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中重耳人物形象分析

重耳,也就是現在我們說的晉國國君晉文公,生於公元前697年,卒於公元前628年,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與齊桓公齊名,爲春秋五霸之一。

左傳中重耳人物形象分析

在《晉公子重耳之亡》這篇文章中,記載了晉文公重耳從出奔,流-亡到回國奪取政權的經歷,通過對政治、軍事、外交等活動的描述,運用正面、側面、細節描寫、對比描寫等描寫手法,比較完整形象地刻畫了重耳的形象,瞭解重耳是怎樣“由一個貪圖享樂、養尊處優的貴公子成長爲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由四處流-亡到春秋時代顯赫一時的一代霸主”的。

首先,從整體上來看,在重耳回到晉國以前,他在各國受到的生活待遇,娶妻於狄、齊、秦,有禮於宋、楚,無禮於曹、鄭等。而回晉以後,則主要記敘政權鞏固上的大事,聽從寺人披的意見以除奸,聽從頭須的意見以善待隨同流-亡者和守國者,求介之推則表明知過能改以及求賢用賢的意識等,展現出重耳雄才大略的政治形象。通過這前後兩方面的對比,形象地展現出重耳的成熟過程。具體來說,重耳從狄國到齊國可謂是第一階段,這時的他實際上是一個只知享樂的公子,不能承受艱苦而懷妻安居;從曹到鄭則是第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曹、鄭之人對重耳的觀察說明重耳已經不是從前的重耳,必將得志於天下;從楚到秦則是重耳自我的表現,體現他政治上、性格上的逐漸成熟。後者,事件發生的漸進過程更進一步張揚了他政治上是怎樣成熟的,從這些看來,重耳以後成爲春秋五霸之一併不是偶然的。

其次,從細節描寫上來看,重耳的成功也不是憑空就達到的。我認爲第一,得益於重耳所遭受的磨難,磨難使他得到了很好的磨練機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從當初大禍臨頭而迫不得已的出逃到流-亡中的屈辱、困苦、安樂的體驗,如當時經過的小國,如衛成公、曹共公、鄭文公等,皆“不禮焉”,使他明白了身在宮廷、耽於逸樂所不可能明白的人生真諦,在身、心兩方面受到陶冶和磨鍊。第二,得益於重耳本身的性格,在一定情況下,他能夠對一些事情包容忍耐,“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對於他的成功有着重大的意義。公子重耳走到五鹿,在向

野人討食時得到的卻是土塊,在子犯的勸說下能夠收鞭息怒,接受後叩頭致謝,將土塊當寶物收起。重耳能忍受一時的屈辱,是氣度博大、胸襟開闊的表現。因爲真正的強者並不一定體現在表面上,外表上裝模作樣,恃才逞強,處處鋒芒畢露,時時刻刻咄咄逼人,未必是真正的強者,未必能成就大業。而重耳正具備着與一般人不一樣的氣度,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這正是他能夠成就大業所必須具備的品質。第三,得益於他身邊的一批賢才、忠臣之士,包括幾個重要的女子。重耳善於結交有智慧、有好的品德、有能力的人士,跟隨他出亡的從者數量衆多且才力超羣,大都是當時晉國的棟樑之材或智能之士。據文章介紹,跟隨重耳出亡的有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參以《史記》、《國語》,則知重耳的從者還有狐毛、賈佗、介之推等許多賢士,稱得上是人才濟濟。正如僖負羈之妻所說:“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國;返其國,必得志於諸侯。”他們毅然決然跟着重耳流-亡。也正是這些人士,在重耳走向失敗的危險,或者走錯路、繞彎路、白費力等時,跟隨在重耳身邊的這些人,總會把重耳拉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給重耳出謀劃策,幫助重耳克服貴公子的陋習,激勵重耳樹立遠大的志向,向霸主的目標奮進。如齊桓公把齊女姜氏嫁給他、給予他優厚的待遇時,此時的重耳已經沉湎在安逸的生活中,已胸無大志了,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墮落很容易,要不是他的妻子和身邊的子犯、魏仇、顛頡等人頭腦清醒,強力把重耳帶走,拉回正途,重耳可能就永遠一輩子呆在那裏,也就沒機會當晉國國君了。又如他身邊的忠臣介子推,在重耳沒有要到飯吃,幾乎餓昏的情況下,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做了一罐肉湯,讓重耳度過難關。重耳身邊的女子對他的影響也很大,如夫人季隗,有一次重耳回到家裏對夫人季隗說:“晉國來人要殺我,我在這裏已經呆不下去了,你跟孩子們可要好好保重,如果我二十五年後還回不來,你就不必等我了。”而季隗哭泣着說:“男子漢志在四方,何況你是晉國的公子,就放心走吧,什麼二十五年,那時我都成老太婆了,還改嫁什麼”這可以看出季隗對愛情的忠貞,同時也在事業方面對重耳的支持。又如上面提到的姜氏,在政治上有着遠見意識,當重耳貪圖享樂、胸無大志時,把他拉回正道。通過她們與重耳形成對照,突出重耳的弱點,督促他克服輕狂、貪圖安逸、任性驕傲等貴公子的劣性和陋習。所以重耳身邊的人對他的成功有着重大的影響。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說明重耳能得人心。第四,得益於當時

《左傳中重耳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