完善黨員發展流程,積極吸納優秀青年,壯大後備隊伍,爲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戰鬥力量。與此同時,他深深明白,產業發展是鄉村富裕的必要途徑,單靠村民單打獨鬥,種植農作物是很難實現脫貧奔小康的。他守正創新,多次到地裏進行考察調研,並派請專家、技術人員進行實地調研、外地考察,借鑑多個優秀種植基地經驗,結合合旺村實際,利用交通區位優勢和傳統的蔬菜、瓜果種植經驗基礎,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引進以種植大頂苦瓜,毛節瓜,香芋南瓜等反季節瓜系列蔬菜爲主廣東江門鶴山市共和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安順市平壩區天地和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構建產、供、銷一條龍、“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的雙向合作模式,帶動農戶增收。

20xx年,合旺村又迎來了一次歷史發展機遇,省委、省政府決定,以合旺村、高田村爲核心,打造萬畝高標準蔬菜種植基地共涉及3600餘塊土地,涉及農戶1100餘戶;基礎設施建設需徵地100餘畝,需遷墳300餘井。面對這個“大活路”,他沒有退縮,總是把最困難,最嚴峻的工作扛在自己肩上,入戶走訪、協調矛盾、流轉土地、查看產業項目,他的足跡踏遍了合旺村的每一個角落。走訪、考察歸來,連夜在辦公室整理走訪資料,夜深人靜,合旺村村委辦公室總有一盞燈亮至深夜,彷彿是整個村的燈塔;白加黑,5+2的工作機制,讓他本來年輕的臉龐顯得有些憔悴,每次見他總能看的他的眼圈佈滿血絲。但他從不覺得累,總想着再快一點,再努力一點,村民就能早一步踏上小康之路。正是他這種忘我工作的精神,打動了合旺村的許多羣衆,漸漸地贏得了他們的理解、信任與支持,紛紛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中來。人心齊,泰山移,一年以來,在他的帶領下,合旺村遷墳幾十井,倒地坎兩萬多米,全村流轉土地4500餘畝,完成蔬菜基地供水灌溉保障工作以及產業大道排水溝建設,蔬菜種植不斷規模化,羣衆收入不斷增加。

不辜負組織的信任,讓羣衆滿意,切實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是譚xx奮鬥目標和永遠追求。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偉大進程中,他一直兢兢業業,敢扛事、願做事,時刻體現着一名青年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真正本色。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3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近年來,下寨村通過制定規劃,抓牢基層黨建,完善基礎建設,壯大產業支撐,發展鄉村旅遊,建設鄉風文明等不斷加強下寨村美麗鄉村建設。

一、基本情況

坑坑窪窪的泥巴路一直在腳下延伸,旁邊低矮破舊的木房讓人覺得壓抑,“晴天出門一身灰,雨天出門一身泥”,這是下寨村在村民們記憶中的樣子。自2013年下寨村被列爲岑鞏縣首批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以來,客樓鎮整合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危房改造、村莊整治、農村文化建設、村級陣地建設、人居環境建設等項目,集中抓好下寨村美麗鄉村建設。自此,高原上的“璀璨明珠”冉冉而生。下寨村先後被評爲“美麗鄉村”、“貴州省十佳最美賞花地”、“乙級旅遊村寨”、“貴州省民主法治示範村”、貴州省“十百千”鄉村振興示範村。

客樓下寨位於岑鞏縣西北部,距離集鎮中心1.6公里,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共289戶122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5戶329人,已脫貧74戶298人。全村總面積7.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98畝(田804畝,土494畝)。森林覆蓋率70.44%,轄區內地勢平坦,海拔在850-15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3.9℃,年降雨量1290mm,是天然“氧吧”和絕佳的“避暑勝地、養生天堂”。下寨村紅豆杉羣爲客樓鎮兩個龐大的野生紅豆杉聚生羣落之一。全村存有大大小小的野生紅豆杉數千株,胸徑達50cm以上的有60株以上,其中一株紅豆杉樹齡達2000年以上,需5人合抱,是迄今發現的亞洲最大的野生紅豆杉,譽爲“亞洲紅豆杉王”。

二、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抓好基層黨建,配強村組隊伍。針對部分村幹履職不力、能力不強等問題,客樓鎮黨委及時在在職幹部隊伍中選拔30歲以下、本科文化程度的1位同志,擔任下寨村的支部書記。該同志到崗後,村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各項工作做得有聲有色,羣衆高度認可。同時,選配和管好用好村“第一書記”,讓“第一書記”完全融入脫貧攻堅和村務工作,杜絕“第一書記”和村兩委“兩張皮”、“水與油”等不良現象。由於工作務實、羣衆認可,下寨村“第一書記”田啓金同志先後被縣委表彰爲“全縣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州委表彰爲“全州優秀黨務工作者”、省委表彰爲“全省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

(二)抓好規劃引領,明確建設方向。2018年下寨村已完成景區規劃設計,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下寨村將充分依託野生紅豆杉聚生羣落這一獨特自然資源,規劃建設紅豆杉康養基地,堅持農旅、文旅、體旅、醫養相結合,着力打造“森林人家”及紅豆杉康養村落,建成集康復康養、休閒度假和避暑旅居旅遊目的地。

(三)抓好基礎建設,提升旅遊內涵。目前,已完成下寨“森林康養基地”景區建設規劃。通過項目整合,投資1000餘萬元完成景區旅遊路網、供水設施、慢行系統如遊覽步道等建設,投資500餘萬元完成景區接待場所、紫藤長廊、景區護欄、休閒垂釣場等配套設施建設,投資300萬元完成景區農家樂示範點建設,利用人居環境建設資金1130萬元,修建休閒亭,旅遊公廁,生態停車場2處。2018年,啓動實施千畝蓮藕產業園項目1個(首期實施400畝),建成紅豆杉苗木基地1個(120畝)。2019年,成功舉辦“岑鞏縣客樓鎮首屆避暑文化周”,吸引遊客8萬餘人,直接旅遊收入500餘萬元。

(四)抓好環境治理,打造美麗鄉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爲改變村容村貌。一是加大對村莊環境的整治力度,拆除了“三廢”(廢圈舍、廢廁所、廢牆墟),全面整治公路沿線濫搭亂建,添置了垃圾桶50餘個,配備護林員5個,聘請保潔員17個,負責清理主要通村通組公路及公共區域,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二是廣泛宣傳,充分調動農民羣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主體是農民。要充分利用宣傳欄、廣播、網絡等媒體手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擴大“以獎促治”政策影響面;三是以一線作戰隊隊長包村、駐村隊員包網格,987幫扶幹部包戶的原則,嚴格落實環境衛生整治主體責任,以“3+N”工作制度爲抓手,嚴格按照“五淨一規範”要求,組織全體987幫扶幹部打掃好自己幫扶戶的環境衛生,做到戶戶責任落實到人。

(五)抓好產業發展,帶動羣衆增收。下寨村充分依託高山雲霧茶葉、荷花產業基地、野生紅豆杉聚生羣落等旅遊優勢產業。一是依託高海拔氣候優勢,打造以高山雲霧茶爲代表的茶葉產業帶,種植面積350畝,年均產值約2400餘萬元,惠及羣衆291戶1231人;二是依託連片農田優勢,2019年村級合作社流轉整合土地360畝用於實施蓮子種植項目,預計畝產80公斤,年均產值約140餘萬元,覆蓋全村貧困戶85戶327人。同時修建千米觀光木棧道(956米)、百米紫藤長廊(248米)、百畝荷花魚塘等農業觀光配套設施;三是依託野生紅豆杉聚生羣落優勢,打造“森林人家”和紅豆杉康養村落,全村共有野生紅豆杉10000株左右,100年樹齡以上的紅豆杉100餘株,擁有亞洲最大紅豆杉樹,杉胸圍5.85米,樹高約30米,覆蓋了約500平米地面,長期晴天有“紅豆杉霧雨”奇觀。同時流轉土地120畝發展紅豆杉苗木產業,着力從藥用、觀賞等方面發力,進一步做強紅豆杉產業;四是依託豐富的冷水資源優勢,村級合作社流轉連片水田50餘畝,建成荷花魚塘養殖基地1個,荷花垂釣魚塘1個,觀賞魚塘一個,該項目覆蓋羣衆291戶1231人。

(六)抓好活動載體,建設鄉風文明。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的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維護農民羣衆根本利益、促使農民共同富裕作爲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樹立文明鄉風,激發羣衆脫貧信心。客樓鎮將鄉風文明與精準扶貧同步部署,不僅在增收入”上想辦法,更在“富腦袋”“健精神”上下功夫,激發羣衆內生動力,變“輸血式”扶貧爲“造血式”扶貧,從根本上“治懶病、拔窮根”。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4

xxx,八里甸子鎮人民政府科員。作爲一名基層鄉鎮工作人員,xxx從20xx年工作以來,始終立足於本職工作,忠於職守,敬業勤業,能夠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績。任職6年以來,她一直從事宣傳,工會,人大,財務,土地流轉等工作,在工作中,始終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對於鎮黨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不打折扣、不講困難、不擺條件,能夠身體力行、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工作期間經常下鄉走村入戶,宣傳國家政策文件,爲村民排憂解難。

20xx年以來到村裏發放宣傳單5000多份,到村裏開展宣講活動30多場。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中,引導村民積極實行土地流轉,爲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百餘份,流轉土地上千畝。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5

自20xx年到擺龍村任村主任助理以來,我便開始思考:鄉村振興,該如何振興?《鄉村振興要塑形更要鑄魂》一文中是這樣說的“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農村不能成爲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而應成爲‘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縱觀我黨百年發展歷史,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三農”工作始終都是我黨關心的重點,脫貧攻堅以後我們的工作重心便轉向了在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時代新起點新徵程,抓好鄉村振興,推動農村建設已是當代社會發展的主旋律。

“望得見山”,“山”既是金山銀山,亦是綠水青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

擺龍村位於貴定縣昌明鎮猴場堡社區東北部,與都勻市毛尖鎮接壤,地勢較高,村內多山地林地,自然資源豐富。駐村以來,我積極協助村支“兩委”開展村事務管理,積極推動村經濟發展和產業項目發展。項目前期,我頂着烈日與村“兩委”到貴州雲華農旅有限責任公司參觀調研山桐子生長種植情況、規模以及種植技術等,回村後我們便在各個網格組織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向村民們講解爲什麼要引進山桐子種植項目、如何種植、如何管護等相關事項,最終經過再三協調處理,我們成功說服了村民把山桐子種植項目引進了擺龍村,村民們增收致富又多了一條路。

20xx年,糧食安全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政府都對糧食安全做出了相關的工作指示和安排。爲了能夠保障擺龍村的糧食安全,我協助村“兩委”積極開展玉米大豆套種的入戶宣傳工作。20xx年3月31日一大早,村委會門口早已熱火朝天,大家在學習完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培訓後紛紛排隊領取大豆玉米,他們邊領邊說“學完新技術,我準備種植4畝,2+3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產量,增加收入,是好事啊”“我準備種植5畝”“我要種9畝,我一直將土地空着,就是爲了種植這個玉米大豆”,村民們熱情高漲,看着大家這麼積極,我也加快了手上的動作,將一袋袋玉米大豆送到村民們的手上,並再次告訴大家種植方法,在大家的滿載而歸中我結束了充實的一天,也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看得見水”,“水”既是水資源充足,亦是駐村幹部與村民們魚水之情。

走向基層,最基本的就是要識五穀、分六畜,敢於挽起褲腳踏進田間地頭,敢於擼起袖子扛着米粟稻穀,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知曉農業信息技術知識,與村民們學在一起、幹在一起。每每我進行入戶走訪時,“姥姥”們熱情招呼“小娃崽,來我家吃飯啊”,秉承着“不拿羣衆一針一線”的原則,我都婉拒了“姥姥”們的熱情邀約。在基層有這樣一句話,“駐村工作是否開展成功,看村民們會不會主動叫你去他家吃飯”,這意味着你的羣衆工作開展得好,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他們已經把你當做了一家人,我也在大家的熱情邀約中逐漸有了歸屬感,擺龍村也成爲了我的家鄉。

“留得住鄉愁”,鄉愁是一條無形的線,連着在外奔波的遊子與故鄉。

擺龍村布依族分佈較多,有極具少數民族風采的民族文化,如布依族的傳統節日“四月八”、“六月六”,這些頗具少數民族特色的民風民俗,是村裏寶貴的文化財富,是多少在外務工農民的鄉愁,我們通過開展文化活動宣傳家鄉文化,讓更多的人看到家鄉的風采,激勵更多的青年才幹熱愛家鄉,返鄉建設家鄉,推動家鄉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鄉村是奮鬥的戰場,是展示的舞臺,是成長的天地。《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一文中曾強調“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幹。必須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幹部隊伍”,鄉村振興離不開年輕幹部的力量,年輕幹部成就自我亦離不開鄉村振興的舞臺。我們這一代的年輕幹部應抓住鄉村振興這個機遇,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以青春之我、以奮鬥之我,書寫美麗鄉村之畫卷。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6

我叫黃xx,1984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是一名退役軍人,目前擔任桂平市木圭鎮泓源村黨支部書記。

自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與大力支持下,泓源村積極圍繞貴港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國富硒小龍蝦之鄉”目標,堅持“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的原則,以“四級書記”抓稻蝦產業發展機制爲抓手,通過經營土地流轉、引進龍頭企業、反季節養殖等措施,推動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在於產業振興。

泓源村全村人口6358人,人均田地0.5畝,人多地少,土地綜合效益不高,加之沒有產業支撐,村民們一年四季種農田,面臨着“農業單一、農民貧困、大量勞力外出務工、農田土地撂荒”的境況。面對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瓶頸問題,泓源村黨支部結合村情實際,抓住近年來龍蝦市場火爆和貴港市、桂平市出臺稻漁綜合種養獎補政策的機遇,大力流轉土地,大力發展稻蝦養殖產業,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新路子。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稻蝦種養產業。

泓源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探索“黨建+合作社+公司+農戶”農企合作新模式,引進廣西桂平市潯盛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採取提前育苗、蝦苗分養的方式繁育小龍蝦,發展稻蝦共作面積1000畝,建成了木圭鎮首個千畝稻蝦綜合種養基地。同時通過土地流轉、農戶增收、股份分紅等多種方式,幫扶全村30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帶動周邊農民“抱團”發展稻蝦產業,吸納周邊60多戶農民務工,每人每年增收2萬餘元。

二是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推動稻蝦產業的發展,重點是土地流轉,關鍵在村“兩委”幹部。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由政府黨員幹部和村“兩委”幹部爲主要成員的土地流轉工作專班,實行“5+2”“白加黑”工作模式,通過召開動員黨員大會、村民小組會、張貼告示、進屯入戶宣傳等方式,深入了11個自然屯900多戶農戶家裏宣傳發動。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有一名老黨員在發放土地租金時向我說道:“我兒子也是在外地發展稻蝦產業的,現在看到稻蝦養殖在我們家門口發展,政策又好,政府也大力支持,他也希望回來發展稻蝦產業。我們村委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走了一條好的產業發展路子啊!這不僅使我們村裏面的產業得到了發展,也使我們村的農民得到增收,這纔是爲民着想、爲民辦實事的好政府!”經過一個多月,完成土地流轉1200餘畝土地,爲稻蝦養殖發展夯實了基礎。

三是踐行“三變”綜合發展模式。

泓源黨支部堅持“以農民爲主體、讓農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實施“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綜合性發展模式,形成了人人是股東、戶戶當老闆,走出了一條產業發展新路子,推動了鄉村振興發展。在資源變資產方面,我們將集體和農民掌握的資源和土地經營權以股權的形式入股合作社,變“死資源”爲“活資源”、“冷資源”爲“熱資源”,解決村集體有資源無資產,農民有權利無利益等問題。在資金變股金方面,我們將與公司合作所得到的土地租金進行進一步整合,集中投入到村合作社,合作社在與公司合作,量化爲村集體和農戶的股權,激活和放大資金使用效益,變“一次性”投入爲“持續性”增收。在農民變股民方面,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將個人的土地資源、資金等入股到經營主體,從而獲得穩定的收益回報,讓他們由“旁觀者”變爲“參與者”、由“打工族”變成“主任翁”。比如,桂平市潯盛公司從村裏流轉土地1000畝,每畝年付租金700元。20xx年小龍蝦預計畝產量最低300斤,按照每斤最低20元計算,收入600萬餘元;無公害水稻按種植面積800畝,畝產500斤,每擔300元計算,收入120萬元。除去生產成本和人員工資,預計稻蝦養殖第一年就盈利200多萬元。按照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佔股25%計算,全村11個屯的400多個股民可以分享50餘萬元的“紅利”。隨着“三變”的實施,我們村集體經濟得到進一步的壯大,鄉親們的“錢袋子”將裝得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幸福。

下一步,我們泓源村將進一步發揮支部黨建引領作用,依託稻蝦基地,聚焦產業振興,積極探索稻蝦發展的新路子,推動稻田產業升級,促進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同時充分發揮基地的示範輻射作用,帶動更多農戶發展“稻蝦共作”綜合種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爲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7

小衚衕志自20xx年3月入駐拉伯鄉拖甸村委會以來,按照省、市、縣關於“回頭看”文件精神,紮實開展“四項工作”,以走村入戶瞭解情況、徵求意見爲前提,以解決羣衆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爲目的,與當地黨員羣衆同學習,同工作,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確保了拖甸村委會幫扶活動不走過場、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深入走訪,準確掌握村情民意

拖甸村位於拉伯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47公里。全村有15個村民小組,610戶,2542口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1戶,667人。

小胡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駐地當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溫的考驗,起早貪黑、走村串戶,深入農戶調查摸底,訪貧問計,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足跡踏遍了拖甸村委會15個村民小組,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159戶。他還不時與村組黨員幹部、農民羣衆座談交流,瞭解生產生活狀況,認真記好民情日記。通過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訪調研,他不僅準確掌握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第一手資料,還清楚掌握了整個村情社貌。

吃透政策,深入查找扶貧對象是否精準

小衚衕志剛來,正趕上全省扶貧工作轉入整改階段,按照省、市、縣關於“回頭看”文件精神,先後進行了7次“回頭看”。他先後參與了拖甸村委會易地搬遷工作存在問題的摸底調查、拖甸村卡外農戶的摸底調查和託甸村精準扶貧動態調查等專項活動。小胡與兩委班子一道,及時組織廣大扶貧幹部職工認真學習領會,把握政策要點,吃透政策精神,並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和“六九五六”貧困退出標準,嚴格對標對照,逐戶分析研判。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進村入戶摸底調查等工作任務。

在調查工作中,小衚衕志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脫貧目標,深入查找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創業、安全飲水、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查找扶貧對象是否精準,扶貧措施是否有效,資金管理是否嚴格,貧困退出是否真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評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開村民大會、黨員大會對村內建檔立卡戶進行覈實,擬定貧困戶於組內,經村內評議、村內張榜公示後無異議報鄉政府,確保了全村貧困戶的準確性。

摸底調查結束後,他與其他隊員一道不辭辛苦,認真撰寫出《寧蒗縣拉伯鄉託甸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入戶調查統計表》、《託甸村回頭看整改意見彙總》、《託甸村回頭看統計表》《託甸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人數增減情況明細表》、《託甸村貧困戶信息表修改》等,準確掌握了拖甸村民委員會建檔立卡貧困戶變動情況,着力降低錯評率、漏評率,努力提高了羣衆的滿意度,從而確保了拖甸村委會“整改”活動不走過場、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謀劃項目,農牧民受益匪淺

小衚衕志與雲南省社科院駐村工作組,籌建了託甸村委會精準脫貧作戰室,並以查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爲出發點,同村班子一道,齊心協力,真抓實幹,把跑辦幫扶項目當成自己的事情來辦,盡最大努力爭取項目資金。

小胡與他的隊友們,在確保託甸村委會貧困戶1萬元掛聯配套資金、家庭助學基金10萬等足額投入外,時刻關注並落實託甸村委會三江口、布落、兩家村“灌溉用水”、託甸村委會文化活動廣場等工程項目推進情況。同時加強溝通協調,爭取更多資金幫助村民解決安裝太陽能路燈及安裝廁所+淋浴室+太陽能熱水器等項目建設。爲此,小衚衕志親自認真撰寫了《安裝廁所+淋浴室+太陽能熱水器項目立項申報建議書》、《安裝太陽能路燈項目立項申報建議書》等報告。經過小胡等同志不懈的努力,雲南省社科院共落實項目資金27萬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魯甸三個村組試探性地實施了太陽能路燈項目,經評估驗收後進行運營,效果十分良好。在最短的時間內辦成了讓羣衆看得見,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實事,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贏得了羣衆的認可。

小胡還直接參與了《託甸村精準脫貧示範村建設項目》方案的草擬工作。通過深入調查,瞭解掌握了拖甸村目前的發展現狀,初步確定了以打造4個示範村,即民族文化生態示範村、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鄉村旅遊示範村,建設房屋固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路燈亮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環境淨化工程、特色產業、村民素質提升工程、基層黨建創一流工程等爲主的10大惠民項目。

艱辛的付出,收穫了累累碩果。如今,拖甸村委會各種規章制度健全,發展思路明確,農村經濟有了堅實的保障。走進拖甸村,一條條寬敞的路面、一盞盞明亮的太陽能路燈、一間間整齊的民房、完善的各類公益設施,儼然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祥和、安康的農村新景象。

牢記宗旨,展現人民公僕形象

在離開昆明時,小胡在他的日誌中寫道:說實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項全新的工作,確實有一定的挑戰性,何況是去偏僻的鄉下,有那麼一瞬的忐忑。但這次去的地方,卻是生我養我的故土,我能拒絕嗎?我拒絕得了嗎?故鄉時時象一隻無形的手,牽絆着我的心,何況我的故鄉還是那麼落後、閉塞,我能爲她做點什麼呢!好吧,去了再說,那怕只有三分力,我會使出四分勁!就讓我帶着一顆誠心,一份熱忱,故鄉我來了!

剛入村那天,看着從車上搬下的三套行李、洗漱用品,鄉黨委書記驚訝地說:“真住啊?”小胡真誠地說:“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你的村民,每月要住20天以上。”從此,一住就是5個月。作爲雲南省社科院派出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小衚衕志首先認真思考了四個問題,一是省委爲什麼要開展“找問題、補短板、促攻堅”爲主題的整改活動,二是下派駐村工作隊到村做什麼,三是駐村期滿給黨員羣衆留下什麼,四是回去收穫什麼。小衚衕志爲了回答好這四個問題,他時刻警醒自己,駐村工作隊是一面旗子、一面鏡子,要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

小衚衕志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堅持和羣衆“同吃、同住、同學習”。作爲一名有着30多年黨齡的老教師,他深知脫貧攻堅工作事關黨羣、幹羣關係;事關黨和政府在人民羣衆中的形象;事關黨的執政基礎。他毫無怨言、義不容辭地投入鄉村。時刻把基層黨員羣衆的反映做爲第一信號,時刻把羣衆滿意又不滿意做爲標準。他時常對身邊的年輕隊員說,我們工作隊來村是爲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不是來享福的,要多向老黨員、老幹部請教、學習,加強黨性鍛鍊和思想改造,自覺把廉潔自律貫徹到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整改”工作中,小衚衕志善於宣傳教育和政策落實,他不僅帶頭講黨課,而且在深入村組和貧困戶家中時,耐心細緻地做好羣衆思想工作,解釋政策變動的原因及新政策要點,使羣衆理解支持政策調整並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幾個月的相處,老百姓把小胡和他的隊友當成了親人,他們的住處也成了村辦公室,一天到晚總會有老百姓來嘮家常,村民誰家有事,不管大小都願意來和工作隊商量。小胡感慨地說:“都說羣衆工作不好做,通過駐村這幾個月工作經歷,我看只要心裏始終有老百姓,帶着感情真正走到羣衆中去,老百姓就會把你當自己人,那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回到寧蒗,回報家鄉,這是本人長久以來的一個強烈願望。在駐村期間,我一定嚴守扶貧工作紀律,勇於擔當,勤勉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項扶貧攻堅工作任務,給組織和當地民衆交上一份圓滿的答卷。”這是小衚衕志抵達拖甸村委會後第一篇日誌中的話,可也正是他的真實寫照!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8

張xx,化峪鎮付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

走進付家莊村,溫馨的環境、整潔的村莊、滿眼的綠色、完善的設施……處處體現着“生態宜居、村容整潔”。而這一切,無不浸潤着張xx的辛勤汗水,自她20xx年擔任支部書記以來,她修路、修渠,新建學校、新建舞臺,改造吃水管道、改造管網,綠化村主要街道,完善農業灌溉設施,爲村民辦了數不清的實事,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莊風氣健康向上,經濟發展穩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村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民們家裏大大小小的事,都喜歡找她商量,喜歡讓她給拿主意。無論是誰找她,她都熱心地幫忙、耐心地解決問題,村民們都把她當做是自己的家人,親切的稱她是“領頭人”。

在20xx年的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和愛國衛生季運動中,她帶領村兩委幹部率先垂範,先讓村兩委幹部清理自家房前屋後,引導村民們迅速行動,清、拆、改、種、建五治並舉,緊抓“四個重點”,全方位開展衛生整治,做到了村莊全面治理,應拆盡拆、應整盡整,全村共清理五堆120處,拆除高速路沿線的違法建築、違法佔地11處,拆除村內亂搭亂建6處。她還針對管化線兩邊的店外經營、亂搭亂建進行了徹底的整治,全村環境衛生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受到鎮黨委、政府一致好評。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以後的工作中,張xx將繼續通過建設設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式,不斷增加農民收入,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她也會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爭取建設美麗、宜居、文明、向善的和諧付家莊。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9

xxx,縣住建局科員,是一名思想積極進步,政治立場堅定,秉承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優秀青年,具有良好的道德風尚。在工作和事業面前,始終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住建局扶貧幫困工作表現優異,深入農村調研村情、民情,在“一對一幫扶”工作中發揮了橋樑紐帶作用,積極協調住建局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落實,用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踏實苦幹的實際行動勇於投身脫貧攻堅戰。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0

xxx,西園國小教師。作爲一名年輕的特崗教師,自20xx年走進西園國小,她便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並始終把解決好農村孩子的教育問題作爲重中之重。在擔任班主任期間,她瞭解到班級學生多半是來自農村的留守兒童,這讓她在教育教學的同時也傾注了更多的關愛和掛念。

寄宿制的校園生活,讓她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孩子,以朋友的方式接觸孩子,關注他們的心理動向,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經過她的努力,孩子們茁壯成長,樂觀積極向上,她也希望孩子們能夠學成歸來,把家鄉的農村建設的更美麗、更富裕。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1

任xx,1984年到西小翟村委工作,從村婦女主任、計劃生育助理員、黨支部副書記、村黨支部書記,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她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緊跟黨走,努力工作,爲民辦事,贏得了黨的信任和羣衆的擁護,是大家眼中的好黨員,好乾部,羣衆的口碑是農村幹部的最高榮譽。如今,在西小翟村,只要一提到任xx,人們都稱讚她“敬崗愛業,勤奮工作,任勞任怨”,村裏的婦女們都誇她是大家“貼心好姐妹”。

羣衆利益無小事,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這是任xx作爲村主幹,第一責任人,在工作中始終遵循的原則。農村工作,特別是婦女工作複雜瑣碎,往往是“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很多矛盾糾紛都落到支村班子上來了,作爲女幹部,她用真心和寬容,耐心和細緻去深入調節工作,架起了與村民心靈相通的連心橋,築起了維護農村穩定的一道防線,她在工作中,調處婚姻、鄰里土地賠償等各類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0%以上,幫助轉化邪教迷信人員10餘人。做到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上爲政府分憂,下爲百姓解難。”將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層,維護了農村的社會穩定。

西小翟村本是財政遲字村,在她和村委一班人的多方共同努力下,於20xx年爲村增加年經濟收入達5萬元,搞活了村經濟,帶動了村發展。作爲村黨支部書記,始終以建設美麗鄉村爲着力點,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工程,全面打造宜居宜業和諧家園。一是投資60餘萬元重點提升村主街道美化、亮化、硬化、綠化和上下水工程;二是積極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通過幹部集中整治和專人清理相結合的模式,對全村進行全面長效整治;三是積極籌劃村十四五建設,建成集實用、休閒、娛樂、美化爲一體的多功能羣衆娛樂場所和現代化村黨羣服務中心,持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後續工程,做大做強養殖產業,把黨的政策落實到實實在在的民生實事中,努力繪就農民有錢掙、幹部有事做、村莊大變樣,奔向現代化的美好畫卷。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2

xxx,男,中共黨員,現年59歲,錦界鎮窩兔採當村衛生室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40年前懷着對白衣天使職業的憧憬和嚮往,成爲了一名服務羣衆的鄉村醫生。一路走來,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心中“救死扶傷”的神聖責任,有的只是成爲“羣衆信賴、醫德高尚”的好醫生的堅定信念。

2003年正當“非典”無情的肆虐祖國大地,外出返鄉人員如潮水般涌回,他作爲一名村級衛生工作人員,義無反顧,不計個人安危,每日要給返鄉人員上門監測體溫,及時將信息反饋給中心衛生院,並自費數百元打印“非典”預防宣傳手冊,發送到家家戶戶。在兩個多月的時光裏,行程上千公里,不計個人得失,鎮黨委和衛生院領導給予高度讚揚。

2008年大年七年級的下午,臨村有一個小孩兒生病了,需要出診。像往常一樣,喬醫生帶齊應用的藥品、器械出發了。由於剛剛下過一場大雪,雖然只有幾公里的距離,路也很熟,但是由於沒有人走過,所以根本無路可尋。憑着感覺駕駛着摩托車往前行使,開進路邊的溝裏就下來把車倒出來,再往前開。去到生病孩子的家已經是下午六點了。孩子得的是急性肺炎,得輸液治療。打完點滴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回來時他想繞遠一些,找一條寬敞點的路,這樣可能好走點。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開出了近五公里,野外仍然是白茫茫的`一片,根本找不到要回家的那條路。感覺自己迷路了。寒冬數九,遠處連一盞燈光也沒有。沒辦法,喬醫生只好沿着摩托車壓過的痕跡找到了來時的路。回去時比來時還要難走,由於天黑,車輪更容易滑進路的邊溝,進了邊溝還是隻能下車來推。就這樣走走推推,推推走走,最後回到了村口。回到家時已經臨近凌晨一點了。這些年來類似於這樣的出診已是好多次了,每次雖然都好艱難,但喬醫生從來沒有抱怨過什麼,相反,他覺得自己爲鄉村衛生事業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而高興不已。

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肺炎籠罩着中國的上空,沒有了節日的氣氛,變得陰沉。路上行走的只剩下忙碌的白衣天使。xxx整裝待發,不畏艱險,以醫人爲主要原則,始終站在這場“戰爭"的第一線。每天按時按點到外地返鄉的鄉親家消毒、測量體溫、時刻觀察着鄉親們的身體情況,做好全村人民的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份每天按時去神木西火車站協助交通部門給六趟客車的上下車旅客測溫、掃碼、登記信息等,直至晚上十點半送走最後一趟車的旅客,才能下班回家。

作爲鄉村醫生,xxx把黨和政府健康扶貧各項惠民政策及公共衛生工作落到實處,爲全村適宜人羣進一步完善了健康檔案,對所有建檔人員進行了健康體檢,全面完成了上級交與的各項工作任務,認真履行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制度,做到醫療廢物歸類管理,上交和銷燬。

幾十年來,跑遍本村和周邊鄉村每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小道,熟悉了每一戶村民身體健康狀況,誰患過哪些慢性病、哪些重大疾病,誰家有幾個小孩,在他心裏一清二楚,對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規範管理。免費爲村民測血糖、量血壓,同時爲他們發放老年人保健知識資料。堅持每年4次面對面隨訪,對於病情控制不良患者及時進行轉院治療。健康扶貧工作紮實細緻,得到廣大羣衆支持擁護和稱讚。

xxx爲醫務事業執着不已,長期紮根農村,心繫病患者,以實際行動踐行着對醫療事業的忠誠。爲窩兔採當全村690餘人及周邊4個鄉村的2000餘人敬業奉獻。始終不忘初心,做貧困羣衆的貼心人。就這樣默默無聞的履行着鄉村醫生的光榮職責,同時多次榮獲市、縣、鎮級相關衛生健康機構“先進村醫”、“先進個人”、“最美村醫”、“先進村衛生室”、“基本醫療有保障達標村衛生室”等榮譽稱號。平凡孕育偉大,正是這樣一邊履行着照顧家人的職責,一邊忠誠地踐行着一名白衣天使和健康扶貧工作者的使命。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3

官成鎮位於平南縣城北部,距離縣城15公里,轄17個行政村,人口10.8萬人,行政區域面積203平方公里。20xx年,我鎮財政收入4170.15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601萬元、規上工業總產值16613.3萬元、工業投資5453萬元。20xx年,我鎮獲評爲黨建達標鄉鎮,八寶村獲評爲全國第二批鄉村治理示範村,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優秀試點村(社區)。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鄉風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礎,生態宜居是關鍵,生活富裕是根本。在產業興旺、治理有效上,官成做了積極探索。作爲一名鄉鎮幹部,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直接執行者,在幾年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有兩點,一是傳統產業必須轉型升級才能成爲促進農民增收的引擎,二是鄉村治理要出成效關鍵要發揮羣衆的主觀能動性。

一、傳統產業必須轉型升級才能成爲促進農民增收的引擎

官成鎮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種植的作物糖分足、甜度高,羣衆歷來有種植紅薯、龍眼、荔枝的傳統,人稱官成三寶。全鎮的龍眼種植面積20272畝,年產量達8896噸,荔枝種植面積3598畝,年產量2131噸;紅薯種植面積1322公頃,年產量700多噸。雖然也有龍眼乾、紅薯幹加工,但是大多以小作坊爲主,全鎮的紅薯幹加工作坊有200多個。且因鮮果(薯)銷路不暢、價格低迷,羣衆種植管護的意願不高,進入了羣衆越不管、品質越不好、價格越不高、收入越不增、品種越老化的惡性循環。爲突破傳統產業發展瓶頸,我鎮黨委政府一方面通過電商平臺擴大鮮果(薯)的銷售;另一方面通過發展蜜蜂養殖,增加蜂蜜銷售、採蜂蜜體驗等發展項目,增加農民收入。第三是引導傳統的加工作坊提檔升級,重點培育三寶培強紅薯專業合作社、薯大郎食品有限公司、喜樂食品等紅薯幹、龍眼乾加工企業,引導企業引入直播帶貨、電商平臺等銷售渠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切實提高產品知名度、擴大銷售量。通過三措並舉,不斷做大做強我們的甜蜜產業。目前,官成鎮紅薯幹年產量達1萬噸,深加工產值收入近1.6億元,月銷售額達2萬多單,銷售量達5萬多斤,遠銷廣東、港澳和東南亞各國,解決了本地農民4500多人就業增收問題。通過深入挖掘農產品附加值,推動了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成爲助農增收的優勢產業。

二、鄉村治理要出成效關鍵要發揮羣衆的主觀能動性

我鎮通過搭建一套鄉村治理組織體系、建立一套鄉村治理規範機制、開展一系列鄉村治理有效行動“三個一”舉措開展鄉村治理,取得了一定的實效。在這些措施中,最有效的當屬結合“萬名幹部回故鄉,帶領羣衆建家鄉”活動,組建以“老黨員、老幹部、新鄉賢”等“二老一新”爲主導的屯級理事會,由他們帶動、引導村民主動參與到矛盾糾紛處理、文明鄉風引導、環境衛生整治、鄉村風貌提升等鄉村治理中,讓村民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也構建起了黨建引領、幹羣聯動、羣防羣治的鄉村治理工作格局。20xx年,全鎮完成了114個基本整治型村屯和八寶村喜地屯精品型村莊建設;在主要路口、村莊新增攝像頭3500多個;全鎮約70%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村屯一級,調處信訪積案7件;全年無較大以上信訪維穩事件和安全事故發生;評比出鄉風文明標杆屯46個;八寶村被評爲全國第二批鄉村治理示範村。

鄉村振興,不僅是黨委政府的責任和幹部的職責所在,更需要發揮羣衆主體的能動性,只有他們主動參與、發揮作用,才能更順利、更高效地推進。以上是我在參與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一些探索和體會,謝謝!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4

作爲一名鄉村振興專幹,小布始終不忘組織的要求、爲村民服務的宗旨。一場蔓延性的疫情在全國席捲而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處於擴散期的嚴峻形勢下,他始終堅定信念、團結一致、服務羣衆,主動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與全村黨員雙聯戶長等共同組建“黨員突擊隊”“雙聯戶長突擊隊”“人大政協突擊隊””退伍軍人突擊隊”,堅守崗位、服從安排、隨時待命,爭當防控一線的“排頭兵”、爲民服務的“勤務員”。

他始終堅定信念、堅守崗位,將疫情防控工作作爲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關鍵時刻不懈怠、不退縮,在防控疫情鬥爭中踐行宗旨意識、錘鍊理想信念。

在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組織下,小布挨家挨戶進行宣傳疫情防控措施,並做藏語翻譯,細緻講解、宣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況知識,勸導村民加強自我防護,不參加聚會活動、無特殊情況暫不外出;引導村民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在全村營造濃厚的防疫氛圍,提高村民的防護意識。

他主動對對近期返鄉人員的工作地點、返鄉途徑等進行詳細登記。每天電話等方式逐一詢問反鄉人員的身體狀況、其中從湖北省武漢市返鄉回鄉人員,進行居家隔離14天、檢測每日體溫,做到精準到戶、精準到人。同時,監督村裏各家商鋪,檢查商店商品有無漲價,蔬菜、糧食等羣衆日常用的物資供應情況,有無存在供不應求情況。定期安排人員到市區購買生活用品、滿足村裏生活必需品,讓“制度與溫度”並存。

他定期對每家每戶進行消毒,對公共垃圾箱、村便民服務中心、村超市等人流量相對多的區域消毒,日夜輪流巡邏。耐心勸導集中聊天、曬太陽消遣的村民回家;提醒不戴口罩就出門的村民做好防護措施。

幾天以來,小布與工作隊和黨員始終堅守在各村出入口,逐一排查、登記外來車輛人員,耐心勸返前來走親、串門、拜年的外來人員,牢牢守住防範疫情輸入性風險的前沿關口。

他說:“我也會同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爲“抗疫情”全面勝利作出更多貢獻”。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5

樹高千尺不忘根,水流萬里總思源。

今天,我帶大家認識一下我的家鄉——桂平市南木鎮聯江村綠水衝屯,給大家講講我的鄉村振興小故事。

綠水衝屯位於廣西桂平市4A級龍潭國家森林公園境內,毗鄰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地理位置優越,旅遊資源豐富,村莊依山傍水、仙氣繚繞,這裏的空氣飽含負氧離子,讓人身心爲之沉醉,是不可多得的休閒旅遊好去處。

小時候,我的家鄉偏僻閉塞,進城返鄉需要跋山涉水,先步行40分鐘的山路,再坐1個小時的輪船才能到達縣城,黔江是唯一的交通要道,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每天只有一趟船,中午1點從碼頭登船出發,第二天才有船返回,而且每次經過黔江弩灘段險灘時都有一次死裏逃生,出行非常困難。父親從小教育我們這一代:“要走出大山必須靠自己。”父親的話一直鞭策着我成長,20xx年大學畢業後,我考上了公務員,真正地“走出”了大山。但是,我依然盼望着能有一天再“回到”大山。

綠水衝屯,這裏有養育我的熱土,有我可親可敬的鄉親,有我魂牽夢縈的鄉愁。富而思源,富而思報,支持家鄉發展謀振興,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兜兜轉轉,20xx年7月,根據組織部的安排,我回到了南木鎮人民政府任職,組織的這份信任讓我既歡喜又擔憂,高興的是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地方貢獻青春力量,擔憂的是怕做不好愧對父老鄉親。在掛點聯繫老家聯江村的.2年多時間裏,我走家串戶,和父老鄉親打成一片,我時刻惦記着如何帶領綠水沖人走出大山,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如何讓大山裏“走出來”的孩子再回到家鄉,建設家鄉,這始終是我心頭的一件大事。

20xx年,桂平市委市政府大力開展“萬名幹部回故鄉,助推羣衆建家鄉”活動,號召鄉賢們參與到建設家鄉中來,回到家鄉置業,支持家鄉發展。我非常興奮,這是一次改頭換面的好機會,我馬上把這好消息告訴村民,連續4次召開了綠水衝的戶主會、理事會,謀劃村莊發展事宜,在我的勸說下,鄉親們紛紛表示願意給我一次機會,一起改造村莊。

非成業難,而得賢難。有了父老鄉親的支持還不夠,鄉村振興需要強大的外力支撐,而鄉賢迴歸可以實現人才、資金、信息、技術等資源要素的迴歸。於是,我又開始尋找綠水衝在外發展的鄉賢,通過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動員鄉賢回鄉出錢出力和獻策,我主動帶頭並動員家族兄弟姐妹們捐款捐物,村民和鄉賢們也跟着踊躍參加,僅3天時間就籌集到捐款捐物20萬多元用於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出乎我的意料。同時,爲解決羣衆出行難的問題,經過多方走訪和爭取,建成“一事一議”道路1.5公里,搭建了總投資80萬元的村莊大橋,徹底解決了一到洪水期道路就被淹沒導致羣衆出行難的歷史遺留問題,消除了學生上學途中的一大安全隱患,得到了村民的認可。

同時,依託人大履職平臺的優勢,我多次邀請各級人大代表實地調研綠水衝屯,傾聽各界人士對綠水衝未來發展規劃的意見建議,並形成記錄,和鄉親們反覆探討,邀請了廣西設計院的專家一起參與村莊的規劃,深入瞭解村莊存在的實際問題、農民意願、發展動力,確保鄉村風貌提升建設符合村莊的實際發展要求,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

不忘家鄉根,回報桑梓情。大部分喝着龍潭水成長起來的綠水沖人,骨子裏都有一種濃烈的鄉情。未來,我將繼續用情懷號召人,讓鄉賢迴歸成爲家鄉建設者用美景吸引人,讓鄉賢迴歸成爲旅遊開發者。以“旅遊+康養”爲特色產業,通過發揮綠水衝的自然環境特色,向山坡覓空間,將綠水衝打造成一個集康養保健、休閒娛樂、文化體驗、觀光住宿爲一體的鄉村振興和康養旅遊度假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